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548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doc

同仁堂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总则

由于本项目工程进度紧,任务重,质量上要求达到“结构长城杯”和“建筑长城杯”标准,所以要求我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各方面要紧密配合,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项目的任务,为规范我项目的各方面管理,现制定以下制度,望我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遵照执行。

一、材料员、试验员、生产部门关于材料进场方面的配合

1、试验员应将本项目所涉及的各种需要进行复试材料的试验所需时间列出复试材料试验所需时间明细表,交给生产部门。

2、材料员应将各种材料从提料至进场所需的时间明细表提供给生产部门。

3、由生产部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复试材料试验所需时间明细表并考虑材料从提料到进场所需时间编写提料单(提料单上应标明材料名称、材料规格、数量、最迟进场时间等项目)交与材料员,由材料员组织材料进场。

4、材料员应当按照生产部门提供的提料单要求的进场时间督促公司材料部门组织材料及时进场,特殊的急需材料应立即组织材料进场。

5、材料员在组织材料进场时应注意要求材料供应商所进场材料的厂家资质文件、材料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外地材料还应提供产品进京备案手续的各种手续提供齐全(钢筋、钢材进场时还应注意检测报告中炉批号、和代表批量是否和进场材料一致)。

6、材料进场时材料员组织并通知相关工长、质检员、资料员、试验员检验材料的观感质量和随材料来的各种资料是否齐全(相关工长和质检员负责材料的观感质量检查,资料员、试验员负责材料的各种资料手续检查,资料员负责及时将各种材料的资料进行收集),如材料达不到规范要求应及时组织退场。

7、不需要复试的材料由质检员负责材料报监理进行验收(资料员负责文字性材料上报监理);需要复试的由试验员做见证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由资料员(试验员配合相关资料)上报材料报验表报监理进行验收,质检员、各工长应及时跟踪材料复试结果,未接到复试合格通知的材料不得应用于工程。

8、试验员应及时将复试材料及时送往试验室,并在第一时间将复试结果通知生产部门和质检员。

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1、材料员对进入工地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材料进场时材料员必须组织技术、质检人员进行检查验收,查验合格证等证明文件和实物,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工地。

2、沙、石料须经筛分实验并由试验部门出具试验合格后使用;半成品、成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化验证明,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实行双控(合格证、复试)。

3、材料堆码整齐,并要对石灰等材料设专用料库,防止雨淋受潮。

4、各种材料、构配件、成品及半成品等进场前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应进行试验,再由监理单位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试验。

三、监视、测量状态标识制度

1.材料的状态标识:

各标牌和标签的应标注本材料的质量状态(质量状态分别为未检测、合格、不合格三种),不合格材料应及时予以清除现场,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此项工作由相关工长负责落实,质检员、试验员进行配合,各分包(劳务)单位负责具体实施。

2.对混凝土结构、砌体、装饰工程中质量检验数据应进行实物标识,制作约120×60的方印,由检验人员标明实测数据及施工操作责任人等,对局部出现的不合格,质检员可用彩色粉笔画出不合格区域,注明返工、返修。

此项工作由质检员负责落实。

四、施工测量制度

1.要对施工测量工作精心组织,依据施工图,首先进行初步测量,然后进行复测,复测和初测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否则要查找原因;

2.在施测过程中应保存原始测量数据,做到有据可查。

3.测量员每个月及时对塔吊的垂直度进行检测,检测必须形成文字性记录,如监测数据超出规范要求再复测无误后及时通知生产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源。

五、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审批制度

1.由于我项目为申报长城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开工前进行编制,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再报集团公司进行审核批准,报监理公司、总包单位审查。

2.编制应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投标时的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编制。

3.各分项施工方案由技术员编制,编制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公司总工进行审核,公司审核后报监理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

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制度

1.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整理,技术负责人按照《审批明细表》、《上报审批流程》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会签、审批、上报。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

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试验方案、测量方案、绿色施工方案、其它分部(分项)施工方案、特殊/关键工序施工方案、季节性施工方案等。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应符合现行规范规程、标准文件的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格式及内容,按照《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的要求进行。

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批级别、上报审批流程,严格按照公司《技术管理办法》中4.3条及表4-1执行。

5、凡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施工条件变化或在施工的特定阶段,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调整方案(或调整页)”,按原审批流程获得批准后执行。

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工程施工交底制度

1.技术交底分为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施工工艺分项交底、重大设计变更(洽商)交底、四新技术交底。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参加交底会,会议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将图纸会审内容、设计中规定的图集做法、工程质量目标和工期要求并对专业施工工长进行前期图纸交底及工程情况交底,并对交底情况形成文字记录。

3.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参加交底会,由编制人进行交底,并对交底情况形成文字记录。

4.重大设计变更(洽商),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交底,并对交底情况形成文字记录。

5.四新技术,由项目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交底,并对交底情况形成文字记录。

6.施工工艺分项交底由专业工长组织施工班组操作人员参加交底会,会中由专业工长应根据技术负责人的单位工程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检验批的划分以及施工班组的自身情况,对施工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书面交底,并对交底情况形成文字记录。

6.各专业工长应在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的同时,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接受交底对象完成签字手续。

八、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1.项目部资料员负责本项目技术文件的管理,确保在用技术文件为有效版本。

2.技术文件的收发,均要做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收发时间、部门、记录人员、文件内容、文件分发号、文件数量等。

3.对工程洽商或设计变更文件,应及时全面的在图纸相应位置做出可追溯性标识。

4.技术文件的检查:

项目技术负责人每周周一定期对各专业工长、质检员、试验员等相关岗位形成的各种质量检查记录、施工日志、质量整改通知单等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检查,对做得好的人员在项目例会上进行表扬,对做的差的进行通报批评。

九、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项目部各岗位负责本岗位所用各种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标识工作,并确保本工程使用的计量器具均在有效检定(校准)周期内。

2.工程开工前,按《工程开工计量器具配置表》的要求,准备好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

3.工程中使用的全部计量器具,由项目试验员按工程项目统一填写《计量器具动态台帐》,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到动态管理,及时完善台帐。

4.计量器具按《管理分类明细表》进行分类,对A、B类计量器具按周期检定,C类计量器具按周期比对或校准。

5.计量器具损坏后经修理、调试仍达不到原来的精度,或无法修复时,使用人及时对计量器具做报废处理。

6.报废的计量器具,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将其销售处理,或流入生产中使用,违者承担全部责任。

7.计量器具应有专人保管,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器具的性能并按操作规程工作,发现量具有失准或其他问题时应立即报告计量员,送有关部门检定,不得擅自拆卸。

(此项工作由相关责任人负责实施)

十、试验设备管理制度

1.项目部应依据工程规模,配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器具及保证水源、电源通畅等。

2.按计量管理办法要求:

台秤、案秤、架盘天平、砼振动台、温湿度控制器、回弹仪、温度计、钢直尺、游标卡尺、坍落度筒、试模均需分类别分周期进行检定或比对。

3.检定器具均应贴有状态标识。

合格器具应标明有效期和编号,未经检定、比对,或检定、比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准使用。

4.试验设备及器具均应纳入计量器具管理,按A、B、C分类建立管理台帐及检定计划。

5.试验设备及器具的报废、降级及封存执行计量管理办法中的相应条款。

6.试验设备及器具根据使用频度做好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

使用前后,必须检查是否运行正常。

装配式试模清理干净后正确装配,并目测无变形后用棉丝沾油涂刷均匀后备用。

7.平板振动台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干净,用棉丝沾油涂刷均匀后备用。

十一、标养室养护管理制度

1.标养室(内应设置钢筋网格试块搁置架及自动控制温湿喷淋装置。

2.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条件为:

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砂浆标准养护条件为:

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试块制作间温度为20±5℃。

3.养护室内在不通风位置悬挂检定合格的温湿度计,应每天读数三次并记录于专用表内。

4.试块制作间应悬挂温度计,应每天读数三次并记录于专用表内。

5.试块摆放应有10mm以上间距,试块上应标有完善的标识,试块的标识应按照北京市相关标准进行正确标识。

试块上应分别标识:

试件编号、强度等级、成型日期、养护条件等。

6.养护室(箱)内不得放置与试验无关之物品。

十二、工程质量挂牌制度

1、项目部确定对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装饰抹灰、油漆涂饰、防水工程、水电预埋、钢结构、幕墙工程等分项工程实行操作质量挂牌制度。

2、挂牌制度由各分包单位班组长负责实施,项目部各相关工长进行监督,在施工部位标明施工日期、管理者人员和操作人员姓名、质量验收结论。

其中砌体和抹灰施工时,操作人员应在施工部位用毛笔注明操作者和施工日期。

3、各分包单位班组长应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挂牌记录,记录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并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挂牌记录在分项工程完成后由各分包单位班组长交给资料员,做为施工资料保存,便于实施追溯。

4、现场质量检查时发现存在质量缺陷时,根据挂牌记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质量合格,予以确认。

5、原材料入库后,由仓库保管员负责分类堆放,做好挂牌标识,标识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生产厂家、材料状态等内容。

6、施工现场使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也应挂牌,做好标识。

现场材料员负责实施,标识应清晰、明确,施工现场的挂牌工作由各专业工长负责落实。

十三、施工过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验收流程:

检验批验收流程:

班组长自检→工长验收→质检员专项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并签认→监理验收签认→下一道工序施工

分项验收流程:

分项工程中所有检验批验收合格→填写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质检员签认→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认→监理验收签认。

分部(子分部)验收流程(不含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

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质量保证资料和安全功能检验资料合格→填写分部(子分部)验收记录→项目经理签认→监理组织验收,各方签认。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验收流程: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完毕,项目部自检合格,各子分部工程经过公司验收签认,在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工程验收前三天,项目部将有关工程资料报送公司技术质量部审核。

合格后公司技术、质量负责人在验收单上签认,项目部将各方签字齐全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和评定记录表及时返回公司科技质量部备案。

2.检查验收程序和组织:

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由分包(劳务)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