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家黄辉书法的演变及其发微.docx
《明代书家黄辉书法的演变及其发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书家黄辉书法的演变及其发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代书家黄辉书法的演变及其发微
明代书家黄辉书法的演变及其发微
■考警誓
黄辉,字平倩,一字昭素,号慎轩,无知居士,四川南充县走马场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次年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由编修迁右中允,
充皇长子讲官.又擢为庶子掌司经局,官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后追赠
礼部右侍郎.
《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
”时同馆中,诗文推陶望龄,书画推董其昌,(黄)辉诗及书与齐名.”…这段话
一
直把黄辉放在与董其昌齐名的位置上.众所周知,黄辉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甚少,其影响力是无法与董其昌
相媲美的笔者重新收集了与黄辉有关的各种材料.从书法的本体入手,并结合其生平事迹和艺术观念,从晚
明的时代语境出发.通过对其风格逐步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艺术进行初步分期.以重新认
识黄辉在当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最终尝试对黄辉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作初步的探讨.
一
黄辉生卒及其书法作品考略
在开始研究黄辉的书法艺术之前,有必要先厘清其生卒年月,这样才能便于准确地考察其书法艺术的发展情
况.其生卒年向来没有明确记载,只能依靠各种史料相互考证.在多个版本的书法史和其介绍性的文章中一般
都认为黄辉出生于嘉靖三十八年,即1559年.如黄悖所编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和秦化江先生的《黄辉
及其书法艺术》中都作如是介绍,另外在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所编印的《明末清初书法展》中亦介绍黄
辉生于1559年.以上的学者多根据《明史》中所记黄辉”年十五举乡试第一”12]和《民国南充县志?
贡举表》
列他中举在万历癸酉fl573年),从而推知他生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I559年,古人出生之年为一岁).然而,根
据汪世清先生的《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一文的考证,他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黄辉生于明嘉靖三十
四年乙卯(1555年).”【31其结论的重要依据是《黄太史怡春堂藏稿》卷一《征士录序》中的记载:
”予十五
入太学”141,同卷《三游稿小序》又明记”隆庆己巳,先生与予同应士选人太学”151.这两段话均为黄太史自
述.隆庆己已是1569年,当时他十五岁,按此推断,黄辉应出生于嘉靖乙卯年,即1555年(详细的考证见汪世
清先生《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笔者在此不做赘述).那么,孰是孰非呢?
《明史》和《南充县志》为什么
与黄辉文稿中的记载出入如此大呢?
按照汪世清先生在《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中》说的那样,”史或未加深
考.误以入太学之年为中举之年.而由此推得的黄辉生年,自难置信.”161
笔者赞同此说.认为官方的记录与书家文稿相较,作者自述更为可信.那么其出生年月应为嘉靖乙卯年,即
1555年.书法史上普遍认为的1559年有误(文中凡涉及黄氏年龄之处,均以此为据).
而关于黄辉的卒年,一般书法史和着述多认为史书记载不详.汪世清先生在《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一文中
也做了详细考证:
”(黄辉)卒于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171其重要依据是《国榷》中的记载.为了进
一
步证明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笔者又收集到了与其卒年的相关材料,在《袁小修日记》中就有如下记载:
万历癸丑年.雨稍止,往谒大参蔡公赐吊.相见悲喜交集.言及慎轩先生,不觉泪下,蔡公
为慎轩门下士,极相知爱.且云,近日黄先生令郎有书来云,去时甚自在.又为之喜.[8
蔡公就是蔡元履,为黄辉的门下士子,他向袁中道转述了慎轩之子的话,描述了黄慎轩在去世的时候的自在安
详的姿态.令袁公为之悲,亦为之喜.这段话本是袁中道《游居柿录》日记中的所见所感,却不经意间提供了
黄辉去年代的可靠材料.万历癸丑年,即1613年.那么,我们可以推断黄辉应该是在1613年或者之前去世的.
而《明实录.神宗实录》中的另一段材料则提供了更为确切的信息: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七,万历四十年七月癸已朔手,太朝遣武定侯,郭夫人诚恭
代……辛酉……少詹事黄辉卒.辉,四川南充人,万历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
57
《明实录》是明代最为系统的史料,它对皇帝的日常起居至朝政日历均有详实
的记载.明代的君主也非常重视明朝实录的修纂.按照这一记载黄辉应于万
历四十年(1612)辛酉日去世.这与汪世清先生考证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
在文人日记的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官方历史档案的理性记录的相互印证下,笔者
认为黄辉应该卒于1612年7月.其生卒年应该为1555年至1612年,一生共历时
58栽.’
其次,为了便于全面地认知黄辉的艺术面貌,我们有必要把黄辉的书法作品重
新汇集在一起来考察.如今的传世作品主要是藏于各大博物馆以及散落在民间
的私人收藏家手中的墨迹本.按《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十册所着录的黄辉书法
作品.共合计有l3件.列举如下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
《行书栈阁杂诗》卷(庚子1600年)
《行书顾仲芳山水歌》卷(壬寅1602年)
《草书近作诗》卷
《行书致愚庵法主札》
《行书寿表年伯》册二开
上海博物馆所藏:
《行书七律诗》册十一开(丁未1607年)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所藏:
《行书游盘龙岩五言律诗》卷
广东省博物馆所藏:
《行书秋日牡丹诗》轴
四川省博物馆所藏:
《行书自作诗》(《黄辉行书诗册.)册十二开(丁未1607年)
《行书酌盘龙岩泉诗》轴(丁未1607年)
《行书宿龙门寺自怀诗》册三开
重庆市博物馆所藏:
《行书后赤壁赋》册七开(壬寅l6o2年)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
《行书自书诗》卷(己酉1609年)
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所藏:
《行草古渴二首并识语》卷(戊申1608年)Ⅲ
此外,在《书法丛刊》(1999年第2期)上也刊登了黄辉的另一件同名作品
黄辉游滴水严寺五律二首并跋
《游盘龙岩诗》.在民间的私人收藏家中的作品有:
《黄辉行书五律诗轴》,《行书七言诗二首》.除了可见的墨
迹外,《丛帖目》中-LT_i~载了另外三件作品《黄辉碧云天词》(此件作品在《四库全书》中亦有记载),《黄
辉与愚庵法主书三通?
悲哭帖》,《黄辉游滴水严寺五律二首并跋》.而《四库全书》还记载了黄辉的另一件
《蜘蛛塔碑》.
我们把黄辉的生卒年厘定清楚并尽可能地汇集了其书法作品,这为研究黄辉的艺术面貌和艺术分期奠定了基础
和提供了可能性.
二,黄辉的书法风格和分期.
黄辉与焦骇,董其昌和陶望龄为同年进士,当时都在翰林院供职.黄辉的人品与才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连董
其昌也不得不钦佩他,可见黄辉在当时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其流传的作品如此地少,要客观地评价黄辉在当
时以及后世的影响.还要从书法艺术的本体出发.
《御定佩文斋书书谱》中是这样评价黄辉的:
辉楷法钟元常,亦作行书.黄昭素独操机杼,而置古帖中亦不可复辨.n1]
由此可见.黄辉楷书师法钟繇,行草亦精.虽然如今其小楷已不复见,但却可以看出他宗法魏晋,倾寻古意的
艺术取向.与明代的众书家一样,黄辉也是在古朴稚拙中追求一种旷达散淡的情趣.这也是其书作置于古帖中
不可复辨的原因吧!
其行草书主要是学宋人,董其昌曾日:
昭素与余同馆时,好写苏玉局体,可以《黄州寒食帖》真迹为最.此卷正其意中赏会者.我
朝苏书,惟吴文定公(吴宽)与昭素近之.[1
这一段是董其昌对他与黄辉同为庶吉士时的记忆,清晰地反映了黄三十五岁前后的书写状态:
黄辉早年主要是
学苏体.与吴宽相媲美.虽然其早年的作品能见的几乎不存在了,但以学苏而闻名的吴宽的艺术水平也可以给
厂—一]
59J
黄辉[明?
万历】行书七言诗二首
我们提供一个参考.
在《黄辉行书诗册》中,我们还可以看见一些苏体的面貌,还保留了苏轼的一些手札的气息.某些字还可窥见
苏轼的字势造型,如”寒”,”额”等字,但我们还是更多地看见了米家的风范.这件作品经吴丈蜀先生鉴定
为黄辉的真迹.
黄辉手书册页共十二幅.每幅高二八.三厘米,最长的一页三三.五厘米,最短的一页三0.七
厘米,每页六行,每行四至六字不等.除了第一幅’园’字已残存外,其余完整无损.[1.
是件作品写于万历丁未年春,即1607年,当时作者53岁.这件作品是黄辉中晚年时期的代表作,非常完整地再
现了作者当时的书写面貌和水平.吴丈蜀先生在作品后面题诗云:
风神堪拟米襄阳,展卷犹闻散墨香.岂是数奇名未显,虚声浪得董其昌.清新格调七篇诗,
文采斑熵绝妙辞.后世但言明七子.高才湮没有谁知.钟灵长看蜀山川,代有良工种砚田.
观罢我知才识短,濡毫所愧对先贤.[1
吴先生表达了自己在展观古代先贤书卷时的敬畏与崇敬之情,也从两个层面对黄辉的艺术提出了两个观点.一
方面一语道出黄辉学米的渊源,并且认为黄慎轩学米的水平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
一
种感慨黄辉书名不显的愤愤不平之气,甚至不惜贬低董其昌不过是浪得虚名.就这件作品本身来说,其章法
上布局疏朗,行气通脱,风韵潇洒,墨法圆润,应该算得上是佳作.黄辉虽学米,在字势上却化米芾的倚侧峭
拔为爽爽飘逸.用笔上变米字的八面出锋为温润圆转.尤其是在提按上少了强烈的对比.整体感觉就是将米字
的风格减了一度,倚侧间少了一些凌厉之风,飘逸之中少了一些豪迈之感,可以看出其追求的风格是趋于平淡
的.单看这件作品.确实是足以让今人震撼的上品.其”置于古帖中不可复辨”,一方面说明其艺术水平很高,
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缺乏个性关如果把它放到明代的整个时代背景下.其风格就显得很赢弱.飘逸醇雅,不及
董玄宰.凌厉狂放不及徐渭和王铎,这就使黄辉的艺术水平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他取
法狭隘的缘故.从学苏到学米.黄辉都是直接上承宋人,没有直追魏晋,艺术涵养的精深程度远不及董其昌和
王铎等书家.此外,《行书栈阁杂书卷》(46岁),《顾仲芳山水歌卷》,《黄辉游滴水严寺五律二首并跋》,
《行书后赤壁赋》(均书于48岁),《草书酌盘龙岩泉五律轴》,《行书七律诗》(53岁)均为同一时期的,应
该说这些作品的风格都是在米字的笼罩下,这让我们期待着黄辉的作品中能有更多的突破与变革.
当我们看见黄辉的另外两件作品的时候,这种期许也许就得到了满足:
《行书七言诗二首》以及另一件作品.
前者写于已酉春,即1609年,后一件作品风格与之相近,应该也写于同一时期.与1607年书的《黄辉行书册》
相比较.在风格的变革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两件作品应该代表了黄辉晚年的艺术水平:
在用笔上都不求工
拙,写得遒古柔媚,渊逸生动,卷面的苍奥之气扑鼻而来.黄辉曾劝袁中郎日:
”作字当学运腕,不学运腕,
字即无力.”[151可见黄辉非常注重使用腕力,他以大字之法写小字.其目的是舍其精致得其险劲.他晚年的
作品虽不及中年时期的细腻醇雅,但却是生动灵和,有大开大合之境.周之士所说的”黄慎轩书老于笔而深于
学,挥运所及,辄自成体,云卷雾收,令人心醉”,ll6J大概就是这两幅作品所代表的艺术境界吧!
由此观之,在三十五岁前后为黄辉书法艺术实践的早期,主要是学苏体,虽亦步亦趋,却仍属学苏的上乘水
平;四十岁至五十岁前后改学米家风范,开始逐步吸取米字中的丰富营养,但取法上并不广博,还未完全形成
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以《黄辉行书诗册》为代表;到了晚年,其作品风格开始出现变革,脱去前人窠臼,已
经形成了自己遒媚古劲的风格.这一时期以《行书七言诗二首》为代表
可以看出,黄辉的书法的变革其主要是在晚年时期,早年和中年虽然也是在古人处汲取营养,但也可以看出他
在书法上的悠游不迫之心,他的诗歌受到时人的高度赞扬,他的人品为同仁称道,他或与陶(望龄)公,三袁
结社畅诗,或与莲池大师参禅论道,或与闲云野鹤琴瑟合呜.其书法创作大多是在这种”不求闻达于诸侯”的
心境下完成,这种无心插柳的心态却成就了他笔底的明珠.可以说,黄辉的艺术折射出了晚明士人们”游于
艺”的姿态,他们以通驭专,在大的文艺环境中滋养艺术
三,余论
在晚明求奇求新的语境中,书法家们都在不断地寻求自己的艺术语言.徐渭以密而散,狂放自肆的笔触追求脱
俗的气格,董其昌以萧散简远,疏空虚和的风格追求真率自然;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和王铎则破天荒地以
新的艺术形式,在纵逸奔放中追求个性解放……在众多的艺术家中,黄辉的艺术语言似乎与晚明的高堂大轴的
时代风尚相去甚远,又与董其昌的空灵简淡意境无缘.无论是学苏还是学米,他都异常地执着,最终创造出了
遒媚古劲的风格.他对后世的影响虽不能与董其昌相比,但却以毕生的艺术实践为晚明艺术的大放异彩增添了
活力,也为时人及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样式而后人更应该借鉴的是他从事书法的闲余情怀,只有持从
容不迫之心者才可游走于艺术的苑林..
注释:
【1】张廷玉《明史≯【M】.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
7394:
21张廷玉《明史》【M1.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
7394
【3j【6J【7】汪世清.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Ⅲ书画研究,2001:
(93):
10.
【4】【5J转引iS--~”清.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书画研究,2001:
(93):
10.
【8]袁中道.袁小修日记【M】.上海:
上海杂志公司出版社,1936:
198.
f91明实录『M1.台湾:
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1962:
9359—9382
【1f)】转引汪世清.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Ⅲ.书画研究,2()()1:
(93):
15.
I11】永瞎,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卷四十四.
【12]黄悖.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1.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75.
I13】I14l于丁明黄辉行书册U】.书法,1984:
(2):
37.
【15】袁中道.坷雪斋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204.
I16I崔尔平.明清书法论文选【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385.
圈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