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045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docx

最新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

必修二专题一: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4小题,共0分)

1.(2018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4题)元代农学家王祯撰著的《农书》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巨著。

该书体例完整,内容涉及元朝全国l1个省,力图对整个农业生产作系统全面的论述。

据此,王祯农书与《齐民要术》的不同之处有()

A.是完整系统的农业科技著作B.包括农业生产各主要方面

C.涉及南北方各地的农业生产D.有利于战乱后农业的恢复

2.(2018年1月吉安市期末质检3题)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

3.(2018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4题)《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4.(2018年4月阳泉市一模28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

5.(2018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5题)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

6.(2018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题)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7.(2018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2题)“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8.(2018年5月威海市二模10题)《论贵粟疏》载: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

9.(2018年5月太原市二模35题)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自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10.(2018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2题)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11.(2018年4月德州二模9题)《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

“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2018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3题)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3.(2018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5题)毛泽东曾经说过: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2018年5月天津河东区二模3题)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18.1

1567.7

60:

40

天楼末年〈1181年〉

2641.2

3874.O

40:

60

熙宁十年〈1187年〉

2181.3

5117.2

28:

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2018年1月南京模拟1题)《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

16.(2018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5题)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是()

A.重农抑商B.区域经济管理C.土地兼并严重D.不均衡增长

17.(2018年3月南京市二模1题)《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18.(2018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2题)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19.(2018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13题)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严重激化了统治危机,因此历代政权都采取了抑制兼并的措施。

下列各项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A.北魏实行“均田制”B.明朝的“鱼鳞图册”

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20.(2018年4月茂名市二模15题)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耕作工具不断改进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C.水利设施逐渐完善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21.(2018年3月淄博市一模4题)古代民谚: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A.分散性B.自给自足C.相对稳定性D.精耕细作

22.(2018年5月湖州二模15题)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23.(2018年4月河南省统测24题)《诗经·大田》中说: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

24.(2018年4月新余市二模26题)“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5.(2018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13题)“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26.(2018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7.(2018年4月河南平顶山调研26题)唐末诗人聂夷中在《咏田家》中写道: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诗人在此强调的是()

A.封建剥削沉重,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破产

C.商品经济发展,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地位重要

28.(2018年1月福州市质检5题)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铁农具的推广B.犁耕技术的改进

C.畜牧业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形成

29.(2018年5月泉州市质检13题)《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0.(2018年5月濮阳市二模28题)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入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家庭

A.家庭结构比较复杂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31.(2018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9题)《庄子·让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32.(2018年5月南昌市二模25题)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

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33.(2018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5题)下列措施中促进了北魏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租庸调法B.均田制C.迁都洛阳D.初税亩

34.(2018年2月温州一模14题)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牛耕开始普及全国②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③设置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④使用高转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5.(2018年4月南通市调研2题)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

‘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36.(2018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7.(2018年4月大同市一模24题)《荀子•富国》记载: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B.要及吋播种、除草、灌溉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38.(2018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2题)宋朝范成大诗云: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39.(2018年3月广州市一模12题)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A.发展长途贸易B.运送军粮C.发展小农经济D.加强中央集权

40.(2018年5月河南五校联考26题)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B.“秋七月,初税田”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D.“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41.(2018年2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27题)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42.(2018年4月安庆市二模12题)阅读下列改革措施,据此判断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

表l

时间

改革措施

管仲在齐国改革(公元前七世纪中期)

相地而衰征

鲁宣公改革(公元前594年)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商鞅变法(公元前四世纪中期)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

C.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争霸、兼并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3.(2018年4月盐城市二模3题)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44.(2018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5题)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租佃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井田制经营

45.(2018年4月海口调研7题)《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

46.(2018年3月淄博市一模4题)古代民谚: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A.分散性B.自给自足C.相对稳定性D.精耕细作

47.(2018年5月天津和平区二模3题)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土地归诸侯所有B.均田制开始实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C.明清时期,土地不可以买卖D.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三千多年

48.(2018年5月焦作市二模25题)清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

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以下各项对材料和右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具的革新推动了荒地开垦B.垦荒活动需要得到政府许可

C.清朝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D.垦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49.(2018年3月长春市调研26题)“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50.(2018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1题)《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51.(2018年3月泉州市质检24题)《史记•河渠书》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

”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B.灌溉C.军事D.排洪

52.(2018年5月南平市质检14题)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国有B.土地集团所有

C.土地私有D.商品经济的发展

53.(2018年1月常德市质检1题)常德澧县城头山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

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

这一考古发现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一特点()

A.精耕细作,男耕女织B.各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性

C.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南稻北粟的作物分布结构

54.(2018年3月长望浏宁四县调研26题)《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55.(2018年5月咸阳市三模25题)“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56.(2018年4月抚州市质检15题)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封锁中国沿海,“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

英国人这种做法“未收到期望的效果”的原因是()

A.清政府腐朽无能,采取坚守封海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封锁沿海对英国商人损失巨大D.英国的做法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抵制

57.(2018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4题)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入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家庭()

A.家庭结构比较复杂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58.(2018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

(二)25题)下列引文与西周土地制度无关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C.“田制不立,吠亩转易”D.“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59.(2018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7题)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②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0.(2018年5月太原市二模25题)苏洵在《田制》中指出: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B.雇工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61.(2018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5题)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2.(2018年1月吉安市期末质检5题)不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是()

A.“相地而衰征”B.“为田开阡陌封疆”

C.“初税亩”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63.(2018年5月青岛市二模10题)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

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64.(2018年4月琼海市模拟10题)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65.(2018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30分)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