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973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docx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整理版

硬度

金属抵抗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硬度是反映金属材料局部塑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根据试验方法和测量范围的不同,硬度可分为布氏、洛氏、维氏等几种。

1、布氏硬度(HB)布氏硬度是用淬火硬化后的钢球(直径有:

2.5、5、10毫米三种)作为压印器,以一定的压力P压入被测金属材料表面,这时在被测金属材料表面留下压坑。

根据压坑面积的大小,可用下式计算出布氏硬度值,用符号HB表示为

HB=P/F(公斤/毫米2)

式中P——钢球所加的负荷(公斤);

F——压坑面积(毫米2)。

布氏硬度是用单位压坑面积所受负荷的大小来表示的。

一般硬度值都不需要经过计算,在生产中用放大镜测出压坑直径,再根据压印器钢球直径D和压力负荷P直接查表,便可得出HB的值。

布氏硬度在标注时不写单位,如HB=212。

测量不同金属材料时所用的压印器和负荷等标准,也可以查表。

用布氏硬度法测得的硬度值准确,因为压坑大,不会由于表面不平或组织不均匀而引起误差。

但压坑太大有损表面,所以布氏硬度一般不宜作成品检验,只适合测量硬度不高的原材料,如毛坯、铸件、锻件、有色金属及合金等。

2、洛氏硬度(HR)洛氏硬度法是用金刚石做的呈120°的圆锥体,或直径为1.58毫米的淬火钢球,作为压印器,在一定的负荷下压入金属表面,根据压坑的深浅来测量金属材料的硬度,(根据压坑深度)可把硬度数值从表盘上直接读出来。

根据测量硬度范围不同,洛氏硬度可分为HRA、HRB、HRC三种。

它们的适用范围与压印器、负荷的选定可根据下表查出,

洛氏硬度的选用标准

材料硬度范围(HB)

压印器

负荷(公斤)

洛氏硬度符号

60~230

Φ1.58毫米的淬火钢球

100

HRB(RB)

230~700

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

150

HRC(RC)

>700

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

60

HRA(RA)

洛氏硬度没有单位,测量方法简单,压坑小,不影响零件表面质量,测量硬度范围广,但不如布氏硬度精确度高。

HRA适宜测量高硬度材料;HRB适宜测量有色金属及硬度低的材料;HRC适宜测量淬火、回火后的金属材料。

3、维氏硬度(HV)维氏硬度试验的原理与布氏硬度法相似,只不过它的压印器是136°的四棱锥金刚石,以一定的负荷压入平整的试样表面,然后测出四棱锥压坑的对角线长度d,算出压坑面积F,用单位面积所受负荷的大小来表示维氏硬度值,即

HV=P/F(公斤/厘米2)

维氏硬度测量精确、硬度测量范围大,尤其能很好地测量薄试样的硬度。

维氏硬度所加载荷较小时,又称为显微硬度(用HM表示),可测量试样表面各种组成相的硬度。

各种硬度值相互对照。

它们是通过不同硬度测量法,测同一硬度金属材料时得到的不同硬度指标值。

如HB=351,相当于HRC=38,HV=361。

硬度是检验毛坯、成品等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般刃具的硬度要求HRC=60~63,结构零件的硬度要求HRC=25~40,弹簧或弹性零件的硬度要求HRC=40~48,切削加工零件的硬度要求HRC=20~36。

钢的硬度与其含碳量有关,随着钢中的含碳量的不断增加,硬度也不断增高。

铁碳合金

生铁是铁与碳的合金,含碳量一般为2.0~6.67﹪,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等杂质。

熔化的生铁流动性好,适宜铸造。

但生铁质硬而脆,不便于轧制及焊接。

一般生铁含碳量高于2﹪,钢含碳量低于2﹪。

含碳量在2.0﹪以上的铁碳合金叫做铁,因为可以铸造,故又称为铸铁。

生产使用的铸铁的含碳量一般在2.5~3.5﹪,最高可达4.5。

碳钢是指含碳量小于2.0﹪的铁碳合金,钢中除含有铁、碳外,还含有硅、锰、硫和磷等元素,但硅的含量不大于0.5﹪,锰的含量不大于1.2﹪。

钢中的含硫量应严格控制在0.05﹪以下,含磷量严格控制在不大于0.1﹪。

铁碳合金的分类

按含碳量的多少,铁碳合金可分为生铁(含碳量大于2.0﹪)和钢(含碳量小于2.0﹪)。

含碳量为0.8﹪的钢,称为共析钢;含碳量小于0.8﹪的钢,称为亚共析钢;含碳量大于0.8﹪而小于2.0﹪的钢称为过共析钢。

含碳量为4.3﹪的生铁,称为共晶生铁;含碳量小于4.3﹪的生铁,称为亚共晶生铁;含碳量大于4.3﹪而小于6.67﹪的生铁,称为过共晶生铁。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在机械零件及工具制造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序。

热处理就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再以一定的速度冷却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一般不改变化学成分及形状),从而达到改变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其操作过程分三个基本阶段:

加热、保温和冷却。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1、提高硬度、强度和增加耐磨性;

2、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便于切削加工;

3、消除钢在各种加工过程中所引起的内应力;

4、改善钢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满足工艺要求;

5、提高金属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抗氧化性。

钢的退火与正火

对铸件、锻件或经过粗加工后的零件,为了改善组织性能及切削加工性,一般都要经过退火或正火处理。

一、钢的退火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此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又叫随炉冷却)得到近似于平衡状态时的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按照退火的目的和钢的成分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低温退火和扩散退火等。

1、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50℃,经过一定保温时间,然后随炉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它使原有组织发生完全相变,故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便于切削加工;

(2)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钢和共析钢。

退火后的组织为珠光体(或铁素体+珠光体)。

过共析钢在缓慢冷却时,将沿晶界析出二次渗碳体,使钢的性能变坏,所以一般不采用完全退火。

2、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高于Ac1以上20~50℃,经过一定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不完全退火时,原组织中的铁素体或二次渗碳体不发生转变,只是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

退火后得到片层间距较大的珠光体,从而降低了钢的硬度。

不完全退火主要应用于过共析钢。

其目的在于消除锻轧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提高韧性。

采用不完全退火的零件,必须无网状渗碳体或消除了网状渗碳体。

3、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就是将钢加热到略高于Ac1的温度,一般在Ac1以上10~20℃,经过一定保温时间,然后随炉冷却到550~600℃时,在空气中冷却,从而获得球状珠光体及球状碳化物。

球化退火的目的,主要是将片状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转变为球状珠光体和球状渗碳体,从而降低了钢的硬度,便于切削和其它机械加工。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不适用于亚共析钢。

4、扩散退火

扩散退火是将钢加热到1100~1200℃的高温,经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扩散退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铸钢件内由于化学成分不均匀所产生的偏析。

扩散退火由于加热温度高使晶粒粗大,所以在扩散退火后必须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处理来细化晶粒。

5、等温退火

上述各种退火工艺都是采用连续冷却进行的,而等温退火则是将钢加热到Ac1、Ac3以上30~50℃,经保温后较快地冷却到A1以下20~30℃的恒温炉内,在恒温下使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然后出炉在空气中冷却。

等温温度越低,得到的珠光体就越细,其硬度也就越高。

等温退火适用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合金钢,特变适用于合金钢和工具钢。

等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均匀的组织和较好的性能。

6、低温退火和再结晶退火

低温退火是将跟钢加热到低于Ac1的某一温度(500~650℃),保温后缓慢冷却。

低温退火的目的是,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及零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再结晶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再结晶温度(450~500℃)以上150~250℃,保温后缓慢冷却。

其目的是消除加工硬化。

二、钢的正火

正火也称正常化,是将钢加热到Ac3、Accm以上30~50℃,经过一定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由于冷却速度较大,把奥氏体过冷到较低的温度发生转变,因而获得了层片较细的珠光体组织——索氏体。

正火处理的目的与退火处理的目的相似。

对于低碳钢,正火与退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有利于切削加工,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对于亚共析钢可细化晶粒,提高综合机械性能。

正火较退火的时间短,效率高,费用低,因此,对于低碳钢及含碳量较少的中碳钢,完全可以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当对零件的性能要求不高时,也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经过一定保温时间,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增加耐磨性。

钢淬火后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一般硬度可达到HRC=60~65。

淬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回火后的机械性能,故淬火是热处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淬火质量还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有关。

常用的淬火剂有盐水、熔碱、水、油、硝盐等。

聚合物水溶液淬火液也获得较广泛应用,它的优点是安全和零件变形小。

水水是一种最经济、冷却能力又强的淬火剂。

水作为淬火剂,其优点是在550~650℃范围内冷却能力很大。

其缺点是在200~300℃范围内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冷却能力,容易引起零件的变形、裂纹。

如果提高水的温度,就会显著降低零件在550~650℃范围内冷却能力,所以在生产中规定水温一般不超过40℃。

在水中混入杂质如油、肥皂或气体,都会使其冷却能力变坏,零件淬火后表面会出现软点,影响淬火质量。

盐水在水中溶入5~10﹪的氯化钠,可显著改变其冷却能力,避免零件产生软点。

用盐水淬火,可使零件表面的蒸气膜不稳定而很快破裂,提高了冷却能力。

故盐水的冷却能力比水强,又因冷却均匀,应力分布也均匀,淬火时变形和裂纹的倾向较小。

盐水淬火后零件表面呈银灰色,而且干净。

但盐浴加热淬火的零件,盐渍必须及时用热水冲洗掉,以免零件锈蚀。

碱水碱水是含有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其冷却能力比盐水大,特别在550~650℃范围内有很大的冷却能力,但在200~300℃范围内冷却能力低些。

故碱水淬火的硬度高而均匀,内应力较小,零件产生变形、裂纹的倾向小,而且淬火后零件表面比盐水更干净。

油油也是应用很广的一种淬火剂。

其优点是在200~300℃范围内冷却速度较小,不易使淬火零件产生大的变形、裂纹等缺陷。

其缺点是容易燃烧和脏污工作地。

油温一般控制在40~80℃。

油在550~650℃范围内冷却能力较低。

故对于合金钢和高碳钢制作的小零件,常采用油作冷却剂。

淬火的方法:

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

钢的冷处理

钢的冷处理就是将淬火钢件继续冷却到室温以下60~80℃左右,一般保温1~2小时,然后再恢复到室温的处理过程,常用的冷却剂有液体氧、液体氮及干冰等。

冷处理的目的是使淬火零件中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提高零件的硬度、耐磨性和稳定零件尺寸。

此工艺紧接在淬火后进行,不然残余奥氏体在室温稳定后不易转变,影响冷处理效果。

含碳量大于0.6﹪的碳钢和合金钢制成的刀具,以及合金钢制成的精密工具、量具、模具和零件等,都常采用冷处理。

钢的回火

回火就是将淬火后的零件加热到A1线以下的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或热水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一、回火的目的

1、减小和消除因淬火而造成的内应力,提高塑性;

2、达到工艺所规定的硬度要求;

3、稳定组织和尺寸。

钢淬火后要即时回火,这是为了防止零件淬火后,因内应力所引起的变形和裂纹。

一般来说,回火是钢件热处理的最后工序,对钢件热处理的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

二、回火的种类和应用

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应采取不同的回火温度。

按温度,回火可分为如下几种。

1、低温回火

在150~250℃的温度范围内回火,称为低温回火。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硬度HRC=55~62。

其目的是减小内应力和脆性,提高韧性。

低温回火适宜于高碳钢或合金钢制造的要求硬而耐磨的刀具、量具,以及渗碳零件等。

2、中温回火

在350~500℃的温度范围内回火,称为中温回火。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硬度较回火马氏体低,HRC=40~49。

其目的使零件具有高的硬度和高的弹性极限及高韧性。

故中温回火适宜于含碳量为0.5~0.7﹪的钢制造的各种弹簧、弹性夹头及要求强度高的轴类、刀杆、轴套等。

3、高温回火

在500~650℃的温度范围内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硬度比回火屈氏体低,但韧性和塑性比较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淬火后再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可以完全消除内应力,得到高强度和高韧性,使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大多数重要的机器结构零件,如各种轴类、连杆、齿轮和受力大的螺栓等都采用调质处理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淬火后究竟在什么温度下回火为好,这要根据对零件的机械性能的要求来决定。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根据对零件所要求的硬度来确定回火温度。

回火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使零件性能不能满足技术要求。

淬火钢回火后,应该缓慢冷却,以免重新产生内应力。

但实际生产中,一般都是在空气中冷却。

对于重要零件为避免在高温回火后产生热应力,最好缓慢冷却。

但对铬钢、硅锰钢、铬锰硅钢等为避免产生回火脆性,往往要求回火后在水或油中冷却。

三、钢的时效

为了避免精密量具、模具及重要零件在长期使用中尺寸、形状发生变化,常在低温回火后,精加工之前,将零件重新加热到100~150℃,保温5~20小时,以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和形状,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时效。

钢的时效处理可分为如下两种。

1、自然时效

把需加工零件,放在露天停放一个时期,使其内应力逐渐减弱,这种处理过程,叫做自然时效。

自然时效的优点是效果好;缺点是周期长、效率低。

2、人工时效

把钢件加热到100~150℃,保温10~40小时,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叫做人工时效。

人工时效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钢的表面热处理

钢的表面热处理包括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两部分。

根据加热方法不同,钢的表面淬火方法常用的有火焰表面淬火法和高频表面淬火法。

而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氰化(碳、氮共渗),以及渗金属法等。

1、渗碳

渗碳就是将零件加热到高温,使碳原子渗入到零件表面的操作过程。

通过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可以使零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HRC=60~65)。

在实际生产中,航空零件的渗碳深度一般在0.5~2.0毫米范围内。

渗碳法适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钢制造的受冲击力的各种耐磨的机器零件,如轴、齿轮、凸轮、靠模等。

渗碳的方法有:

固体渗碳、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

(1)固体渗碳法固体渗碳法是用固体碳作为渗碳剂。

首先将零件装入渗碳箱中,在其周围填满碳粒、碳酸盐等混合组成的渗碳剂。

然后将渗碳箱放进加热炉中,加热到900~950℃,保温足够时间后,从炉中拿出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取出零件。

高温使箱内的碳粒分解成活性碳原子而被零件表面吸收,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渗碳层。

从而改变了零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

固体渗碳法设备简单,成本低,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劳动条件差,现已逐渐被气体渗碳法取而代之。

(2)气体渗碳法气体渗碳法是用气体作为渗碳剂。

把待渗碳的零件放在密封的井式渗碳炉中。

渗碳用的气体有天然气、乙炔、煤气等,也可用煤油、丙酮、甲苯等液体滴入已加热900~930℃的炉中。

渗碳气体热分解成活性碳原子与零件表面接触而被吸收、扩散,形成表面渗碳层。

对不重要的渗碳零件,从炉中取出后,可预冷到800~840℃直接淬火。

气体渗碳法质量稳定,效率高,易于控制渗碳过程和得到所需渗碳深度,同时也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以改善劳动条件。

(3)液体渗碳法液体渗碳法是用液体作为渗碳剂。

一般用来处理尺寸不大、渗碳层要求不深的零件。

其方法是将渗碳零件放入渗碳池中(渗碳池的成分:

75~85﹪的碳酸钠,10~15﹪的氯化钠,6~10﹪的碳化硅),然后加热到840~880℃,此时由碳化硅分解出的碳原子便渗入到零件表面层,渗碳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

为了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性能,各种渗碳零件还必须进行正火处理,消除网状渗碳体,得到细晶粒组织,并进行淬火及低温回火处理,以便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和心部的强韧性。

2、渗氮

渗氮又称氮化,是在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目前生产中广泛采用气体渗氮法。

它是利用氨气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零件表面吸收和扩散与钢中的铁、铬、铝、钼等元素形成高硬度的氮化物。

此氮化物层具有高的耐磨性、耐蚀性、抗疲劳性及良好的热硬性(温度升高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称为热硬性)。

因此,对于重要的螺栓、销钉、发动机轴、高速齿轮等零件常采用氮化处理,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渗氮处理后可直接获得所需表面层,不再进行任何热处理。

但对于重要零件,在渗氮前应进行淬火和高温回火处理,使中心部分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如制作弹簧和模具,渗氮前应淬火和中温回火,以便获得高的强度和弹性。

渗氮零件一般没有加工余量,最多只能精磨。

3、氰化

氰化是在钢中同时渗入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与渗碳、渗氮相同。

氰化处理的时间比单独渗碳、渗氮短得多,故生产效率高。

氰化可分为高温氰化和低温氰化。

高温氰化以渗碳为主,适用于低碳钢、中碳钢和合金钢零件。

低温氰化又称软氮化,实质就是低温碳氮共渗,适用于高速钢零件,它能提高刀具的切削能力和寿命。

结构钢零件的氰化层一般厚度为0.3~0.8mm,氰化的温度为860℃,保温时间一般为4~5小时,预冷至820~840℃在油中淬火。

4、渗金属法

渗金属法是把金属原子渗入到钢的表面,使零件表面具有某些合金钢、特殊钢的性能,如耐磨、耐热、抗氧化、耐腐蚀等。

渗金属法的原理与其它化学热处理相似。

它是通过加热把活性金属原子溶入到金属表面的晶格中,并向内层扩散。

不过金属原子的直径比碳、氮原子直径大,在钢中扩散困难,因而加热温度较高,保温时间长,成本高。

在生产中常用的渗金属法有渗铝、渗铬等。

渗铝渗铝的目的是增加零件表面的耐热和抗氧化性能。

低、中碳钢和铸铁渗铝后,可作为耐热钢的代用品,能在800~900℃的高温下不被氧化。

渗铬渗铬的目的是提高钢的抗腐蚀、抗氧化能力和耐磨性。

它可代替铬不锈钢制件。

对于要求耐腐蚀的精密零件,如发动机叶片、弹头等,都可采用渗铬工艺来提高抗氧化性和耐磨性。

铸铁

含碳量在2.0﹪以上的铁碳合金叫做铁,因为可以铸造,故又称为铸铁。

铸铁除含有铁、碳元素外,还含有硅、锰、硫和磷等元素。

由于含碳量高,而硅、锰、硫和磷等杂质都比钢中的多,所以性能与钢大不相同。

它是一种脆性材料。

生产使用的铸铁的含碳量一般在2.5~3.5﹪,最高可达4.5﹪。

铸铁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基体组织和碳的存在形式,以及石墨的形状、数量和分布情况。

铸铁与钢比较,铸铁硬而脆,几乎无韧性和塑性,不能锻造和轧制,不能承受各种压力加工。

但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抗蚀性、切削加工性和高的抗压强度。

因此,铸铁可用来铸造形状复杂或受摩擦的零件,如内燃机的活塞环与机缸筒、机床床身、变速箱、汽车和拖拉机的后桥壳等。

铸铁中含有较多的碳,有的碳以Fe3C的形式存在,有的以自由状态的石墨存在。

随着铸铁中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其组织和性能也不同。

铸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中含有较多的锰和较少的硅,在铸造时碳全部与铁结合成Fe3C,断口呈银白色,故称为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是由珠光体、渗碳体和莱氏体所组成的。

一般很少直接应用。

它主要用来作为炼钢的原料,故又称炼钢生铁。

二、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由于含有较多的硅和较少的锰,因此,铸铁中的碳全部或大部分呈片状石墨存在,断面呈灰色,故称为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主要用来铸造各种机器零件,故又称铸造生铁。

灰口铸铁的牌号、成分、性能及用途如下:

灰口铸铁的牌号用“HT”表示,“HT”是灰和铁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字母后面的数字分别表示该铸铁的抗拉强度(σb)和抗弯强度(σbb),如HT18-36表示:

σb=18公斤/毫米2,σbb=36公斤/毫米2。

灰口铸铁的基体组织有铁素体+片状石墨,称铁素体灰口铸铁;珠光体和铁素体+片状石墨,称珠光体铁素体灰口铸铁;珠光体+片状石墨,称珠光体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的基体组织与钢的组织是相同的。

灰口铸铁中铁素体主要决定其韧性,珠光体主要决定其强度。

加入了变质剂(硅铁或硅钙)的变质铸铁,强度有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也有改善。

铸铁中石墨分布越不均匀,则铸铁的机械性能(抗拉、抗弯强度)就越差,反之就好些。

三、可锻铸铁

将一定成分的白口铸铁进行退火处理,使其中的渗碳体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使强度和塑性大为提高,此种铸铁称为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并不可锻,只不过具有一定塑性而已。

根据其基体组织可分为铁素体可锻铸铁和珠光体可锻铸铁两种。

铁素体可锻铸铁,是将白口铸件放在中性介质(中性气氛炉或砂子)中退火,使渗碳体分解而获得的。

其组织是由铁素体基体和团絮状石墨组成,断口呈灰墨色,故又称黑心可锻铸铁。

珠光体可锻铸铁,是将白口铸件放在氧化性介质(铁矿石及氧化铁皮)中退火,表面层由于氧化脱碳形成铁素体组织,中心部分石墨化不完全,形成团絮状的石墨及珠光体,其断面呈亮灰色,故又称白心可锻铸铁。

此种铸铁通常用于铸造形状复杂,要求承受冲击负荷的薄壁零件。

可锻铸铁的牌号用“KT”表示。

“KT”是“可、铁”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字母后面的两组数字分别表示该铸铁的抗拉强度(σb)和延伸率(δ),如KT30-6,表示σb=30公斤/毫米2,δ=6﹪的可锻铸铁。

四、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是浇注前,向液体灰口铸铁中加入一种墨化剂(硅铝、硅钙合金等)使碳呈细粒状析出,形成游离石墨,同时又加入一种球化剂(镁和镁合金等),使游离石墨变成球状石墨,这种同时经过墨化和球化处理的铸铁,称为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的组织状态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铁素体为基体,另一类以珠光体为基体。

球墨铸铁的牌号用“QT”表示。

“QT”是“球、铁”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字母后面的两组数字分别表示该铸铁的抗拉强度(σb)和延伸率(δ)。

例如QT45-5表示σb=45公斤/毫米2,δ=5﹪的球墨铸铁。

它的性能比片状石墨的灰口铸铁和团絮状石墨的可锻铸铁更好,不仅提高了强度,而且塑性、韧性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从而使铸铁的综合机械性能逐渐接近于钢,所以球墨铸铁成为目前性能最好的铸铁,用来制造那些性能要求较高的铸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碳钢或低合金钢,制造某些负荷大、受力较复杂的重要零件。

五、蠕墨铸铁

蠕墨铸铁是在给定成分的铁水中加入适量的蠕化剂,从而得到蠕虫状石墨的铸铁。

它的化学成分一般为含碳量3.5~3.9﹪,含Si量2.1~2.8﹪,含Mn量0.4~0.8﹪,含S量小于0.1﹪,含磷量小于0.1﹪。

蠕化剂有镁钛合金和稀土镁钛合金等。

蠕墨铸铁中的石墨呈蠕虫状,其石墨片短而粗,头部较圆。

蠕墨铸铁的力学性能介于灰铸铁与球墨铸铁之间。

其强度、韧性、疲劳强度等均优于灰铸铁,而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导热性均优于球墨铸铁。

主要用于制造强度、抗热疲劳性能要求较高,形状复杂的零件。

如内燃机的汽缸盖、电动机的外壳、机座、钢锭模、阀体等。

蠕墨铸铁的牌号由“RuT”和3位数字表示。

“RuT”为“蠕铁”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后面3位数字表示其最低抗拉强度。

如“RuT3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300MPa的蠕墨铸铁。

常用的蠕墨铸铁有RuT420、RuT340、RuT260。

六、合金铸铁

随着铸铁的广泛应用,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铸铁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有时还要求具有某种特殊性能,如耐磨、耐热、耐酸等。

为了获得这些性能,可在铸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