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802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docx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河蟹属高等甲壳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

在动物学分类上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

河蟹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淡水珍品之一。

1、河蟹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1、生命周期与性成熟。

河蟹属降河型生殖洄游类,即生长育肥栖息于淡水,繁衍后代则洄游到河口浅海水域。

自然条件下,河蟹在淡水中经两秋龄的觅食育肥,则达性成熟。

性成熟是河蟹寿命结束的标志。

河蟹寿命一般为22-24个月。

不论是天然或人工养殖的河蟹都有一部分在一秋龄时就达到性成熟,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讲的“性早熟”。

2、生长和水温。

河蟹为变温类甲壳动物,适宜生长水温18-30℃,最佳生长水温22-28℃。

河蟹一年中会出现6月-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下旬两个生长高峰。

3、生长与蜕壳。

河蟹蜕壳是其生理固有特性,是河蟹生长、发育、变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河蟹一生中要经过28-30多次蜕壳。

河蟹蜕壳期的表现:

一是临近蜕壳食量明显下降;二是即将蜕壳的蟹背壳呈黄色。

雌蟹蜕壳以5月和8月为主,雄蟹以6月和9月为主。

4、食性与摄食。

河蟹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植物和小鱼虾、贝类及底栖生物。

河蟹的摄食强度以春末夏初和秋季为最高。

每天摄食高峰一般在傍晚前后至晚九点左右。

河蟹残忍好斗,同类喜相残。

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大眼幼体饲料为45%,蟹种为40%,成蟹为35%。

5、栖居与掘穴。

河蟹的主要生活方式为底栖穴居。

河蟹的洞穴长度在20-80厘米左右。

一般很少在1∶1.5-2.5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

6、自切与再生。

当河蟹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或蜕壳受阻,常会发生弃胸足的自切现象,它是一种保护性的机能。

附肢的再生只限于个体生长阶段。

到了性成熟阶段,随着蜕壳的终止,再生也就停止。

7、生殖与变态。

每年“霜降”前后,河蟹生殖洄游到浅海处,交配产卵,受精卵胚胎发育,幼体出膜为蚤状幼体,经变态发育成幼蟹,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幼蟹。

二、河蟹土池人工育苗

(一)亲蟹培育

1、培育池条件。

一般以土池为主,面积1-2亩,水深0.8-1米,进排水方便,池中设砖、瓦等附着设施。

沿池四周用45厘米-60厘米高的塑胶板等作防逃设施。

2、水质条件。

海水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培育水质符合NY5052要求。

用水应经过沉淀、过滤处理,盐度14-17‰。

3、亲蟹质量要求。

每年立冬前后或次年2月底3月初,从捕捞的河蟹中,选择附肢齐全、壳硬、肥满度好、活力强,个体规格雌蟹100克左右,雄蟹125克以上的二龄河蟹作亲本,雌雄性比为2-3∶1,雌雄蟹要异地选用。

4、消毒

(1)培育池消毒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干法消毒,10天后,纳进海水0.5-0.8米。

(2)亲蟹消毒。

亲蟹放养前用二氧化氯消毒10分钟或碘王消毒10分钟或3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消毒10分钟。

5、培育密度。

3-5只/平方米。

6、培育管理

(1)投喂。

饵料为咸带鱼、小杂鱼、水草、螺蚌肉、小麦、土豆等。

日投饵量视水温确定,水温高于10℃,饵料为亲蟹体重的5%左右;水温低于10℃,饵料为亲蟹体重的1-3%,每日下午4时以后投喂。

当水温低于6℃时,投饵量应酌减。

亲蟹抱卵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投喂量酌情增加,日投喂量3-5%。

(2)换水。

除每天冲水增氧外,每隔7-10天干池换水一次。

同时,剔除死蟹、残饵等脏物,保持水质清新。

当水温低于6℃时,河蟹潜入孔隙、洞穴进入越冬期,此时保持水位稳定,少换水。

(3)日常管理。

亲蟹池要专人看管,昼夜值班,当亲蟹抱卵后,逐步捉去雄蟹。

做好防逃、防盗工作。

经常测定水温、PH、盐度等。

观察亲蟹的吃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

(二)幼体培育

1、育苗池选择。

选择在临近海水水域,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不受污染,海水盐度14‰以上的滩涂地区的沙质土土池。

2、育苗池面积及设施。

面积400-500平方米,池深1.5米以上,边坡比1∶2.5-3,四周圆角,池塘对应角设进排水设施,并用80-120目聚乙烯绢网包扎。

每池配备0.75-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一台。

3、育苗用水。

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培育水质符合NY5051、NY5052要求。

4、幼体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3月上旬对培育池进行一次清塘消毒,先用泥浆泵冲洗塘底污泥,整修塘埂,然后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化浆泼洒塘底,每亩再用二氧化氯干洒塘壁。

约过10-15天后,抽干塘底积水,曝晒。

(2)进水。

幼体放养前10天过滤进水,进水深度0.8-1米,并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水体。

(3)施肥培水。

当幼体出膜前3-5天,每亩施复合肥2-3千克或光合细菌4-5千克,培育水质。

5、幼体放养。

当镜检亲蟹孵幼的卵粒胚胎心跳在120次/分以上时,抽干亲蟹培育池水,捉起怀卵蟹,放入蟹笼,每笼20-25只,然后放入水泥池用30毫克/升制霉素药液消毒2小时,后提出蟹笼用清水冲洗干净直接放入培育池开始孵幼。

当幼体孵出数达到一定的放养密度时(目测幼体一般每立方米水体达到3-5万只),移走蟹笼放入另一培育池孵幼。

6、培育管理

(1)饲料投喂。

幼体出膜后,开始投喂蛋黄、豆浆和螺旋藻粉,每亩日投喂量蛋黄20只,黄豆2.5千克(磨成浆汁),螺旋藻粉0.5千克。

幼体进入Ⅱ-Ⅲ期后,开始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和鱼肉浆,每亩日投喂丰年虫4千克,鱼肉浆每池2千克,直至蜕变成大眼幼体。

每日分四次投喂,时间分别为6、12、16、22时。

投喂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

(2)水质调控。

蚤状幼体Ⅰ-Ⅲ期以加水为主,每池每天加水10-20厘米。

当幼体蜕变成Ⅴ-大眼幼体时,每天加大换水量,每次换水达到池水的1/3以上。

每次投喂或进排水时开启增氧机0.5-1小时,大风暴雨时停止开机。

7、日常管理。

每日应对水温、溶氧、pH值、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等进行监测,作好日志。

经常检查幼体的密度、吃食、变态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并做好病害防治,在对育苗工具、设施和育苗用水严格消毒的同时,还应采取药物进行预防,预防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5071要求,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

8、蟹苗捕捞、暂养。

当培育池幼体蜕变成大眼幼体3-4天后,培育池开始加注淡水,加注量每天5-10厘米,连续加注3天。

当盐度降至10‰左右时捕捞蟹苗。

捕捞一般在傍晚进行,采用灯光诱捕,捕捞的蟹苗放入网箱再集中淡化3-4天,将盐度降至3‰以下,即可进入淡水生活。

三、河蟹苗种的选购、运输及放养

(一)河蟹苗种的选购

1、天然蟹苗。

在河蟹苗旺发汛期(浙北和长江口为5月下旬至6月初),应选购在江河入海口处捕捞的蟹苗,不宜购买远离口岸的海上捕捞的苗种。

天然蟹苗规格为每千克14-15万只。

2、人繁蟹苗。

亲蟹应来源于天然大水面的大规格河蟹为亲本,并且蟹苗一定要经过3-5天淡化处理,盐度低于5‰,规格整齐,每千克16万只以内,用手抓捞一把蟹苗,轻轻一握后即松手,能立即四散逃去为优质蟹苗。

3、蟹种选择。

要求光泽好,活力强,具有青壳(黄绿色)白肚,且步足趾尖细长、锐利,鳃丝为淡黄色和浅红色,无棕黄絮状和黑色附着物。

蟹种以长江蟹种为好。

(二)蟹苗、种的运输

1、蟹苗箱(干法)运输

(1)在装苗前检查箱有无裂缝,同时把苗箱浸湿,洗干净。

(2)每箱装苗1.0-1.5千克。

(3)苗箱放入少许水草,蟹苗应摊匀,沥干水。

(4)运苗晚上比白天好、阴雨天比晴天好、气温低比气温高好,蟹苗运输途中要保持湿润,温度不宜超过30℃。

(5)若运输时间太长(1-2天),中途应用网箱暂养后再运。

2、双层薄膜袋充氧运输

(1)袋内装新鲜淡水5千克,蟹苗0.5千克左右,充氧后装箱运输,最长为24小时。

(2)干法运输在袋内不加水只放少量水草,以保持一定湿度,放苗0.5千克左右,充氧后可运输10小时。

3、蟹种运输。

主要做到防风吹、防日晒、防雨淋、防脱水、防冻、防高温。

(三)蟹苗种放养

1、水温差不大于2-3℃。

2、放养前要经过2-3次间歇式湿润处理后再均匀放入养殖池,蟹种放入浅滩上,让其自行入水。

3、放养前要用药物消毒处理。

四、池塘培育蟹种防性早熟技术

(一)蟹苗放养

1、选择优质蟹苗。

应选择来自天然大水体的亲蟹所繁殖的蟹苗。

2、适量放养密度。

若想获得150-200只/千克规格的理想蟹种,一般亩放蟹苗0.5-1千克。

3、适量放养时间。

以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人工繁殖蟹苗较佳,不宜购入人工早繁蟹苗。

(二)投饵控制

蟹种在培育期内的投饵原则是“前促后控”,即前期多喂一些动物性饵料,中后期多喂以浮萍等植物性饵料。

蟹种越冬前,为使蟹种体质健壮安全越冬,可适当投喂动物性饲料。

(三)环境管理

1、调控水温。

7-9月加深水位,水深保持在1.5-2.0米,以防因积温偏高而出现性早熟。

同时,增加池塘水草的覆盖率,既可降低池水水温,还为河蟹提供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

炎热的夏季水草覆草率应占水面的50%以上。

2、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中溶氧、pH值等要求较高,应保持水体鲜、活、爽,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

3、注水次数。

饲养过程中,在不影响河蟹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注水和换水次数。

对于地处含有少量盐度的蟹苗培育池塘,换水时,应大排大加,但水温、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

4、池水消毒。

定期每亩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防止蟹病发生,还使池水呈微碱性,增强池水的缓冲性,防止性早熟。

5、饲养中若发现蟹规格不齐,可将较大规格的个体捕起分塘饲养。

6、不宜在水质含盐量较高的沿海围涂地区培育蟹种。

五、大规格河蟹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一)改造池塘为模拟河蟹自然生态养殖环境

1、选择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

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

2、彻底进行池塘清整与消毒杀菌。

水深1-1.5米,池塘坡比1∶2.5-3,进排水口40-60目筛绢过滤。

3、池底、池边种植水生植物。

池底种植轮叶黑藻、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等,池边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空心菜等。

沉、浮水生植物各占水面30%左右。

(二)配养其他品种为河蟹提供天然动物性饵料

1、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可净化池塘水质。

要求清明前后亩放活螺蛳400千克左右。

2、青虾繁殖力强,又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

可放养虾苗或虾种或抱卵虾。

3、放少量异育银鲫亲本,自然繁育出的鱼苗可供河蟹摄食。

(三)配套培育优质蟹种

采取长江水系大规格优质亲蟹繁育的蟹苗配套培育优质蟹种,规模养蟹场蟹种池面积约占成蟹池的5-10%。

(四)改革传统的河蟹放养方式

1、设置蟹种暂养区。

用网围一块占池塘10-20%的面积放养蟹种强化培育,待大塘水草、螺蛳达到要求时,再将暂养的蟹种放入大塘饲养。

2、蟹种放养。

放养时间改冬放为春放(2月底至3月份);放养规格改小规格为大规格(100-200只/千克);蟹种来源改外购为自育;放养密度改高密度为中低密度(500-600只/亩)。

蟹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或8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放入暂养区。

(五)实行科学投喂

1、对于池塘清瘦的,定期施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基础饵料的生长繁殖。

施肥的主要品种:

经发酵和消毒过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无机复合肥。

2、投喂原则。

人工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喂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饵管理。

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应各有侧重:

前期为蟹种放养初期,采用的饲料品种主要有小杂鱼、蚌肉、螺蛳肉和全价颗粒饲料;中期为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黄豆粕等植物性精料,以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后期为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草、南瓜等青精饲料,加强营养。

3、投喂时间。

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

4、投喂数量。

日投喂量控制在蟹体重的3-5%(干料)。

河蟹饲料在7、8、9三个月应占全年投喂量的70%左右。

一般以1-2小时吃完为度。

(六)强化水质调节

1、水质调节采取“三调”措施。

一是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30厘米,3-5天换水一次。

二是调“优”,即调节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二氧化氯全池。

三是调“活”,高能应激营养素全池泼洒,每半个月施用一次。

2、注重调控水位。

池塘水位确定的原则为春(3-5月)浅,0.5-0.6米;夏(6-7月)深,1.5米左右;秋(8-10月)勤,0.8-1.0米;冬(11-翌年2月)保,水位1.5米左右。

3、搭养滤食性鱼类。

亩搭配花白鲢40-80尾(规格20-30尾/千克),或套养花白鲢夏花鱼种,每亩200尾。

4、混养鲻、梭鱼,净化水质底质。

(七)重视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

主要观察及检查蟹的活动、蜕壳及摄食情况;水质情况;防逃及敌害生物等情况。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保证河蟹养殖正常进行。

(八)综合防病

1、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采取模拟河蟹自然环境状态下生长的技术措施,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药的目的。

2、用药根据河蟹不同症状,采用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预防。

主要有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和中草药等。

中草药每百千克饲料添加250克,连服5-7天。

3、防治办法:

一是治病与治虫相结合(先治虫后治病);二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三是西药与中药相结合;四是不同药物交叉使用;五是提前采用药物预防。

六、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腐壳病,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淤泥5-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2、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3、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饲料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2克,连喂3-5天。

4、用5-10%食盐水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一周。

5、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二)黑鳃病

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

病蟹鳃变黑,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淤泥5-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喂漂浮性水生植物。

2、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3、发病后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续2次,或用碘王全池泼洒。

(三)烂肢病

此病是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防治方法:

1、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避免蟹体受伤。

2、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

3、发病后用土霉素0.5-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4、用生石灰15-2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施2-3次。

5、每千克饲料加3-6克土霉素和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制成药饵投喂,7-10天为一个疗程。

(四)水肿病

此病是由于河蟹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防治方法:

1、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避免受伤。

2、发病后用土霉素0.5-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3、每千克蟹用0.1-0.2克土霉素拌入饵料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

(五)水霉病

此病因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病蟹伤口部位长有棉絮状菌丝,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部位溃烂蔓延。

防治方法:

1、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小心仔细,勿使蟹体受伤。

2、大批蜕壳期间,增加动物性饵料,减少同类互残。

3、用3-5%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5-10分钟,并用5%碘酒涂抹患处。

4、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六)纤毛虫病

此病主要由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是春季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病害。

以冬放蟹种池较为突出。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

2、定期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

3、纤虫清或纤虫净全池泼洒。

(七)蜕壳不遂

此病在池塘养蟹中较常见,发病原因是河蟹感染疾病或在其生长过程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防治方法:

1、先检查河蟹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对病进行治疗。

2、用生石灰1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每周一次,或过磷酸钙1-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3、在饲料中添加贝壳粉或禽蛋壳粉或蜕壳素2-3‰,连续投喂5-7天,特别是河蟹蜕壳生长高峰期。

(八)抖抖病

病蟹活动力减弱,爬到池边不食或少食,可见四肢抖动,最后四肢局部或全部麻痹,最后在池边浅滩处死去。

该病主要由于受病毒感染和细菌(嗜水气单胞菌)侵袭,加上养殖中营养不足,水环境恶化等因素。

多发生在商品蟹养殖中,扣蟹生产中也有发生。

此病是目前河蟹养殖危害最厉害的疾病,发病面广,传染快,病程短,流行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1、放养前彻底清塘。

2、改善水质,使池水pH值呈微碱性,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

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10克/立方米。

内服氟苯尼考,7天一个疗程。

(九)青苔等附生病

病蟹附生丝状藻类。

该病原因是蟹池水太肥。

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

2、清苔净配合生石灰全池泼洒。

3、蓝藻速灭配合食用石膏5千克/亩加水调制成浆状全池泼浇,并对青苔多的地方适当多泼浇一些。

(十)肠胃炎

发病原因是河蟹在生长过程中摄入含有致病菌的水或饵料,而其肠胃刚好有伤口。

防治方法:

1、生石灰清塘。

2、换水后全池泼洒15克/立方米生石灰,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1-0.5%(同样适合防治其它细菌性疾病)。

禁用药物:

敌百虫、B型杀虫灵、灭虫精王、菊酯类药物等。

七、池塘鱼蟹混养

(一)鱼蟹混养的优点

1、经济效益高。

2、有利于鱼产量的提高。

3、可养殖出质量好、规格大的商品蟹。

4、不需要特别的防逃设施,河蟹在性腺成熟前(黄蟹阶段),只要生态条件好,一般不会潜逃。

5、养殖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杜绝放养肉食性鱼类,如不能放养青、鲤、乌鳢等鱼类。

2、保持河蟹合适的放养密度。

蟹种规格要求较大,亩放养密度200-300只。

3、池塘要设置河蟹隐蔽物。

4、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

在5-9月,可投喂一些螺、蚌等动物性饵料。

5、加强水质管理。

春季水质要肥一些,高温季节水质控制要淡一些。

7、8、9月份经常加注新水,同时换去部分池内老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此外,在此季节中,每半个月亩施生石灰10-15千克。

池塘鱼蟹混养只要水质管理得好,适合河蟹的生活环境,一般河蟹不会逃逸。

6、鱼蟹混养池严禁使用敌百虫和菊酯类药物。

7、适时捕捉。

当河蟹最后一次蜕壳由黄蟹变成绿蟹后,开始捕捉。

但此时捕出的绿蟹,肥满度差,性腺尚未发育成熟,应移入囤养池暂养1-2个月再上市。

可提高蟹的上市等级和价格。

八、外荡围网养蟹

1、水域条件。

选择水域开阔,水流平缓,水位稳定,水质良好,荡底平坦,水草丰茂,螺蚬资源丰富,环境安静,水深2米左右的地方设置围网。

围网面积以数十亩至数百亩。

2、围网设置。

围网形状因荡制宜,可为圆形。

围网材料为聚乙烯网,结构为双层围网,两层间距1.5-3米。

内网网目为1-1.5厘米,外网目为2-2.5厘米。

内围网顶部设向内倾斜30度的防逃网,长度50厘米,并连接20厘米长尼龙薄膜。

围网底部装置直径10厘米左右粗石龙埋入低泥中,防止养殖水产品逃逸。

围网的结构与设置既要有良好的水交换性能又要有良好的防逃性能。

3、除野。

蟹种放养前,在围网内采取迷魂阵、电捕、刺网等手段清除凶猛鱼类。

4、放养密度。

蟹种宜来源于长江、钱塘江水系,放养规格5-10克/只,放养密度100-500只/亩,同时可搭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鳊鲂、鲫等鱼类,但不宜放养青鱼、鲤、草鱼。

5、人工投饲。

实行两头精、中间粗(青),充分利用螺蛳、河蚌、黄蚬等天然饵料资源。

围网内搭设若干饵料台,以观察给饵是否合理,并适时调整投饵量。

6、培植水草。

在沉水植物缺乏的围网内,培植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等漂浮植物,占水面20-50%,供河蟹栖息、蜕壳、摄食生长需要。

7、加强管理。

经常性的检查、维修围网设施,重点做好防逃和回捕工作。

8、河蟹暂养。

商品蟹暂养可显著提高养蟹的经济效益。

九、渔用水草及栽培

“鱼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养蟹没有巧,只有水草好”、“蟹大小,看水草”、“要想蟹病少,赶快种水草”。

水草栽培是淡水养殖中,特别是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之一。

(一)水草在养蟹(虾)中的重要作用

1、水草是河蟹重要的营养来源。

许多水草根、茎、叶可供河蟹食用,特别是水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的含量尤为突出。

2、水草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隐蔽、蜕壳场所。

水草尤其是沉水植物在池底形成“水下森林”,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避免自相残杀和躲避敌害侵袭,减少河蟹掘穴数量,提高回捕率。

3、水草具有净化、稳定水质和改良底质作用。

水草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时消耗水体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有效抑制藻类繁殖,使水质变清,透明度加大,pH值稳定,溶氧充足。

4、水草具有不可忽视的药理作用。

河蟹喜食的水生植物,往往或多或少具有抑菌、消炎、解毒、消肿、止血、强壮等作用。

5、水草是河蟹养殖重要的环境因子。

水草的存在,各种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大量繁衍,又恰恰是河蟹极好的天然饵料。

水草丛生的养殖水域,河蟹定居性强,有利于防止河蟹逃逸。

(二)适宜在养蟹(虾)水域中栽培的水草品种

1、伊乐藻。

原产于美洲,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

适应性强,气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

产量高,秋冬季或早春栽种1千克伊乐藻营养草茎,当年可产鲜草300吨左右;营养丰富,据江苏省养蟹示范区近几年引进试种证明,效果很好,被称为沉水植物骄子。

2、苦草。

俗称扁担草、鸭舌草,多年生沉水植物。

易种植,产量高,在养蟹水域中被称为水下森林。

苦草是河蟹喜食和净化水质、改良底质的优良天然水生植物,有性繁殖在生活史中占重要地位,其种子易采集、保存。

3、轮叶黑藻。

又名针丝,多年生沉水植物,具有适应强、喜炎热、生长快、产量高、易栽培等特点。

以无性繁殖为主,其茎叶可供河蟹食用。

4、菹草。

又称春草,麦黄草,多年生沉水植物。

河蟹不太喜食该草,但最大特点是夏末麦黄季节植物逐渐死亡,同时形成冬芽,冬季发芽生长,春季即形成草丛群落,有利于春季河蟹生长蜕壳、隐蔽,提高河蟹成活率。

5、金鱼藻。

多年生沉水植物。

其茎叶为河蟹喜食。

以无性繁殖为主。

6、马来眼子菜。

多年生水生植物。

部分幼嫩茎叶可为河蟹食用,以无性繁殖为主。

7、喜旱莲子草。

俗称革命草、水花生,多年生水生植物。

其生命力旺盛,繁殖依靠发达的匍匐茎,上部直立水面,秋末形成冬芽越冬,可供河蟹蜕壳、隐蔽场所,其根须是河蟹的优质饵料。

8、凤眼莲。

俗称水葫芦,多年生漂浮植物,以匍匐茎繁殖。

其须状根是河蟹仔、幼蟹阶段的良好饵料,是培育幼蟹的理想水草,移植容易。

9、浮萍。

生存适应性强,冬芽沉入水底越冬,早春浮至水面,萌发为新个体。

浮萍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之一,尤其是仔幼蟹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