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253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教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        课程编排思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

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拓展型课程内容的编排采用单列的专业领域(如初中的“word”)设计相应的模块结构,任务或活动案例的难度应适当,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三、        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认真备课:

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

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

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

2、认真上课:

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

充分发挥速龙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利用网络考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

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尽量多创造上机时间,发挥特长,制作电脑作品。

四、进度安排:

 

周次

学习内容

课时

1——2

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4

3——4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4

5——6

第三课计算机操作系统

4

7

第四课计算机互联网络

2

8

第五课访问因特网

2

9

第六课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2

10

第七课图形图像

2

11

第八课声音

2

12

第九课动态图像

2

13

第十课图文处理

2

14

第十一课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2

15—17

综合实践《电子小报制作》

6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是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很浓,但认知水平有限。

作为本单元第一课,一定要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力求深入浅出,不要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作用;

②     了解信息活动的四个环节: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

③     理解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能分辨出三种不同形式的信息

④     了解信息载体的发展历程及各种载体形式;

2、能力目标:

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的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 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处理活动

【教学方法】老师讲解,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来源: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什么课?

(学生:

电脑课、微机课)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教材封面,写的是什么?

《信息技术》所以我们这门课叫信息技术课。

我知道同学们习惯说电脑课、微机课,是因为我们上这门课用的最主要的工具是计算机,我们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很多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这门课最终是将计算机作为帮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工具,着重培养同学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更新学生脑海的错误观念,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

同时引出本课课题】

二、          讲授新课:

(一)   信息的概念:

(师)对于什么是信息,用一两句话是无法给它下一个完整全面的定义的。

那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迈进我们的校园时,你感觉到什么?

(生:

学校很大,人很多,教学楼很漂亮等等)。

这些你感受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信息。

简单说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和消息,是通过符号、信号表现出来的内容。

是抽象的,不同于我们见到的书本、桌椅这些实物。

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信息。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回答,体会信息的含义。

联系“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醒学生不能散布虚假信息)

(二)信息都表现形式:

(师)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在信息的传递和记忆储存过程中,承载信息内容的物质形式就是信息的载体,载体有时也被称为媒体。

例如,我昨天上网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那么电脑屏幕上的文字“有雨”是信息吗?

不是,是这个文字告诉我们的“今天不是晴天,会下雨”才是我们得到的信息。

再比如:

同学们在听到上课铃声响时都知道上课了了,要回到教室。

那么这个声音并不是信息,而是这个声音传递出的“快上课了”这个才是你获得的信息。

我们习惯把文字做载体的信息称为声音信息,把以声音做载体的信息称为声音信息。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形式的信息呢?

(学生讨论说说身边的信息,归纳1文字信息2声音信息3图像信息4多媒体信息)

(二)信息传递过程:

以“打电话”为例,探究信息传递过程。

(三)信息的处理活动: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

(四)信息的特征:

有用性、共享性

(五)信息社会三大支柱:

能源、材料、信息

(六)信息技术:

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三、布置作业:

1、上网搜索《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2、P9,作《学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教学后记】:

七年级第一节课讲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从身边的例子讲起,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上理解信息概念,同时在布置作业时注重把德育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工作原理。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组成。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硬件组成,能动手拆装简单硬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激发他们更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硬件实物(主板、硬盘、光盘、软盘、内存条、CPU等)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实物展示,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进入教师时,很多同学对老师手中拿的东西感到好奇。

你们想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

(生:

想)不错,这些就是组成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

这些东西我们有的平时经常见到,有的在机箱里面,很多同学们对它们不熟悉。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计算机内部,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讲授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是用来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发展历史。

来源:

(-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1. 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

计算机器理论的发展,三个重要的人物:

查尔斯·巴贝芝(计算机之父),图灵,冯·诺依曼。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美国

第一代 电子管

第二代晶体管

第三代集成电路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即“冯·诺依曼原理”:

(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将程序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的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3)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3、计算机系统组成

 三、        总结区分:

软件系统和系统软件。

【教学后记】本课内容较多,涉及的都是原理知识。

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只需学生简单了解。

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巩固。

来源:

(-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能力目标:

能在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进行转换

情感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奥妙。

【教学重点】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型】新授课

【学情分析】教材上这一部分写的比较简单但也比较抽象,以七年级学生现在的认知水平还不是很容易理解,而且也没有给出基数和位权的概念,因此,本课时由浅入深,在计算的过程中渗透这些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消化吸收本节课的知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平时数学中我们计数方法是十进制,有0、1、2、3、4、5、6、7、8、9十个数字,那么我们就说10就是十进制的基数,表示逢十进一。

所谓“基数”就是数制中表示数值所需要的数字字符的总数,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计数方法是二进制,顾名思义,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码,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

也就是说二进制的基数就是二。

那么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怎么转换呢?

二、新授

   我们都知道。

十进制数是逢十进一,那么数字3175就可以表示成为:

3      1 7 5=3×1000+1×100+7×10+5×1

来源: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

=3×103+1×102+7×101+5×100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十进制的数来说,我们可以将它写成用每一位上的数字乘以10的幂相加的形式。

那么基数的若干次幂就是位权。

3175==3×103+1×102+7×101+5×100

也就是让每一位上的数字字符乘以它所代表的权,这就是按权相加法。

同理对于二进制的数来说

(10000111)2=1×20+1×21+1×22+0×23+0×24+0×25+0×26+1×27

=1×1+1×2+1×4+0×8+0×16+0×32+0×64+1×128

=1+2+4+128

=135

强调:

任何数的零次方等于1(除了0)。

+

例:

将二进制数11011100转换成十进制数

   三、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我们前面已经知道,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每向左边移一个数位,就要乘以2,那么我们倒过来转换我们就可以通过除以2来进行转换。

 例:

把十进制数135转换成二进制数:

 方法:

不停的用2去除135这个数,将商和余数写出来,知道商是1为止,然后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写出来,就是二进制数。

写出来就是10000111。

2|135    1

 2|67…   1

  2|33…   1

   2|16…   0

     2|8…   0

      2|4…   0

      2|2…  0

        1          

练习:

把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568  13  35   49

【教学后记】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难度很大,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多加练习。

来源: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第三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2)了解Windows的界面、特点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

(3)理解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

(4)会灵活使用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

2、能力目标:

掌握简单的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体会鼠标用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游戏的态度。

【教学重点】鼠标的五种用法及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资源管理器中的不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用具】计算机网络电子教室

【课   型】新授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其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而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是计算机硬件的第一级扩充。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且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从而实现了人机对话。

这节课我们就以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为例来一起学习一下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

二、新授

(l)       启动Windows2000系统(了解)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首先检查各个硬件状态是否正常,即自检。

自检完成后,操作系统装载并启动。

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不需要我们干预,是计算机自启动过程

2、活动:

请学生启动计算机。

并注意观察启动过程中主机、显示器、键盘等的变化。

(2)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界面(识记)

界面组成:

桌面、图标、窗口、菜单等。

要求学生知道各个组成元素的名称即可。

(3)鼠标的五种基本用法:

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通过纸牌和扫雷游戏体会鼠标的用法。

注意强调双击不是左右键一起按。

(4)控制面板是对系统进行配置的工具集合。

通过它,用户可以增删系统的各种软、硬组件,调整系统的各种配置参数,使计算机更适合自己的使用。

如:

改变键盘、鼠标的设置等。

特别举例当任务栏上不显示输入法图标时可在控制面板中设置。

 

(5)文件和文件名的命名法则。

主文件·扩展名来构成。

最多不超过255个字符或127个汉字。

不能使用“\/:

*?

“<>|”等九个字符。

(6)Windows资源管理

分类:

包括对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从功能上分为:

 处理器管理(初步了解——查看CPU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

来源:

(-第三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

 存储器管理(初步了解——查看内存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

 设备管理(初步了解——了解所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性能等情况)

 作业管理(初步了解——是多任务并行执行的操作系统。

观察任务及任务的进程情况)

 文件管理(重点掌握——结合中考题)

三、小结。

【课后小记】对于操作系统的作用,学生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领会。

 

(第二课时)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计算机里的所有文件都是存放在“我的电脑”里,想查找什么文件可以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再找盘符,再去找文件夹,再去找需要文件。

在窗口里可以方便的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浏览、移动、复制、改名、打开、建立快捷方式等。

今天老师要想同学们推荐一个windows管家,就是资源管理器。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进行这些操作很方便。

二、新授

(1)打开资源管理器(教师演示两种,找同学补充)

方法1:

开始→“程序”→“Windows资源管理器

方法2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

方法3右击“开始”按钮——资源管理器

方法4:

右击“我的电脑”窗口中任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图标,然后选择“资源管理器”

方法5:

按住SHIFT键(要指明),双击“我的电脑”

方法6:

按住键盘上WINDOWS专用键(要指明),再按“E”键。

(2)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构成,观察与普通窗口的不同:

 “资源管理器”明显地将窗口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左边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列出电脑中的所有资源,它叫文件夹窗口;

右边是左边所选中的文件夹中文件和文件夹,右边叫文件窗口;

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在左边窗口中有些文件夹或磁盘图标前会出现“+”号或“-”号,我现在单击一下图标前面的+号,同学们看一下左侧窗口中发生什么变化+号有什么变化?

总结:

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前面出现了+号:

表示该文件夹含有下一层文件夹;(下一层的文件夹称为该文件夹的子文件夹)刚才同学们发现,单击+则在左侧窗口中屏开子文件夹,同时“+”变成“-”。

我现在单击一下文件夹前的-号按扭,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左侧窗口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号发生什么变化。

总结:

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图标前出现了-号:

表示子文件夹已显示,单击-,折叠子文件夹,同时“-”又变成“+”。

如果文件夹或磁盘前没有符号,那说明这个文件夹没有子文件夹。

我们现在看左侧窗格,它像不像一颗侧躺的大树呢?

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为文件夹树。

(3)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改名、查找和创建快捷方式

复制:

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复制——目标文件夹——粘贴

移动:

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剪切——目标文件夹——粘贴

删除:

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删除

彻底删除:

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删除(按shift)

改名:

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重命名

创建快捷方式:

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新建——快捷方式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必要时加以补充说明。

四、课堂作业:

在D盘建立如下的文件夹结构

 【课后小记】资源管理器中的操作都是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每个学生都应熟练掌握。

因此教师在讲解操作步骤应重点强调注意事项,可多增加学生练习内容。

来源:

(-第三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

第四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应用和工作原理;

(2)了解怎样构成计算机网络;

(3)网络是如何工作的,都需要什么硬件和软件资源。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

3、情感目标:

体会网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网络。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几个专业性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用具】计算机网络电子教室

【课   型】新授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计算机的诞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但是单个计算机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总量和能力毕竟有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希望不仅能够利用本地资源,而且可以使用其他地方的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

于是人们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全球化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二、新授

(一)计算机网络(了解)

1、定义:

是地理上分布的多台计算机通过硬件设备相互连接,并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简单说就是把两台以上计算机通过一定的通信线路和约定规则连在一起就组成了计算机网络.

2、探究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所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邮局、银行、火车站等等)在这些场所,计算机网络发挥了什么作用?

P34

设计目的:

使学生将计算机网络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中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内容产生兴趣。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识记)

来源:

(-第四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_雪峰闻香_新浪博客

1.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系统又可分为网络硬件系统(文件服务器、工作站、网卡、通信媒体等)和网络软件系统(网络协议软件、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等)。

对于网络硬件、软件一些组成教师主要是通过对照网络组成图或本校校园网相关的计算机硬件等进行解释,如:

网卡、通信电缆、服务器、工作站等。

这样就会简化学生对于这部分难懂的知识的理解。

3. 利用教材第35页插图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有所了解。

要求学生能达到看懂的程度。

4.探究:

分组考察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画出本校的网络示意图。

其探究的目的是:

想让学生对网络的组成有个整体的认识,加深他们对网络组成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理解)

主要是通过教师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列举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1.信息交换。

例如发E-mail等。

2.资源共享。

可以是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或数据资源共享等,例如:

硬件方面我们可以多台计算机共享一台打印机;软件方面我们可以共享一个软件,多台计算机可以实现同时安装、使用等;对于数据方面的共享就更好理解了,我们可以同时登录一个相同的网页下载相同的内容等。

3.分布式计算。

例如:

我们可以将一项复杂、工作量大的任务分散到多台计算机由多人同时完成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通信距离或网络规模分为: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教师进行举例说明,例如本校的校园局域网等——掌握

     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

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综合交换网——了解

   按计算机间的关系结构分为:

星型结构网、环形结构网、总线结构网、树型结构网和混合结构网——掌握,会根据教师给出的结构图说出是哪种结构拓扑。

    按通信介质分为: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卫星作业管理——了解

    按传输带宽分为:

基带网和宽带网——了解

 (五)因特网(理解)

1. 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