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205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docx

《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docx

美学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美学研究的各种审美现象中,最重要的是(   )

A.社会审美现象B.心理审美现象

C.自然审美现象D.艺术审美现象

2.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   )

A.“由下而上”的方法B.“由上而下”的方法

C.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D.实

证主义方法

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   )

A.唯物论的反映论B.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的人是(   )

A.康德B.席勒

C.马克思D.车尔尼雪夫斯基

5.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柏拉图的(   )

A.《斐多篇》B.《大希庇阿斯篇》

C.《伊安篇》D.《会饮篇》

6.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   )

A.闲暇时间B.自由意识

C.物质条件D.艺术趣味

7.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

A.性力B.权力欲望

C.集体无意识D.力必多

8.审美关系最本质的特点是(   )

A.他律性B.排他性

C.自由性D.社会性

9.人类普遍爱好人体美,这说明(   )

A.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B.美感来源于性选择

C.美感离不开性D.美感是人的性选择的社会化

10.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里的人以嘴大为“美”,这反映了原始人的美感(   )

A.与特定观念相联系B.模仿动物

C.包含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D.与性感紧密相连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

A.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D.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12.林黛玉对于贾宝玉送给她的一块旧手帕产生天下至美之物的感受。

这是因为林黛玉采取了(   )

A.实用态度B.伦理态度

C.审美态度D.认知态度

13.“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是出自(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大希庇阿斯篇》

C.《判断力批判》D.《美感》

14.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创造(   )

A.艺术境界B.艺术形式

C.艺术情感D.艺术意象

15.马克思把艺术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这说明艺术品是(   )

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

C.意象思维的结晶D.抽象思维的结晶

16.有意味的形式说的倡导者是(   )

A.席勒B.斯宾塞

C.克莱夫•贝尔D.康德

17.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

A.孔子B.韩愈

C.柳宗元D.陆机

18.在“意境”范畴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

A.刘勰B.司空图

C.王昌龄D.王国维

19.认为艺术“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思想家是(   )

A.奥古斯丁B.黑格尔

C.克莱夫•贝尔D.海德格尔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艺术根本上是存在于(   )

A.人类社会中B.动态流程中

C.人类历史中D.人类心灵中

21.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这个“动”包括(   )

A.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B.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C.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D.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22.西方文论中,有时会把闪现灵感的心灵称作(   )

A.“镜”B.“灯”

C.“线”D.“洞”

23.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B.内容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内容重要D.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24.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

A.以丑为美B.崇美抑丑

C.美丑不分D.无美无丑

25.悲剧突出地说明了(   )

A.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B.无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有限的意义

C.现实的人生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D.理想的人生所具有的现实的意义

26.康德与黑格尔的崇高观之间的关系是(   )

A.康德受到过黑格尔的影响B.黑格尔受到过康德的影响

C.康德与黑格尔互相影响D.黑格尔与康德之间互不相干

27.苏珊•朗格说:

“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说明美育(   )

A.要重视情感B.要重视儿童的哭声

C.光有情感是不够的D.光有哭声还不够

28.自然的陶养是美育的(   )

A.最基本的道理B.基本途径之一

C.很次要的途径D.一种间接的途径

29.“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   )

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

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

30.朱光潜说:

“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

”这表明美育具有(   )

A.娱乐作用B.感化作用

C.陶养作用D.交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美感教育所培养的“完美的人”,是指(     )

A.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B.既有理智,又有情感

C.既满足了欲望,又满足了感情D.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

E.既无道德的缺陷,又充满着智慧

32.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理论最大的成就在于(     )

A.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B.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某种孤立的因素的观点

C.自觉地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D.开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关系中来理解美

E.有意识地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

33.朗吉诺斯倡导崇高,是因为当时人(     )

A.把崇高看成是粗野的自然B.只有有文化教养的人赞叹崇高

C.有庸俗的气息D.过于贪求金钱E.生活败坏,每况愈下

34.艺术意象的孕育有赖于艺术家的如下状态:

(     )

A.感动B.虚静C.神思D.心手相应E.迷狂

35.与以往的美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主要有(     )

A.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B.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类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C.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人的无意识在美的生成中的作用D.唯物辩证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E.渗透着巨大的历史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观

37.移情说

38.埃斯特惕卡

39.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

41.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

42.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44.试结合具体事例,论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艺术鉴赏过程的三阶段按顺序应为(   )

A.观、品、悟B.品、悟、观C.读、解、达D.感、品、悟

2.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   )

A.意象的触发B.意象的发展C.意象的鲜明D.意象的形成

3.在艺术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是(   )

A.反映B.模仿C.认识D.感动

4.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

A.物质材料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5.造成艺术品具有“他律性”的核心要素是(   )

A.意象B.材料C.流通D.形式

6.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

A.物质产品B.精神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

8.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   )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9.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   )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10.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   )

A.美即自然B.美即感性C.美即有用D.美即完满

11.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   )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

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

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   )

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B.自我实现的人

C.审美的人D.集体的人

13.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   )

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

14.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   )

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

15.“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

A.感性学B.现象学C.审美学D.解释学

16.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   )

A.美的规律B.艺术C.美感经验D.审美关系

17.在孔雀等鸟类中,雄鸟往往会在雌鸟面前展示其美丽的羽毛,这是因为(   )

A.它们已具备了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能力B.它们具有与人相同的情感要求

C.它们已懂得欣赏美D.它们具有性选择的本能需要

18.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

这表明美感教育(   )

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

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

19.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   )

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B.一种感官美学

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D.一种官能刺激

20.梁启超说:

“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

C.艺术是无功利的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

21.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恰当的审美理解是(   )

A.人的异化B.感情专一

C.人为美而兴奋倾倒D.审美是件苦差事

22.亚里士多德的“净化”或“陶冶”主要是指悲剧的(   )

A.感化作用B.娱乐作用C.认识作用D.教育作用

23.崇高(   )

A.是美的一种基本形态B.是一种伦理判断

C.是一种纯粹的美D.不是一种高级的美

24.《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

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

25.刘熙载说: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里的丑是(   )

A.一种古怪的丑B.一种突出的丑

C.一种秩序的美D.一种不规则的美

26.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这句话说的是(   )

A.美感的主观性B.美的客观性

C.美感的社会性D.美的社会性

27.美感从本质上讲是(   )

A.人的自然禀赋B.人的先天快感

C.人的种族属性D.人的精神享受之一

28.爱美之心是(   )

A.人的自然禀赋B.人的本质力量

C.人的族类本质D.人的先验能力

29.美感产生于(   )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30.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   )

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

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艺术操作的作用有(   )

A.将艺术家心中的意象物态化B.丰富艺术家心中的意象

C.提供接受过程的基础D.进行艺术意象的重建

E.继续进行意象的孕育

32.美感包含着(   )

A.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B.和谐感C.精神上的自由感D.物质享受感E.心灵上的自豪感

33.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

A.形态相对,互不相同B.截然对立,互不相容C.明显不同,互补共存D.相互转化,相互取代E.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34.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B.美育高于德育应代替德育

C.美育对德育的实施起促进作用D.美育包含着更多的精神

E.美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35.西方现代艺术及艺术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A.传统的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B.摧毁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C.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很模糊D.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

E.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4分,38、3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

36.柏拉图的美育观

37.美学思想

38.审美态度

39.艺术敏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41.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42.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以王维《鹿柴》为例,分析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44.试论美的问题在于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

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

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科学实验B.注重实证

C.哲学思辨D.心理分析

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9.美感产生于()

A.游戏B.摹仿

C.巫术D.社会实践

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A.席勒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尼采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B.逻辑

C.日常自我D.自由

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A.司马迁B.司空图

C.刘勰D.严羽

13.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

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A.没有起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

1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A.感官B.审美能力

C.想象D.灵性

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

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

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B.兴象

C.喻象D.抽象

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D.自然物

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

A.集体无意识说B.有意味的形式说

C.符号说D.娱乐说

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A.感性B.感染性

C.愉悦性D.规范性

2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王国维B.蔡元培

C.李大钊D.李泽厚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A.突然荣耀说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A.优美B.崇高

C.悲剧D.喜剧

26.笪重光说:

“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A.美丑互补B.化丑为美

C.以丑衬美D.美丑相间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A.优美B.悲壮

C.滑稽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优美B.崇高

C.悲剧D.喜剧

2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是()

A.言志说B.心生说

C.缘情说D.表现说

30.“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A.仿象B.兴象

C.喻象D.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

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

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

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32.美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它所包含的层面主要有()

A.自然物质层B.形式符号层

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

E.心理意识层

33.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

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

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

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

34.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

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

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

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

35.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史上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

A.费希纳B.桑塔亚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