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139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docx

法律基础要点总结

第一章法律原理

⏹法的特征

1.法是调控社会关系或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具有规范性——规范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2).法具有概括性

2.法是具有国家意志的社会规范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的本质

法是提升为国家一直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同时受到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条件影响。

⏹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指法对人们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发生的影响

2.法的规范作用——法作为行为规则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指引作用(个人自己的行为)

指法通过授权性行为模式和义务性行为模式的规定,指引人们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2).评价作用——他人的行为

只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所起到的作用

(3).预测行为——人们的相互行为

指人们根据法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

(4).警示作用——人们今后的行为

指法以其所包含的强制性、责任性的信息给人以启示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从而预防违法犯罪

3.法的社会作用——法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或政治目的而对一定的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

⏹法的局限性

1.法不可能调整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在很多问题上,只能通过道德、政策、纪律来调整

2.法的作用的发挥受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执法机关的工作、公民的法律意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制约

⏹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1.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一直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国家意志,是强制性和自觉性的统一

3.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社会主义法的目的是维护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平等性和正义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人民意志的体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属性

2.社会主义的目的是社会主义法存在的根据,社会主义法的目的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一国两制”条件下,允许三个法系在四个地域存在,不能改变法的本质

⏹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1.政治作用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实行对敌专政

2.经济作用

(1).消灭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对外作用

⏹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全体人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法制

1.广义的法制:

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总和

狭义的法制: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2.静态意义上的法制:

法律和制度

动态意义上的法制: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统一,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法治

1.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其核心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

2.法治VS法制

(1).概念的范畴不同

(2).强调的重点不同

(3).存在的历史条件不同

3.依法治国

(1).主体:

广大人民群众

(2).客体:

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物、社会事务

(3).标准:

宪法和法律

(4).目的:

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5).方式:

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实现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

⏹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社会主义法的制定,是指特定的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法律文件的活动。

法的制定称为立法,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立法体制

⏹社会主义立法基本原则

1.合宪性原则

2.坚持法制统一原则

3.民主原则

4.从实际出发原则

⏹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程序

提出——审议——通过——公布

⏹社会主义法的执行(执法)

1.法的执行,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授权组织、委托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2.执法的特点——主动性;程序简便性和应急性

3.执法的原则

(1).行政法制原则

(2).执法合理性原则

(3).执法效率原则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1.通常称为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

正确、合法、及时

3.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1).司法平等原则

(2).司法法治原则

(3).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4).司法责任严责

⏹社会主义法的遵守

1.法的遵守即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也就是依法办事。

2.在主体上,要求一切组织和一切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在内容上,要求正确享用法定权利,切实履行法定义务

在范围上,要求遵守所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社会主义法的违反

1.法的违反即违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违反现行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

2.违法构成条件

(1).违法是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是不同程度的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是行为人有主观过错的行为

(4).违法是具有法定行为能力或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3.违法的类型

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法律制裁

1.法律责任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行为人或其关系人所应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采取的惩罚性措施

2.违法是法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

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后果。

3.法律责任分为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实现方式主要有惩罚、补偿、强制

法律制裁分为违宪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

⏹社会主义法律监督

1.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2.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监督

第二章宪法

⏹宪法的特征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不同

2.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同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不同

⏹宪法的本质——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

2.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3.宪法随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1.民主制度是宪法产生的前提条件,宪法是民主制度的形式和表现

2.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新中国宪法

1.颁布宪法:

1954;1975;1978;1982

2.修改宪法:

1988;1993;1999;2004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的核心)

1.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是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3.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和政治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地方制度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单一制是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自治机关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2).民族在其聚居地方实行自治

(3).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4).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机关是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不实行自治

3.特别行政区

(1).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一级地方行政区,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2).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终审权。

(3).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4).其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永久性居民按基本法相关规定组成

(5).原有法律基本不变

⏹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3.基本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民

1.公民通常指一个有国家国籍的人,取得国籍是确定公民唯一条件

2.公民VS人民

(1).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指国家的主人。

现阶段,人民指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公民与人民的范畴不同

(3).范围不同

(4).后果不同

(5).公民一般是个体的概念,人民一般是群体的概念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作某种行为以及要求国家和其他公民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

2.公民权利包括

(1).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4).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科学文化权利

(5).其他权利——保护妇女;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老人;保护华侨、归侨、侨眷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

2.公民义务包括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按群、荣誉和利益,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包围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劳动;受教育;计划生育;抚养未成年子女;赡养扶助老人

⏹中央国家机构

⏹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第四章民法

⏹民法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财产关系,是指以财产为客体,人们在社会财富中的占有、使用、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2).人身关系,是指与特定的人身不可分离,且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公平原则

3.自愿原则

4.等价有偿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保护合法民事权利原则

7.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当事人之间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是基于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是以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2).内容:

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客体: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权益等

⏹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或客观现象

1.自然事实:

非当事人的行为所构成的事实

2.行为:

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

⏹自然人

1.自然人概念:

活着有生命的人。

包括我国公民、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界人。

2.公民的权利能力:

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权利能力是与出生终于死亡,具有平等性和不可让与性。

3.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形式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资格,以正确识别判断行为后果和理智处理事物的能力为基础,以年龄和智力状况为条件。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4).无民事行为能力

4.监护,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5.个体工商户——特征:

取得营业执照;可以以独立的商号从事经营活动

6.农村承包经营户——特征:

以家庭名义进行土地承包经营为主;无需经核准登记

7.个人合伙——特征:

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书面合伙合同;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责任

⏹法人

1.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2.成为法人的条件: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资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场所;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企业法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4.非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5.法人的权利能力

6.法人的行为能力

7.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人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8.法人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能直接以法人的名义对外表示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个人。

⏹民事法律行为

1.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

2.特征:

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具有合法性

3.具备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标的可能实现

⏹无效民事行为

1.指存在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欠缺,因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2.包括:

(1).行为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不自由且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方利益的民事行为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5).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

(6).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7).标的不确定或自始不可能实现的民事行为

3.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收归国家、集体或返还第三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指因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赋予其可以行使变更权、撤销权的民事行为

2.包括:

(1).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欺诈、胁迫的民事行为

(4).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3.法律后果:

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代理

1.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事实的民事法律行为,而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的一种法律制度

2.代理的法律特征

(1).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人应该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

(3).代理行为必须具有法律意义

(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3.代理种类

(1).委托代理——最重要、最广泛

(2).法定代理——特点:

法律直接规定代理权;代理权限范围广泛

(3).制定代理——特点:

代理权人和代理权限均由人民法院等有关机关制定

4.代理权:

(1).指代理人能够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的作为一定代理活动,并由被代理人承担后果的资格

(2).代理权的限制:

禁止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与自己的法律行为

禁止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

禁止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5.无权代理——指行为人没有获得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作为的代理行为

6.表见代理——指无代理权人的行为使相对人足以相信其有代理权,因而法律规定由被代理人承受次无权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制度

7.代理权终止

(1).委托代理终止:

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实务完成;被代理人取消代理或代理人辞去委托;代理人死亡;代理人丧失行为能力;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2).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终止:

被代理人取得、恢复民事行为能力;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指定代理的单位取消制定;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监护关系消灭

⏹人身权

⏹人格权

⏹身份权

⏹民事责任

1.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特征:

(1).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义务的法律责任

(2).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3).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为目的

3.民事权利的归责原则:

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公平原则

4.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

(1).行为具有违法性

(2).存在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民事责任的种类

1.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2.侵权的民事责任

(1).一般侵权行为

(2).特殊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行为

实行无过错归责原则的侵权行为

实行过错推定归责原则的侵权行为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和抗辩事由

1.承担方式包括: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2.抗辩事由: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同意或自愿承担风险;受害人或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执行职务行为;自助行为

⏹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指民事主体因权利受到侵害而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有效期间;权利人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内部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规定其胜诉权归于消灭的意向制度

2.诉讼时效的种类

(1).普通诉讼时效——2年

(2).特殊诉讼时效——1年(涉外买卖合同——4年)

3.最长诉讼时效——20年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

1.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时,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中断——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事由致使已经超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延长——人民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延长其期限,仍对权利人予以保护

第五章婚姻法和继承法

⏹婚姻法

1.婚姻法,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对象:

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以调整人身关系为主。

3.特征——伦理性、普遍性

4.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制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

(5).实行计划生育

5.婚姻法禁止行为

(1).禁止包办。

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2).禁止借婚姻索取财务

(3).禁止重婚

(4).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5).禁止家庭暴力

(6).禁止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和遗弃

⏹结婚

1.结婚,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

2.结婚必备条件

(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22女20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3.结婚禁止条件

(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特定疾病的人结婚

4.结婚法定程序——申请、审查、登记

5.婚约、事实婚姻、同居

6.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

(1).无效婚姻——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包括:

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

(2).可撤销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离婚

1.离婚,是夫妻双方依法定程序,协议或诉讼接触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2.基本原则:

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

3.离婚程序:

登记离婚程序/离婚诉讼程序

4.特别规定

(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

(2).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5.离婚后子女抚养、教育、探视

⏹家庭关系

1.夫妻关系

2.父母子女关系

3.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的抚养赡养关系

4.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继承法

1.继承,指公民死亡后依法或依其生前所立的合法遗嘱,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遗产,被继承人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继承权,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或依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的指定而取得遗产的权利

2.基本原则

(1).男女平等原则

(2).养老育幼原则

(3).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原则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

⏹法定继承

1.法定继承是指直接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将遗产转归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

2.被继承人生前没有遗嘱或遗赠的;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3.法定继承人顺序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4.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应继承的遗产

5.转继承——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未接受遗产之前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转归其继承人继承,即连续继承

⏹遗嘱继承

1.遗嘱继承,是指按其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的内容,将其遗产指定由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方式

遗嘱,是公民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个人财产和其他事务预先作出处分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2.遗嘱的有效条件

(1).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3).遗嘱不得取消或减少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以及未出生的胎儿对遗产应继承的份额

(4).遗嘱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立遗嘱,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

3.遗嘱的形式:

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4.馈赠——公民以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并于遗嘱人死亡后生效的法律行为

5.遗赠扶养协议——公民与扶养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集体组织)之间签订的关于扶养和遗赠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效力高于遗嘱)

⏹遗产处理

1.遗产分割

(1).确定遗产范围,然后再进行遗产分割

(2).必须按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应得的份额或比例进行

(3).应当保留未出生胎儿的继承份额

(4).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

2.丧失继承权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