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731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第1课时认识固体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材料,观察比较。

1、今天,我们要做有趣的实验,大家看看,认识这些材料吗?

2、说一说,桌上有几类材料?

3、学生认识材料,比较两组材料的不同和相同。

(二)提出问题,进行预测。

1、谈话:

老师这儿有一些固体,现在我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板书: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教师介绍沉浮研究活动记录表)你们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预测一下,如果小组中有不同的意见,那该怎么办?

3、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预测一下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是溶解还是不溶解?

看哪个小组最快!

(学生分组预测)

4、两种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

5、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三)确定方案,指导探究实验。

1、小组讨论探究主题,商定探究计划。

2、提出实验注意要求:

观察在什么时间最佳?

(一开始?

过一段时间?

)怎样放固体?

(一样一样放?

一组一组对比放?

)需要搅拌吗?

实验桌的整理等。

3、指导记录的方法。

(不同的记录符号的使用指导)溶解用黑点、气泡用圆圈、沉浮用箭头等

4、学生探究,教师巡视。

5、学生完善记录资料。

整理交流,发现规律。

6、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形成总结。

有什么发现?

哪些是自己想到的?

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

那你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7、总结实验结果。

(四)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

1、有些固体不溶解于水中,有些溶解,人们正是利用了溶解的道理,做了许多事情,如喝高乐高果汁,你会发现它的溶解吗?

2、怎样提炼出海水里的盐?

3、介绍过滤、沉淀、蒸发几种常见的分离固体的方法。

【课堂小结】

我们研究了几类固体放入水中的情况,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意外的现象,大家总结一下,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第2课时认识固体练习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填空题

1、下列哪些物品属于固体,哪些属于液体?

可乐,可乐瓶。

桌子,铅笔,树叶,醋,白糖,玻璃,头发,涂改液,面团,食用油

2、固体和液体有哪些区别?

你能说出几个?

3、木屑与沙子混合后怎么把它们分离出来?

 

第3课时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材料,观察比较。

1、今天,我们要做有趣的实验,大家看看,认识这些材料吗?

2、说一说,桌上有几类材料?

3、学生认识材料,比较两组材料的不同和相同。

(二)提出问题,进行预测。

1、谈话:

老师这儿有一些固体,现在我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板书: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教师介绍沉浮研究活动记录表)你们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预测一下,如果小组中有不同的意见,那该怎么办?

3、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预测一下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是溶解还是不溶解?

看哪个小组最快!

(学生分组预测)

4、两种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

5、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三)确定方案,指导探究实验。

1、小组讨论探究主题,商定探究计划。

2、提出实验注意要求:

观察在什么时间最佳?

(一开始?

过一段时间?

)怎样放固体?

(一样一样放?

一组一组对比放?

)需要搅拌吗?

实验桌的整理等。

3、指导记录的方法。

(不同的记录符号的使用指导)溶解用黑点、气泡用圆圈、沉浮用箭头等

4、学生探究,教师巡视。

5、学生完善记录资料。

整理交流,发现规律。

6、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形成总结。

有什么发现?

哪些是自己想到的?

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

那你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7、总结实验结果。

(四)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

1、有些固体不溶解于水中,有些溶解,人们正是利用了溶解的道理,做了许多事情,如喝高乐高果汁,你会发现它的溶解吗?

2、怎样提炼出海水里的盐?

3、介绍过滤、沉淀、蒸发几种常见的分离固体的方法。

【课堂小结】

我们研究了几类固体放入水中的情况,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意外的现象,大家总结一下,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第4课时

把固体放到水里练习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填空:

1、要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分离法有()、()、()三种。

2、用搅拌棒搅拌,可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填“加快”“减慢”)

3、木块和石块同时放进水中,结果()会浮在水面上。

4、在结晶分离实验中,我们利用了固体在热水中能够(),降温后又能与水()的性质而做出了彩色的树枝。

第5课时认识液体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等性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液体基本的性质。

难点:

认识液体轻重、黏稠度等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液体,说说你都知道有哪些液体?

(板书“认识液体”)

(二)引导探究:

实验一:

认识液体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是液体的性质。

1、请你们看看摆在你们面前的是液体吗?

它们都是什么?

(水、牛奶、蜂蜜、油)。

2、水有哪些特点?

(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3、利用学生对水的了解,比较水与其他几种液体在颜色、味道、透明度等性质上的不同,进而让学生了解牛奶、蜂蜜、油这几种液体的性质。

4、讲述:

刚才我们大家提到的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

(板书“性质”)但液体的性质不仅仅表现在颜色、气味和味道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说说你还想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观来观察液体的能力。

知道描述一种液体要从液体的颜色、气味、透不透明等多角度地去说。

实验二:

研究液体的其它性质。

1、板书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液体的轻重、液体的形状、将液体混合后会怎样、什么样的液体流动得快等问题)

2、和学生一起把提出的问题合并归类,选出将要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选出在本课堂上能够研究的问题,如根据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

3、我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研究液体的轻重,猜一猜它们谁最重,谁最轻?

小组讨论:

这几种液体和水比谁重,谁轻?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开始实验。

(强调学生在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几种液体必须是等量的)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最终得出不同的液体不一样重。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

指导学生认识液体的粘稠度。

1、谈话:

刚才在称体重的比赛中有赢有输,有些液体说:

“靠体重赢那不算本事,咱们比一比看谁跑的快?

”老师这儿有块斜板,你们能利用它吗?

2、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流动速度。

请同学们先猜猜最终的结果会怎样?

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动手试一试,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分别汇报以上问题。

3、讲述:

老师给每组提供一张记录表,请你们将预测现象先填在表格内,然后进行实验,将研究后的发现同样也记下来,看看你们的预测与实验的发现是否一致,可以用文字、符号等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汇报结果。

5、从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知道了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不同。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液体的许多性质,那么液体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6课时叶和花练习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填空:

1、同体积的蜂蜜和同体积的矿泉水的流动速度相比,()更快。

2、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类,水属于()。

3、当我们把不同的液体用()滴在蜡纸上时,可以发现蜡纸上出现了一个个小露珠,这说明液体表面具有()。

 

第7课时把液体倒进水里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2、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教学准备】

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入探究的主题

1、师: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把固体放进水里,会出现哪些现象?

2、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谈到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会变色等等。

3、师:

在前面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是把固体放进水中,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

那么,如果我们把液体也倒进水里去又会怎样呢?

大家想不想来研究这个问题?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

1、师:

这儿有三种液体,分别是:

食用油、蜂蜜和红酒,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将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怎样?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分为:

油会浮在水上,蜂蜜会沉,红酒会使水变色,有酒味,油浮在水上、蜂蜜和红酒沉在水底,等等。

3、师:

你们猜想了这么多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怎么来验证呢?

4、师:

老师建议同学们先不要急于动手做,先来说说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后,出示温馨提示。

(1)注意每个试管上的标签,不要把液体搞混了。

(2)将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时,要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

5、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组一:

(展示本组记录)你们组猜想的什么?

实验现象呢?

和之前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有什么收获?

组二:

(展示本组记录)

师:

第二个发言的组,要增加难度了。

请在说出猜想和结论时,用你的语言给我们再现一下液体倒进水的过程,好吗?

实验中有什么收获?

7、教师相机小结。

(三)、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溶解

1、通过前面的试验,我们得出:

红酒能溶解在水里,油和蜂蜜不能溶解在水里。

油和蜂蜜真的不能溶解在水里吗?

能还是不能?

想想看有什么简单可行的办法吗?

2、师:

板书“搅拌”,搅拌后会怎么样?

3、学生分组实验,用吸管搅拌。

(教师强调,搅的时候轻一些,以防把试管搅破了)

4、交流试验现象。

搅拌之后有什么变化?

能不能溶解呢?

说明什么?

(搅拌可以加速溶解)看来我们以后想快速的喝到甜甜的蜂蜜水,得怎么做呀?

5、谁能对比固体在水中的情况来给大家小结一下前面的实验?

四、综合探究

1、师:

如果把这三种液体都倒进一杯水里,会怎样?

2、师:

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来试试看。

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提出两点要求)

实验要求:

(课件呈现)

(1)在一个空试管中按照蜂蜜→水→红酒→油的顺序倒入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注意请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

(2)液体分层后,不要搅拌,观察现象并记录。

5、交流实验现象。

说明什么?

6、师:

如果改变放入的顺序呢,会怎样?

【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希望同学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断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第8课时把液体倒进水里练习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填空题:

1、液体和固体一样,放入水中后,有些(),有些()。

2、喝刚烧开的鸡汤要防止汤嘴,这是因为油污不容易()在水中。

3、如果在水里加了洗洁精就能很容易洗掉碗中的油污,因为油污容易()在洗洁精里。

4、有些液体能互相(),混合后的物质就形成了新的物质。

5、把蜂蜜、水、油倒入同一杯子里时,能够发现最底层的是(),中间一层是(),最上面一层是()。

第9课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了解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启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借助网络搜索的拓展应用,使学生搜索中体验搜索对学习的影响,从而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用搜索来解决。

3、使学生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升华认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探索实践中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

小朋友们好!

你们平时玩过橡皮泥没有?

平时你们都是怎么玩的?

我这儿也有一块橡皮泥。

(出示橡皮泥)直接丢进水中,会怎样?

(指名回答)

预设1:

橡皮泥会沉下去。

预设2:

橡皮泥会浮起来。

预设3:

橡皮泥会溶化。

预设4:

橡皮泥会掉色。

师:

谁的说法对呢?

咱们可以——试一试。

仔细看!

(演示)

刚才也有同学认为橡皮泥会浮起来的,好,给你个机会,亲自试试看!

(指名演示)结果——还是沉下去了!

那咱们能不能帮他想个办法,让这块橡皮泥,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二、实验探究:

(一)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

1、想一想,试一试

能不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呢?

2、实践改进,汇报交流

师:

刚才小朋友们发现的真多,既使有的小组没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仍不灰心,努力寻找失败的原因,值得佩服!

(二)找出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观察、思考

(出示水槽)我还带来了这几样物体(一一出示)。

乒乓球、小铁块、泡沫板、小瓶(装满水)、鸡蛋。

(1)猜一猜,如果老师把这些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会分别出现什么情况?

(2)指名演示实验。

(3)思考:

有什么好方法,能使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

(4)说一说:

你能让哪个物体浮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用文字、画图等方法简要呈现方法)

2、小组合作,实验探索。

3、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记录单。

4、总结:

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的重量、水里加盐等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三、沉浮知识的运用

1、死海。

刚才有小朋友提到,“水中加盐”可以让鸡蛋浮起来的方法是受到死海的启发。

死海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死海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物体沉浮的原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各种图片。

)其中,配以动画、解说等形式,详细介绍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哪儿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第10课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案(导学案)

二次备课

填空:

1、死海的水因为含()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

2、能够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有很多,如(),(),(),()等。

3、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不变,()改变。

4、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的做法就是一种()现象。

5、潜艇通过()的方法,能够在水中自由地浮沉。

6、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有()、()、()。

7、绿色开花植物会利用()、泥土中的()和空气中的(),在叶子里制造有机物。

8、植物的根总是向着()的地方生长,()总是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