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716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基础条件:

生产劳动的进行;社会条件:

语言的形成。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活动。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独立形态的标志。

20世纪以后,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

1、加强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2、要求向终身化发展;3、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

4、要求学校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制度及发展趋势:

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

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表征。

1、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教育中国:

夏、商、周:

校、序、庠,学三代共之。

西周:

官学形成:

国学和乡学,以礼乐为中心,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

私学兴起。

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

科举。

宋代:

程朱理学:

《四书》《五经》。

1905年:

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印度教育:

四种等级:

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古代埃及教育:

文士学校。

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

政治家、商人。

斯巴达:

军人。

宗教统治,神学、七艺、骑士教育等。

(二)近代教育:

1、国家干预重视,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三)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终身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2、教育全民化。

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3、教育民主化。

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

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

《论语》有教无类,性相近习相远贤人君子以仁为中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

诗、书、礼、乐;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思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学以致用。

2、墨家:

兼爱,非攻。

亲知、闻知、说知。

3、道家:

道法自然,复归本性,任其自然。

4、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

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视导和考试制度。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

(4)反对死硬背,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二)西文古代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

三步:

1、苏格拉底讽刺:

自知其无知。

2、定义。

3、助产术: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说的,他虽然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的诞生。

2、柏拉图。

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灵魂是人的本质,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理性是灵魂的基础。

《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

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

注重人的发展。

《政治学》4、文艺复兴:

人文化,世俗化,增加学科教育内容,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5、夸美纽斯:

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教育普及思想。

6、启蒙时期:

卢梭:

《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人的本性是善的,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7、康德: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自我完善。

8、裴斯泰洛齐: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9、洛克:

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的缘故。

绅士教育。

轻视国民教育。

《教育漫话》二、教育学的建立和变革1、教育学的诞生: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教育学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始于康德。

赫尔巴特的贡献: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一方面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确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双强调对儿童意志的控制。

《普通教育学》:

三编:

教育的一般目的:

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发展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目的;第二编:

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等,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四个形式阶段。

第三编:

道德性格的形成,通过教育形成儿童的品德、性格的理论。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2、杜威与《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长。

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

他强调:

(1)教学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

(2)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3)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慧和探究。

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

道德是一种联合的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是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活动之中,而不是在过程之外。

活动的自身便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教育应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的生活的环境所进行的活动和作业联系起来。

这构成了实用主义课程和方法论的核心。

3、教育学研究的实证化倾向。

与五方面的力量有关:

统计方法;心理学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测验与心理测量;教育调查。

三、教育学的分化与多学科的出现。

四、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

1、了解和引进:

日本。

2、在国外教育学介绍、研究的基础上开启本国的教育研究。

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黄炎培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的农村教育实验;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如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研究。

3、1939年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

智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4、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维果茨基和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

5、1993年2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特色。

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