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三轮复习方案及配档安排复习课程.docx
《高三物理第三轮复习方案及配档安排复习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第三轮复习方案及配档安排复习课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物理第三轮复习方案及配档安排复习课程
高三物理第二轮及后期复习方案及配档安排
距离高考还有30天,复习进入关键阶段,以后复习中,应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科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总体要求:
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定好复习计划、体现二轮复习模式与方法,针对高考要求编写出适合二轮复习的内容,,落到实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任务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应考能力。
复习方式:
专项训练+综合模拟训练。
一.综合模拟训练,逐步提高综合能力
在后期复习期间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切忌过多过滥,以一周一次为宜,使学生熟练掌握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及应答策略。
对于文理综合的模拟训练,要适度强化,但也要严格控制训练量,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相关学科要搞好集体研究,确保组卷高站位、批阅高效率、分析讲评高质量、学生指导科学一致,要特别关注学生答题节奏的研究与指导,引导学生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与节奏。
要重视提炼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专题复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要认真研究高考各类题型,尤其要突出关注2016年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搞好针对性研究,对每类题型都要搞好针对性练习与讲评,引导学生提炼出不同题型的规范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并熟练掌握,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水平。
1.关注相关重点、热点问题的复习。
高考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强调“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要求,更加重视新课改精神的落实与实践,重视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考试素材体现时代脉搏,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面向社会发展,面向科技进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开放性题目,弘扬创新精神,强调问题探究等等,二轮复习备考中对上述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与专题复习交叉进行。
当一个专题或几个相关专题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过关检测,诊断前期复习的得失。
专题训练要在提高训练质量上下工夫,要在规范组织、限时训练上下功夫。
要特别重视选题工作,在选编重组试题时要处理好“训练点”与“能力点”,“着力点”与“考查点”,“常考点”与“新特点”关系,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达到强化训练与矫正提高的目的。
要严格控制专题训练量,各校要作好统筹安排,并加强调控,切忌让随机的、目的不明确的重复训练冲淡专题复习。
要高度重视讲评课质量,讲评课在充分发挥好查漏补缺功能的同时,要更加强调学科能力及答题规律、方法、技巧的总结与落实,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坚决杜绝就题讲题式的讲评课方式。
3.综合模拟训练
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在二轮复习期间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穿插频率科学适当,切忌过多过滥,以双周一次为宜,使学生熟练掌握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及应答策略。
对于文理综合的模拟训练,要适度强化,但也要严格控制训练量,以每周一次为宜,要充分发挥学校中心教研组的作用,相关学科要搞好集体研究,确保组卷高站位、批阅高效率、分析讲评高质量、学生指导科学一致,要特别关注学生答题节奏的研究与指导,引导学生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与节奏。
搜集各地高考题,精选习题,平时讲练,周末拉练,我们学校采取的措施是周结方略。
周末拉练,学生先自批自改,老师再评。
淡化名次,重视知识和能力。
让学生充分了解评分标准,按照有效的套路答题。
养成良好的习惯。
老师同时注重心理指导,提高考练效率,形成良好心态。
二、抓住关键,强化落实
落实教学常规、优化课堂教学作为高考复习成败的关键。
1.细化个体要求。
二轮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内容不准确,贪多求全;教学资料不精细,东拼西凑;教学起点不适当,脱离实际;课堂提问不贴切,隔靴抓痒;作业批改不细致,疲于应付等现象,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复习的效率。
学校管理人员要从备、批、评抓起,狠抓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让常规成为教师的教学习惯。
教师也要提高对教学常规的认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把各项常规材料落到实处。
2.落实集体研究。
学校要强化群体意识,充分发挥包靠领导和备课组长的作用,抓实集体备课,向提高整体效益要增长点。
从备课组长到任课教师,要把集体目标的达成作为自己的奋进目标,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切实加强联系,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义。
3.优化课堂环节。
要加强对高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二轮复习中依然要合理控制教师讲授时间,坚决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删除无效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一是要注意讲、练、思有机统一,精讲精练,勤思多思;二是抓好专题复习课和讲评课。
专题复习课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把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分解归类,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清晰的认识。
讲评课一定要以讲评学案为载体,打破教师讲答案、学生记答案的传统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研讨,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要时时注意教学反思,教师要在每一节课后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深度思考,反思是否有遗漏知识现象,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全面掌握和理解教师所讲解内容等。
有关业务领导也要经常组织学科教师听高三教师的课,进行“会诊”,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4.要深入解读2016年各学科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特别是首次教毕业班和近几年未教毕业班的教师,要把2016年考试说明与2015年考试说明做细致的对比研究,排查出“变”的部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教师再做高考试题,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
同时把握高考试题的作答规律和评分标准,确保指导学生作答与标准答案有效对接。
三.精细管理,分类推进
学校要充分利用上学期期末和一模考试的数据,对尖子生、目标生、边缘生,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力度,分类推进。
一是要抓好边缘生教学。
要结合一模考试,再一次做认真仔细的排查,找准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边缘生,层层落实责任,挖掘高考增长点,确保实现2016年高考成绩新突破。
二是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准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
在复习中,解题训练要注意科学、规范,尽量采用题中所给出的文字说明、物理量符号。
自设符号一定要注明其所表示的物理量;解题过程中同一道题物理量正负号的规定前后要一致;列出的方程要与题意相联系;不要采用列一个大式子,一步得出最终结果的写法,这样即使得出了正确结果,但因中间过程不规范,遗漏了某些重要环节或缺少必要的说明,也不能获得满分,如果最终结果错误,这种列一个大式子的写法很可能一分不得。
而如果分步写来,即使最终结果出现错误,按照分步骤给分的评卷办法,也可能得到一定的分数。
因此,只有学会用物理语言正确、简练地表述物理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才能提升“实战”能力。
总之,夯实基本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是关键。
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研究高考,吃透高考要求及考查动向,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思路清晰,准确高效。
认真落实级部关注班级重点生及边缘生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上述学生的动向,积极主动地利用晚上到校时间,与他们沟通与交流,及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优秀表现给予鼓励与赞扬,也会针对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地施于指正与督促,确保他们的发展能够按我们预期的目标进行。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三物理三轮教学配档安排
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周三上午固定考理综
时间
内容安排
负责人
3月11日—3月15日
专题一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平衡
补充:
弹簧问题
杨振喜
3月16日—3月20日
专题二牛顿定律和直线运动规律
补充:
板块模型与传送带问题
张永刚
3月21日—3月24日
专题三曲线运动及天体运动
补充:
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
胡晋伟
3月25—3月30日
专题四功和动能定理
补充:
力学综合测试题
(一)
田本峰
3月31日—4月5日(含清明假)
专题五动量守恒定律
补充:
力学综合测试题
(二)
李英云
4月6日—4月8日
专题六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杨振喜
4月9日—4月12日
专题七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王树霞
4月13日—4月17日
专题八直流电路的分析
补充:
电学综合测试题
(一)
张玉涛
4月18日—4月22日
专题八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补充:
电学综合测试题
(二)
曹世成
4月23日—4月26日
专题九物理综合实验探究
王小云
4月27日--5月1日
单科专项训练(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选修)
杨振喜
5月2日--5月6日
准备潍坊二模统考
田本峰
5月7日--5月8日
潍坊二模统考
张永刚
5月9日—5月11日
潍坊二模统考二次过关及整改
王树霞
5月13日—5月22日
模拟考试训练评讲试卷
介绍注意事项,答题技巧
张玉涛
5月23日—5月26日
三模统考及讲评
王小云
5月27日—6月2日
回扣教材,知识梳理
曹世成
6月3日--6月6日
考前热身,做以前高考题
杨振喜
6月7日--6月8日
高考
高三物理组
2016/3/30
第三轮复习计划(查缺补漏,应试技巧)
时间
专题名称
说明
5
月
5.7-5.11
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
结合考纲要求及样题、常规题、常考题、学生典型错题的精选例题和练习,并设计适应性检测题(难度低,考查较全面)另外让学生复习课本、回归课本进一步强化基础
抓得分点,注意方法和技巧以及规范答题
5.11-5.14
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5.15-2.20
计算题的解答方法和规范答题要求
5.21-5.23
总结
5.24-5.31
答疑
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则综合复习应突出能力培养;理科综合主要以学科综合为主,则综合复习应以学科综合复习为主。
抓住了这两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兼顾学科间的综合,兼顾自然、社会、科技等信息,我们就能在高考复习中取得最大的效益。
复习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关键:
1、要形成基础知识体系,不仅要重视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更要重视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序贮存,迅速调用。
2、要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学科用语技能、学科实验技能、学科计算技能等,识图、画图、符号等基本使用技能要强化。
在复习中一要正确掌握,二要规范使用,特别是实验技能,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理科综合考试十分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
3、要注意科学方法学习。
高考对学科能力的考核实质是对学生能力的测验,在科学学习的诸多方法中,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主要指学生个体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测量、实验、调查、考查和实习活动,分析、比较、分类、假设、建立模型、猜测、推论和检验等。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要自觉地去体会、总结和运用。
4、要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要求五种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种能力的前三种是有层次的递进关系,理解能力是基础,推理能力是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较高层次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是更高的要求。
具体可以:
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统一认识:
我们只有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打胜仗
高考前二个月是综合训练阶段,好比体育大赛前的封闭训练,又好象战争前的战前动员,是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它决定着高考的成败。
⒈综合训练阶段是升华知识和能力、学生成绩大幅度上升的时期。
尤其是应届学生存在着很大的潜力,通过综合训练完善应试素质、提高应试能力。
这段时间也是对学生进行考试策略指导的黄金时间。
也是体现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指导水平的时期。
⒉细节决定成败。
综合训练阶段需要对学生精心呵护、精雕细刻、细心指导。
这就好象建筑工程到了最后阶段,也象农民到了收获的季节。
搞不好会前功尽弃。
学生寒窗苦读十二载,成就功名在今朝。
老师辛辛苦苦整三年,体现水平在两天。
不要小看这30天,通过细管理、细指导,可使每个学生每科至少多得5分,可以使每个学生每科至少少失5分。
搞不好,可能会出现“三年减30天=零”。
老师的教学成绩差在哪里?
一样的材料,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进度,又经过集体备课。
主要差在落实上和指导上。
⒊综合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好优秀生和有效边缘生,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⒋综合训练阶段是落实使会做的题都做对策略的好时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前一个月就是要练这种功夫。
高考题易、中、难比例是3:
5:
2,80%的学生拿到80%的分就能考上理想大学。
对于优秀学生首先要保住80%的分(600分)不失,然后在20%中多得分,考名牌大学清华、北大。
⒌学生的应试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综合训练阶段要指导学生有效地练习、强化训练。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团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
学生经过一轮、二轮的复习,已经较牢固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网络,具备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工作:
高考前一个月的教育教学,一是通过综合训练进行实战演习,总结考试经验和技巧,进行适应训练。
二是依据考纲回扣课本,回扣试题,进行查漏补缺。
三是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沉着镇静迎高考,满怀信心创佳绩。
主要措施:
(一)充分发动,树立信心,营造氛围。
⒈打破定局论。
借助前几届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分析蕴藏在学生自身的巨大潜力,以令人信服的事实和道理,打消学生和老师的种种顾虑。
统一综合训练阶段是大幅度提高成绩的关键时期的认识。
这30天就象烧到99度的水,如果不坚持烧到底,永远也不可能变成100度的蒸汽,发生质的变化。
尘埃在未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得给他让路。
失败与成功仅有一步之遥,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会儿的努力之中。
只要高考最后一科没有结束,就要不懈努力,只争朝夕。
学生:
苦干巧干30天,人生关键不遗憾。
老师:
辛辛苦苦整三年,成败就在30天。
⒉强化信心,强化潜力无穷,确立适当的目标,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是成功。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不要抱怨自己的学习比别人差,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每一个习题,全身心的投入到备考中去,你的潜力总能挖掘出来,幸运之神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成功有时并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而在于你近乎愚蠢的努力中,成功永远没有能不能的问题,成功只有一个考虑:
要还是不要。
追求成功就要信仰成功,信仰成功才会每时每刻都全力以赴,而非偶尔的一搏。
每日宣誓。
我是一个这样的人。
。
每天三次跑操喊誓词。
早操、上午课间操、下午课间操。
每日三省:
我来干什么?
我将怎样干?
我干得怎么样?
试卷文化。
对学生进行激励和指导的语句。
⒊高考调整状态月—5月。
教育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调整到最佳状态。
什么样的状态是高考状态?
精神饱满、沉着镇静(武林高手的气质、大将的风度)、适度紧张、学习专注、必胜信念。
沉着镇静是高考必备的心理素质,必胜的信念是高考取胜的关键,适度紧张是高考正常发挥之需要。
睡眠好、吃饭香、心情稳、身体棒、精力旺、烦恼净、信心足、干劲大、失误少、效率高。
将每次考试、高考看成机会,看成挑战,就能放松。
视高考遇临大敌,就紧张。
将学生分为几类,进行个别指导:
学习一直比较稳:
一鼓作气。
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屡战屡败但一直发挥不好的:
哀兵必胜。
成绩一次好一次差、浮躁型的:
有条不稳(平常心)。
情绪型的对矛盾、小摩擦等过分敏感的:
一笑而过。
成绩处于下滑、一直处于边缘的:
憧憬未来(想一想,当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的心情)。
男女同学:
暂把感情放一边,不做无用功,影响学习的精神鸦片等等。
⒋创设安静的环境。
⒌排除一切干扰,凝心聚力战高考。
(二)做好层层分析、反思、总结,制定措施。
⒈教研组分析反思前段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仔细筹划高考前的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课,列出具体课时计划。
防止出现部分教师认为:
知识都讲了,就是发题、做题、对答案的现象,这势必会造成三轮跑空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⒉协调组结合市三次大型统考成绩重新分析确定重点有效边缘学生。
让老师与边缘学生一起研究考试试卷(试卷分析统计表),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对重点边缘生(筛选),因人而异,提供动力支持。
排查弱科,提供智力支持。
指导答卷,提供方法支持。
辅导以研究考试卷、面批为主。
⒊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制定高考前提分计划,向综合训练多要20分。
向审题多要1分、向规范多要1分、向仔细多要1分、向心态多要1分、向策略多要1分…………
⒋制定每天工作计划。
向精细化管理要成绩。
调整课程表,安排连堂。
⒌领导十项调研指标。
深入课堂、深入老师、深入学生、深入宿舍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三)研究三轮复习的有效性
⒈三轮复习备课备什么?
看老师水平的时候。
⑴根据考试大纲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
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有重点的进行弥补、强化等。
⑵精选题目。
题目质量决定三轮复习的成败。
精选两种试卷,一种可选用高考水平较高地区的、整体质量较高的大型模拟试题。
第二种老师精选、重组的优秀试题。
这是因为,一套优秀的考卷,要充分考虑知识点、各类题型及试题难易的分布等。
全部由精选的好题组成的试卷,并不一定是一套优秀的考卷。
形成的“外地试题精选系列”,让学生利用相对零散的时间练习。
二是将没有时间做的题目连同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读题”,广泛涉猎、研究新型题目、开阔学生视野。
命题人、审核人签字制度,带着答案批条印刷,确保不出现错题。
⑶备讲评。
讲评课是三轮复习的一种主要课型,其效益的高低直接关乎着三轮的质量。
首先老师要做透题目,然后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形成能力。
讲评以学生真正掌握、考试不再失分为目的。
⑷还要批改试卷。
增强批改的有效性,要给学生划出得分点和扣分点,使学生知道哪些是得分点,哪些是失分点。
统计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统计错题率等。
⑸分析历次大型考试试题,对典型题(好的、错的典型的)进行研究,总结规律,设计拓展练习。
⑹研究前几年高考题、研究命题动向、研究各地考题、重新审视2015年高考大纲和近三年高考题,预测今年高考命题的方向,博观约取精选试题,命制打靶题等。
⑺密切关注高考信息。
⒉讲什么?
主要是讲题,以讲题带知识、讲方法、讲规律、讲易混淆点、讲易错点、讲规范、讲怎样多得分少失分等。
习题讲解要展现全过程,要将老师的整个解题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不要仅仅讲解的过程,要突出怎样审题、怎样选取规律、错因分析、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评分标准、应试技巧指导及题目的拓展变式,使学生明确错因、找到规律、有所启迪,切记就题论题。
学生练习老师做什么?
巡回查看各题学生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现学生答卷中存在问题、指点答题技巧、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的有利时机。
也便于对共性问题在讲评时有针对性的解决。
⒊三轮复习学生做什么?
这段时间,学生容易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复习什么好了。
老师要比以前安排的更具体,指导学生制定计划,越具体越有事干,越充实,效率越高。
这节课干什么,早上干什么,晚自习干什么等,切忌放羊,尤其是边缘学生。
学生复习回顾系统知识,探索考试策略与技巧
(四)加强模拟训练,进行实战演习,提高应试能力
⒈处理好三个关系
⑴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改变重量轻质的题海战术,突出题目的典型性、代表性,防止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树立“以精取胜”的意识。
综合训练试题以6—8套为宜,套题应当坚持“易—难—易”的整体调控原则,开始和结束的两套题切近去年高考题的难度,使学生顺利过渡到高考前。
⑵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
综合训练试卷要在课堂上定时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做对为原则。
课后让学生自查消化,落实好训练的每一套题。
努力提高选择题作答的准确率,实践证明:
拉开大多数学生距离的是第一卷中考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综合学科考试中,一个非常容易的选择题就是4分或6分。
可设计选择题专项定时训练。
定时训练做到“四认真”:
认真对待考前仅有每一次训练。
认真书写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和符号等。
认真锤炼每一句话。
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的得与失。
注意数学下午考的特点,进行适应训练。
⑶规范书写与得满分的关系。
精雕细刻细指导,不是要过分美化,以能得满分为标准。
指导学生注重卷面建设,“三个一”:
一张卷子一支笔,一句话至少得一分(锤炼语言),一分至少写一句话(量)。
理科解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
怎样写必要的文字说明,首先写的方程式要用字母等。
⒊借综合训练,进一步落实“会做的题都做对”的答题策略。
综合训练阶段是探索完善“使会做的题都做对的”策略的好时机,也可以说主要任务就是形成训练使会做的题都做对的应试能力。
⑴强化做题的时间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做对题目才算有效,否则即使做对,也存在隐性失分。
不仅做到“做了、做对,更要做好”。
⑵满分答卷训练。
⑶指导学生做好考后分析,这个题会不会做,会做为什么错了,是知识问题还是方法问题、还是审题的原因等,做对的题也要反思,是真会还是蒙上的。
可以说综合训练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⒋对学生进行应试策略指导
不要仅仅考试指导,要在平日、在课堂、在整个三轮复习过程中。
沉着镇静迎高考,满怀信心创佳绩
⑴进入考场,要有蔑视一切的思想,要充分相信自己。
答题沉着镇静,牢记“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考场上只管自己答题,不要顾及别人。
遇到不会的题要想,我不会他们也不会。
听到别人翻试卷就想,可能他们不会而翻过去,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⑵不要“抢跑”。
考试并不像100米跑,而更像是1500或3000米的中长距离比赛。
“耐力(注意力的持久性)”和“技术(学科基础和应试策略)”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考分的高低绝不决定于“争取”来的1分钟、2分钟。
相反,有时为了“争取时间”而造成的心理紧张反而会起反作用。
统计表明,每份试卷的第一小题往往得分率偏低,可能就是“抢跑”导致的。
在未发试卷前,要涂好答题卡,做好“两写三涂”:
写姓名、写准考证号,涂准考证号、涂试卷类型、涂科目。
试卷发到手,在未允许答卷之前,不要急于做题,先按要求写好姓名、准考证号等,先使试卷成为自己的。
这样,一是防止忘记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二是也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心理。
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开考铃声一响,全身心投入答卷。
⑶按照试卷的顺序答题。
大家注意到,汽车没有起步就是100km/h的,而是逐渐加速的,这样才不至于损坏发动机。
像参加体育比赛前需要进行预备活动一样,答题时,思维也需要有一个“发动期”。
答高考题更要如此,因为高考题就是本着“先易后难、逐题深入”的原则命制的。
可采用“三轮答题法”:
首先将会做的基础题的分数拿到手,对于会做的简单题也不要因为题目简单而轻视,要谨防“陷阱”。
其次,做稍加思考就能做出的中档题。
第三,在低、中档题分数拿到手后,全力一以赴攻克难题,多得一分赚一分。
⑷不要“跑”得太快。
同样有6个题目,你是愿意快速地全部答完,结果只对了5个呢?
还是只答完5题,结果都正确无误呢?
这两种结果看上去一样,其实是有差别的,那些试图全部答完的,往往做了6个,不能保证一定会答对5个。
近些年的实践表明,都是那些认真、规范的同学,在高考中发挥得更好——因为高考的题量大都比平日的训练题要小一些。
平日里“只练跑得快”的确是一种错误决策,害人不浅。
要明白,在当前题目难度不大的情况下,答错一个题,就等于丢掉了一个得分的机会!
⑸要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