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48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x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已经成为继“三农”问题后的另外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增收,而矿业企业的发展问题是“四矿”问题的核心。

因此研究和解决矿业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效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对矿物能源和原料的合理有效利用,促进“四矿”问题的解决,确保矿区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大自然采掘矿物原料,按国际惯例划分三种类型。

第一类油气矿:

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第二类固体矿产:

主要是加工工业需要的矿物原料,包括煤炭、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贵金属矿、化工原料矿等;第三类采石业:

主要是与建筑业有关的建筑用材料,包括砂石、石料等。

这三类采掘业从政府管理、开发技术、商业运作都有很大的差别。

从以上三类企业来看,问题比较集中,困难比较大的是第二类。

本课题主要研究第二类矿业企业,其重点为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矿山。

  一、我国矿业企业的基本状况

  我国已经形成大中小矿山相结合,以国有矿业企业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矿山为辅的矿业企业结构。

  1、矿业企业组织结构状况

  我国2001年底有矿业企业15.3万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约8000个,生产能力占总量的60%左右,非公有矿山14.5万个,生产能力占总量40%左右,在非公有矿业企业中,集体矿山63253个、私营矿山61900个、股份制和联营矿山7475个,外资和港澳台资矿山340个,其他类型矿山12032个。

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矿业企业相结合,以国有矿业企业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辅的矿业企业结构。

根据矿产资源分布、技术经济条件及开发利用程度构成了与矿产品后续加工及相关工业较为合理的布局,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冶金、有色金属、化学矿产、建材及非金属等的重要生产基地和矿业经济区,为我国矿产资源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增长创造了基础条件。

  2、矿产品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需求

  矿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物原料,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而提供的。

2001年,我国矿产品年产量达到45.65亿吨,其中原煤产量11.06亿吨、原油产量1.65亿吨,10种主要有色金属矿石开采量1.22亿吨,铁矿石开采量2.17亿吨,化工原料矿石开采量5000万吨,其他非金属矿和各类建材工业用岩、土、砂石开采量25亿吨。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矿物原料,受我国矿产资源条件的制约和下游加工业自身效益提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矿产品的供需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已由“国内生产为主,进口为辅”向“立足国内,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转变。

这样的供需方式弥补了我国石油、铜精矿、钾盐等紧缺资源的需求缺口,同时也为利用铁、锰等进口矿产品来提高和改善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3、矿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1年全国矿业产值4601.13亿元,占全国GDP的4.9%,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9.3%,其中煤炭产值1164.27亿元,陆上石油产值2359.91亿元,黑色金属矿产品产值180.58亿元,有色金属矿产品产值184.88亿元,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产值609.86亿元;矿产采选业和其后续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2001年全国矿山企业实现利润360.31亿元,已显示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在一些矿业较为发达的省(区),其矿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15%左右,成为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提出了到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矿业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必须保障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重要基础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加大矿业企业的改革力度,提高矿业生产水平和矿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行业产量、效益的同步增长。

  4、矿山企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进展

  矿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2001年原中央财政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约1/3完成了公司制改造。

依法取缔非法开采和关闭布局不合理小矿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矿产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矿业秩序趋于好转。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产业集中度有所增加,建成了一批大型、特大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山企业集团和跨国矿业公司。

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更趋合理,行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及管理等方面的向外输出能力,为增强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创造了条件。

  5、矿产品贸易额大幅度增长、逆差继续扩大

  加入WTO,对我国矿业领域最明显的效益是有利于我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的实施,通过全方位、多方式的利用国外资源,有利于我国矿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有利于缓解我国短缺矿产品供需矛盾,降低我国经济发展总成本,提高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利于改善矿产品出口环境,进一步扩大出口。

据统计,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001年为1050亿美元,是1989年的4.6倍、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8%,13年我国矿产品进出口额增加了823亿美元。

煤炭已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矿产品,据海关统计2001年煤炭出口量为9013万吨。

钨、锡、锑、钼、稀土、萤石、重晶石等我国传统优势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占举足轻重地位,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入世后对我国矿业企业的冲击是很现实的。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秉赋较差,加之矿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竞争力明显呈弱势,国外廉价、优质矿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对国内矿业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一些边际矿山被迫关闭,弱势矿山效益下滑,生产矿山资源危机逼进。

继2001年贸易逆差234亿美元有继续扩大之势。

  6、矿业城市发展过程中困难问题突出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矿区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逐步形成了一批矿业城市。

  据统计我国已形成390余座矿业城镇,其国内生产总值达3041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3%;矿业城市吸纳人口3.1亿,为当地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390余座矿业城市中处于衰退期的矿业城市已有47座。

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枯竭,矿业经济衰退,替代产业尚未建成,环境欠账多,就业困难,影响社会安定。

矿业城市的突出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成为政府十分关心和急待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二、矿业企业的特殊性

  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的基础产业,矿业的基础产业性质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自从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出现以来,矿产资源已成为影响社会繁荣、国家富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实力。

在当前资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矿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在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中明确阐述:

“农业、矿业、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是社会四大生产部门”,前两者是原料生产部门,是基础产业,后者是原料后续加工和运输部门,没有前者的发展,就谈不上后者的繁荣。

农业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矿业则是提供工业的“粮食”,没有矿业,后续加工业就成为“无米之炊”。

  矿业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

因此,不少有识之士,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的国际经济实力对比,敏锐地感到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在千方百计为扩大新的矿产资源来源或对本国矿产资源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或加紧从国外进口矿产品,以保持其经济实力地位的持续。

国际间一些争端大多与控制、争夺矿产资源有关。

总之,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无数事实说明,对矿产资源问题掉以轻心,或缺乏远见,都必将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障碍。

一个国家必须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出发,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首先是要明确地确立矿业独立的基础产业地位,其次要认真分析研究矿业与其它加工业(制造业)的不同点,按照矿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制定符合矿业发展的特殊政策,使矿业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目前对矿业基本上还是延用一般工业的方式进行管理,甚至把矿业当作加工工业的原料车间对待,没有把矿业作为独立基础产业对待,没有体现按矿业特有规律办事的原则,势必阻碍了矿业的健康发展。

  矿业作为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更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矿产资源是在地球的几十亿年漫长历史过程中,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后富集起来的,一旦被开采后,在人类历史的相对短暂时期内,绝大多数不可再生。

换言之,矿产资源只能越用越少,特别是那些优质、易探、易采的矿床,目前在世界上已屈指可数。

为此,解决矿产资源日趋不足的问题,只有“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源”即扩大矿物原料来源,包括找新的,用贫矿,开发潜在的,人造代用等。

在资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可以通过到国外开矿,购买矿产品等途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

“节流”即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合理地利用。

包括改进、改革采矿方法、提高选矿、冶炼的工艺技术水平、努力探索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搞好尾矿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等物尽其用的各种途径,使矿产资源非正常人为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般工业企业所需原材料可以通过外购来满足,而且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永葆企业青春。

  而矿业企业利用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

矿业企业寿命取决于其开采范围内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储量,储量多,服务年限就长一点;储量少,服务年限就短一些。

但不管拥有资源量是多少,矿业企业终因可采储量耗竭而停产、闭坑。

矿山青壮年期如果经营得法,一般经济效益较好,而进入老年期,不仅经济效益差,而且社会负担也重。

从这个特殊性出发对衰老矿业企业,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国有老矿业企业,就应该建立不同于一般工业的特殊的反哺机制和矿山闭坑后工人再就业的安置政策。

  

(二)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地质成矿规律造成的。

因此,不能要求在任何地区都能找到所需要的全部矿产。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造成我国国内矿产品大量调运的主要原因,如北煤南运,南磷北调,西气东输,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同时这也为编制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提出了适应资源条件,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提高开发集中度的重要课题。

  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考虑,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国要认识到按照资源全球化的现实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合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今后我们要通过国际贸易长期进口石油、铬铁矿、富铁矿、富锰矿、铝土矿、铜矿、钾盐等,或者是走出去,到国外勘探开发我们紧缺的矿产资源,这就需要制定我国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和指导原则,并由国家引导、鼓励、扶持矿业公司走出去承担风险勘探和开发我们所需要的矿产。

  另一个问题是,矿业的生产力布局和矿业企业厂址选择严格受到矿产资源赋存的地理位置的制约。

矿业企业绝大部分在远离城镇,交通、通讯、动力等协作条件很差的边远地区建设,造成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这和一般工业可以紧接市场,依托协作条件好的城市进行择优安排大不相同,建厂和建矿条件差别较大,由此而引发的矿业城镇和矿业企业需要国家考虑区位差异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矿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矿产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

在自然界中,绝无雷同的矿床,因而对它的寻找、探明以至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断地探索、研究,并总有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存在。

针对矿业工作探索性强、风险大的特点,特别要加强矿山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使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真正能起到保证拟建矿山技术合理经济可行,风险最低的指导作用。

尽管做了大量地勘工作,也做了详细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还会出现,加之投资大,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亏损风险。

这样的矿业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还贷款困难。

  从我国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远景分析来看,我国矿产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据各矿业部门专家预测成果推算,除铁矿外,其它一些重要矿产如煤、铜、金等探明储量数是潜在资源量的1/3到1/6,天然气为1/30.这就是说在资源勘查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不过,有资源潜力是一回事,把潜在资源变为现实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又是一回事,这里有一个漫长的勘查开发周期和很大财力支持的问题。

一般讲一个大型矿山从勘探到开发的周期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地勘工作实际上是为“十五”以后做准备的,如果现在我们不加强地勘,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到了2010年以后,临渴掘井就来不及了,矿山建设就成为“无米之炊”。

  实践证明现代矿业的特点是:

找矿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勘探、开发的风险多,是一般工业企业不可比拟的。

因此国家必须尊重现实,认识矿业特殊规律,给矿业辅以特殊的经济政策支持,以保证高风险得到高效益的回报。

  (四)矿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递减性

  矿山从开始投产,经过一阶段稳定生产后,随矿业企业资源条件逐步变差,开采深度逐步加大,生产环节增多,采选成本不断提高,产量逐步降低,直至闭坑,矿业企业经济效益呈递减趋势,这是矿业普遍规律,是一般工业企业没有而矿山独具的特殊规律。

  矿业企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投产期:

从基本建设完成后,试生产(试车)开始,到矿石产量达到设计能力为止。

这个阶段,大型矿业企业一般需5年左右时间,中、小矿山企业需2-3年。

这个阶段尚难发挥投资效益,但随设备正常运转、工艺流程合理调试,主要采选指标正确控制,矿山企业矿石产量逐年提高,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产量,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也随之逐渐上升。

  第二阶段是均衡生产期:

是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矿业企业生产均衡,产量稳定,也是矿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好阶段。

这个阶段从矿山效益和企业还贷考虑,一般要求生产稳定年份不应低于矿山总服务年限的三分之二,但根据我国各矿业行业矿山达产时间的调查,我国矿山只有近一半的时间能达产,效益较好,其余一半的年份中产量偏低,经济效益欠佳。

  第三阶段是矿山产量递减的衰老期:

开采范围内储量逐年减少,产量逐年降低,提升运输环节复杂,矿山的开采条件逐渐恶化,生产成本增加,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递减。

这个阶段按设计要求一般大型矿山不超过7-10年,中小型矿山不超过3-5年,我国矿山衰老期的持续时间还要长一些。

目前我国大、中型矿山近60%-70%处于衰老期,这是当前矿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三个阶段分析表明,我国矿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初期投产阶段和衰老阶段要占矿山企业整个服务年限的50%-60%,这是和一般工业企业大不相同的,矿业企业经济效益递减性是矿业企业微利或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在矿业企业投产初期和衰老阶段,国家要给以免、减、返、抵等相应的税收支持政策。

  (五)矿业基建投资的持续性

  一般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完成后就可以外购原料,连续生产,不存在继续搞基本建设的问题,只需要流动资金来维持企业的再生产,而矿山则不同,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开拓矿量的减少及开采对象的耗竭消失,矿山需要不断地向外围扩展或向深部延伸,包括露天矿的扩帮剥离和井下的开拓延伸,以开辟新的作业场所,弥补耗竭的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矿山正常生产。

当矿山全部采完,国家为了保持矿产品的供需平衡,需要重新基建,延续或接替生产能力。

因此矿业企业必须有一个基建队伍常年搞开拓工程,可以这样讲,基本建设必须以一定比例贯穿于整个矿业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基建性投资就要持续给予保证。

这是很多主管工业的领导难以理解的地方。

  总之,矿山是需要不断的开辟新的作业场所,以保持矿业企业正常的生产,因此基本建设性投资也是持续不断的,这是矿业企业不同于一般工业的特殊规律。

  矿山属于微利的基础产业,国家必须制定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特殊的投融资支持政策,否则矿山只能在有限时间内,维持简单再生产,无法形成自我资本积累,进行经常性的基本建设投资,矿山生产能力只能自然消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六)矿山作业场所的移动性带来开采条件的复杂性

  一般工业企业作业场所是固定的,原料供给是稳定的,生产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是相对不变的。

而矿业企业生产的作业场所由于前述原因是不断移动的,开采对象随作业场所的移动,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造成开采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给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造成额外的困难,增加投入,提高采选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由于矿业企业是一个不断移动的“地下工厂”,面对复杂多变的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造成矿业企业管理复杂,技术改造频繁,额外的处理、改造投入大。

但这种有别于工业企业的特殊性往往被忽略,目前矿业企业提留的维简费杯水车薪,已很难维持矿山的简单再生产,更谈不上需要频繁投入的技术改造资金了。

所以应当从矿山上缴的资源补偿费中,提高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基金的比例,支持矿山技术改造。

考虑矿山是微利企业和不同矿山级差收益不同的实际情况,应有针对性地减少困难矿业企业的增值税和体现调节级差收益的资源税。

以支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对矿业企业采选矿方法改造、改革试验,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课题开发研究费用,都从税前的课税税基中扣除,以减少矿业企业依法上缴的税费额。

大大减轻了矿业企业的税费负担,这是值得我国政府效仿的。

  (七)矿业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艰苦性

  由于矿产地多处于山区或老少边穷地区,矿山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没有可以依托的城市,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矿区都办成了功能齐全的小社会。

一般工业企业可以依托交通、通讯各方面协作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城镇建厂,不存在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而矿山企业无可依托,因而造成了矿山企业比一般工业企业更为沉重的社会负担。

  矿山企业工作环境艰苦,矿工多处于地下深处作业,比起工厂危险因素多,职业病多,重大人身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因而矿工在企业的服务年限比一般工业企业职工短,自然减员和新增人员都要比一般工业企业要频繁、要快,劳动保护费用、培训费要比一般工业企业多得多。

矿山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等营业外支出庞大,往往使矿山企业不堪重负。

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妥善解决矿业企业办社会问题。

  (八)矿山生态环境的广泛破坏性

  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森林、草原、动植物、海洋资源紧密相连。

矿产勘探开发本身就是对上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直接破坏,加之矿山在全国星罗棋布,分布面广。

所以对环境破坏表现为广泛性,是大范围的污染源,因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大,难度大。

  近年来矿山环保工作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