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468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docx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麒麟区沿江二中——胥万森

化学中考复习内容繁多,复习时间短暂,要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巩固“双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使学生能将相关知识点迁移整合,灵活应用,让所教学生在基础知识应用上不丢分,在综合应用的难度题上少丢分,教师在复习中必须讲究复习策略,以最优化的复习策略组织好中考复习,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就化学中考复习谈谈自己在单元复习及专题复习中的策略及思路。

一、构建单元复习体系,强化基础,突出实效

化学“双基”的复习要做到细、实、倒位,切忌粗糙,粗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不全面,不系统,出现基础知识掌握的“盲点”甚至“盲区”,中考中难得高分。

在复习中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单元复习体系的构建,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和深化,突出知识点的应用整合,将各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落实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搭建知识与应用的桥梁,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现以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九单元《溶液》的复习为例,探讨单元复习体系构建策略与思路。

第九单元:

溶液总复习专题

(一)知识要点总结

定义:

1、指;

特征2、指;

指;

组成指;

给定温度指;

分条件分类指;

指;

类不限定温度分类指;

注:

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依据不同,因此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规定:

溶固体物质(在水中)影响因素:

的溶解度1、条件:

;2、标准:

解四要素3、状态:

;4、单位:

规定:

度气体物质(在水中)溶液度影响因素:

表示意义:

溶液中溶质计算式:

的质量分数决定因素:

适用于;

结晶方法适用于;

(二)重点知识及典型问题的应用实例: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稀硫酸;碘酒;稀盐酸;石灰水;CO2溶于水形成溶液;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形成溶液;CaCO3溶于稀盐酸中形成的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⑴KNO3的饱和溶液KNO3的不饱和溶液

();();()

();()

⑵Ca(OH)2的饱和溶液Ca(OH)2的不饱和溶液

();();()

⑶要使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若要使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采用和的方法。

3、t℃时,某物质的溶液度为S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有:

温度(t℃)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由溶解度可推知的关系:

由溶质质量分数推知:

a%

4、已知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

60℃时,将150gKNO3投入2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要使其恰好达到饱和,可向其中再加入KNO3。

若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其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增在”、“减小”或“不变”);若将其降温,其溶质质量分数将

(同上一空)

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P点的意义是

⑵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50℃时,取等质量的

三份水分别溶解甲、乙、丙三种物质均达饱和需

要甲、乙、丙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5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于

水制成饱和溶液,则甲、乙、丙三种物质需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⑶为了从混有少量乙的物质甲中提取较纯净的甲,可采用方法。

⑷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将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

6、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会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7、实验室要配制50g5%的食盐水,

(1)主要的实验步骤有:

①;

②;③;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本实验中,应称取g食盐;量取mL水。

(2)某同学在完成本实验时,误将食盐与砝码位置颠倒(注:

所用天平1g以下用游码),则该同学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3)若某同学完成此实验时,在量取水时仰视刻度,其它操作无误,则该同学制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另一位同学完成此实验时,操作都正确,只是在将自己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溅出了一些,这将(填“会”或“不会”)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

8、将一杯饱和的KNO3溶液,不断加入水稀释,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M)与加水的质量(N)的变化关系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9、将一定质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再加入12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则加入水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10、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的原因是;喝了汽水后常会打嗝的原因是。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将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质量相同的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盛乙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13、从100g30%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后,剩余的硫酸溶液与原溶液比较,下列各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密度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4、一定量的NaNO3饱和溶液由30℃升温至70℃(忽略水的蒸发),肯定改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NaNO3的溶解度

1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方法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D、用沐浴露洗澡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

(2)

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的序号:

(3)当温度在20℃—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甲、乙、丙填空)

(4)40℃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最少的是物质。

(5)4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一定”或“不一定”)。

17、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候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运用“候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含有少量NaCl。

现取含有少量NaCl的纯碱(Na2CO3)样品6g与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安全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放出气体2.2g。

(1)这种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设计复习专题,解决中考重点和难点

对于一些中考常考或必考的综合性问题,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些综合性问题的解答,找不到解题思路,对所学知识掌握零散,难以整合应用,因此,在复习中,教师有必要针对性的设计复习专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

物质的推断与鉴别类试题,在每年中考中都是必考内容,虽然从实行新课程后,这类问题的难度有所下降,但在中考中,涉及到物质的推断与鉴别,仍是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

若设计一复习专题,对此类问题解题方法及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必然能化难为易。

1、2010年我市中考中物质鉴别与推断题回顾:

例1:

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B、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C、用硝酸银溶液区别黄铜和黄金;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别CO2和N2

例2:

下列框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D、F为黑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F

(2)按图中所示写一个能实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合理答案均可)。

例3:

仓库中有一包化肥是一种白色晶体,小刚想弄清其成分,他取适量化肥样品进行如下探究,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样品跟熟石灰一起研磨

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该化肥含

(2)取一定量样品放入水中,振荡

样品完全溶解

该化肥

(3)取实验

(2)中部分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显红色

该化肥

(4)另取实验

(2)中部分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化肥

(5)再取实验

(2)中部分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化肥是

结合探究所得结论,请你提出一条施用该化肥时应注意的事项:

2、物质推断与鉴别问题解答必备知识

(1)一些常见物质特性归类:

黑色固体:

C、CuO、Fe3O4、铁粉、MnO2等

红色固体:

Fe2O3、Cu、红磷等

暗紫色固体:

KMnO4

淡黄色固体:

硫磺

蓝色沉淀:

Cu(OH)2;红褐色沉淀:

Fe(OH)3

常见的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CaCO3、BaCO3、Mg(OH)2等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BaSO4、AgCl

有色溶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

食品干燥剂:

CaO;食品防腐剂:

Fe粉。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SO2、HCl、NH3等,其中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

固体NaOH、浓H2SO4;溶于水吸热的物质NH4NO3。

(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与现象: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

(1)H+加活泼金属,现象,

加碳酸盐,现象。

加无色酚酞试液会,

(2)OH-加含Cu2+的溶液,会,

加含Fe3+的溶液,会。

加稀盐酸→无色无味气体,

(3)

CO32-

可溶性碳酸盐的溶液中的CO32-,还可加入含Ca2+,Ba2+的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CaCO3,BaCO3加以检验。

加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

(4)HCO3-无色气体白色沉淀

加NaOH溶液或Ca(OH)2用润湿的红石蕊

(5)NH4+(铵根离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变蓝

试纸试验

①加足量稀HNO3①加足量稀HNO3

(6)Cl-白色沉淀;(7)SO42-白色沉淀

②加AgNO3②加Ba(NO3)2溶液

 

(3)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带火星木条

复燃

CO

方法一: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的烧杯,然后倒转烧杯,注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无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方法二: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黑色氧化铜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HCl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通入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H3

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的滤纸

变红

(4)特殊反应

①AB+C;A一般为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AB+C;A一般为CaCO3,生成CaO和CO2。

③A+BC;可以是C和CO2高温反应生成CO。

④AB+C+D;A一般为KMnO4。

⑤AC+D;A一般为H2O2,B为MnO2,生成H2O和O2。

⑥A+BC+D有以下可能;

CO+金属氧化物(一般为CuO或Fe2O3)→金属+CO2

H2+金属氧化物→金属+H2O

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⑦A(单质)+B(化合物)→C(单质)+D(化合物)

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有以下可能:

金属+酸→盐+氢气;(注意铁与酸反应现象)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氢气(或碳)+金属氧化物→金属+水(或二氧化碳)

⑧A+O2CO2+H2O;A一定含C、H,可能含O。

⑨有溶液颜色变化的反应:

⑩A+B→C+D+E,有如下两种可能: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铵盐+碱→盐+水+氨气

3、云南省2010年各地州中考中相关问题:

例1(2010年昆明市):

现有A、B、C三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们分别由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假设将三瓶气体分别点燃,并把燃烧后生成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硫酸的甲试剂瓶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乙试剂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瓶中气体为一氧化碳,则燃烧后瓶的质量增加;

②若B瓶中气体为氢气,则燃烧后瓶的质量增加(填“甲”或“乙”,上同)

③若C瓶中气体燃烧后,甲、乙两试剂瓶质量均增加,则C瓶中的气体可能有种组成。

例2(2010年昆明市)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Na2CO3、Na2SO4、Ba(OH)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Ⅰ):

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Ⅱ):

向(Ⅰ)过滤得到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Ⅲ):

向(Ⅰ)过滤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

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的是,一定不存在的是,可能存在的是。

(2)

A、B、C、D、E五种化合物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无味的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现象a为“无明显变化”,则只含有三种元素的A的化学式可能为。

②若现象a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以上问题旨在考查:

H2、CO、CH4三种可燃性气体的性质及检验,根据燃烧产物推断气体组成;以及常见沉淀BaCO3、BaSO4的性质,Cl-、NH4+检验的相关知识,特征反应: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反应等,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定能化难为易。

例3(2010年昭通市)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是K2SO4、AgNO3和Na2CO3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它们,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B、KOH溶液C、稀硝酸D、稀盐酸

例4(2010年昭通市):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A、C、D。

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例5(2010年普洱市)在化学晚会上,小慧同学为同学们表演了一组化学魔术:

在三个盛有无色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用酒瓶装的一种液体。

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

A杯变成了“汽水”(能观察到气泡并闻到刺激性气味);B杯中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C杯中变成了“红葡萄酒”(变为红色)。

小慧介绍她选用试剂范围有:

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氯化铵溶液。

请你来揭开魔术迷底:

(1)酒瓶中的液体是。

(2)A杯中的物质为,产生气体是。

(3)写出B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以上考题的分析,不难看出新课程中,对物质的鉴别与推断的考查难度较以前有所降低,但考查力度并未减弱,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对初中化学中的典型物质及典型反应熟练掌握,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使所教学生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不惧怕,找得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及解题思路。

三、重视实验,突出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以及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

从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卷看,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探究的比重较大,试题考查形式多以科学探究为主。

重在考查实验基础知识及初中化学知识间的综合运用。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对科学探究的命题考查方向为:

以实验为载体,不再对教材中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实践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知识理解与灵活运用以及表达交流等科学素养进行评估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考查实验条件的探究试题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相结合,考查探究的全过程。

如:

燃烧条件探究,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催化剂概念探究等。

▲探究物质组成以及含量测定。

如:

空气组成成分探究,一些混合物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后溶液组成的探究等。

▲有关物质性质及化学原理的探究试题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注重将物质的性质,实验的方案设计,探究的过程紧密相连,考查初中化学知识间的综合运用,同时注重对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1、典型考题探究:

题型1:

实验基本操作

例1:

(2010年曲靖市)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例2:

(2010年昆明市)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3)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是;

题型2:

考查化学原理的实验探究:

例1:

(2010年,普洱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B所示,将锥形瓶(反应物未接触)放在天平上,右盘加砝码使之平衡,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中两种物质混合,反应完全后将锥形瓶再放回天平左盘上。

①A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②B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能否保持平衡?

,理由是。

③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2)如上图C所示,用细线系住铜棒使之平衡,然后在铜棒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①写出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铜棒(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例2:

(2010年西双版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Fe、Cu的金属活动性,设计了下列方案。

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将打磨光亮的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现象:

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

②将镁条放入装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结论:

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Cu。

请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3:

关于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

(2010年西双版纳)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小红、小华同学,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现一瓶写着“氢氧化钠(NaOH)”的药品没有盖瓶盖,于是两位同学对这瓶药品是否变质产生了兴趣。

(1)提出问题:

这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了呢?

(2)猜想与假设:

小华的猜想是没有变质;小红的猜想是部份变质;你的猜想是。

请对小红的猜想进行验证。

(3)查阅资料:

①NaOH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②Na2CO3是白色粉末,其水溶液呈碱性。

(4)实验方案如下:

请从稀HCl,BaCl2溶液,CaCl2溶液,CuSO4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中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固体中存在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第①步反应后剩余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溶液。

现象:

原固体中存在NaOH

题型4:

综合探究:

例:

(2010年玉溪市)学校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

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合理答案均可)

(2)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

2、复习备考策略

(1)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2)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中要求掌握:

药品取用,给物质加热,溶液配制,过滤,蒸发,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

从昆明市考题中可体会到,这些基本操作的考查,不仅要求会操作,还要求学生知道各种操作的原因,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针对各项基本操作讲清原理,让学生理解掌握,而不是死记操作方法。

(3)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科学探究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结合相关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及方法。

教材中涉及到的科学探究实验及可能设计为探究实验的知识点有:

蜡烛燃烧的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性质实验等的探究;食品包装及食品干燥剂(防腐剂)等的探究;一些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充当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探究;分子运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燃烧条件探究;灭火原理及方法探究;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形成等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及探究;金属腐蚀与防护探究;溶解过程吸、放热现象探究;酸碱指示剂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探究;粗盐提纯;化肥的简易鉴别;铵盐氮肥的性质及使用等。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想使中考前的复习效率提高,使所教学生能充分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要求我们每位化学教师加强中考试题研究,把握中考方向,突出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使学生的中考成绩显著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