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422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6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合整理

hide隐藏hidhidden/hid

beat击打beatbeaten

arise出现arosearisen

spit吐出spat/spitspat/spit

upset扰乱upsetupset

bring拿来broughtbrought

fall掉落fellfallen

let让letlet

4.以ow/aw结尾的词,把ow/aw变成ew。

如:

blow—blew,draw—drew,know—knew,grow—grew

weep哭泣;流泪weptwept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

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

A、学生活动:

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

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

B、学生活动:

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

3、四大地理区域

问题:

(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

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2)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分别从地形、农业等方面让学生来划分该市的地理区域。

学生交流,师总结

请看第四页图5。

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   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

(地理位置)

(3)   本图由哪几种地图综合而成?

(地形图、一级行政区划图、河流与湖泊分布图)

(4)   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哪些方面?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

完成第四、五两页上的“活动”1、2、3题,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第四页图5。

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   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季风) 

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

它们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

(降水)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2)   界线B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该界线与什么山脉、河流分布大体一致?

(秦岭、淮河)

南、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北方地区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3)   界线C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形和地势)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高寒)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同一地区域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而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似点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祖国进行区域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

北京西北地区

上海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5、作业

第五章单元检测及地理填充图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基础目标)

3.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升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础目标)

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升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目标)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

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

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

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

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

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

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3、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

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1、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归纳: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气候属于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属于区。

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季。

小结: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板书)4、土壤:

“黑土地”和“黄土地”

承转:

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5、6两题。

【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在书中做标注)

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

(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承转)我们以华北平原的春旱为例进行一下分析。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华北平原的春旱成因及其影响。

2、阅读课本P12图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2)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华北平原的人们该如何应对春旱?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小结)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堂检测详见导学案之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北方地区东临()

A:

渤海和黄海B:

东海和南海C:

黄海和东海D:

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

内蒙古高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

平原面积大B:

土壤肥沃C:

降水偏少D:

耕地集中连片

4.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5.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采地下水B跨流域调水措施C兴建水库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6.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滑坡和泥石流C.台风D.干旱

7.读图完成。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读图·析图 

1.读“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

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图中-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2)降水:

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

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a.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b.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c.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

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

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 

(1)“白山黑水”

(2)“林海雪原”(3)“北大仓”

2 .东北林区 

3.范围

 4.地形 

(1)地形

(2)地形区 (3)山脉 (4)界河 (5)地形特征

 5.气候 

(1)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 

(3)影响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 

 A.内蒙古        B.黑龙江           C.吉林          D.辽宁 

2.下列山脉不在东北三省的是(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昆仑山 

3.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

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基地

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 

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 

4.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 

 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于秋季

 5.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 

 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雨热同期 

6.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    ) 

 A. 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3.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工业分布。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

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

那么这里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读图·析图 

1.读教材图6.19,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  

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析图 

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读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和图 “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东北三省的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特点,并对照图“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

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

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 影响农业的条件:

 

2. “北大荒":

 

3.“北大仓”

 

(1)优势条件 

(2)主要农作物 (3)地位 

4.保护湿地

 

(1)湿地的含义 

(2)湿地的作用 (3)环境 (4)措施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地位:

 

2.工业:

 

(1)优势 

(2)部门 (3)工业发展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____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工业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

 

3.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导,包括__________、电力、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善的__________体系。

 

4.20世纪90年代,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形成产业是(    ) 

A.钢铁、机械         B.石油、化工      C.煤炭、电力         D.轻纺、电子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

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

黄土高原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

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

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

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

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设疑: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

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

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

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

读图归纳:

读P27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读图:

P27黄土高原的川。

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

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课我们进一步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及地貌特征,本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它为什么会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设疑:

风把黄土均匀地覆盖在这一高原上,但现在却沟壑纵横,那么多黄土怎么就没有了呢?

讲述: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引导分析:

学生读图P2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P29活动题,分析原因,学生归纳。

1、水土流失原因:

明确: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归纳:

(1)自然原因:

A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B植被差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D地面坡度较大

(2)人为原因:

A人多地少,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修路、开矿等活动破坏地表讨论:

“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和“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两句话是否矛盾?

过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

2、带来后果:

提问思考,教师后小结。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

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对农业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P28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形?

(3)结合P29活动3思考。

小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地,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生态环境恶化;给防洪和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过渡: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那又该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四、水土保持提问归纳:

生活中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他们是怎样加强水土保持的呢?

小结: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完成P30活动题

小结本课: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五、水土保持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