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340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docx

易筋经及自我保健

 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

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易筋经健身之法,首见于《易筋经》,该书据近人考证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于天启四年(1624年)撰成。

 

  

    【基本内容和方法】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

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

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

“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

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 

  

    

(一)易筋经内功 

  

    1.预备姿势并步,头端平,目向前平视,下颏微向里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微屈,中指贴近裤缝;两腿伸直,两脚相靠,足尖并拢;口微并,舌抵上腭,定心息气,神情安详。

  

    2.韦驮献杵势(第1势到第3势)。

 

  

    

(1)第1势“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左足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

双手向前徐徐上提,在胸前成抱球势,松肩,略垂肘,两掌心内凹,五指向内微屈,指端相对,约距4~5寸。

或取合掌势:

松肩,平肘,掌心相合,两手环拱,手指对胸,中指平喉结,要求肩、肘、腕在同一水平面上。

 

  

    

(2)第2势“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直腰收臀,含胸蓄腹;上肢一字平开,掌心向地;头如顶物,两目前视。

 

  

    (3)第3势“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尖着地,足跟提起;腿直,蓄腹收臀;两掌上举高过头顶,掌心朝天,四指并拢伸直,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约成直角,两中指之距约为1寸;沉肩,肘微曲;仰头,目观掌背,舌抵上腭,鼻息调匀。

收势时,两掌变拳,旋动前臂,使拳背向前,然后上肢用劲,缓缓将两拳自上往下收至腰部,拳心向上;在收拳同时,足跟随势缓缓下落,两拳至腰时,两足跟恰落至地。

  

    3.摘星换斗势“单手高举,掌须下复,目注两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 

  

    

(1)右足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足成斜八字形(右足跟与左足弓相对,相距约一拳),随势身向左微侧。

 

  

    

(2)屈膝,提右足跟,身向下沉成右虚步;两上肢同时动作,左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右手指掌握如钩状下垂于裆前。

 

  

    (3)右钩手上提,使肘略高于肩,前臂与上臂近乎直角,钩手置于头之右前方。

 

  

    (4)松肩,屈腕,肘向胸,钩尖向右;头微偏,目注右掌心,舌抵上腭;含胸拔背,直腰收臀,少腹含蓄,紧吸慢呼,使气下沉;两腿前虚后实,前腿虚中带实,后腿实中求虚。

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及要求相同。

 

  

    4.倒拽九牛尾势“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二目观拳,两膀用力。

”“两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其距较两肩为宽),两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握拳由身后划弧线形向裆前,拳背相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昂头,目前视。

  

    

(2)两拳上提至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随势直腰;肩松肘曲,肘略低于肩;头端平,目前视。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各向左右(四指并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随势运劲徐徐向左右平(分)推至肘直;松肩,直肘,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4)身体向右转侧,成右弓左箭势(面向左方)。

两上肢同时动作,右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拳心对面,双目观拳,拳高约与肩平,肘不过膝,膝不过足尖;左上肢内旋向后伸,拳背离臀,肩松,肘微屈,两上肢一前(外旋)一后(内旋)作螺旋劲,上身正直,塌腰收臀,鼻息调匀。

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相同。

 

  

    5.出爪亮翅势“掌向上分,足趾拄地,两胁用力,并腿立直;鼻息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腿直;两拳收回,如挟物然。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 

  

    

(1)两手仰掌沿胸前徐徐上提过顶,旋腕翻掌,掌心朝天,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中、食指(左与右)相接;仰头,目观中指、食指交接之处,随势足跟提起,离地约3~4寸,以两足尖支持体重。

肘微曲,腰直,膝不得屈。

 

  

    

(2)两掌缓缓分开向左右而下,上肢成一字并举(掌心向下),随势足跟落地;翻掌,使掌心朝天,十指仍用力分开,目向前平视,肩、肘、腕相平,直腰,膝勿屈。

  

    6.九鬼拔马刀势“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息调均,两膝立直,左右同之。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 

  

    

(1)足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腰实腿坚,膝直足霸。

同时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2)运动两臂,左臂经上往后,成钩手置于身后(松肩,直肘,钩尖向上);右臂向上经右往胸前(松肩,肘略屈,掌心向左,微向内凹,虎口朝上),掌根着实,蓄劲于指。

 

  

    (3)右臂上举过头,由头之右侧屈肘俯掌下覆,使手抱于颈项。

左手钩手化掌,使左掌心贴于背,并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上移。

 

  

    (4)头用力上抬,使头后仰;上肢着力,掌用劲下按,使头前俯,手、项争力。

挺胸直腰,腿坚脚实,使劲由上贯下至踵。

鼻息均匀,目微左视。

 

  

    (5)运动两臂,左掌由后经下往前,右上肢向前回环,左右两掌相叉立于胸前。

左右交换,要领相同。

 

  

    7.三盘落地势“目注牙呲,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金,两腿收直。

”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两掌翻齐起,千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较肩为宽,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叉腰,腰直胸挺,后背如弓,头端平,目前视。

 

  

    

(2)两手由后向前抄抱,十指相互交叉而握,掌背向前,虎口朝上,肘微屈曲,肩松;两上肢似一圆盘处于上胸。

 

  

    (3)由上势,旋腕转掌,两掌心朝前。

运动上肢,使两掌向左右(划弧线)而下,由下成仰掌沿腹胸之前徐徐运劲上托,高不过眉,掌距不大于两肩之距。

 

  

    (4)旋腕翻掌,掌心朝地,两掌(虎口朝内)运劲下按(沿胸腹之前)成虚掌置于膝盖上部。

两肩松开,肘微屈曲,两臂略向内旋;前胸微挺,后背如弓,头如顶物,双目前视。

 

  

    8.青龙探爪势“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收,两目注平。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两手成仰拳护腰势。

身立正直,头端平,目前视。

 

  

    

(2)左上肢仰掌向右前上方伸探,掌高过顶,随势身略向右转侧,面向右前方,目视手掌,松肩直肘,腕勿屈曲。

右掌仍作仰拳护腰势。

两足踏实勿移。

 

  

    (3)由上势,左手大拇指向掌心屈曲,双目视大拇指。

  

    (4)左臂内旋,掌心向下,俯身探腰,随势推掌至地。

膝直,足跟不离地,昂首,目前视。

 

  

    (5)左掌离地,围左膝上收至腰,成两仰掌护腰势,如本势

(1)。

左右手交替前探,要领相同。

 

  

    9.卧虎扑食势“膀背十指用力,两足蹲开,前跪后直,十指拄地,腰平头昂,胸向前探,鼻息调匀,左右同之。

”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 

  

    

(1)右腿向右跨出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左仆腿势(左腿伸直,足底不离地,足尖内扣)。

两掌相叠,扶于右膝上。

直腰挺胸,两目微向左视。

  

    

(2)身体向左转侧,右腿挺直,屈左膝,成左弓右箭势,扶于膝上之两掌分向身体两侧,屈肘上举于耳后之两旁,然后运劲使两掌徐徐前推,至肘直。

松肩,腕背屈,目注前方。

  

    (3)由上势,俯腰,两掌下按,掌或指着地,按于左足前方之两侧(指端向前,两掌之距约当肩宽),掌实,肘直,两足底勿离地,昂首,目前视。

 

  

    (4)右足跟提起,足尖着地,同时在前之左腿离地后伸,使左足背放于右足跟上,以两掌及右足尖支撑身体。

再屈膝(膝不可接触地面),身体缓缓向后收,重心后移,蓄劲待发。

足尖发劲,屈曲之膝缓缓伸直。

两掌使劲,使身体徐徐向前,身应尽量前探,重心前移;最后直肘,昂起头胸,两掌撑实。

如此三者连贯进行,后收前探,波浪形地往返进行,犹如卧虎扑食。

左右交换,要领同左侧。

 

  

    10.打躬势“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两耳掩紧,鼻息调匀。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比肩宽,足尖内扣。

两手仰掌徐徐向左右而上,成左右平举势。

头如顶物,目向前视,松肩直肘,腕勿屈曲,立身正直,腕、肘、肩相平。

  

    

(2)由上势屈肘,十指交叉相握,以掌心抱持后脑。

勿挺胸凸臀。

 

  

    (3)由上势,屈膝下蹲成马裆势。

 

  

    (4)直膝弯腰前俯,两手用力使头尽向胯下,两膝不得屈曲,足跟勿离地。

 

  

    11.工尾势(掉尾势)。

“膝直膀伸躬鞠,两手交推至地,头昂目注,鼻息调匀。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

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 

  

    

(1)两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过顶,双目视掌,随掌上举而渐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2)由上势,十指交叉而握,旋腕反掌上托,掌心朝天,两肘欲直,目向前平视。

 

  

    (3)由上势,仰身,腰向后弯,上肢随之而往,目上视。

 

  

    (4)由上势俯身向前,推掌至地。

昂首瞪目,膝直,足跟不离地。

 

  

    

(二)易筋经外功 

    

    练功时,早晨面向东立,消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身不必用力,使“气”贯于两手。

边作边默念数字。

练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熟练后连贯练习。

各式锻炼方法如下。

 

  

    

(1)第1式:

两脚分开,距离同肩宽;两眼向前看,两肘稍曲,掌心向下;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

 

  

    

(2)第2式:

两手放在大腿前面,握拳,拇指伸直,两拇指端相对;每默数一字,拇指向上一翘,四指一紧,一翘一紧,共默数49次。

 

  

    (3)第3式:

两手拇指先屈于掌内,然后四指握拳;两臂垂于体侧,拳孔向前;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4)第4式:

两臂从下向前缓缓举起,高与肩平,两肘稍曲,拳心向对(1尺左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默数49次。

 

  

    (5)第5式:

两臂缓缓向上举,拳心推对,两臂稍屈;两臂不可紧靠头部,上举时两脚跟提起;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两脚跟一起一落,默数49次。

 

  

    (6)第6式:

两臂左右平举,屈肘,两拳对两耳(距离1寸),虎口对两肩;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7)第7式:

两臂左右侧平举,高与肩平,虎口向上,两肩略向后仰,胸部略向前,两臂上举同时脚趾离地,脚掌着地;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8)第8式:

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肘不屈,两拳距离5~6寸,虎口向上;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9)第9式:

两臂左右分开,屈肘至胸部,然后翻两拳向外至鼻前,两拳距离约2寸,拳心向外;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0)第10式:

两上臂左右平举,两前臂向上直竖,虎口对两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1)第11式:

两臂落下,两掌翻转至脐下两旁,两拇指离脐1~2分;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2)第12式:

两手松开,两臂下垂,然后两臂前平举,手心向上,脚跟同时提起,脚跟落下时,两手还原,重复3次。

 

  

    【自我保健应用】 

     

    易筋经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或慢性病患者。

可显著地改善体质,祛病强身。

易筋经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可普遍地适用于各年龄层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者慎用内功练法,特别是其中的“卧虎扑食势”,运动量及难度都较大,心脏病及哮喘发作期忌用。

上述患者采用外功练法时,亦宜减少每式操作次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本法注重动静结合,一方面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

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时要“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姿势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

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

易筋经外功采用默念法可促使机体宁静和机能的调整。

    

    易筋经内功是近人据易筋经十二势而改编的,因其有显著的强身壮力之效,故现代普遍采用作为推拿医生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之一。

正道内功初级功法:

 

第一步:

①双腿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体侧.脚尖触墙,面墙而立.眼微闭,凝神静气逆呼吸十二息(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外凸,一呼一吸为一息)准备练功. 

②双肩稍内扣,鼻子轻触墙,双膝微触墙.吸气时缓慢下蹲,徐徐吸气入下丹田(脐下),直至臀部触及脚后跟为止,整个过程为吸气. 

③起立时,缓慢呼气,徐徐站立起身. 

注意:

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②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③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本法虽然简单,但大多数人初练时蹲不下去,此时把脚站立比肩宽亦可,不会影响功效.能站下去之后,逐渐合拢双脚练习,直至双脚并立,脱去鞋袜之后亦能蹲下者,即初步功成.

刚习时如蹲下一两次,其吃力之感不亚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数公里.勤修本功,自然达到气沉丹田之效,久练自然丹田充实气足,桩步沉稳灵活,更能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气定神闲,发力迅猛持久,全身可达无意识活性抗打.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在实战中不惧暴力击打. 

现代医学证明:

脊椎的错位或伤损,可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脊椎的修正复位可减轻各种神经痛,心绞痛,头痛眩晕症等.现在很多武术修炼者只知脊椎的修炼对发力相当重要,却忽略了一旦脊椎发生偏差(错位)可引起严重的内脏的疾病,首当其冲的是颅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此皆缘于不正确的成千上万次的脊椎扭转切削发力,而产生脊体错位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许多惨痛的实例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当第一步功练至赤足并立亦能49次上下之后,第一步功成.此时进行实战搏击,身轻步稳,腿部力量即有抬腿伤人的威力.此时可转入第二步练习:

要领基本同第一步功,唯一不同的是双手各持20—40斤重的哑铃上下练习,当亦能上下49次时,第二步功成.唯此负重练习之时劲非自然本能之"灵劲",尤应进行下面第三步之练法:

其余同第一步功,不同的是把双手背在腰背上,上下练功.亦能上下49时"灵劲"上身,此时周身通灵圆活,感应异于常人数倍,在毫无防范之下亦能承受常人之击打,不伤分毫.

此时进行中级内功的修炼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二,练多久可达文中之功效 

若专业训练一月左右即可赤脚起立49次左右;业余训练约需30—60天左右.此时的腿功功力及腰背,丹田之力绝不同于没练之前,平时不论练习套路还是进行实战搏击体能即可明显提高,任一拳一脚常人绝难抵挡.再逐练下一步即可.每天不少于五次练习. 

三,练本功有何禁忌 

练本功无什么特别禁忌!

随时随地皆可练习,有一墙即可;唯练完后1小时内勿冲冷水澡,切记!

 

四,本功对哪些疾病有改善作用 

本功对严重肥胖症,遗精,腰腿痛,胃肠病,各种内伤等有显著效果.在练功过程中有哪一处平时无痛感的部位,练功一段时间后突然有痛感的即为病所,此时更应坚持练下去,不痛之后病即痊愈.对增高亦有显著作用. 

二,卧虎功法 

本功最主要增加全身肌肉韧性及内脏的抗震及减震功能,从而使全身无点皆成弹性抗击,勤者修炼1-2月则可达到肋间生胸肋丰满结实.体认法:

首次练功满60秒时在此状态下你可令你同伴用力击打击你的肋腹则无甚感觉.

本功亦分二步练法. 

一步练法:

双手间隔一掌宽,全身绷紧挺直,双臂弯度约为120度,呼吸比正常应绵长一些,臂部不能向上翘起,全身上下一条线,如此一直坚持下去即可易犯毛病:

双臂弯度不够,臀部上供,这些都会影响功力的增长与抗击打功力.练功窍门:

假如你第一天只能坚持一分钟,那明天必须咬牙坚持一分钟零五秒,后天坚持一分钟零十秒------成梯形往上叠加,这是武功保持猛增加的诀窍,一边坚持一边默年数字,有助于耐离的持久及减少杂念. 

二步练法:

在第一步功十天后可练第二步功.全身上下要求统一不功,唯一不同的是由掌变成日子拳练功,一直保持不动即可.如此练完之后,悟性稍高着尤其是练过卢氏结构,大成拳或形意,太极者仿佛似曾相识的感觉吧 

四,内家不传秘法——内功拳,掌,指运劲法(幻影拳内功运劲法) 

1,全身放松双手自然垂于体侧,双脚略宽于肩平行站立,凝神深长呼吸六次.图39 

2,以鼻吸气同时双手提至胸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吸气时上提至膻中穴)腹部稍内收.图40 

3,双掌内翻成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双掌缓缓用劲向前推出,指尖向后翘意至劳宫穴,同时缓慢呼气气沉丹田(腹部稍向外突),推至似直非直时略闭气一会,然后放松继续呼气将臂推直,双掌用力不可放松.图41,42 

4,然后吸气双掌外旋内转掌心向胸部并沉腕翘掌,指尖向前吸气运劲满(腹内收)闭气一秒,然后变拳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成平拳(冲拳同时腹部向外鼓荡)意在拳面,必须要有遇石石碎,遇壁洞穿的意念(如变成剑指,鹰爪,虎爪则为指功之修炼法)图43,44

5,然后双拳放松变掌掌心向下,缓慢向下按压(手指上翘,意在劳宫)略闭气,然后放松呼气,双手划向体侧与一式同.图45,46 

反复重复12次然后站直全身放松轻抖放松即可.注意全部采用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腹部外凸,修习5——10天即觉掌沉拳重,双手有用不完的劲.注意除了拳掌必须用全力之外,其它各部必须放松.注意本功法除了快速冲拳必须全力最快速度冲拳外,掌部运动必须用暗劲运掌,略闭气一会一般时间为1秒,视个人体质而言勿强求. 

本功每天如有时间可练习3—6组(每组约12次),重点体认逆呼吸方法. 

第4式冲拳时可变成四指*开向前冲击或成食指,中指并拢的剑指向前冲击,重复提示:

运用指法向前冲击时,必须扣紧拇指使力达指尖,每一次须全力冲击——此即指功练习方法. 

此功以前乃秘不示人的,本功修炼得法可令你有多大功力皆可达拳,掌,指部,使任一技法皆有杀伤力.

——八卦手练法:

 

本手法则比阴阳手更绝妙,修成本法则单手攻防则可令敌攻之不进,无处可逃,成一天罗地网也. 

本法亦可在墙上画一与眼同高下与裆部齐的大圆,再在中间画"十"字即可练习(见图).从1—2为按挡法,3—4为拍挡法,5—6为挂挡法,6—7为捋挡法,7—8为抄挡法,8—9为格击挡法,9—10为拨挡法,10—1为架挡法,由于其八种手法可抵挡八方进攻故为八卦手. 

练时五指微张,不可用力,给人的感觉如挥动的红绸带,连绵,圆活,必须充分活动腕指关节,认真体会手掌的变化,持久则双手感知能力异常灵敏(即具备了内家"听劲"功夫),而达到一物不能加无物可潜逃的高级境界,左右手都必须练.通过本法修炼的人双手的防守打击(攻防能力)配合异常地好,能自然而然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配合,而达到我可随时击中敌人,而敌人无法捉摸我之攻击. 

(中级)

一,正道内功中级功法 

本功由道门无极金钟罩,铁肋功等演变而来.它不须排打硬练,亦不需要刻意的意念内守,但非常讲究正确的动作形态,以正确的姿势带动内气的自然鼓荡. 

本功不努气而是通过意气鼓荡,内气充实胁,肋,胸,腹,背,腰等部,使内脏坚实,肌肉充满弹性,两臂坚实力壮.本功功成,可抗内功击打——对方打击越大,我方的反震力越大,谈笑间仍可抗击打.认真修习本功三个月至半年,抗击打的效果就很明显了,且对胸背内伤,肋间神经痛等都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本功永不退功,这也是与那些一段时间不练,则功夫消退的外家硬气功的区别.此外,由于不努气,本功没有那些硬气功因努气所伤,积久成疾带来的负作用. 

中级功法分四步练法:

 

一,金龙探爪;二,神龙回首; 

三,龙翻身;四,神龙易骨. 

预备式:

双腿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自然下垂,逆呼吸十二次(与初级功同),调匀呼吸后准备练功. 

一步功:

金龙探爪.吸气时抬手与肩高,呼气时双手前伸顺肩拔背极力前探,有欲探远处巨物将它拉过来之感,共练49次.

二步功:

神龙回首.背墙而立,脚跟*墙,然后以腰为轴,双脚不动,双肩以水平向后转至极限,双手掌扶墙,极力以双肩膀贴之即可.吸气时复原,呼气时极限转动(左右轮流)各30次.

三步功:

猛龙翻身.以右为例.吸气时身向后仰,腿稍弯曲,左手扶右胁肋缓慢吸气,同时,右手用力抓左脚跟(左脚尖尽量不翘起),闭气2—3秒,然后呼气复原,左右各30次(吸气过程慢慢转头望后左脚后跟,右手亦缓慢向左探伸,然后抓到脚后跟). 

四步功:

神龙易骨:

 

①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准备练功(调息6次以上). 

②双臂向胸部合拢,两手胸前合十,而后十指胸前交*两臂上举至前额处,逐渐向上翻转手心,同时继续上举伸直两臂(手背向前额). 

③然后上半身向左倾斜,面向左方与前方成90度角,两手在面前,双臂围成圆弧,左大臂与左肩平,右大臂与耳平,两手,两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圆撑力. 

④用右肋带动右肩,右肘,将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