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325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ocx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2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

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第2题,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收入差距)引起的。

答案:

1.D 2.A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正值为迁入。

读图,回答3~6题。

 

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C.C、D                  D.A、D

4.如果A至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5.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

A.A                    B.BC.C                    D.D

6.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

A.A                   B.BC.C                   D.D

解析:

增长最快和最慢从图中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差额率之差即可。

索马里为非洲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且由于贫困、战乱等原因,导致人口迁出的较多,符合图中B代表的地区;葡萄牙为经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由于与北欧、西欧的劳动收入等差别较大,故向北欧、西欧迁移的人口较多,符合图中C代表的地区;德国为西欧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由于经济高度发达,迁入的人口较多,图中D所代表的地区即是。

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且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口迁出的较多,图中C最有可能表示这种情形。

美国东北部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且由于气候、环境、新兴工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的原因,美国东北部人口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能反映

这种人口变动情形的是C。

 

 

7.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8.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甲、丁

9.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解析:

第7题,图中20~24岁、25~29岁的青壮年人口迁移数量最大,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

第8题,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从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相关性最为明显。

第9题,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差距。

答案:

7.D 8.A 9.B

(2010年广州模拟)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11.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

自2005年后,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

10.A 11.C

(2010年广州禺山高中模拟)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12~13题。

 

12.迁入淄博市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3.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14.民国初年,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山西省(  )

A.人口稀疏                B.土地肥沃C.旱涝灾害频繁            D.大量征兵抗战

15.当山西等内地省份向西部地区大量移民时,西部地区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解析:

历史上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原因是山西省旱灾频发,灾害严重,故14题选C。

人口迁移会导致大量中青壮年男性比例偏高,分析15题中各人口金字塔图,可知A图符合。

答案:

14.C 15.A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2: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

元)

 年份

地区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东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598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注:

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材料3:

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

他是北京某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

(1)根据材料1、2,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2)针对材料2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材料中信息,总结归纳整理,结合课文知识回答。

答案:

(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2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

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17.根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表明,人口流动可以降低生育率,流动人口的平均生育水平和平均期望生育水平都低于户籍人口。

材料2:

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国务院制定的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涉及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权益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1)所谓的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1年)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指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

下列关于出生率和生育率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决定生育率      B.生育率决定出生率

C.出生率与生育率相互决定    D.出生率和生育率无关

(2)下列几个地区中最有可能成为农民工流入地区的是(  )

A.上海                      B.井冈山

C.内蒙古                    D.昆明

(3)试分析农民工对城市的积极影响。

解析:

由出生率和生育率的概念可知,生育率决定出生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多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进城农民文化程度低,多在初中以下,所以大多数人局限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为城市中脏、苦、累的岗位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答案:

(1)B 

(2)A

(3)进城农民大多数从事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弥补了脏、苦、累岗位劳动力的欠缺,活跃了城市的第三产业,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8.(2008年高考上海卷)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    地区与    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与     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模式

(3)上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

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阅读图中信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

(1)东部 中部 中部 东北

(2)西部 中部 东部 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

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时,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时,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