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206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docx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

2009年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小学数学教法考试

(2)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者和()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和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

笔算加减法以()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位数。

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5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5、有价值、必需、不同的发展

6、智力、能力

7、三、四、三、两、两、三

8、表格、图画、对话

9、搜集、整理、分析解释

简答:

1、答:

先进的办学思想,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水平。

一流的社会影响。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看看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怎样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主动式阅读-开放性质疑-合作式讨论-自主性扩展。

(一)主动式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作品的价值也只有经由读者的阅读才能体现出来。

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的阅读过程就是一种“品味式”探究过程。

可用三个字概括:

就是“读、悟、点”。

(二)开放性质疑——提出问题,鼓励创新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寻疑式”的探究过程。

首先,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允许学生提“三类问题”:

一类是提出自己已经懂了,但用来考别人,看别人是否也懂了的问题;另一类是自己不理解,不懂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背景材料与知识基础相关;还有一类是有不同看法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学生读了不少课外读物,形成了不同于教科书的答案,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产物。

这“三类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解除了最初发现不了问题的苦恼,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从教材中提出自己已经懂的问题。

这样,它往往会带来积极的效应:

有的学生为提出问题而积极主动地先把问题弄懂;有的则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而每人提出的不同问题又激活了大家的思考。

其次,应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路径:

如由课题质疑;在矛盾处寻疑;于言尽而意未尽处寻疑;在比较联想中寻疑;在平淡细微处寻疑;在内容反复处寻疑等等。

(三)合作式讨论——激活思维,探究解疑

对学生在质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区别对待,分类解决,进行“释疑式”探究。

另外,对于学生质疑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采用小组讨论法,提倡各抒其见,讨论结果后,由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讨论的意见,最后教师根据情况作出总结,这样学生既动脑又动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四)自主性拓展——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构造一个语文学习的网络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将学习的时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学习的空间由教室延伸到图书馆,对课文中涉及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社会风俗、文化现象、生活态度等进行适当的延伸,进行“延伸式”探究,可使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能力。

探究式阅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是否发展,参与多少,发展多少来决定的。

探究式阅读教学,不仅重结果而且更重过程,它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见解,形成人人善问、人人求新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在掌握科学而又灵活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索,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想学、乐学、会学了

2、答: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C】

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A】

A.已有认知水平B.热情C.兴趣D.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C】

A.品质B.意志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A】

A.解决问题B.修改问题C.研究对策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

【B】

A.多做题目B.经历探索过程C.科学研究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

【AB】

A.日常工作B.社会生活C.生活习惯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BCD】

A.空间观念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

【ABC】

A.计数B.测量C.实验D.计算

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

【ABC】

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CD】

A.模仿和记忆B.动手实践C.自主探索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背景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

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

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

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

(P120)

答: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125)

答: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

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B)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

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

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

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

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

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

(C)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B)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

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学科专业知识(3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统领整个基础教育课改的纲领性文献,其中对课程目标作了“三维目标”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的纲领性文本,其中把三维目标作了学科化处理,以体现数学教育的特点。

课标将数学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

下列各项是从课标文本中摘录的关于学习目标的描述,其中哪一项不属于过程性目标?

(B)

A.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

B.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C.探索给定事务中隐含的规律

D.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2.《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哪几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A)

A.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B.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D.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

13.《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中,设置了如下例题:

你是否喜欢数学?

如果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你选哪个数?

说明理由。

如果小明选择2,说明什么?

如果小立比较喜欢数学,他最可能选几?

该例题的编制意图是为了引导学生会用数来表示事务,并能进行交流,这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哪种数学观念及能力?

(A)

A.数感B.符号感C.统计观念D.空间观念

14.下列记数法中,哪种记数法产生于古代中国?

(B)

A.五进累数制B.十进位值制    C.六十进位值制   D.分级符号制

15.吴老师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道练习题:

先计算,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

在这道练习的设计中,主要渗透了哪种数学思想?

(D)

A.分类B.化归C.极限D.函数

16.把3块饼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饼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B)

A.

B.

C.

D.

17.李老师家新添购一个浴缸,其容量约为多少?

(C)

A.4升B.40升C.400升D.4000升

18.在分数

、-

、-

中,哪个数最接近0?

(C)

A.

B.

C.-

D.-

19.下列图形中,哪个图形的对称轴最多?

(A)

   A.等边三角形B.长方形C.等腰梯形D.平行四边形

20.把72本图书分给甲、乙两班同学,甲班分得的本数是乙班分得本数的

,甲、乙两班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C)

A.甲分得24本,乙分得48本

B.甲分得16本,乙分得48本

C.甲分得18本,乙分得54本

D.甲分得16本,乙分得56本

21.袁奶奶家的水表如图所示,该水表的读数为

多少立方米(精确到0.1)?

(A)

A.1476·5B.1476·6

C.11476·5D.11576·5

2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75度,那么这个三角形(D)。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

23.北京奥运会期间,两家商场同时开展有奖销售庆祝活动。

其中,甲店100000件为一开奖组,设一等奖1200名;乙店10000件为一开奖组,设一等奖200名。

请你算一算,在()店中奖的可能性大一些。

(B)

A.甲B.乙C.两店一样大D.无法判断

2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30天。

如果甲队单独做4天,剩下的由乙队接着做,还要多少天完成工程任务?

(B)

A.28天B.24天C.20天D.16天

25.甲、乙、丙三位老师共同担任六

(2)班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六门课的教学工作,每人教两门。

已知:

(1)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是邻居;

(2)乙最年轻;(3)甲喜欢和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交朋友;(4)乙、音乐老师、语文老师三人经常一起去游泳;(5)体育老师比语文老师年龄大。

他们三人担任的科目分别是什么?

(A)

A.甲:

语文、英语乙:

数学、美术丙:

音乐、体育

B.甲:

英语、美术乙:

数学、体育丙:

语文、音乐

C.甲:

音乐、美术乙:

数学、体育丙:

语文、英语

D.甲:

语文、体育乙:

数学、美术丙:

英语、音乐

三、公共知识(10分)

26.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

”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参考答案:

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

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材料二。

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

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

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4分)

(2)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

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

(6分)

参考答案:

班主任老师有着主体性的学生观。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学科专业知识(40分)

27.某工人加工300个零件,规定每加工一个合格得到加工费9分,损坏一个赔2角4分。

已知该工人最后实际领到加工费26元零1分。

求他加工零件的合格率是多少?

(写出解题过程)(5分)

参考答案:

300×0·09-26·01=0·99(元)

0·99÷(0·09+0·24)=3(个)

(300-3)÷300×100%=99%

或用枚举、方程等方法先求出损坏零件个数。

28.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27和28届奥运会上获得金、银奖牌数统计如下。

第26届:

金牌16枚银牌22枚

第27届:

金牌28枚银牌16枚

第28届:

金牌32枚银牌17枚

(1)根据以上信息,设计一个统计表。

(5分)

(2)请结合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盛况,给学生设计一道相关的“实践与思考”作业题。

(4分)

(1)评分标准:

a、格式正确,题目准确、清晰,注明制表日期;

b、表头设计正确;

c、设有总计、合计,计算正确;

(2)评分标准:

a、设计围绕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调查、了解及收集信息的作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

b、设计能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信息进行思考的问题。

29.仔细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设计。

(1)根据教材的编排,该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请简要设计出完成上述内容教学的主要活动。

(10分)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

(2)下面是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自评表,请你完成自评表的设计。

(6分)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的左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

☆☆☆☆☆

☆☆☆☆☆

……

……

(1)评分标准:

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点左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活动,初步建立猜想;

创设学生验证猜想的教学活动;

创设学生用归纳法自主得出结论的教学活动;

在探究、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凸现学生主体性,突出独立思考;

强调交流、倾听、质疑、共享等,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

(2)评价标准: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思维参与;

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等情感态度;

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0.教学评析: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下面是某特级教师“相遇问题”的教学片段,请你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该教学片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

(10分)

教学片段:

……

两生上台模拟情境:

8:

00张三、李四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8:

05两人相遇。

思考:

张三走了几分钟?

李四走了几分钟?

一共走了几分钟?

为什么?

出示例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