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000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docx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讲解

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产业,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实现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和高效率,被公认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十二五”时期是亳州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快速发展、实现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也是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为此,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一五”亳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编制《亳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物流业的措施。

亳州市物流产业重要性日渐凸显,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物流产业的行业门类逐步增多,物流企业数量日益增加。

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十一五”以来,亳州市扩大交通网络的通达度和覆盖率,加大交通网络体系和港口建设力度,基本构筑起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铁路方面,亳州境内铁路主要有京九铁路和青阜铁路,纵贯南北,直达阜阳铁路枢纽,境内铁路里程149公里。

公路方面,境内公路主要有济广、宁洛、泗许高速公路、在建的济祁高速以及一批高等级公路,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808公里。

水路方面,亳州市境内有涡河、茨淮新河等6条航道,4个港区,26个生产性泊位,航道总里程362.4公里。

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加值从2005年18.7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9.99亿元。

2010年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量11065万吨,比2005年增加9166万吨,年均增长42.26%。

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503.4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加479.84亿吨公里,年均增长84.48%。

与此同时,全市物流产业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围绕医药物流,药都医药物流公司总投资4.6亿、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米、年储存药材能力4万吨、流通能力达16万吨。

总投资近7亿元,占地510亩的天运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推进,农产品、汽车、烟草等特色物流陆续建设。

专业化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经过近几年发展,亳州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除建成或在建一批功能先进、规模较大的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外,还培养出亳州市小毛驴物流连锁公司、亳州市四通物流汽车运输配货站、安徽省天都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吸引了一批知名物流企业进驻亳州。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以大型市场为龙头、中小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全市各类商品市场已达到169个。

依托中药材交易市场群的中药材物流园区已初步形成,以中药材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性物流企业发展迅猛,以蒙城汽车贸易市场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销售市场群的汽车专业配套物流企业初具规模,以亳州蔬菜批发市场、涡阳西城农贸大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群的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日益增多。

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体水平较低。

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偏小,结构有待优化,基本局限于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态,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物流企业实力弱,大企业少,现代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二是观念相对滞后。

大多数企业及个人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对现代物流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入。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亳州现有物流园区普遍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无法形成资源集聚效应,不利于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和物流成本的降低。

由于分割的体制,公路、铁路、水运、商贸及其工业企业等部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无法集聚综合运输、供应链整合、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以及辅助服务等五大“功能资源”。

四是人才较为匮乏。

亳州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企业规划、物流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更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亳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是环境有待改善。

管理体制上仍然是分散或多元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服务机构。

缺乏系统配套的物流发展政策。

二、面临形势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我省加快物流业开放、承接物流产业转移创造了历史机遇。

国家和安徽省高度重视物流工作,相继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亳州良好的地域条件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亳州市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亳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产能的逐步释放和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相继投产,亳州市的工业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将进一步放大,必将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无疑为亳州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我市物流产业发展还面临挑战和压力。

物流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制约进一步凸显;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中介组织、体制机制等建设滞后;区域周边地市竞争态势愈发激烈,要政策、争资源、抢市场、抓机遇的压力加剧。

这些因素必将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和物流园区,发挥亳州优势,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推进物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形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规划协调,产业联动。

加强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到与亳州的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使现代物流与产业调整、城市功能转变协调发展,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优化服务,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突出重点,分步启动。

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

重点选择中心城区、交通枢纽、水运港口及重要物流节点,优先布局,有序推进。

依托园区,中心带动。

优化物流基础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提升服务功能,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物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以物流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发挥集群联动效应,发挥物流服务设施网络的支撑和辐射作用。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与国际国内接轨、适应亳州经济、周边腹地及区域经济协作发展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第三方物流比重增加,培育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物流产业群,把现代物流业建设成为亳州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之一。

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使现代物流业成为亳州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集公路、铁路、水路、空港为一体,依托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将我市建设成为立足皖北、辐射黄淮海的沿淮物流产业带重要的物流节点以及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以中药材原料及医药产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4%,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8%以下。

到2015年,全市初步建成一个节点,一个中心,两大综合物流园区,五个专业物流中心。

专栏1:

亳州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125”

“1”:

建设一个物流节点。

即沿淮物流产业带重要的物流节点。

建立以亳州市为主节点,涡阳、蒙城、利辛为分节点,依托和服务沿淮城市群、辐射黄淮海,成为区域性的物流集散和配送中心,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联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

“1”:

建设一个物流中心。

即依托现代中药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中药材市场连接全国的优势,完善现代物流的功能,建成以中药材原料及医药产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2”:

建成两个综合物流园区。

即亳州市综合物流园区,亳州市临港物流园区。

亳州市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工程主要面向亳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工商企业、物流企业,重点为支柱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亳州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工程主要发挥水运优势,为园区内及周边企业提供专业化、集约化、多功能的物流服务。

“5”:

打造五个专业物流中心。

即现代中药物流中心,能源化工物流中心,白酒物流中心,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汽车及装备制造物流中心。

现代中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服务于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为其发展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能源化工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主要围绕亳州市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白酒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建设项目主要根据“7511”工程实施要求,为农副产品种植加工提供专业化、安全可靠的物流服务。

汽车及装备制造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是结合皖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物流及延伸服务。

第三章重点任务

一、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以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协调发展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逐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多式联运的现代运输网络。

(一)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路网络。

加快建设主干线层、次干线层、集散公路层三个层次的路网结构,形成贯穿全市的“六纵七横”的主干线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

加快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次干线公路网,与主干线网共同构建内畅外通、遍布城乡的快速公路网络。

推进商杭客运专线、禹亳、亳蚌等铁路规划和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更好地为中长距离腹地区域经济服务。

加快涡河航道整治工程和亳州港建设步伐。

按照“先通后畅”的原则,对涡河进行整治。

充分发挥亳州港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大寺作业区、谯城码头、涡阳城关作业区、涡阳高炉作业区、蒙城城关作业区、利辛阚疃作业区现有的港口进行技术改造,拓展港口功能,重点是改造码头泊位、装卸机械,提高装卸效率,增加港口的吞吐能力;实现与公铁路运输的衔接。

到2015年,基本实现港口机械化、规模化、多功能化,港口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为小康社会提供通畅、高效、便捷、安全、可持续的物流服务,港口现代物流中心作用明显,形成煤炭、粮食、化工等专业化运输系统。

加快推进亳州市支线机场建设。

启动三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加强和完善换乘枢纽站的建设,为亳州市中心城区至合肥新桥机场、阜阳西关机场提供更便利的交通服务,使亳州市南部新区、西部工业区无缝直达机场,实现物流快捷通达。

亳州市可通过建立快递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市内设置航空快件货物代办点等方式实现与合肥和阜阳机场的对接,开辟依托空港的快递物流运输通道。

加快建设各类物流节点的内外部道路、管线等市政设施、口岸功能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发展多式联运。

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布局,做好各种运输方式在线路、节点上的匹配和衔接,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站场的集疏运网络。

完善配套设施,实现水陆空运的无缝对接,增强多式联运转运能力。

依托港口、铁路和公路货运枢纽和规划建设的支线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一批多式联运中转设施,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码头作业能力,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显著提高运输效率。

优化集疏运体系,构建以公路为核心,水路和铁路为依托,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重点推进公铁中转、水陆中转、陆空中转。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整合运营商。

鼓励开展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

通过招商或重组等多种形式鼓励发展物流运输整合运营商(多式联运经营人),形成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提高综合效率,重点扶持整合运营商2-3家。

建设高效的综合货物运输服务系统。

统筹考虑谯城、涡阳、蒙城、利辛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货运枢纽设施相互衔接,并根据规划的2大物流园和5大专业物流中心,协调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的类型和数量、物流配送中心布局建设、城市货运组织管理,建立综合货运运输服务系统。

二、推进重点领域物流

围绕服务于现代中药、能源化工、白酒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整合亳州市物流相关产业,推进工业物流、涉农物流和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物流。

(一)完善工业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物流。

依托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等项目,建设现代中药产品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争取建成1个年处理中药产品销售额150亿元以上的特色专业物流中心,10个中药产品销售额10亿元的中药产品配送中心。

发展中药产品特色仓储,中药产品仓储实现集中布局、集约建设、统一管理,建设适应未来期货发展需要、辐射全国的中药材储备基地。

形成比较规范的、统一的现代中药产品物流标准,特别是中药仓储标准。

培育一批专业化现代中药产品物流企业,支持药都物流和上海医药集团中药物流等现有企业的发展,重点培育发展2-3家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现代中药物流龙头企业。

初步形成以亳州为核心、面向中原、辐射全国的规范、有效、安全的现代中药物流网络。

加快建设能源化工物流。

依托涡北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等,建设能源化工物流中心。

提高煤炭等矿产资源的传送、装卸自动化水平,改善堆场条件,提高港口、货站的装卸能力。

在涡阳、蒙城煤炭矿区建设2个多式联运路堆场,促进公铁联运、水铁联运的发展。

依托项目,发展企业物流服务体系,依托涡北洗煤厂项目、亳州煤制气生产基地项目,三星化工“586”煤化工等生产项目、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大力发展以三星化工等企业集团为中心的能源化工物流服务体系。

鼓励大型企业组建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整合资源,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培育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物流。

依托汽车服务业聚集区和临港物流园,建设汽车及装备制造物流中心。

通过汽车及装备制造项目,实现物流聚集发展。

依托皖北汽车专业批发市场、江汽安驰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沿涡河、茨淮新河船舶工业聚集区建设工程等,大力发展包括汽车整车、零部件、特种船只、中小型游艇、船舶配套产品、农用运输设备、农用机械设备和中药材加工设备、中小型矿用机械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商品集散、中转分拨和区域内的配送,提供现代化的专业仓储、专门化运输、大宗商品分拨、直达快送、信息处理等现代物流服务,延伸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链。

发展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高的第三方汽车及装备制造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供应链中各环节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逐步提高汽车及装备制造物流领域中的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水平。

专栏2:

工业物流重点项目

1.康美国际中药城,药都物流,上海医药集团中药物流项目,亳州时代医药城项目,天泉医药物流项目,亳州中药种苗,医药包装材料市场。

2.涡北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煤化工物流项目,中石化油库建设项目,新华电第三方物流项目,利辛德信物流园,博通供应链保税仓库项目。

3.皖北汽车专业批发市场改扩建工程,春雨光彩国际汽车城项目,谯城区汽车产业园项目,船舶工业聚集区物流项目,机械装备设备特色专业物流项目。

(二)构建涉农物流体系。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物流。

依托利辛县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物流中心。

建成一批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建设亳州农产品批发大市场、三县农产品大市场,加快发展黄牛、花生、蔬菜、水果等具有地方特色产地物流配送中心。

加快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大宗农产品和冷藏仓库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

建立农村物流合作机构。

为农产品销售与流通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平台。

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政策扶持。

大力推进白酒专业物流。

依托白酒服务业聚集区,培育发展第三方特色专业物流企业,为古井集团、双轮集团等亳州白酒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包括原辅料和产成品的仓储、集散和配送服务。

加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

实施“冷链工程”,提高冷链物流水平。

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推广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培育1-2家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壮大粮食物流。

粮食物流服务于“百亿斤粮仓”。

依托网、河、线、道、点,构筑粮食物流通路,即充分依托高速公路网、淮河及其支流(涡河、茨淮新河)、铁路线(京九、商杭)、淮北小麦流出通道和粮食流通节点(阜阳亳州节点),形成四通八达的粮食物流通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式联运,完善涡河沿河港口、亳州、涡阳和利辛火车站、中储粮库(涡阳储备库、亳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良夫、瑞福祥、正宇)的相关接卸配套设施,建设粮食快速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推行公铁水集装箱运输与规模化散粮运输方式,发展散粮多式联运。

建立亳州市粮食物流储备交易中心,中心集仓储、加工、交易、配送于一体,成为区域性粮食供应和集散基地,形成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的增长极和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专栏3:

涉农物流重点项目

1.利辛县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物流项目,赛尔农产品物流,金仓粮食储备库项目,正宇面粉物流,利辛县万丰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新建顺昌物流中心。

2.白酒特色专业物流项目。

3.恒盛冷链物流项目,畜牧水产加工冷链物流项目,果蔬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养生食品加工冷链物流项目,涡阳中合冷链物流项目。

4.亳州市粮食物流产业园项目,亳州市粮食物流储备交易中心项目,国家粮食储备库(涡阳北关省级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蒙城国家粮食储备库),正宇面粉有限公司22万吨小麦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5.亳州市中药材物流储备交易中心项目。

(三)优化商贸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大宗商品专业交易和专业物流分拨中心、工业生产原辅材料批发交易中心、城市消费品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等商贸物流平台,加快商贸物流发展,鼓励商贸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发展连锁超市、便民店、专营店、专卖店等多种商业模式,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逐步构建安全、快捷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实施传统市场改造提升工程。

高标准建设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项目,集交易(含电子交易)、质检、仓储养护、物流、会展、旅游为一体的管理现代化、集成化的新型国际大市场。

改造亳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交易种类,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信息、仓储、物流配送、冷藏冷链、电子交易、检疫检测等现代市场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扩大市场辐射范围。

实施特色专业市场建设工程。

促进专业批发市场健康发展,打造皖西北地区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品牌。

在亳州工业园区研发路以西、光明路与芍花路之间区域,市经济开发区药都大道以南区域、涡北新城许泗高速和济广高速交叉处周边区域着力打造三大市场集群,发展蒙城、涡阳、利辛三县专业市场。

着力培育汽贸、农机、建材、中药材制品、酒类、生产资料、小商品等批发市场,引导市场向园区集聚发展。

实施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构建以城市商业中心、次商业中心为龙头,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为补充,社区便民便利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

大力引导商业综合体向主力商圈集聚发展。

形成“一主三副、4+5”格局。

建成亳州国贸大厦、信旺集团大型商业综合体、亿都财富广场、家乐福世纪广场、沃尔玛购物广场等一批商业设施。

实施农村商业网络建设工程。

围绕构筑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运用连锁经营的形式,面向市郊、城镇和乡村,梯次推进日用消费品和农资标准化农家店建设。

到2015年,全市农村每镇都有放心超市、村村有连锁便利店,农村流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新型经营业态繁荣发展,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立。

大力开展合作社“农超对接”和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支持50个合作社开展对接,建设2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

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农工程。

专栏4:

商贸物流重点项目

1.传统市场改造提升工程:

中药材交易市场改造项目(依托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改造项目(蔬菜市场改造)。

2.特色专业市场建设工程:

三大市场群:

(1)亳州工业园区:

依托汽车城建设汽贸、汽车市场,农机、建材市场;

(2)药都大道以南:

中药材、酒类市场;(3)涡北:

农资、小商品市场;(4)蒙城:

皖北汽配城,板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家居城;(5)涡阳汽车销售大市场;(6)利辛:

汽车城、徽商大市场、涡阳华都五金家居建材大市场、涡阳国强金属建材工贸城。

3.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亳州市国贸大厦、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形成“一主三副、4+5”格局,即以谯城为主、三县为副,打造华佗广场、魏武广场、南部新区CBD、涡北新城CBD四大商业中心以及东部经济开发区、西部工业园区、涡阳、蒙城、利辛五个商业次中心建设项目。

4.农村商业网络建设工程:

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工程(县级配送中心、乡级店、村级店三级物流体系),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工程。

(四)发展城乡物流配送。

以完善现有行业性配送中心为基础,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以重要的物流节点上建立区域性的社会化物流中心为重点,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

发展城市物流配送。

统筹考虑亳州城市的功能、地位、经济水平、交通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基础条件,确定城市物流配送的模式:

突出围绕服务大中型生产企业、大型商业连锁企业、批发市场的目标,辐射三县一区及周边地区。

形成以专业物流中心为依托的专业配送,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为依托的流通配送,以传统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建设的都市配送,以小件为主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快递配送,最终形成立足谯城、面向三县及周边地区的多层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促进资源整合,加强城市配送管理。

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项目建设,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

大力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城市配送水平。

鼓励实现配送现代化。

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采用物流成本核算制度,引进社会化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促进流通的现代化。

积极探索应用智能配送、夜间配送等创新配送模式。

提高食品、食盐、烟草和出版物等物流配送效率。

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

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实施农村商业网络建设工程(见商贸物流体系)。

发展农资和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扶持建设8—10个农村生鲜物流配送中心。

提高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提高配送中心的技术装备水平。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引导专业物流发展。

加强亳州市现有的仓储、运输、代理、批发、零售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

鼓励传统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企业转型。

大力发展医药(含中药材)物流、农产品(含食品、白酒)物流、煤炭物流、汽车物流,实施“四个十”工程,即从医药、农产品、煤炭、汽车等四个行业中,每个行业选择扶持10个物流项目,合计40个物流项目;引导和帮助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化物流企业拓展市场。

继续推进药都医药物流、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安徽大兴、蒙城国家粮食储备库、安徽恒盛、亳州烟草物流等特色物流项目建设。

引导工商企业开展物流外包、合作和剥离。

引导工商企业将采购、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

引导大型工商企业集团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支持将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