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816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x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实践背景

我校从1988年开始涉足整体改革研究以来,到上世纪末,已经过了三轮研究。

1988年——1993年,我们以“愉快、合作·成功”为基本思路,以学制和教材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了长达五年的“一条龙”整体改革实验;1993年,在前一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标,以“主动发展教育”为主题,开始了第二轮研究。

研究以“思品教育系列化”、“课堂学习积极化”、“课外活动多彩化”、“班级管理民主化”为子课题,本着“整体着眼、分类推进”的理念,深化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997年,我们又接受了由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和天津教科院主持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实践模式研究”的任务,确立我校的子课题为“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经过两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至此,第二轮研究告一段落;1999年,我校又紧密结合时代的要求,开始了第三阶段的研究,确立研究的主题为“创新教育”。

新千开始,我校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委员会“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课题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子课题研究。

我们将“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优化”这两个主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我校第三轮研究的新思路。

即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优质课堂教学过程研究。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经专家评课的提示和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发现我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和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具有明显的探究学习、思维创新和开放生成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与当代社会倡导的对话精神非常吻合。

因此,我们将我校第三轮研究的主题确定为“以对话教学为主题,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努力实现在对话中优化,在合作中创新。

由此,我们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以创新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优化也由此而变得具有操作性。

在新一轮研究中,我们之所以选择课堂教学过程作为研究的着力点,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耗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活动。

它占据了教师和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师生生命发展的重要活动。

而且,从广义上讲,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上课的几十分钟,师生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构成了师生生命的主体活动,对参与者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其次,从我校十几年的研究与改革历程来看,一直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无论是先期的“一条龙整体改革”,还是后续的“主动发展”,都是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展开的,为保持研究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我们仍然划定课堂教学这个主要环节作为我校跨世纪的新一轮研究的主题。

二、关于课堂教学最优化与对话教学的已有研究及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我们的研究实质上是通过对话教学来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在我们的课题中,首先有两个关键需要明确,即“课堂教学最优化”和“对话教学”。

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以便借鉴和创新。

关于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从国外到国内都有很多。

最为著名的是前苏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他认为“所谓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所规定的标准。

”他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的两个标准:

一是教学效果最佳,二是时间消耗最少。

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吸引借鉴其成果,开展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诸多研究。

如:

九十年代初山东济宁市“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就是一个区域性借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范例,他们从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出发,从全市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着眼,改革不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济宁市特色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突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优化。

在此后,“最优化”也一直被人们作为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常用名词,但究竟怎样的教学才是最优化的教学?

结论异彩纷呈。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关于什么是“优化”的标准和如何实现“优化”的策略都在悄悄发生着变革。

如果说,过去所指称的“教学效果优化”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知识获得情况来衡量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谈及的“教学效果优化”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

如果说过去为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所采用措施是教师尽可能地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再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原封不动地以试卷的形式返还给老师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同样的一个“优化”,不同的时代理应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我们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更新和丰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涵,使它与时俱进。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还发现,从目前来看,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大多数是理性的探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钟启泉的“对话与文本:

教学规范的转型”、“社会建构主义:

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它们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传统教学规范向对话教学转变的理念。

但较少实践运用方面的研究,缺乏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研究成果,致使对话教学被局限在理念的范畴;而且,在理论上,人们对话教学的内涵的界定有宽有窄,有的将其视为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有的将其视为一种精神和原则。

由于这个范畴的理解各异,致使人们对对话教学内容的认识模糊不清,也使得教育工作者在将对话教学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过程中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指导。

对话教学的成果是对话时代对话精神的呼唤,通过对话教学促进教学优化更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我们应该在借鉴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对话教学实践运作,以对话教学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教学结果的优化。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思考,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目的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

●初步构建通知对话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通过研究,我们力图初步构建对话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包括对话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实施及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索对话教学的实践操作。

●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最优化,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通过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各要素及其组合形态,实现教学过程的“低耗、高效、优质”,通过对话教学,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学会生存与生活,学会感受与体验,学会宽容与合作,学会思考与探究,学会学习与研究,获得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健全的人格,综合的知识,创新的能力,快乐地、充实地、美好地度过小学生活;通过对话教学,强化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小学生活;通过对话教学,强化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快乐地、充实地、美好地度过教学生涯。

总之,使师生同时具有良好的人生态度,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快乐地生活的品质,拥有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望和能力,具有宽容合作的精神和对社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责任感,拥有创新的人格,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途径,而且成为教师和学生共享美好生活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地师生个体生命价值的提升作用。

●开创我校科研作的新局面。

我们认为,优质的教育主要应通过优化学校的整体工作

达成,但多年来从事整体改革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学校整体研究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依托和突破口,我们找准的这个突破口就是课堂教学的优化;而课堂教学优化效果也只能在学校整体工作全面发展的环境中才能凸显。

所以,我们在研究之初就确定了主导性研究和支持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优化为主导,自主自律的思品教育和多样化的兴趣活动为支持研究,形成主导研究与支持性研究相结合的学校科研新格局,从整体上推进学校的全面工作。

(限五篇幅,该结题报告只谈我们的主导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要使教学过程完成上述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彻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各要素的表现和组合形态。

根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教育活动的要素有三类,其一为主体要素,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是教育活动中人的要素;其二为教育内容,它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其三为进入教育活动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包括活动场所和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它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

在所有的要素中,两个主体要素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活动成效的决定因素,而教育内容要素则在教与学两种不同的活动中分别与两个主体要素结合,构成复合体,成为另一个主体认识的对象。

由此看来,优化教学过程要解决的矛盾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它所要解决的矛盾中既包括人与人的矛盾,也包括人与物的矛盾,高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改变师生关系,解决教学过程中人与人的矛盾。

在传

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之间是传授与接受的“授受”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发生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主要是一种理性化的认知关系,缺乏主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学生这个主体来看,它在传统教学中更被视为一个“主体群”,即把所有学生视为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与这个“主体群”的关系,而不是与构成这个群的个性化主体的关系。

同时,“主体群”内部缺乏应的张力与亲和力,他们地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是尴尬的,他们身在一个群体中,却总是孤独地面对距离他们很远的教师,距离及近的同伴却视而不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缺少必要的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导致主体要素的相互割裂状态。

我们的研究首先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而改变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要素在传统教学中的割裂状态。

●改变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解决人与物

的矛盾。

多年的传统教学将教育内容狭义化地理解为教材,又将教材狭义化地理解为知识,致使师生之间联系的物的媒介范围缩小化,教师就知识教知识,学生就课本学课本,教学呈现出一种直线式的结构。

邓教师——教师——学生。

这样,教学离师生的生活实际愈来愈远,导致教学过程中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割缝。

我们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对教育内容内涵的更高层面的理解,促使课堂教学中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联系形成立体网络,解决传统教学中直线式结构的弊端。

系统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系统中各要素的联合会产生

1+1>2的功能,而各要素的割裂一定会产生1+1<2的结果。

由于传统教学中各要素的割裂导致教学过程不能产生最佳效益。

因此,我们研究的着力点就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有机联系。

为此,我们将课堂研究内容定位于十二个字:

“情境情感——探究交流——联系运用”,其主旨就是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要素割裂现象,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理性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初步对对话教学的内涵、原则、操作模式及对话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作了理性上的思考和实践中的探讨,初步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在对话中优化,在合作中创新”的教学过程框架。

对话教学的理性思考

任何一个教改实践都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成为盲目的实践。

我们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对“对话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力图使我们的实践能力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有着不同层次的含义,从字面上讲,对话是一种纯语言学现象,意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会谈,这是人与人的口头语言的交汇;从另一个层次上讲,对话还可以发生在人与文本之间,它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对话可以跨越时空,令人可以与古人对话,中国人可以与外国人对话;进入信息时代,对话已演变为人机对话,襄括了“人”“人”对话与“人”“文”对话,人类进入了对话的时代。

对话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而成为“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沟通的原则。

由此可见,发生在教学领域的对话也应该是以对话为原则的。

据此,我们把对话教学界定为:

狭义上看,对话教学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对话为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领会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

从广义上看,对话教学应该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对话精神为原则,合理协调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特征,开发师生创造潜能,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

对照其狭义和广义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前者仅仅将对话作为一种手段,而后者给予对话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它已将对话作为了一种精神和原则,更注重教学过程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形式,毫先疑问,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只要是在对话理念支配下的教学都可以看作是对话教学。

实际上,从狭义认识到广义认识的发展过程也是我们实践探讨过程的真正再现,是大家的认识和理念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对话教学的特征

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的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它在总体精神上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的弊端,体现出其崭新的教学风格和与特征。

●对话教学法是民主、平等的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

是知识的拥有者,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这就必然导致了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教学中的一言堂,导致师生关系成为简单的“授受“关系。

而对话教学是以对话精神为原则的教学,无论是否以对话方式呈现,它都必然建立在对话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在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础上。

从美学的角度看,对话的“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

”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是把学生看作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有着丰富人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个体,看作一个只是比自己晚几年步入知识领域的“后知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

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双方在对话中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意味着精神的敝开和彼此的接纳,相互造就,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意味着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永远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姿态。

”所以,“教育中的对话是对民主精神的一种宣扬,是对民主能力的一种培养”。

●对话教学是合作、互动的教学。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

以“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进入学习过程的。

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是一个沟通过程,是一个合作和互动的过程。

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它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沟通是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沟通,合作是在多边互动中的合作。

有了民主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随之而来的就是多边的合作与互动。

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主体存在着多种关系,从其关系的类型上说,包括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从其关系的层次上,可以包括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等,这样复杂多变的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课堂人际交往立体网络,也就构成了多边的立体的合作和互动关系。

合作和互动所依从的基点,一方面是人与人的平等,另一方面应该是人与人的关异,平等是构成合作与互动关系的必要条件,而差异是合作和互动产生效果的必要条件。

正国为师生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和生活经验,才使得教学主体之间发生着个性的互补,经验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从而达到交流中的融合,碰撞中的发展,互补中的完善。

“真正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相互回应的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

●对话教学是探究、创新的教学。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

需接受教师传递给他的现成的知识,他们的思维处于辐合状态,只要把教师传授的新知识吸纳到自己头脑中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学生习惯于接受,不习惯于自己建构认知结构;习贯于重复,不习惯于创新;习惯于用脑子记,而不习惯于动手做。

而教师只想传授给学生固定不变的知识,习惯于唯一,不习惯于变化;习惯于牵着学习的鼻子,不习惯于放飞学生的思维。

这样的结果只是造成学生和教师思维的封闭和僵化。

而对话教学则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使学生从被动受问者变为主动发问者,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

只有自主的探究,才有思维的创新,只有思维的创新,才有思想的差异,只有思想的差异,才有碰撞的火花,只有碰撞的火花,对话教学的课堂才能绽放出耀眼的光华。

●对话教学是开放、生成的教学。

传统教学的课堂中,

各教育要素及其关系是割裂的、封闭的,教师面对的是孤立的教材和孤立的学生,学生面对的是封闭的教材和高高在上的教师,学生获得信息的唯一来源是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的所有信息是教材,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极其封闭的课堂生态。

而在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内容是开放的,所有围绕主题的内容都是对话教学的资源;对话的对象是开放,每一个课堂中的主体都可以与其他主体或客体发生口头的或文本的对话;对话的信息来源是开放的,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他人都可以成为有效信息的来源;对话的时间是开放,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是对话教学的伸延;对话教学的评价是开放的,它不会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

正国为对话教学的这种开放性,造就了对话教学的“生成个性”,由于对话教学的时空和信息量的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增强,这种不可预知性一方面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新奇,另一方面,又使得教师越来越难以以不变的思维模式应对多样的课堂环境。

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思想不断迸发,师生在涌动着生命之泉的课堂中共同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

三、对话教学的原则

如果我们把对话教学看作是一个大教育过程,我们有理由在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关注课堂之外的诸多环节和因素,为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在本质上体现对话教学的精神实质,我们总结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知情相融的原则。

完整的生命是知情的统一体,布鲁

姆把认知和情感比喻为主生的两架梯子,它们相互补充,引导人走向生命的颠峰,情感的存在,使人的生命变得更有活力,更光彩夺目。

良好的认知状态总是与良好的情感状态相联系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已经成为心理学界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情感不仅是认知发展的手段,也是人自身生命发展的重要领域。

对话教学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理智和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教学双方不仅要实现知识信息打互传递与融合,而且要实现情感信息的相互传递与融合。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涌动着激情与灵感,弥漫着人情味儿的教学。

所以,对话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理性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

对话教学活动必需通过学生的情感活动促进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

同时,通过良好的认知关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发良好的情感体验。

●知能统一的原则。

关注知识轻视能力已成为传统教学

难以自拨的陷阱,面对“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学中知识传递的功能已不是教学的唯一功能。

新的教学功能理论认为,教学的首要功能已非传授知识,而是一种社会过程,在这个社会过程中,不仅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要提升学生的情感;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最终获得,而且要注重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体验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形成。

在对话教学中,要通过对话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渠道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够对呈出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综合,以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统一于对话教学的完整过程中。

●回归生活的原则。

“教学即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视师

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

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二者应该是一个共同体,不应存在任何割裂。

对话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应结合实际生活、教学结果应运用于实际生活。

从生活中引入源头活水,最终流入生活大海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能充分显示知识的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为生命的发展服务。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对话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大

教育过程,要实现课堂上的师生沟通、合作与对话,必须要求师生在课外做大量的积累工作,只有丰厚的信息积累,才可能有充分的思考与质疑。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只是完整的对话教学最集中的体现,是课内外积累的凝练,其深厚的底蕴远非四十分钟能够涵盖。

所以,对话教学应重视课内及课外各种形式的对话,它既要注重师生的言语对话,又要注重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既要注重人人对话,又要注重人机对话;既要注重课堂对话,又要注重课外对话;既要注重对话的手段,又要重视对话的实质,以实现全方位的对话。

●分层共进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

体,对话教学中的民主平等的精神,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在面对不同潜质的学生时,应该给他们相同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平等的对话者,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对话中来,努力克服传统教育中追求整齐划一的弊端,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对话氛围和条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较充分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空中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