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58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 金属矿产资源.docx

内蒙古矿产资源第一部分金属矿产资源

第一部分金属矿产资源

一、优势金属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金属矿产资源由铁、铜、铅、锌、锡、稀土、金、银、锗等

二、金属矿产资源控制因素

矿产资源在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所形成,因此它受多种地质因素所制约。

(一)地层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

地层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地层层位控制了层状或层控矿床的形成

某一时代地层之某些层位控制了层状或层控矿床的形成。

例如,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色尔腾山岩群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岩层控制了《鞍山式》铁矿床的形成。

中元古代渣尔泰山岩群阿古鲁沟组二岩段控制了层状或层控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又例如该岩群书记沟组控制了海相化学沉积的铁矿床。

中元古代温都尔庙群的中基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岩系控制了《温都尔庙式》铁矿的形成和分布。

2、成矿物质的初始预富集,为后期地质作用成矿提供成矿物质而形成矿床:

成矿物质在某些岩层形成过程中未能富集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体,而仅仅初始预富集构成所谓矿源体或矿胚,在经历了后期的地质构造作用后,成矿物质再活化而富集成矿。

例如,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集宁岩群的原岩为含炭质岩层在经历了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后形成石墨矿床。

太古宙—古元古代绿岩带内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岩系,其含有较高的易活化金丰度值,使金得到预富集,为后期地质作用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中元古代白云鄂博岩群的含炭黑色岩系亦具有较高的易活化金丰度值,从而形成了金初始富集层,在后期构造一岩浆作用下,金活化再富集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床。

3、地层与成矿流体发生水岩反应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进入成矿流体,并为成矿流体沉淀提供空间

地层中某些岩性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再加上构造变形而产生的裂隙,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渗透性;这样就有利于成矿流体的渗入,由于成矿流体与岩石发生强烈的物质交换反应,从而改变了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促使成矿物质富集沉淀形成矿体,例如小南山铜镍矿床中的泥灰岩矿体就是如此形成的。

碳酸盐岩层经常与中酸性岩浆热液发生水岩反应而形成矽卡岩体,在水岩反应过程中,改变了热液的物理化学参数,从而促使成矿物质发生富集沉淀而形成矽卡岩矿床,例如白音诺尔铅锌矿床、黄岗梁铁锡矿床。

富含钙质的砂岩、粉砂岩、板岩等岩性层,在中酸性侵入体外接触带内与成矿流体发生碱交代,形成蚀变岩。

由于碱交代过程中的物质交换而改变了成矿流体的PH、EH值和成矿元素浓度,因而促使成矿物质富集沉淀,形成热液脉状矿体。

(二)构造对矿产资源的控制

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中,成矿流体的运移、富集沉淀、定位空间以及其形成后的保存无不与构造密切相关。

所以说,构造是成矿控制地质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如下方面。

1、成矿构造环境的控制作用

不同的成矿构环境形成不同的矿产。

太古庙—古元古代的花岗岩—绿岩带赋存条带状铁矿(或称BIF)和金矿以及块状硫化物铜镍矿床;而高级变质区赋存众多的非金属矿床,例如石墨、云母等,亦可形成为数不多的金矿床。

中元古代裂隙槽或裂谷带内形成与海相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相关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沉积型铁、铜、铅、锌、金、硫铁矿矿床。

同时,有与海相化学沉积作用的铁、锰、磷矿床形成。

在以洋壳为基底的火山孤环境内而形成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活动相关的铜钼矿床,而在与洋脊扩张部位或其与异常脊的过渡带环境形成与富钠镁质基性火山岩浆活动相关的铁(金)矿床。

新元古代晚期,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坳陷带有冰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铁、磷矿床。

古生代板块构造体制发育,在古亚洲洋的成生、发育、消亡过程中,在不同的构造环境内发生不同的成矿作用。

例如,岛孤环境中带形成与中酸性侵入岩相关的斑岩型、接触交代型、热液型铁、铜钼、金、铅锌等矿床,同样可形成与海相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硫铁(铜)矿床、铁矿床、铁锌矿床及铜多金属矿床。

在洋盆拉张环境下形成的蛇绿岩套中有岩浆熔离—贯入型铬铁矿床形成。

华北板块边缘由于古洲洋和祁连海槽的成生发育和消亡而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

因此,在其北部边缘形成了与基性岩浆有关的熔离型铜、镍、铂族矿床和结晶分异铁、磷矿床及热液型铁矿;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热液型铜、铅、锌、金矿床。

在华北板块西南部边缘形成与辉长岩有关的熔离型钛铁矿床和接触交代型铁、金矿床。

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形成了与陆相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相关的众多不同类型的铁、铜、铅、锌、金、银、钨、锡、稀土等矿床。

新生代在稳定大陆高原区形成与蒸发岩相关的盐、碱、芒硝、石膏等矿床。

2、区域性深断裂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区域性深断裂构造带往往是深部成矿流体上涌通道和聚集沉淀定位的空间。

再者,深断裂构造带均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所以在其内或旁侧分布有不同时代形成的矿床。

例如,华北北缘深断裂带两侧分布着不同时代的铁、铌、稀土矿床、铜、镍、金、铅、锌等矿床。

得尔布干深断裂带就控制了其北西侧的不同类型铜、钼、铅、锌、银矿的分布,而其派生的北西向构造带就是上述矿床的定位空间。

3、基底构造与新生构造的联合控矿矿作用

前中生代基底的区域性构造基本上是近东西向展布,它们所控制的矿带亦是近东西向延展。

自进入中生代后,由于深部地质作用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生的区域性构造带,呈北东—北北东向延展,而先存的基底构造亦发生了活化。

在这两组不同方向构造带变汇处往往是中生代成矿作用所形成矿床的定位空间。

因此,纵观矿床分布,就非常明显地表现为矿床东西向成行,北东—北北东向成带的棋盘格局,而且矿带间具有近等距性。

4、巨型沉降带中沉积盆地的控矿作用

巨型沉降带实质是受区域性深断裂带控制的裂陷槽(或称裂谷),其内赋存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例如,白云鄂博裂谷和渣尔泰山—狼山裂谷。

但是,并非在整个裂谷中到处形成矿床,只是在发育受同生活动断层控制的三级及或更次级的盆地中才形成矿床。

例如,白云鄂博裂谷,在白云鄂博地区,存在一个北界受高位同生断裂控制,南界受东介勒格同生断裂控制的东西长约14KM,南北宽约1-2KM的次级盆地。

在该盆地中,由于同生活动断裂的持续活动,深部成矿物质得以沿其不断上涌进入盆地而沉积成矿。

渣尔泰山—狼山裂谷带中的霍各乞、炭窑口、东升庙、甲生盘、朱拉扎嘎等大型或超大型矿床都是形成在类似的次级盆地中。

这种次级盆地能否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是与控制其的同生活动断层的活动时间的持续性和活动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因为同生活动断层是深部成矿物质涌入盆地的通道,它的活动时间长短和活动次数的多少决定了进入盆地内的成矿物质数量的多少。

4、巨型火山带对成矿控制作用

巨型火山带是受区域性深断裂控制的岩浆喷发—侵位的构造活动带。

它由断隆带和断陷盆地组成。

这种构造格局控制了与火山岩浆喷发—侵位相关的不同类型矿床,而且众多矿床往往定位在断隆带的边部和断陷盆地中的局部断隆上。

大兴安岭火山喷发带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另一方面,火山机构往往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定位。

5、褶皱构造的控矿作用

褶皱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受变质—沉积矿床,褶皱的核部和倾伏端使矿层厚度增加,且矿石品位往往有所提高,而翼部矿层厚度减薄,例如三合明铁矿床。

(2)对于热液矿床而言,褶皱构造,无论是背斜,还是向斜构造,在其核部常形成虚脱空间,并在岩层中产生大量密集微裂隙,从而增加了岩石裂隙度,有利于大量成矿流体的进入和成矿物质质的聚集沉淀,进而形成厚大矿体,例如白音诺尔铅锌矿床。

(3)区域性背斜构造近轴部,常发育纵向追踪走向断裂或裂隙构造带而有利于形成热液脉状矿体。

6、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尤其是韧—脆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的控矿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是因此剪切变形变质带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方向的裂隙构造带。

这些构造带极大地增加了岩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从而有利于成矿流体的渗入,由于流体与岩石间的水岩反应和物质交换,而改变了流体的PH、EH值,促使成矿物质发生沉淀形成矿体。

例如,乌拉山山前韧—脆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内赋存有乌拉山金矿床;新地沟金矿床,十八倾壕金矿床等均赋存在该类构造中。

简而言之,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是多方面的,从成矿作用开始直至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无不与构造相关。

(三)岩浆岩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

岩浆岩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

它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火山岩浆成份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矿床

太古庙—古元古代的条带状铁矿床和中元古代温都尔庙式铁矿床均与基性火山岩浆喷发作用相关,而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铁矿床是与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相关,例如黑鹰山铁矿床和谢尔塔拉铁锌矿床。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是与碱性火山岩浆作用有关。

霍各乞铜矿床的形成与钠质基性火山岩浆作用有关,而东升庙、炭窑口锌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是与钾质火山岩浆喷发作用有成因关系。

朱拉札嘎金矿床却与碱性粗面流纹岩相关。

上述矿床的形成均与海相火山岩浆喷发—侵入作用有关,但显示了由太古庙—古元古代的铁矿到中元古代的铜、铅、锌、金、铁、铌、稀土矿再到古生代的铁、铜、铁锌矿床这一由老到新的时间过程中,由单矿种到多矿种再到相对简单矿种的变化,同时亦说明了不同成分的火山岩浆作用形成不同的矿种。

单就铁矿而言,太古庙—古元古代的铁矿成矿是与基性火山岩浆相关,而古生代的铁矿,却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浆相关,同样发生了变化。

2、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是人们长期研究的问题,取得的共识是岩浆岩具有成矿专属性,它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超镁铁质的纯橄榄岩常形成铬铁矿床。

含矿纯橄榄岩的岩石化学特点是:

SiO2、Al2O3低,贫Ca,富镁及Cr2O3、H2O含量高。

岩石化学成份参数特点为:

b值68.11,m/f值为10.11,Mgo/SiO值为1.89。

(2)与铜、镍、铂矿床相关的辉长岩常沿陆块边缘深断裂的次级断裂侵位,呈岩墙,岩枝状产出。

它的岩石化学成分比值特征为b值34.66-43.29,Q值为负值,变化范围为-8.26—-5.26,m/f值1.58-2.61。

(3)与斑岩型铜矿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

它们为中酸性超浅成—浅成侵入岩,岩性组合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岩斑岩,呈岩株、岩枝状产出。

它们的岩石化学成特点为:

SiO2含量64.94-69.2%,K2O含量2.4-3.88%,Na2O含量3.88-4.67%;铁、镁、钙组份稍低,属钙碱性碱偏高类型。

∑REE值低,∑Ce/∑Y值高,δEu值高,稀土分配模式为右倾曲线。

岩石的Cu、Mo、Pb、Zn、Ag等元素丰度高,并富含C1-、F-、SO2、CO2等挥发组分。

岩浆来源深,起源于下地壳—上地幔。

(4)与斑岩型锡银铜矿床有关的酸性侵入岩

该类侵入岩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呈不规则状岩枝、岩墙状产出。

它们的岩石化学成份是:

花岗斑岩以硅低、富K2O+Na2O(8.35%),且K2O>Na2O,贫钙,富铝为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则以富硅、富K2O+Na2O,且K2O>Na2O,贫镁、钙为特点。

岩体所含黑云母成份特点为富FeO贫镁。

岩体微量元素特征为Sn、Rb高而低Sr。

(5)与锡钨矿床有关的侵入岩

这类侵入岩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钾长石花岗岩和花岗斑岩。

它们的岩石化学成份表现为:

SiO2含量75.21-75.37%,Al2O3含量12.20-12.46%,K2O+Na2O为8.31-8.85%,富挥发份Cl-、F-,并且Sn、W、Pb等微量元素丰度值高。

岩体所含量黑云母的化学成份相对富Fe2+、Mn2+而贫MgO。

岩浆源于下地表,但混染了上地壳物质。

(6)与铅锌矿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

这类侵入岩组合为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呈小岩株、岩枝和岩脉状等产出。

其岩石化学成份特征为:

SiO2含量63.45-67.43%,Al2O3含量14.76-16.20%,且K2O+Na2O为6.10-9.29%,FeO+MgO为4.34-7.63%,富含挥发份Cl-、F-。

微量元素特征为富Sr、Zn,贫Pb。

岩体∑REE低,较稀土强烈富集。

岩体所含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化学成份特点是贫镁富铁。

岩浆起源于下地壳。

(7)与稀土稀土矿床有关的碱性花岗岩

该类岩石呈岩株状产出,具有晶洞构造。

其岩石化学成份特征为:

SiO2含量67.98-75.36%,Al2O3含量8.86-11.57%,且K2O+Na2O为7.58-9.12%,Cao<1%,属碱过饱和系列的碱性花岗岩。

岩石微量元素特征为高Nb、Ta、Zr、U、Th。

∑REE>1000×10-6,δEu强烈亏损,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7,εNd(t)为+1.88-+2.4。

(8)与金矿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

这类中酸性岩石类型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它们常为复式岩体产出,但金的成矿往往与晚期侵入相有关。

个别金矿床与辉长闪长岩有关。

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成份特征为:

SiO2介于65-75%,铝指数(Al2O3/K2O+Na2O+CaO)为0.91-1.10,碱量(K2O+Na2O)为7.8-8.9%,K2O/Na2O比值为1.04-1.42,并富含挥发组份Cl-。

近10余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在研究智利、秘鲁、菲列宾等国家的大量铜金矿床与中酸性岩浆岩的成生关系后,提出以地球化学特征为指标而命名的岩石—埃达克岩系,他们认为,上述国家的许多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均与埃达岩来有成因关系。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旗等学者,在研究我国大量斑岩型铜金矿床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我们初步总结了区内一些与铜金矿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亦得到了相同的认识。

因此,对侵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和板内活动构造带内的中酸性侵入岩的成矿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这类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

SiO2≥56%,Al2O3≥15%,Na2O为3.5-7.5%,K2O/Na2O≤0.5,Sr≥400×10-6,Yb≤1.9×10-6,Y≤10×10-6,Sr/Y比值≥40,La/Yb比值≥20,Zr/Sm比值≥50,δEu有弱正异常或无异常,Sr有正异常,87Sr/86Sr初始比值≤0.7045,143Nd/144Nd比值≥0.5129。

3、岩体形态、产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超镁铁质—铁镁质岩体底盘倾角由陡变缓的匙状形态有利于岩体熔离型矿体形成。

中酸性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的形态对成矿有控制作用。

一般地讲,港湾状形态有利于矿体的形成。

另外岩体的前缘部位有利于成矿,这是因为岩体前缘部位具有很强的热动力作用。

再者,岩体的突然膨胀部位亦有利成矿。

与成矿有成生联系的岩体都呈岩株、岩墙状、岩脉状、岩床等产出,而且岩体规模都不大。

4、岩体一方面提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另一方面提供大量的热动力而加速水岩反应,从围岩中淬取、活化成矿物质而提高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浓度而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聚集沉淀而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体。

(四)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区域地球化学场对矿产资源的控制

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区域地球学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区域地球物理场对矿产资源的控制

(1)区域地球物理场提供矿产资源的直接信息

对于由磁性物质组成的矿床而言,区域磁场中的局部正异常提供了直接的找矿信息。

例如,太古宇—古元古代的条带状铁矿床,温都尔庙式铁矿床,黑鹰式和谢尔塔拉式铁矿床,接触交代式铁多金属矿床以及由磁黄铁矿、黄铁矿组成的铜多金属矿床。

(2)铜、铅、锌等内生金属矿床,大多分布在区域性正负磁场交接带的正磁场一侧和负磁场背景中的局部正异常边部。

在上延5KM的航磁异常图上,许多金属矿床分布在负磁场区中或靠近负磁场区边部的等值线扭曲处。

(3)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场中,内生金属矿床分布在区域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等值线同向扭曲部位或低值变异常中。

(4)莫氏面深度和形态变化与内生金属矿床的关系

我区内生金属矿床主要集中对应于莫氏面深度42-46KM—49-50KM这两个深度范围内。

我区内生金属矿床与莫氏面形态的关系是:

大兴安岭地区内生金属矿床集中分在地幔坳陷区和地幔陡坡带;中部地区内生金属矿床分布在幔凹区;阿拉善地区内生金属矿床分布在地幔拗陷区。

在这种有利的深部构造背景下,具体的内生金属矿床或矿田往往受莫氏面等深线形态变化部位所控制。

归纳起来,下列几种莫氏机等深线形态变化部位控制着内生金属矿床的分布:

莫氏面等深线梯级带的弯曲变异处,莫氏面等深线从密集到弛张的舒缓处,莫氏面等深线鼻状变异处;莫氏面等深线收缩或膨大处。

2、区域地球化学场对矿产资源的控制

区域地球化学场是控制内生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因素,在成矿预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具有区域不均匀性,这就预示着在不同地区之间成矿远景的差异性。

某一元素或某一组元素在某一地区相对集中,构成特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区,预示了该地区可能找到这些元素所形成的矿床。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元素化探区域场可预示某一地区元素的成矿潜力,化探区域场的局部异常,就可能找到某些元素形成的矿床。

全区Au、Ag、Pb、Zn、Sn、W、Mo等八个元素的化探区域场图清晰地显示,额尔古纳成矿带是Cu、Mo、Pb、Zn、Ag、Au等元素区域高背景场;大兴安岭中南段为Cu、Pb、Zn、Sn、W、Ag等元素区域高背景场;西拉木伦河南侧为Pb、Zn、Mo、W等元素区域高背景场;华北板块北缘为Au、Cu、Pb、Zn、W等元素区域高背景场;黑鹰山—雅干为Cu、Mo、Zn、W、Hg、Au等元素区域高背景场;阿木乌素—老硐沟为Au、W、Mo、Sb、Hg等元素区域高背景场。

在这些化探区域高背景场内亦正是相应元素矿床的集中分布区。

例如,额尔古纳Cu、Mo、Pb、Zn、Ag、Au等元素区域高背景场内,目前已知有一处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乌奴克吐山),大型铅、锌、银矿床(甲乌拉、查干布拉根)2处,大型银矿床一处(额,仁陶勒盖);中型热液型铅锌矿床2处(三河、二道河系);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2处(八八一、八大关),小型热液型铅锌矿床一处(下护林),小型热液型金矿床一处(小伊诺盖沟)。

其它几个元素区域高背场的情况基本上与额尔古纳元素区域高背场的情况雷同。

三、金属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矿产资源是地壳演化某一阶段的产物,因此它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矿产资源严格地受构造—岩浆带所控制,因此它们在空间的分布有以下一些规律。

1、沿深断裂带及其两侧呈线型分布

由于深断裂带是深部物质上涌的通道,又是成矿物质聚集沉淀的场所,同时它又具有长期的活动的特点,所以在其内及其两侧往往分布不同时代所形成的矿床。

例如,华北板块北缘深断裂带两侧就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矿床规模的不同矿种的矿床。

在其南侧分布有中元古代海相火山喷气、喷流—沉积型的超大型、大型、中型的铁、铌、稀土矿床、铜铅锌、金矿床;太古宙条带状铁矿床;新元古代金矿床;古生代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及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中生代伟晶岩型水晶、宝石矿床,热液型钨矿床和金矿床。

该深断裂带北侧分布有中元古代与海相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相关的铜钼矿床;温都尔庙式铁矿床;古生代接触交代型铜矿床;火山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及热液型金矿床,以及热液型钨矿床。

再例如得尔布干深断裂带西北侧分布中生代斑岩型铜钼矿床,火山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热液型银矿床及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等。

2、与残余洋壳蛇绿岩套有关的铬铁矿床和铜金矿床分布在板块碰撞缝合带内。

3、与埃达克岩系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金矿床分布在古生代岛孤及中生代板内活动构造带内。

4、贺兰山—狼山北东向构造带东西两侧矿床的分布方向不同,其西侧中生代及古生代形成的矿床呈北西向带状展布;而东侧,古生代矿床呈近东西向分布,中生代矿床则呈北东方向展布。

这是因为该构造带西侧西域构造系发育,东侧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发育。

5、我区中东部区域矿床的分布由于受基底东西向构造和中生代新生的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联合控制,因此矿床分布呈东西成行,北东—北北东向呈带。

这一分布规律在大兴安岭地区更为典型。

6、中生代矿床分布在断隆区边缘和断陷区内局部隆起上。

前寒武系基底隆起区分布条带状铁矿床、绿岩带型金矿床,而其边缘坳陷区分布有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铜、铁、铅、锌、金矿床及铁、铌、稀土矿床。

7、前中生代海盆边缘与中生代断隆带叠置构造带是内生金属矿床分布最为有利地区,例如黄岗—甘珠尔庙—乌兰浩特成矿带即位于这样的构造部位。

8、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带控制了接触交代型、斑岩型和热液型铁、铜钼、钼、金矿床。

9、华北板块稳定区的晚古生海盆内分布沉积型层状铁矿床、菱铁矿床;而晚古生代活动槽内分布有海火山岩型铁、铁锌矿床。

(二)矿产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

1、根据邵和明等(2001)统计资料,不同时代矿床、不同矿床规模情况见下表。

各时代矿床规模统计表

时代

超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合计

太古代

2

16

16

34

元古代

2

9

9

27

47

古生代

1

2

14

45

62

中生代

18

32

103

65

新生代

2

10

18

35

65

5

41

89

226

361

2、从矿种讲,大型矿床太古宙铁矿床(1个),石墨矿床(1个);古元古代金矿床(1个),白云母矿床(2个);中元古代超大型铁、铌、稀土矿床(1个),铜、铅、锌、硫铁矿床(1个),大型铜、铅、锌、硫铁矿床(4个),稀土矿床

(1)个;晚古生代超大型萤石矿床(1个),大型铁、磷、蛭石矿床(1个),非晶质石墨矿床(1个);印支期大型水晶矿床(1个);燕山期大型铁锡矿床(1个),铅锌矿床(4个),铜钼矿床(1个),银矿床(1个),巴林石矿床(1个),水晶矿床(2个),膨润土矿床(2个),金矿床(2个),铁多金属矿床(1个),稀有稀土矿床(1个)喜山期大型砂金矿床(3个),碱矿床(2个),超大型芒硝矿床(1个),石膏矿床(1个),大型石膏矿床(1个)。

上述资料表明,主要成矿期为:

第一主成矿期为元古代;第二主成矿期为晚古生代;第三主成矿期为中生代;第四主成矿期为新生代。

其中元古代和中生代为最重要的金属矿床成矿期,次为晚古生代。

3、从矿床类型种类看,太古宙为受变质火山—沉积型矿床和受变质沉积型矿床;古元古代为受变质火山—沉积型矿床和变质热液型矿床;中元古代为变质海相火山喷气、喷流—沉积型矿床、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型矿床、变质海相化学沉积矿床;新元古代冰水沉积型矿床。

早古生代有与辉长岩有关的岩浆分异型、接触交代型矿床。

晚古生代矿床类型繁多,有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矿床,海相火山—沉积型矿床,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床和热液型矿床,与超基性—基性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和分异型矿床及热液型矿床,与残余洋壳有关的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海相化学沉积型矿床。

中生代有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热液型矿床、伟晶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床和热液型矿床;陆相沉积型矿床。

新生代有火山岩型矿床,砂金、砂铂型矿床,沉积岩型和蒸发岩型矿床。

由此可以认为,矿床类型由太古宙—中生代、新生代是由少到多。

4、金属矿床的成矿主元素由太古宙—中生代变化如下:

太古宙为Fe—古元古代Fe、Au—中元古代Fe、Cu、Pb、Zn、Au、Ag、Mo、Mn、稀有稀土—新元古代Fe、Au—早古生代Ti、Fe、Au—晚古生代Fe、Cu、Pb、Zn、Ni、Pt族、Au、Cr、Be、Mo、W、Mn—中生代Fe、Su、Cu、Pb、Zn、Mo、W、Ag、Au、Ge、Be、Nb、Ta、稀土。

由此表明,由太古宙成矿元素简单—元古代繁多—早古生代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