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480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二

仿真模拟

(二)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黄亚果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

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

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

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

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7月2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

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需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D.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B.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

C.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

D.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

B.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

C.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D.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 百 元

张玉清

我想好了要画一张很好的画——房东一家。

在我的画上,小孙子和黄狗已有了一个轮廓,我画得非常用心,每一笔都是全身心投入。

小孙子和黄狗不知为了什么事欢呼着跑进了院子里,我歇下画笔,走出屋。

我正好要观察一下黄狗眼睛的颜色。

老汉这天收工早,正坐在葡萄架下守着烟笸箩吸旱烟,黄狗讨好地围在老汉身边转,小孙子却几乎骑到了老汉的脖子上。

想起又该交房租了,我转身回屋把事先叠成了小元宝的一百元钞票拿出来交给老汉,老汉接过来,未及收起,却被小孙子一把抢过去。

老汉说了声:

“别弄破了,这是钱,玩会儿给我。

”就任小孙子把玩去了。

我把黄狗搂过来,看它的眼睛,它温顺地与我对视,眼珠黄色,透明,近看很清澈,有一种单纯却又说不清的神情在里面,好像它也有心灵。

我的内心被一种柔软的东西触动了一下,默记着它的眼神,我想我要好好画画它的眼睛。

我正要回屋去接着画我的画,高咏梅表姐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她又是来叫我去她家听电话。

我知道准是张骏,肯定还是为那事,我烦闷地出了门,跟着高咏梅表姐往她家去。

走出不远,发现黄狗也跟来了,我说:

“回去,别跟着我。

”黄狗不听,仍然跟着,贴着我的腿走。

高咏梅表姐就踢了它一脚说:

“你跟着干什么?

回去!

”我说:

“别踢它。

”高咏梅表姐说:

“我家小花最怕狗了。

”黄狗挨了踢,情绪受到打击,犹豫了一下,停住,坐下,又目送我走出十几步,转身回去了。

接了电话,果然是张骏,他让我马上回城里去,说是那个要画的主顾已经把价码涨到了四十万,这么好的事打着灯笼也难找。

我不想跟他废话,就没有直接拒绝,只说我现在正在画一幅非常好的画,等画完了再说吧。

张骏焦急地说:

“等你画完了黄花菜早凉了,创意已经被另一个画商知道了,那家伙正在找画家运作呢,如果被他抢在前面那就全完了。

“那让他运作去好了。

”我说。

张骏说:

“那怎么行!

那就没咱们的份儿了,你得明白是这个创意值钱。

谁抢在前边就是谁的。

我不管他,挂断了电话。

回到房东家,已是黄昏,走近院门,忽然感觉空气有些异常,让我莫名其妙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进了院门,好像一柄巨大的铁锤猛地击在了我的胸口,一幅惨烈景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叫出了声:

“啊——”

院门里,那棵矮桃树上,黄狗血淋淋地吊着,已被开了膛,白花花的肠子正从敞开的腹腔里挂出来,腹腔里面是残忍的空荡。

一根细绳系住了黄狗的颈子,另一端拴在桃树的横杈上,黄狗早没了气息,松松垮垮地悬垂着,头颅倒因绳子的拉扯而向天昂起,一双眼睛却紧紧地闭上了。

一旁,小孙子哼哼叽叽在哭:

“赔我的狗,赔我的狗。

房东老汉和老婆儿不理他,自顾自地在忙碌。

老汉持一把尖刀,将一个血污的肉团剖开来(后来我知道那是黄狗的胃),翻转,从里面找出了一个小东西。

打下手的老婆儿端来了一盆水,老汉忙把那小东西放在水盆里面清洗。

待到老汉伸出手来,我看清楚那是我叠的那个一百元的小元宝。

老汉仔细检视,说了声:

“没事儿。

扭头看到我在一旁,他就跟我解释说,是小孙子逗狗,把小元宝抛起来,让黄狗吞了,幸亏将狗杀得及时,这钱才没有损坏。

我的心尖一阵颤动,好像嗅觉刚刚复苏,这才感受到巨大的血腥污秽气息伴着恶臭正从黄狗的身上,从倒挂的白花花的肠子上,从翻转的血污的胃上,铺天盖地压过来。

我的胸腔一阵翻滚,急忙紧紧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呕出来,逃也似的跑进了自己屋里。

我扑倒在炕上,胃里阵阵揪痛,很想号啕大哭,但我只是用被子蒙住头从喉间发出几声压抑不住的哽咽。

我不能让房东家听到我的哭声,我不能像小孙子那样,我哭黄狗名不正言不顺,我甚至不知道我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只是蒙住了头悲怆地自语:

“我不该赶它回来,要是让它跟着我去接电话……”但我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突兀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或是出现在你的眼前,猝不及防,而“假设”不能解决这个世界上的任何问题。

第二天,我收拾东西离开了房东老汉的家,离开了那个小村庄。

那幅画我卷起来带走了,但我知道我不可能完成它了,我甚至不知道我该怎样处置它。

我差一点儿完成了它,只差一小处空白,但这空白永远无法补上去了。

(节选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4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写“我”要观察黄狗的眼睛,引出了后文对黄狗眼睛的细致描写,这也与后来黄狗死时眼睛紧紧闭上的情节相照应。

B.老汉虽然杀了黄狗,但目的是取出被黄狗吞下的一百元钱,这还不能说明老汉是个凶残、见钱眼开的人。

C.作者对老汉杀狗的场景描写得很细致,其用意就在于让人警醒,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大开杀戒,要懂得生命的可贵。

D.作品最后,“我”在极度的失意和伤心中离开小村庄,原因就是黄狗已经被杀掉,自己的画作再也无法完成了。

5.文中为什么要加入“我”去接电话的情节?

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是贫穷造就了老汉杀狗的悲剧,也打碎了“我”美好的梦。

你怎么看?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风眠:

一卷20世纪艺术百科全书

郭 珊

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19岁赴欧游学,曾担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长,也是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任校长。

他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家,如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抗战的滔天洪流,“文革”的牢狱之灾,远走香江的韬光晦迹,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林风眠见证了百年来民族文化所遭受的困厄与磨难、“中西融合”所历经的波折与流衍。

诚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言:

“林风眠是一卷世纪性的艺术百科全书。

”从林风眠独特的个案身上,“能看到百年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忠诚和激情,也能从他和时代的关系中去领会艺术家的责任,重新捡回那些被忽视的价值。

1900年11月22日,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阁公岭村一个石匠家庭。

同乡挚友林文铮曾用“痛苦”一词来概括林风眠毕生创作的基调。

林风眠的艺术具有一种“罕见的苦味”(许江语),发源于命运开篇一抹寒凉的底色——幼年时,母亲与人私奔未果,险被宗法私刑处死,后被卖到他乡,再无音讯。

他因此大病一场,卧床半年,变得沉默寡言。

1919年底,林风眠赴法勤工俭学。

在欧6年,林风眠游学于法、德,曾先后投师于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柯罗蒙工作室。

1924年5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上,林风眠的作品引起轰动,尤其是高2米、长4.5米的油画巨作《摸索》。

当时中国《艺术评论》的报道称,“全幅布满古今伟人”,从荷马、耶稣到托尔斯泰、歌德,“个个相貌不特毕肖而描绘其精神,品性人格皆隐露于笔底”“皆有摸索奥秘之深意”。

这幅笔法粗犷、写意,色调灰黑沉郁的作品,据说只用一天时间一气呵成,深得学界泰斗蔡元培的器重。

1926年,在蔡元培的提携之下,未满26岁的他被聘为北京艺专校长。

两年后,又赴杭州出任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的首任校长。

执掌中国南北两大美术阵营的十年时间里,林风眠在中国艺坛一举成为众所仰望的风云人物,一度被称作“艺术界的胡适之”。

在主持校政上,他抱定“为中国艺术界打开一条血路”的决心,投身“改造艺术院校”的事业。

在北京,他力排众议,邀请当时被正统国画家讥为“野狐禅”的齐白石来校讲学,又大胆将裸体艺术引入教学;在杭州,他尝试将西画系与国画系合并,毫不避讳地延请与己观点针锋相对、强调国画独立性的潘天寿任教,颇具蔡元培兼容并包、唯才是举的风范。

在社会活动中,他更矢志以“我入地狱”之精神,将美术作为开启民智、移风易俗的利器。

他撰文、作画怒斥政治腐败,在白色恐怖下掩护进步学生;他发起、组织了以“艺术社会化”为宗旨的北京艺术大会,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1928年,他在杭州牵头组建了“艺术运动社”,发出了“集中全国艺术界之新力量”“促成新时代艺术之实现”的豪迈新声。

抗战爆发后,经历迁徙、并校、学潮和辞职等一系列风波,林风眠将妻儿安置于上海,辗转浙、赣、湘、云贵及香港、越南,避居重庆,从少年得志、才彦环绕的艺专校长猝然跌入残山剩水、乡野民丛,由此迎来了一生由显转隐的分水岭。

林风眠坚持艺术的非功利主义态度,拒绝转投写实主义,不喜欢“照相式刻板与平俗”,理由是“在艺术的价值上是微细的”。

他将精力集中于宣纸彩墨创作,偏爱风景、花鸟、仕女、苗疆与戏曲人物等“小众”题材;在技法与材质上,他打破油画、水粉、国画等边界,探索方形构图、瓷绘笔线、空间糅合、光线透视、色墨层叠等形式构成,将西方的写实与东方的写意进行挪移、错置、嫁接和重组。

1977年,林风眠在叶剑英家族帮助下被批准出国探亲,赴巴西探望阔别20年的妻女,此后移居香港。

客居香港的10多年间,林风眠先后在日本、法国、香港、台湾成功举办个展。

1991年7月,林风眠突发心脏病入院,绝笔之作是应邀为“傅雷纪念音乐会”题字。

一个月之后,一代宗师长眠香江。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

相关链接

①在香港,林风眠听闻有爱国华侨愿意捐款在其杭州故居建纪念馆,他婉言谢绝,表示愿将资助之经费,用于培养青年深造。

有人建议将款项命名为“林风眠奖学金”,他说:

“那就应该从我自己的口袋里拿出钱来,不能占个空名。

②许江用细腻的文字为林风眠描绘了一幅“永恒的肖像”:

“鼻梁之上立着圆拱顶一般的隆光引着你潜入他的内心。

”“这眼中有火,而双唇却又似冰一样的沉默。

”林风眠仿佛知道“那悲惨而恢弘的命运的意义”,“他从孤寂中产生对孤寂的爱,并把这种爱化作艺术的烈焰,温暖着他的时代和人间”。

7.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阁公岭村一个石匠家庭。

幼年时,因为家中的一段痛苦经历,他的艺术创作从早期就带有一种“痛苦”的基调。

B.林风眠的作品笔法粗犷、写意,色调灰黑沉郁,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上,引起轰动。

C.林风眠担任北京艺专校长后,又赴杭州出任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的首任校长,因而,他拥有了“艺术界的胡适之”的美誉。

D.林风眠投身“改造艺术院校”的事业:

组建了“艺术运动社”,将西方的写实与东方的写意进行挪移、错置、嫁接和重组。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林风眠是一卷世纪性的艺术百科全书”,许院长的话既点题,又暗含林风眠的命途多舛和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艰辛。

B.林风眠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唯才是举办学思想的影响,邀请当时被正统国画家讥为“野狐禅”的齐白石来校讲学,后来又尝试将西画系与国画系合并。

C.林风眠一生由显转隐的分水岭是抗战的爆发。

他坚持艺术的非功利主义态度,认为写实主义在艺术上没有价值。

D.林风眠婉言谢绝爱国华侨捐款在杭州故居为他建纪念馆,拒绝将所捐款项命名为“林风眠奖学金”。

这表明他不图虚名,甘心默默无闻。

E.“他从孤寂中产生对孤寂的爱,并把这种爱化作艺术的烈焰,温暖着他的时代和人间”。

意思是时代让林风眠变得消沉、孤独和绝望。

9.林风眠的人生经历丰富、坎坷,但也正是这样一种不平凡的人生境遇造成了他优秀的艺术品质。

林风眠的经历与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有何关系?

请简要概括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

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美须髯,便弓马。

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

,邑三百户。

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以功拜上仪同。

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

袭爵永富县

,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

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

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

上顾群臣曰:

“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

”赐马三百匹。

坐事除名,高祖以

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

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

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

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

与虏战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

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

“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

,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

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

”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

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

上谓侍臣曰:

“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

今欲赠之,重违其志。

”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

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

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C.葭莩,本意是芦苇秆内的薄膜,常常用来作为亲戚的代称。

如文中“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

这对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窦荣定曾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

此地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竟有十二三个官兵被活活渴死。

C.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

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旻亲自掌管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西  郊

杜 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检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人看到西郊沿途的细柳,闻到路边飘来的梅香,从视觉和嗅觉的不同感官表露出自己的愉悦之情。

B.杜甫弃官后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在西郊盖了一间草堂,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喜不自禁,写下这首诗。

C.在西郊的草堂里,诗人平日里整理书籍,检视药囊,生活显得清幽、闲适。

D.“疏懒”即“懒散”的意思。

诗人久在草堂,少有人来往,不免感到有些失意,心生懒惰之情。

E.杜甫的诗以沉郁为主,情感深厚、忧愤、蕴藉,但偶尔也流露出轻松喜悦的情趣,如这首《西郊》和《江畔独步寻花》等。

15.王安石曾说:

“老杜之‘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人们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有疑问。

接着他又从反面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