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274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 单元检测试题集.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单元检测试题集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检测题

时量:

60分钟满分:

100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得分

 

一、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框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读下图,回答1—2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等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

2.有关三大产业及劳动力变化的有关论述,合理的是

A.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比重趋同

B.劳动力比重的变化一般是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C.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发达国家

D.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5.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6.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A.生态环境好,草场广布B.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C.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7.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

A.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B.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C.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D.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8.目前正成为我国西部新的石油基地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读右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9~10题。

9.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D.针叶林

10.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11.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2—14题:

Ⅱ阶段

Ⅰ阶段

                     

1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3.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

14.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B.技术C.交通运输D.原料

读以下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标志性工程,整个工程横贯中国东西部,沿线经过新疆等十个省市。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是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

西气东输工程路线图。

15.“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气候条件  D.交通线路

16.“西气东输”管道向北弯曲经过陕北靖边,其主要目的是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保证气源供应 D.绕过地形复杂区域,便于施工

17.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

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8~21题。

18.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落差自行输送

19.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份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0.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油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21.我国能源的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流向,下列流向正确的是:

①北煤南运 ②西电东送 ③西气东输 ④海气上岸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2~23题。

22.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的分散

2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A.出现民工短缺现象  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  D.交通运输落后

田晓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

“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

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

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完成24~25题。

24.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

25.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二、非选择题(26——30题,共50分)

26.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图②中和两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是。

(2)③地形区的两侧属均质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3)④和⑤两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4)⑥和⑦两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27.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业、     业的发展,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的   、

     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请归纳:

       、       、       、       。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28.我国在建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越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地区全部是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

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29.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完成以下问题。

(1)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信息产业处于   和   期(填字母);纺织工业处于   期或   期(填字母)。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

下图表示在     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

吸引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3)产业的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据下表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ABC各是什么不利影响)

A.B.

C.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题

时量:

60分钟满分:

100分

题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得分

一、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框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地势由东向西倾斜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惟一原因

2.关于水土流失危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土流失对平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淤积

B.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

C.水土流失淤积河库,加剧洪涝灾情

D.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3.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属于

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D.生物、工程措施

4.关于大兴安岭与自然界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二三阶梯分界线

C.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D.黑龙江和内蒙古省界线

5.东北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于

A.宜农荒地多

B.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C.水热条件优越

D.人均耕地全国最高且土壤肥沃

6.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

C.农耕区和牧业区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7.“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大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

8.1933年,TVA在田纳西河上进行了综合开发与治理,主要包括:

A.防洪、航运

B。

防洪、航运、旅游

C.防洪、航运、旅游、发电、土地利用

D。

发电、土地利用

9.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10.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D.加重了水土流失

11.三峡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是

A.水资源B.水能资源C.水利资源D.矿产资源

12.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B.发电C.灌溉D.航运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D.水资源遭受污染

14.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

15.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A.石化工业B.钢铁工业C.制糖工业D.纺织工业

1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17.坎儿井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水利工程

A.四川盆地B.新疆南疆C.黄土高原D.东北平原

18.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

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

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会生产

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

19.你认为一次性筷子使用过后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A.焚烧B.卫生填埋C.作为造纸原料D.出口

20.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21.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比重

22.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与治理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23.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

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

24.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C.水陆交通D.煤炭资源

25.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

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

C.二者都实施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

D.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

如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26--28题。

26.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

A.河北省B.陕西省C.山东省D.河南省

27.直接将a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

A.神黄线B.大秦

C.京包线 D.焦兖日线

28.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

C.洪涝灾害、台风危害  

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回答29--30题。

29.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0.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二、非选择题:

31——32题,共40分

3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

为。

(3)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为

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主要是由于降水

自东南向西北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波浪作用

(6)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主要是为

了()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B.防治荒漠化C.提高森林覆盖率D.减轻农民负担

32.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20分):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自

治区,东到B表示的市、C处的盆地、D处的盆地、

E处的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来自的能量。

(4)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

(5)“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检测题

时量:

60分钟满分:

100分

题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得分

一、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框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

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

完成2~3题。

2.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3.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表1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B.②C.③D.④

4.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在

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

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

的影像最合适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5.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6~7题。

6.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

7.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叠加

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

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

读图,回答8~10题。

8.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9.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B.400米C.500米D.600米

11.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B.GPS设备C.遥感图像D.地形图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

读下图,完成12~14题。

12.GIS技术的

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B.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

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13.图中城市

A.①位于规划区B.②位于非矿区

C.③位于现矿区D.④位于原矿区

14.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原料地B.消费地C.水资源D.交通线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

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

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图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

16.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