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936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文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文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文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文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正文.docx

《论文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正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正文.docx

论文正文

有关如何上好科学素质课的认识

(郑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党贝贝)

摘要:

小学科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全民素质中也占有重要的席位。

小学科学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方面,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加强思想教育,还要结合科学课的特点,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上好科学素质课成为了当今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HowtoTeachClassonthequalityofunderstandingofscience

(DepartmentofChemistry,ZhengzhouTeachersCollegebeibeiDang)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Abstract:

Primaryschooleducationinscienceasanimportantsubjectinscienceandtechnologyplayavitalroleinimprovingqualityofthepeoplealsoplaysanimportantseat.PrimaryScienceTeachingasaqualityeducationontheonehand,notonlytoimpartscientificknowledge,tostrengthenideologicaleducation,butalsowiththecharacteristicsofscienceclass,forstudentstoenhancehumanqualities,observation,imagination,experimentalability,thinkingabilityandcreativeability.Therefore,howtoteachscientificliteracycoursebecameahottopicoftoday'seducationalresearch.

Keywords:

PrimaryEducationteachingsciencecourses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

该学科的特点是:

实验多、趣味性强、综合性体现明显。

科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上好科学素质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以教学生学习为目的,习惯把学生当做教学的对象,却忽略了学生的的个性发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甚至丧失了对科学的追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要以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主,而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多利用校外资源和课外时间,自觉自主的去获取在课堂中教师没有教授的知识。

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锻炼能力的目的。

从大的形式上看,多年来小学科学课一直被应试教育排除与其他学科之外,大多数学校甚至不开科学这门课程,即使开课,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法陈旧,有的科学教师不是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有的教师把科学简单化或者简单的认为科学课就是让小学生玩游戏的课,因此学校、家长、学生对科学课不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有关如何上好科学素质课,成为了每一位科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我之见,科学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其教学目的必然明确,即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加强思想教育,还要结合科学课的特点,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实现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提高。

这样,才能不断把科学素质课的重要性加强,以引起社会各个阶段人士的认知。

1深化对科学素质课的认识

1.1社会对科学素质课教育的支持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

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

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

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

1.2学校对科学素质课教育的投资

从科学性上看,科学素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世界观,教会学生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主要的还在于科学知识的了解。

从教育上看相对性原理始终存在于教育之中,离开了相对性原理教育就限制了人的正常发展。

学生在毫不怀疑地接受这些“科学真理”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质疑”与“开辟新领域”的能力被压抑了,而这正是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所必须的最基本素质。

课程的作用应该使学生“知道了些什么”,使学生“懂得了些怎么做”,同时还要使学生发现“很多东西是有待人们去研究的”,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过分强调知识而忽略其他将会压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那么,我们的科学课怎么能够让他们突破自身的认知水平去学做一个科学家呢?

建造大厦先要有钢材和砖石,实践的基础是一定的认识,最基本的探索活动也是以相当的知识为基础的。

那爱迪生会为他发明灯泡而自豪,却绝对不会为学母鸡孵小鸡而自豪,因为前者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而后者是无知的盲目热情。

由此可见,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学习科学方法都是科学课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们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大量的经验。

过往十多年的研究课,研讨会,成就硕果累累,把科学教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减少由于科学课实验等各方面要求较高而引发的正常教学和活动性教学两极分化,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不断组织教研活动,带动有关的教师去准备着上课,不断激发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才能的发挥,也使从事科学教育研究的学者们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也因此我们看到了最先进的科学教育课。

1.3家庭对科学素质课教育的认可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然而,现在部分家长一致认为科学素质课只是单纯的手工课甚至是游戏课,孩子上这个课只是为了开心放松,因此,当这个课程与其他课程或者事件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前者,从而给学生一种此课并不重要的心理暗示。

所以,要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接受科学素质课,首先要从学生家长入手纠正其对科学课的思想和认识,使该课程从根本上得到认可。

2让学生喜欢科学素质课的相关事物

2.1让学生喜欢老师

每个老师都认为自己爱学生。

但同样是爱学生,有的老师被学生理解——学生喜欢和这样的老师相处,乐于接受他的教诲;而有的老师却让学生反感,敬而远之,也因为不喜欢老师从而对这个老师所授的课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业。

因此,让学生喜欢老师似乎成了学生学好某一课程的前提条件。

2.1.1让学生喜欢老师的性格

教师优秀性格的体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正公平每个老师都有特别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

我们大都喜欢聪明可爱又听话的孩子,至于那些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说实话,有时候我也恨不得他们立刻消失,但是话说回来,虽然不喜欢,但也不能表露得太明显,尽量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形中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

我是大家的老师,我不愿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2)宽容大度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或者过错。

因为这些批评,学生也许会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是麻木地坐在那里听课,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因此给课堂带来消极影响。

还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甚至让“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后面,或赶出教室外听课,甚至动手拉扯。

本来好好的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

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

我倒是认为,当我们遇到课堂偶发事件,可以采取一些“冷处理”的办法暂时化解,一个眼神,走下讲台接近“肇事者”或点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有效举措。

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偶发事件,一般也应该是以稳定的态度和方法为上,等到下课后再作处理。

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

因此,对于学生要适时地对他们宽容大度一点。

(3)幽默风趣 不少学生经常会说特别喜欢听某个老师讲话,那是因为那些老师总是会给他们讲很多事:

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故事、有国家大事、有笑话、有就事论事……在讲这些事的过程中,还会教给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他们还会时不时开开学生的玩笑,所以课堂上总是有笑声飘荡。

老师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学生也会感觉自己劳逸结合,压力不是特别大,从而能够轻松地学习,因此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到推动作用。

  (4)沟通交流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课间十分钟,老师可以站在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学生的生日晚会上,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生日歌,争着抢吃有花的那块生日蛋糕;在运动会上,老师也可以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

只要老师能够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

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

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

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看他们有无对你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在适当沟通交流的同时还要树立你的威信。

2.1.2让学生喜欢老师的教学

我认为教师在苦练“内功”、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掌控。

首先,课堂教学的引入要具有特色,具有创意。

新颖有创造力的事物才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开展民主教学,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满足学生独立平等的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民主亲和力,塑造平易近人、易于接近的开明教师形象。

在课堂上,以平等友好的教态进行教学,多使用微笑的体态语和鼓励、讨论性语言,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开明认真地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不偏不倚、公正公平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是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课外,教师要积极寻求与学生交往的机会。

教师可利用家访、作业批改、集体活动、个别谈心等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在细微处关心他们,感化他们,敲开学生的心扉,消除由传统师生关系造成的“代沟”,缩短彼此间的心灵距离,从而辅助教学工作的进行。

.2.1.3让学生喜欢老师的课堂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

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

兴趣的源泉何在呢?

 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息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眲,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

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就要想办法使你的课堂不再那么空洞无味,不再那么枯燥贫乏,要让它充满活力与乐趣。

2.2让学生真正喜欢科学课程

2.2.1了解科学课程的设置及地位

各地中小学科技活动课教学综述,今年1月3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发出《关于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司[1996]1号),确定在北京西城区、天津河西区、上海闸北区、浙江宁渡市、兰州榆中县、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不同类型的12个市区(县)开展活动课实验工作,推广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课题的科研成果,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主要是按学科划分设置的。

这种学科知识体系,对中小学生系统地学习、接受各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和技术互相融合、交叉、综合化的趋势日渐显著,单一的学科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还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视野狭窄,只重视为数,高分低能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因此,开设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新走向。

国家教委1992年11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于1993年秋季开始正式实施。

科技活动课正式列入课表,每周一课时,就不同于以往的课外小组活动,应该是学生全员参加,有相对稳定的教材,以便任课教师备课充分,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

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小学在几年的科技活动课实验中,用过上海、江苏、湖南岳阳等地的科技活动课教材,经比较认为“八五”课题组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活页资料》这套教材融科学知识和实验、制作为一体,适用性强,尤其是采用活页资料形成,教材与制作材料连在一起,配有儿歌、故事、汉语拼音,学生看得懂,教师易于组织教学。

以二年级教材为例:

《我爱地球妈妈》渗透了天文学知识;《贴耳朵》告诉了学生有关生物学、声学的知识;《食物链活动图》既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食物链以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义,又通过制作活动图去认识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教材还配有科技制作与科学实验,深受学生的欢迎。

活动课教材应因地制宜,这是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与教师达成的共识。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科技活动课,只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生命力。

江苏省丹阳市练湖中心校把活动课延伸到课堂外,结合科技“小星火”活动,开辟实验基地,自编教材,进行了“温室育雏”、“提高蛋鸡产蛋率”、“鸡粪发酵喂猪”、“卫星搭栽番茄种子地面栽培”等小种植、小养殖实验。

学生们在各种实验活动中,培养了勇于探索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积极传播农业科技的小先生。

依照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证求意见稿)》提出的活动课程实施原则,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育明显的区别。

它强调自主性、实践性、兴趣性,以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

活动课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动”,要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主的脑袋、嘴巴、手指都动起来,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增长了干。

例如,天津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上“耗子扛枪和老鼠搬家”一课时,教师提问:

“假如地球上没有了老鼠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答案五花八门,涉及防疫、环保、食物链、生态平衡等诸多门类的科学知识,连任课的几位教师也争论起来,这种人人参与的讨论交流就是很好的活动形式。

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教师任教授四年级教材《乌鸦喝水》时,采用“观察分析”和“操作实验”的活动形式,先让学生在自带的透明玻璃瓶里装上1/5的水,然后往瓶里加石子,结果石子加满了,鸟鸦也难喝到水。

此时,教师提问:

“如果要让乌鸦喝到水,瓶里应有多少水?

”学生再次动手把水添到2/5、3/5,一步步实验,最后得出了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结论,并由此进一步分析如何防止水库冒顶的难题。

这堂课的教法运用启发式,学生亲自动手,记忆深刻,也锻炼了他们的科学分析能力。

有些教师在总结活动课教法时,还提出了目标、结论开放的模式。

认为科技活动课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目标统一,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允许能力强的学生大胆想象创造。

一些科技制作和实验内容,教师灵活掌握,不限制时间,学生课上做不完,可以课后去做。

同时,课堂上不要求学生得出一致的答案或实验结果,而着重向学生传播科学思维和科技制作及实验方法,普及科技知识。

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里,教师尽量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操作。

例如,在五年级进行“太阳能利用设计比赛”活动中,经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基本原理,设计出“太阳能饭盒”、“太阳能防寒服”、“太阳能烤牛排车”等异想天开的作品,展示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课作为一门新型课程,抓好师资建设是关键。

但任比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

现行实验学校大多是由班主任兼活动课,他们不少人存在知识老化、学科单一的弱点,缺少综合驾驭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

据此,各地开展科技活动课实验的学校都十分注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采取送出去集中培训和辅导与自修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师的科技意识,使之逐步适应活动课教学的需要。

同时,利用观摩课和经验交流,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动广大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发挥潜能,创造出一批上好科技活动课的好典型。

2.2.2了解科学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科学素质主要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内禀特质。

包括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

所谓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及课外的活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及思维的方法,发展科学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培养起良好的科学品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发展科学素质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某一方面、某一专业的专家。

它所瞄准的是对人的发展能起根本作用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素质。

使所有的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为受教育者在人格上,文化上,思想上,品德上和其他所有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课程设计,实施教学的过程,安排课内外活动,评定教育效果,都要注意到科学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特点。

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应使课程过分学院化、专业化、这样的课程难以联系实际,不易引起大多数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大量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对科学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的通才,还会过早地使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受到学科的极限,不易拓展,不利于跨学科的能力迁移,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2)全面性(协调性)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一部分,科学素质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均衡协调的。

从科学素质内部的各个因素来看,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从科学素质与其他素质关系来看,各种素质的发展是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必须均衡地加以发展。

我国目前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智力因素中过分地偏重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动手的技能及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忽视了能力的发展与科学观的树立。

特别是将应付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的做法,危害极大。

应强调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革我国目前的用人与招生制度,改变考试及评价的方法等等,保证合理的均衡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得以落实。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素质虽然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但与人的先天禀赋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对艺术有良好感觉的人不一定有好的科学感。

有的人语言感很强,学习语言快而好,但空间感就不一定强,要想象清楚物体在空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很困难,学习理科就会吃力。

搞好中学科学素质教育,不应把先天的禀赋排除在科学素质之外,而应重视先天禀赋的影响,正确处理好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的关系,应因学生在先天禀赋方面的差异,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各人先天禀赋的作用,使每个人的科学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的科学素质又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以及人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联系。

应当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与实践的要求来考虑素质教育的内容。

将素质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各地区的发展前景联系起来。

2.2.3了解科学课程的作用及意义

(一)科学素质课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自然科学的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

但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翰,以至谁也无法将其穷尽,应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及自身的发展来说是最必不可少的知识让学生学习,主要有:

(1)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现象和事实;

(2)最普遍的自然科学常识、惯例、法则及科学史知识;

(3)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概念;

(4)最根本的自然科学原理和观点,以及反映客观世界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定律、法则、定理、公式等等;

(5)自然科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6)自然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能主要指观察实验的操作技能,还有使用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各种技术产品的技能。

对中学生来说,重要的技能有:

(1)迅速辨识出观察、测量对象的技能;

(2)观察与测量仪器的安装、使用、故障排除的技术;

(3)准确地进行观察与读数,记录观察、测量得到的定性资料或定量数据并进行处理的技能;

(4)使用生产或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产品的技能;

(5)安全操作的方法技能。

科学方法是指在学习或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搜集事实、作出解释论证等等所遵循的途径和使用的手段,或者说是思维的方法与程序。

科学方法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指的是由普遍的哲学观点所决定的方法。

如:

实验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数量化的方法,用统计的观点描述事物的方法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通用自然科学方法。

主要有:

(1)观察实验方法。

(2)数学方法。

包括如何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化以及如何应用各种数学手段推导并描述问题的结论两个方面。

(3)抽象方法。

有一般的抽象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等。

也有自然科学常用的一些抽象方法,如理想化,元过程法,黑箱法,移植法,发现问题的方法,提出假说的方法,等等。

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一定的难度。

对中学生来说,重点应在掌握通用的自然科学方法。

(二)着重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包括科学认知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中学阶段主要应注意如下6个方面:

1.观察与实验能力。

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既包括实际的操作技能,又包括思辨性的猜想和假设。

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必要的计算、推理和对结论进行恰当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