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794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67页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

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

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

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

(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

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

东魏由北齐替代。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

(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

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

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

(副板书)

板书:

(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

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

(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

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

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

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

公元605年。

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开运河的意义

三、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沿运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对高丽作战。

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

终于,人民大起义爆发,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

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

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

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

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

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板书设计】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

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2.时间:

公元605年

3.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4.开运河的意义

三、隋朝的覆灭618年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任务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

618年  开国皇帝:

唐高祖   都城:

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

“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

”对曰:

“不知。

”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

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过渡:

在唐朝历史上出现了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

三、女皇帝武则天

介绍武则天经历

1.武则天的措施:

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不足:

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开国皇帝:

唐高祖   都城:

长安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的措施:

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2.不足:

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

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

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

有哪些成就?

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

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

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

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

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著名的)。

⑶商业:

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②长安:

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

)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

(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

(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

(907年)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

①任用名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⑵手工业:

⑶商业:

3、唐朝的衰亡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

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

人生有四大喜事。

那么是什么呢?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

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

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讨论:

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

教师总结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别是:

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过渡:

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完善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

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举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

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

新进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曲江参加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

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

(过渡):

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⑴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

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

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

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发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发展,使唐文学达到很高水平。

【板书设计】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是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

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地拥戴。

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首领――“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

他为什么获得各族的尊重?

唐朝与哪些民族保持了怎样的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3.讲授新课

唐朝的哪两位皇帝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机构?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1)生活的地区:

青藏高原一带。

(2)生产:

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崇尚战功,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

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被视为高门大族。

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

2、文成公主入吐蕃

(1)介绍松赞干布。

(2)学生思考并回答: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思考:

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

因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二、回纥、靺鞨、南诏的兴起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与外国频繁友好往来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通过讨论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体现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

它就是“天竺”,相当于如今印度、尼泊尔等国。

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吗?

当时,唐朝除了同印度有交往以外,还有哪些国家呢?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同去唐朝看一下与唐朝交往的国家还有哪些?

(板书课题“对外友好往来”)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讲解从哪些城市出发,经过哪些路线,到达哪些国家:

从洛阳、长安出发向西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拂热、大食,向东可以到达新罗;从广州出发,走海路可以到达东南亚各国、天竺,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从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日本。

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相当频繁,与唐朝有贸易往来的包括亚非欧七十多个国家。

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情况。

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由学生列举唐朝与日本的来与往:

1、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想一想:

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学习唐朝的文化)从哪里可以反映出来?

(遣唐使回国带回大量的书籍可以反映出来)同时,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鉴真东渡

(1)鉴真的六次东渡,可以说是历尽磨难。

第五次东渡时,鉴真刚出海就遇上了风暴,鉴真一行在海上漂流了14天,抵达海南岛。

在这次东渡中,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病双目失明。

鉴真仍支持不懈,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2)鉴真的六次东渡,传为中日交往的一段美谈。

郭沫若称赞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学生解释郭沫若赞美鉴真的诗句,并用事例说明。

舍己为人传道艺:

鉴真把唐朝的建筑、医药等道艺传到了日本。

在鉴真主持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日本政府为什么要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

表明这坐像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鉴真坐像是唐朝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日本政府把它定为国宝,表示对鉴真的尊崇和对中日友谊的珍视。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通过日本与唐朝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列举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制度、建筑、钱币和文字、茶道、服装、坐姿。

例如在建筑方面:

(出示日本平城京和唐长安城的对比图)两幅图有什么相似之处?

说明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都有朱雀大街,把南城一分为二;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同居民区分开;都是街道布局整齐笔直如棋盘状;都有皇帝的宫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这说明日本建筑、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制度、皇权思想等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影响:

政治:

日本效仿唐朝进行了政治改革,即大化改新,废除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文化:

日本参照中国文字创立了日本文字。

今天日文里还有中国字的影子。

社会生活:

日本的和服,茶道。

建筑风格:

东京都采用了洛阳宫殿的风格,西京都采用了长安的风格。

宗教:

鉴真东渡。

总结:

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与唐朝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积极地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看唐朝与新罗友好往来的情况。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在地图上找到新罗的地理位置。

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新罗与中国毗邻,所以两者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人参等,从唐朝带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和书籍。

同时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也很深远。

如韩国的国旗,韩国的国旗被称为太极旗,是以儒教及道教的思想为基础而绘制的;韩国的文字是在中文的基础上创造的。

刚才我们讲了日本、新罗在与唐朝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

(学生举例: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取经。

三、玄奘西游

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

你看过《西游记》吗?

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唐僧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

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学难点:

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

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

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

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

想一想,他是谁呢?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

1.赵州桥

(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

  

(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

是何时修建的?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什么地位?

2.唐都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发明的。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3.隋唐医学的发展

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留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

下面我们学习辉煌的唐诗艺术。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我国自古至今都有诗歌,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