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战略思维.docx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者的战略思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
朱玉泉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一个研究、制定、实施、调整、发展战略的热潮,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
它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兴和衰,而领导者是战略的核心。
因此,具有科学的战略思维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领导者的战略思维问题。
一、战略的概念
战略用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只能就战略的一般含义进行表述。
战略的一般含义是:
战略就是对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
起初,人们把凡是对全局性问题的谋划都叫做战略。
然而,要处理全局性的问题往往不是短时期的,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因而具有长远性。
更进一步讲,凡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都是重大的问题。
因此到最后,战略的概念表述就是对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战略是总揽全局、面向未来、处理大事的。
这就是战略的基本内涵,我们掌握了这一点,也就是理解了战略。
我们研究发展战略,就要把握这个基本的线索,也就是全局性、长远性和重大问题。
二、战略的要素
战略要素是指任何类型、任何形式的战略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内涵。
战略要素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的方面:
一是战略方针,也就是战略指导思想;二是战略目标;三是战略重点;四是战略阶段;五是战略对策。
在这五个战略的基本要素当中,战略方针是整个战略的灵魂,起统帅作用。
战略目标,是整个战略的核心,而战略重点,是实施战略的手段。
战略对策,战略阶段,也是实施战略目标的一个手段。
战略决策,实际上是对战略要素的选择和确定。
我们制定战略,就是要确定战略要素的内容。
而各种形式、各种性质不同的战略,它们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战略要素的内容不同。
如果一个战略的要素内容变了,整个战略也变了。
因此,我们研究战略,制定战略,首先就要研究战略要素。
(一)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一个战略的指导思想。
所以,战略方针又叫做战略指导思想。
它是一个战略的纲,也是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对策的一个依据,因而它也是整个战略的灵魂,制定战略首先要确定战略方针。
1.战略方针及其形成
在我们国家,发展是主题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一个战略主体要发展,我们就要对它进行谋划。
如何谋划?
对于发展战略学来说,就是要谋划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以及走向这些基本出发点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行动,不能偏离基本原则。
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准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战略方针。
因此,我们谋划发展,也就是谋划战略方针。
可以简单举个例子:
在早期革命战争年代,为了谋划财经工作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
这个总方针的提出,是依据当时的形势。
财经工作发展的形势,就是要保障供给。
因为那时候是绝对的计划,要保障供给而不能有别的。
基于这个发展的出发点,只能是发展经济而不是别的,这个总方针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面,成为我们党财经工作发展的一个指导方针,所以它就是当时的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因为战略方针的制定不仅要考察现实,而且要考察历史,而且还要展望未来。
同时,不仅要考察一个战略主体的内部原因,而且要考察它的外部原因;不仅要考察它现在具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而且要考察整个社会发展的其他因素。
因此,制定一个战略方针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确定一个战略方针,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第一,从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中,看发展主体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它的原因。
它有什么现状,发展得好不好,有什么有利条件,有什么不利条件。
第二,考虑在以往的发展中战略主体的成功失败、得失利弊,以及这些原因是什么,要进行认真的考察。
第三,还要预测未来世界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当中一些基本趋势是什么。
第四,战略主体要谋划自己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
第五,还要考察相关对应的战略主体,也就是前后左右单位作为战略的主体,他们发展的条件是什么、他们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综上所述,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的确定,首先要总结过去,这是一个对以往的成败得失的反馈过程。
第二,要观察现状,它是对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自查的过程。
另外还要展望未来,它是一个对未来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一个预示过程。
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借鉴左右,它是一个同所有相关战略主体的比较过程和补充过程。
还应该进一步的概括出影响决定和制约战略主体的制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经过上面的分析、对比以后,完成了这些步骤以后,才能使我们战略制定者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给战略方针的确定进行科学的定位。
根据上面的战略方针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确定战略方针具有如下的特征。
2.战略方针的特征
首先,战略方针的特征必须是一元性的。
由于战略方针是整个战略的总纲,它不能分门别类来描述,而应该高度概括。
比如面向21世纪,各级高等学校都在谋划自己的发展方针,某一个学校它的发展的战略方针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创建世界知名高等大学”。
这就是它的战略方针,具有一元性。
第二,战略方针要具有稳定性。
战略方针的稳定性表现在整个战略期里面。
战略方针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要调整它,整个战略也就变了。
比如日本在70年代的发展方针是贸易立国,所以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到了80年代,日本的战略方针又变成了科技立国,因此到80年代以后整个日本的发展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战略方针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
一个是它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因为战略方针是整个战略决策中的总纲,处于统帅地位,而其他的要素,包括战略目标在内,都要服从于它。
因此它必须要稳定,它如果变了,其他的统统要变。
这是由战略方针的地位决定它必须具有稳定性。
另外,在确定的过程,战略方针比其他要素的确定具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内涵。
因为从前面战略方针的确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方针是对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的各种因素的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以后,在对这些因素的静态和动态状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来而形成的。
除非是环境条件、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否则战略方针是不会轻易而变的。
所以,由于它的形成过程、本身地位就决定了战略方针必须要稳定。
第三,战略方针的纲领性。
战略方针的纲领性,也是由两个方面体现的。
一个方面是由它的定位所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战略方针,是指一个战略体系内,全体社会成员要共同实现的指导思想。
因此战略方针具有动员作用、具有号召作用,它在一个战略体系中是人们要共同遵守的行动纲领。
另外,战略方针的表述是纲要性的。
战略方针的表述要言简意赅、一语破题,不能罗嗦,所以这也决定了纲领方针的纲领性。
(二)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也是战略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战略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战略期内,图谋发展、全局性的奋斗目标。
战略目标决定了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
如果战略目标没有了,那么其他三点也没有了。
所以,战略目标是一个战略的核心。
1.战略目标的确定原则
首先,战略目标的确定,必须是先进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战略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是先进的。
也就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同时,又必须是可行的。
也就是说,它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依据现实的条件来决定能不能达到,不能搞大跃进。
第二,战略目标必须是多元的,不能一元。
比如我们以一个地区的战略目标来说,它既考虑了这个地区生产的总值或总量、产值,同时又考虑了质量与效益;它不仅要考虑生产增长的指标,同时要考虑到人民生活改善的要求;它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要考虑社会的其他形式的发展要求;它不仅要考虑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要考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所以,战略目标应该是多元的。
第三,战略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目标相结合。
它要有定性的目标。
比如说,某一个大学的战略方针是实现世界著名高水平大学。
它定出来的战略目标就要加强学科建设,要使绝大部分学科能够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另外还有部分学科要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就是一个定性的目标。
但是光有定性的还不行,还要有定量的。
一个大学的学科建设达到国内一流,定量的指标是什么?
尤其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定量的指标是什么?
它就在学科建设方面、队伍建设方面、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定性指标。
比如,科学研究方面,经过五年努力年科研经费达到6个亿;比如说,在国际高水平的期刊,比如SCI上发表论文要达到1000篇以上每年;比如说,在科技产业这一块,经过五年的努力,总产值要达到80亿到100亿等等,这些就是定量的指标。
第四,确定战略目标应该使本战略主体的本次的战略目标跟下一次的战略目标相关联,不能脱节。
第五,制定目标要使本战略主体与上一个层次和相关战略主体的战略目标相衔接。
比如说,我们要制定一个地区的战略目标,或是一个城市的战略目标,它就必须要跟省的战略目标相衔接,同时要跟其他相关联城市的战略目标相联系。
所以,制定整个战略目标就必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考虑。
2.战略目标的选择
战略目标的选择,要从两个基本的因素来考虑,一是战略主体的本身的发展要求,二是战略主体发展的条件。
首先,我们必须要对战略主体发展的要求进行客观的估量。
因为对于发展的要求,有人思想保守,有人思想过激,怎么才能确定恰如其分?
因此,必须要对客观的要求进行估量。
另外,还要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客观的评价。
你有什么基础、有什么力量,经过努力以后,能不能实现战略目标。
只有既对发展要求进行了客观的估量,又对发展条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才能够确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战略目标。
也只有这样的战略目标,才能称得上是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可行性。
在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准的一些方案,同时对每一种方案还要有一整套的目标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分析、精确测算,再进行分析、比较,从各种方案当中选择出一个满意的、合适的战略目标。
(三)战略重点
1.战略重点的定义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战略重点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手段。
因此战略重点就是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的、而且又有发展优势的,或者发展较弱,又必须加强的这样一些单位、组织、环境、要素或者区域,这个就是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的概念里面包含这几层意思,一个管总的,就是对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是有关键意义的。
在这个管总的下面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优势,一个就是现在处于弱势。
但是又对实现战略目标起关键意义的,就是要抓两头、带中间。
在战略重点定义里面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战略重点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重点,第二层含义是战略重点必须是资源配置的重点。
第三个含义,是战略重点必须是领导者进行战略指导的重点。
2.战略重点确定的原则
第一,应该考虑到战略重点的多元性。
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
而各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战略重点应该是多元的。
而且这些多元,应该构成一个有机的群体结构。
第二,战略重点必须是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这是一个核心。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确定战略重点。
第三,重点考虑经济发展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优势,或者对实现战略目标现在仍然处于不利的状态、需要加强的那些部门、组织、环境、要素或者区域,通过战略指导的作用来对它进行加强。
第四,战略重点应该能够在整个战略过程当中能够发挥起搏作用。
也就是说能够对相关的部门、单位起前向和后向联系作用,这个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比较一下。
比如说某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定了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这个方针,现在就把战略重点定在尽快建设大学科技园。
这个大学科技园,对学、研产协调发展这个方针起到了起搏作用,而且它对科学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大学科技园办成功了以后,它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很多的支撑。
一是课题的支撑,一是经费的支撑,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因此它具有前向后向的联系作用。
3.战略重点的保证
首先我们来谈战略重点的保证问题,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这些战略重点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
我们采取哪些强有力的措施呢?
首先,要把战略重点放在真正的重点位置上。
因为有些单位确实在制定战略的时候,确定了战略重点,但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在发展当中并没有把它当成重点,这样确定的战略重点就不可能实现战略目标。
第二,应该把战略重点作为投资的重点。
这是最关键的。
如果不作为投资的重点,这个战略重点也不能得到保证。
第三,还要妥善地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那些非重点会影响到重点的发展。
第四,加强对战略重点的战略指导。
我们只有采取这四方面的措施,才能保证战略重点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
4.战略重点的转移
另外我们还要研究战略重点的转移问题。
因为一个战略目标长达数十年,在这个很长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引起战略重点的转移。
特别是从一个战略期向另外一个战略期过渡的时候,最容易发生战略重点的转移。
当然也有的战略重点从一个战略期过渡到另外一个战略期,贯穿两个战略期。
但是在诸多的战略重点当中,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战略重点,因此我们必须要研究战略重点的转移问题。
战略重点的转移,一般是由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是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
因为战略重点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发生的,当战略目标变了以后它肯定也要进行变化。
二是由于原来我们制定的战略重点处于发展优势的方面,现在它失去了发展的优势,因此这个时候也必须跟着战略重点转移。
三是由于过去确定战略重点的那些部门、单位从薄弱的环节经过加强以后,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优势,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及时地把战略重点进行转移。
四是由于技术革新、新技术的发展,这时候我们必须把新技术引用到我们的战略发展上来,然后对战略重点进行转移。
最后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原因。
国际关系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我们也很可能要发生战略重点转移。
(四)战略阶段
在一个战略体系中,由于战略任务的不同,战略应该划分成不同的阶段。
只有正确地划分战略阶段,才能够保证有步骤地实施战略目标。
战略期有各种各样,有长有短,但是一个战略期最少不能少于5年,最多不能超过100年。
战略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准备阶段是为实现总战略目标做准备的阶段,这对发展速度要求不高。
发展阶段是在准备阶段就绪的基础上全面夺取战略目标的阶段,这是整个战略阶段最重要的阶段。
完善阶段就是全面夺取战略目标的最后一个阶段。
(五)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重大措施。
这些措施一般包括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针对性。
因为战略对策就是针对战略目标、战略方针的完成而确定的。
第二,多样性。
单一的对策往往是不能奏效的。
战略对策越是多样,越有利于战略方针的实现。
第三,层次性。
战略对策要切实可行,就不止有一个方面的战略对策,而是有多个层次,而且分高、中、低不同的层面。
当某一方面的战略对策切实可行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第一个层次的战略对策,考虑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战略对策。
第四,协同性。
战略对策的多样性、层次性,就要求诸多的战略对策必须要协同作战,否则只会互相制肘、互相抵消,不利于战略目标、战略对策、战略方针的实现。
第五,灵活性。
也就是说,它是可变的。
当战略对策失去了它的时效性的时候,我们要有新的战略对策来替换它。
当社会经济提出新要求的时候,我们要有新的战略对策来进行补充。
另外,有些战略对策已经完全失去作用时,我们要及时对它进行淘汰。
以上就是讲了战略五个基本的要素。
在这五个基本的要素中,战略方针是灵魂,战略目标是核心,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对策是手段。
战略决策实际上就是对战略要素的选择和确定。
实际上我们研究战略最主要、首要的问题是研究战略要素问题。
三、战略的指导
(一)战略指导的概念
战略指导是保证战略主体的发展,对战略要素的制定、实施、调整所采取的经济、技术和行政以及宣传教育的措施。
(二)战略指导的特征
战略指导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全局性。
它是总揽全局的。
二是它对长远问题进行谋划,它重视长效性。
第三,它具有系统性。
由于战略指导的全局性、长效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它必须由我们领导者来完成。
(三)领导者的战略素质
如果由领导者来实现战略指导,那么对领导者的战略素质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必须要有很高的战略意识。
因此要求领导者必须要有胆有识,既要考虑现实,又要放眼未来;既要高瞻远瞩,又要明察秋毫;既要胸怀全局,又要不漏细微。
领导者要具有这样一种高素质,否则他就不能担当起战略指导的重任。
一个领导者的战略素质是由下面五个方面的素质来决定的。
第一,危机意识。
居安思危,这是我们古人说的。
我们领导者不能安于现状,必须时刻考虑有是否我们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有了危机感,才能够激发人们奋发图强。
第二,超前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的领导者应该善于从现实生活的发展中预测未来的发展,积极引导人们向前看,这样才能够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全局意识,就是整体意识。
这也要求我们领导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局部问题的处理,放到全局的高度进行考虑,或者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来处理局部的问题。
这样,才能够把问题处理好。
第四,竞争意识。
因为我们现在是处在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当中,竞争是不以人们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
另外领导者还要记住,在诸多的竞争当中,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是一个核心问题。
这是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的。
第五,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人们在考虑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不妨碍将来满足我们后代的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来三个想一想,其中就有要求我们想一想我们将来给后代留下了些什么,也就是要求我们领导者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领导者只有具备了以上五个方面的战略意识,才称得上他具备了好的战略素质。
(四)战略指导的内容
战略指导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做好战略转化。
因为我们前面制定的战略方案都是纲领性、方案性的,那么必须通过战略的转化,把它变成可操作的政策、法令或者可行动的计划,这是我们战略指导的一个内容。
第二,运用发展机制。
要为我们整个战略指导或整个战略的发展确定组织保证,那就要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运作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战略指导和我们整个战略的实施得到组织保证。
第三,实施战略的调整。
这是指在既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四,争取战略效益。
这个战略效益也就是由于正确的战略决策所造成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效益。
第五,进行战略转移。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内容,一旦环境条件、社会条件或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及时地组织战略的转变。
否则我们可能会贻误战机,造成重大的战略失误。
比如说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就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战略的转移。
我们提出来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在工业发展战略当中实现的一个比较大幅度的转移。
这个战略转移,必将为推动我们国家工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效益。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它已经有了一个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战略。
中国人民将从一次又一次的战略转变当中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同时在亿万人民群众伟大的战略实践当中,战略学理论将会得到迅速的成长,广大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也将得到迅速的增长。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战略概念,从战略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领导者必须具备战略的意识这个方面来进行了讨论。
第二个问题,讨论了战略的要素。
战略的要素由五个方面组成,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以及战略对策。
战略要素是讨论整个战略的核心,我们制定战略首先要从制定战略要素开始。
第三个方面是战略指导。
战略指导要很好地实施,主要靠领导者的素质。
领导者素质高了,就能够保证整个战略过程的实施。
而领导者的素质决定于我们五个方面的战略意识,就是危机意识、超前意识、全局意识、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我们领导者具有了这五个方面的意识,也就是具备了比较高的战略素质。
因此我们领导者要加强战略学的学习,不断地研究发展战略学,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战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