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476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docx

《三国演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演义.docx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一长篇巨著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1.{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决定去河北寻找刘备,他带上嫂嫂,杀死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泥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将蔡阳。

上面这一则故事写出了关羽重情重义,不论曹操对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记刘备的恩情,决心找刘备。

是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义,毕竟重情义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黄盖巧使苦肉计。

曹操打到江东后,连吃败仗,便想出让(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蔡氏兄弟当间谍,结果,黄盖使用苦肉计,让曹操83万大军,全军覆没。

上面这一则故事,主要写了黄盖不顾个人的安危,为了击退曹操,舍弃自己的身体,来打退曹操,这个故事让我想到课本《天鹅的故事》,其中天鹅也是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破冰让自己和其他天鹅吃上食物-鱼儿,让自己的身体受伤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上面这两则故事是我在三国里最喜欢的,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相信只要经过我们后天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最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你的人生永远会被一片烂灿的阳光所照亮。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查看更多与本文《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相关的文章。

第十:

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在自身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以精兵7万大破袁绍70万雄兵,是三国演义中第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且当时袁绍虽无严良文丑,但手下名将名臣优秀人才还有不少,粮草军备十分的充足,并一度占居上风,要不是曹操抓住机会火烧乌巢,同时袁绍又一连犯下多处错误,历史可能被改写。

 

  难度指数:

  实力悬殊指数:

  综合指数:

  第九:

火烧博望 

  作为诸葛亮出山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当时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对方却是夏侯敦所率领的10万精兵,总兵力比是1比100。

但是夏侯敦的才智和用兵有怎是诸葛亮的对手,再加之过于轻敌,最终几乎全军覆灭,成了“火神”诸葛亮的第一个牺牲品。

 

  难度指数:

  实力悬殊指数:

  综合指数:

6.5 

  第八:

火烧新野 

  诸葛亮的第二把大火,这次曹军还是10万,但主帅换成了文武双全的张辽,张辽可不像夏侯敦那样容易上当,但诸葛亮牺牲了一座新野城,火攻之中还加上水淹,曹军败得更惨,从此曹军对诸葛亮处处小心,生怕再上当。

 

  难度指数:

  实力悬殊指数:

7.5 

  综合指数:

  第七:

逍遥津之战 

  张辽威震逍遥津,使得江东小儿夜里都不敢啼哭。

这一战东吴10万大军却被张辽的几千人杀的尸横遍野。

张辽异常勇猛,但孙权太过轻敌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张辽当时只率领几百人,但只凭几百人是不可能引开甘宁吕蒙同时拆断小师桥,再回来截杀孙权的) 

  难度指数:

  实力悬殊指数:

  综合指数:

  第六:

火烧赤壁 

  又是一把大火,烧得还是曹军,所不同的是这回放火的是周瑜,诸葛亮只是在旁边帮了点忙(不过好处捞了不少),这一战孙刘联军以几万之众,杀的曹军83万只逃走了几十人。

但这一战并不轻松,曹操自己就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手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要不是诸葛亮、周瑜、庞统三大智囊联手,再加上老黄盖挨的那顿打,想获胜还真是不易。

 

  难度指数:

  实力悬殊指数:

  综合指数:

7.5 

  第五:

火烧连营 

  刘备军75万,又是为关张报仇,所以士气高昂。

东吴才3万人马,而且初战失利,折去大将数员(甘宁、潘璋、马忠)士气低落,然而素有“小周郎”之称的陆逊却非等闲之辈,一把火火烧连营七百里。

刘备一生孤穷,好不容易存了点儿家当,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陆逊这一仗胜得漂亮,但也胜的很险。

首先诸葛亮没有跟来,如果诸葛亮在的话,在诸葛亮面前用火攻和“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门前买三字经”没啥区别。

再者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本人也不好对付,要不是他急于报仇,以至头脑发昏扎下连营,摆好了架子让陆逊烧一回,东吴早就被灭了。

 

  难度指数:

8.5 

  实力悬殊指数:

  综合指数:

1、是官渡之战

2、官渡之战是一场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大决战。

这一战使曹操最终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这片当时中国最繁荣、富庶,文化最发达的地域确定了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

而且这一战还是以弱克强的经典战例。

3、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名称主要指挥者双方兵力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陆逊5万——数10万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马隆3500——数万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8千——10万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不详——10余万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李世民3500——10余万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不详——40余万平萧铣

  碛口李靖3千——不详歼数万

  蔡州之战李愬9千——不详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不满万人——10万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张巡3千——数万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6800——13万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郭子仪、李光弼不详——5万余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周本7千——数万俘5千

  六合之战赵匡胤2千——2万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刘舜卿不详——20多万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完颜阿骨打不详——27万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完颜阿骨打2万——70万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吴玠、吴璘数千——10余万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1.8万——10余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数千——1.5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李宝3千——10万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1.8万——17万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魏胜不详——30万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毕再遇不详——10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杜杲不详——号80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成吉思汗不详——30万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成吉思汗4万——8万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哲别、速不台不足3万——8万全歼

  赛约河之战拔都、速不台不足5万——10万全歼

  鄂州之战伯颜20万——60万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伯颜10万——13万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张弘范、李恒数万——20万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张庭瑞、焦德裕5千——数万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20万——60万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朱棣10余万——60万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戚继光1500——2千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戚继光不详9战9捷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4人——800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4.5万——约11万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王三善2万——10万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22——2千余人奇迹

  浑河之战长龄4万——10多万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徐绍桢约万人——约2万人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约4万——约10余万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3万——20万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3万余人——30万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朱德、周恩来约7万——近40万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徐向前近3万——不详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徐向前近8万——20万歼8万人

  黄桥战役粟裕7千——1.5万余人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粟裕3万余人——12万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粟裕不详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粟裕不详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粟裕不详——约45万人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徐向前6万余人——约13万人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粟裕不详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粟裕、刘伯承60万——80万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不详不详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我敬佩曹操

   自从学习了《赤壁之战》这一课后,同学们都认为曹操很愚蠢,是个傲慢大意之人。

但我不这样看,我最敬佩曹操,他是一个机智聪明、博学多才的人。

  自从学习了《赤壁之战》这一课后,同学们都认为曹操很愚蠢,是个傲慢大意之人。

但我不这样看,我最敬佩曹操,他是一个机智聪明、博学多才的人。

  虽然他有时会失败,但胜败乃兵家常事。

  我看过很多关于曹操的书,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是人们常说的那么奸诈。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汉朝丞相,虽说是丞相,但相比之下,他的权力比汉朝皇帝还大,他掌管着北方。

曹操治理北方时,他有与众不同的妙法。

他在北方组织屯田,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的农业生产,解决了军粮严重短缺的问题;整顿内政,注意笼络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下令求贤,惟才是举,破格用人,任用了一批谋臣和猛将。

  提起曹操破格用人,还有一个故事。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攻占张绣的宛城,想除掉张绣。

张绣知道后,十分气愤,对曹操来了一个突然袭击。

致使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自己右臂受伤,坐骑“绝影”也被射死。

从此,曹操与张绣结下了深仇大恨。

后来,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看中了与曹操有仇的张绣,派人说服,联手攻曹。

而张绣在谋士贾诩劝说下,向曹操投降。

曹操没记张绣的仇恨,看他是一名猛将,封他为扬武将军。

  在官渡之战,张绣为打败袁绍立了大功。

  曹操不计前仇,大胆任用和自己有过节的人,表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胸襟。

  曹操还十分喜欢读兵书,善于韬略,亲自为《孙子兵法》作注释。

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是建安文学的首要代表。

他的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宏大。

如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历来为人们传诵。

当年天下大乱时,军阀们特别无知,是摧残文化的刽子手,而曹操能成为杰出的诗人,真是不简单。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曹操,一个有着博大心胸、远见卓识而又博学多才的英豪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

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

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

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

《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

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

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

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

"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

亦谓压岁钱。

"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

“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

“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

一是饺子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

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

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少数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

继续追问:

字数不够

 

补充回答:

四,各地的春节

浙江省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

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福建省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

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

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

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广东省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

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

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江苏省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

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

苏州习俗:

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

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四川省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

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

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陕西省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

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

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

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

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

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

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山东省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

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

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

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

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

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

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老北京腊月家家事儿多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

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

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

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