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473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docx

数学管理学复习材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课文10分)

1、管理者的角色有: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2、管理者的技能有: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公平公正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5、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

6、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是评价人或组织行为善恶的标准和原则。

7、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其必须具备四种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创新能力。

8、有用信息具备的特征:

高质量、及时、完全。

9、、鉴别是解决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筛选是解决信息的实用性问题。

筛选信息的依据是信息的适用性、精约性、先进性。

10、信息的反馈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和控制三个环节。

11、一般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12、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13、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自身的因素、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主体的因素

14、使命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15、“天”指外部一般环境,主要包括:

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

“地”指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彼”指企业竞争对手;“己”指企业自身条件。

16、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17、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性来描述

18、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决定了环境的不确定性。

19、葛瑞纳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奎因和卡梅隆把组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创业阶段、集合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阶段。

20、组织设计任务的实质是按照劳动分工的原则将组织中的活动专业化,而劳动分工又要求组织活动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性。

协调的有效方法就是组织的部门化。

21、组织层级化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完成任务需要设定的层级数目,有效管理幅度是决定组织中层级数目的最基本因素。

组织层级受到组织规模和组织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22、职权是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职权跟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职位紧密相关,跟个人特质无关

23、人力资源计划整个过程包括六个步骤:

前三个步骤:

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员工、选用员工;后三个步骤:

职前引导、培训、职业生涯发展。

24、强烈的管理愿望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品德是每个组织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5、人力资源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是能够招到并留住有才能的管理干部。

26、培训旨在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促进组织的发展,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补充知识、发展能力、转变观念、交流信息。

27、员工培训方法:

导入培训、在职培训、离职培训。

工作轮换和实习是两种最常见的在职培训。

28、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

个人自我评价法、小组评议法、工作标准法、业绩表评估法、平等对比评估法等。

现代的绩效评估法:

目标管理法

29、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是:

顾客、竞争、变革。

30、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组织的效能。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变革-再冻结三个阶段。

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

31、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有可能对变革形成阻力,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消除阻碍变革的各种因素,缩小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变革的阻力尽可能降低,必要时还应该运用行政的力量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

32、压力的起因:

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压力的特征:

生理上的反应、心理上的反应、行为上的反应。

33、竞争是导致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

34、组织精神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5、领导者的本质就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

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位与合法权利。

领导的核心在权利

36、激励三个关键要素:

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激励对象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37、谈判有两种基本方法:

零和谈判和双赢谈判。

38、控制是保障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39、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在补救。

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反馈控制:

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40、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企业无力、也没必要对所有成员的所有活动进行控制,而必须在影响经营成果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

41、通过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取得一定的利润,这是任何企业从事经营的直接动因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成败的综合标志。

市场地位是反映企业相对于其他厂家的经营实力和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42、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43、有效的控制应该既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能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

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还应该站在战略高度,抓住影响整个企业行为或绩效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控制系统往往集中精力于例外发生的事情,即例外管理原则。

44、任何预算都需要用数字形式来表述,全面预算必须用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

45、平衡积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

在学习和成长方面,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信息系统和组织程序。

46、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47、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

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48、一般社会经济系统在寿命周期中要经历孕育、成长、成熟、蜕变以及消亡等五个阶段。

49、企业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以及要素组合结果创新。

50、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

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

51、就企业来说,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52、人的因素是创新抵触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53、成功变革与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

54、最佳工作流程是实现了目标、技术和人间的动态平衡。

美国管理学

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首先提出了工作流程再造的思想(BRP)。

流程再造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在既定组织目标与组织文化、工艺技术和管理风格下的组织的效率。

顾客需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目标和中心。

55、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第一原则。

56、产品是企业的标志,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工作最终都将落实到产品的开发上。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产品的竞争。

企业开发产品战略:

领先战略、追随战略以及模仿战略。

57、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李维特首次提出。

58、企业制度通过经营权利和利益的分配来实现三种基本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

权利与利益关系是企业制度各种关系因子中的主要方面,是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

59、一般等价物是资本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伦理:

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伦理。

2、道德:

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3、功利主义: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是一种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4、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5、全球化:

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6、开环MRP:

开环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

7、闭环MRP:

除了物料需求计划,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8、制造资源计划(MRPII):

将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而形成的系统。

9、决策: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10、计划:

①名词意义上:

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②动词意义上:

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11、风险:

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但已知不确定状态服从某种概率分布。

12、价值链: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13、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把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效率高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14、网络计划技术:

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15、组织设计:

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16、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17、企业文化:

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18、领导:

领导”有两种词性的含义。

一种是名次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19、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这一理论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20、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层: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社交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21、管理沟通:

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2、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23、创新:

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24、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的三个特点见简答26。

三.问答题

1、何谓管理?

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⑴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⑵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职能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该目标凭个人无法实现。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

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

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⑴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⑵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订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

对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⑶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个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

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西方管理理论可划分为: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⑴古典管理理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于欧美,它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①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

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

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甘特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创造的“甘特图”,另一贡献是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

②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

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

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把管理职能的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并提出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

韦伯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巴纳德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他认为在组织中,经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⑵行为管理理论: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梅奥及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说。

马斯洛提出需要理论;麦克雷戈提出XY理论;麦克兰、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提出期望理论。

⑶数量管理理论:

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它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主要内容包括:

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⑷系统管理理论:

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主要要点有①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

②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⑸权变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形成于美国。

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的管理模式。

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其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主要包括关注顾客、注重持续完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

4、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

①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②对企业组织的意义,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③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要将“最强的动力”与“最好的动力”相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人文体系”;④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5、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②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③社区福利投资。

④社会慈善事业。

⑤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6、组织中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包括哪些环节?

每个环节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包括:

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播、信息的利用、信息的反馈

⑴信息的采集:

信息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其管理者有用,判断信息是否有用则要看信息是否具有有用信息的各种特征即高质量、及时和安全。

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一下各项工作:

①明确采集的目的、②界定采集的范围、③选择信息源。

⑵信息的加工:

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加工过的信息便于储存、传播和利用。

只有经过加工,信息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

加工步骤包括:

鉴别、筛选、排序、初步激活、编写。

⑶信息的存储:

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信息的储存具有三层含义:

①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②;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③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使信息及时得到更新。

信息储存工作由归档、登录、编目、编码、排架等环节构成。

⑷信息的传播:

是指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

与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

①目的更加具体②控制更加严密,③时效更加显著。

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

①传播主体的干扰②传播渠道的干扰③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⑸信息的利用:

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

它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的最终目的。

信息的利用程度与效果是衡量一个组织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⑹信息的反馈:

是指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效果,使信息按照管理者的意愿被使用。

信息的反馈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和控制三个环节。

信息的反馈需要满足:

①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②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③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7、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⑴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⑵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⑶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8、何谓目标管理?

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⑴目标管理的内涵:

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⑵目标的特征:

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⑶目标管理的实施:

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成果、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9、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组织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⑴组织设计的任务:

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⑵影响组织设计因素有四个:

环境、战略、技术、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

10、何谓管理幅度?

如何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

⑴所谓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这些下属的任务是分担上级主管的管理工作,并将组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然后付诸实施。

⑵确定有效合理的管理幅度需要考虑以下的影响因素: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

11、为什么要分权?

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权?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⑴分权原因:

一个组织内部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就必须分权。

组织高层将其一部分决策指挥权分配给下级组织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使他们充分行使这些权力,支配组织的某些资源,并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自主解决某些问题。

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主管手中,组织活动的所有决策均由该主管作出,主管直接面对所有的命令执行者,中间没有任何管理人员,也没有任何中层管理机构。

这在现代社会经济组织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

组织不分权便无法正常运转。

⑵有效进行分权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组织规模的大小、政策的统一性、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组织的可控性、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12、试比较管理人员内部晋升与外部招聘的优点和局限性?

⑴内部晋升的优点:

①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②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③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④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⑵内部晋升的局限性:

①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

②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⑶外部晋升的优点:

①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

所谓“外部竞争优势”是指被聘者没有太多顾虑,可以放手工作,具有“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优势②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⑷外部晋升的局限性:

①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②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③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13、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有何作用?

企业文化首先是在企业中的主要管理者(或企业家)的倡导下形成的。

同时,只有当企业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的作为自己行为的选择依据时,企业文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

⑴在日常生活中,企业家言行身教,不仅提出并促使企业员工接受某种价值观念,而且身体力行,自觉表现出与自己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应的行为选择,从而通过身边的人对组织中的其他成员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⑵企业家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促进企业成员的重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认同。

从而使企业员工在日后工作中自觉模仿,企业文化便可在这种自觉模仿或认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14、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塑造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项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

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①确定正确的组织价值观;②强化员工的认同感;③提炼定格;④巩固落实;⑤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15、何谓领导?

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领导”有两种词性的含义。

一种是名次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领导的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

①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②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③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⑵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具有指挥、协调、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16、何谓需要层次论?

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⑴需要层次轮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激励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层: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社交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⑵⑵启示:

该理论认为,这五种需要之间以层次形式一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存在递进规律。

人的需要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起来的,低级需要是高级需要的基础,高级需要随低级需要的逐渐满足而产生出来,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需要层次理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作出了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合理等特点。

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在应用该理论时也要看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往往不能机械地、绝对地按层次进行划分,也并不一定严格按上述各层次逐级去满足,层次需要理论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样本。

17、何谓沟通?

管理沟通的功能是什么?

⑴沟通是指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⑵沟通的作用:

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18、何谓团队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