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260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是《标准》内容中第一学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

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同时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两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运用数据进行推断,进一步体会统计功能。

3、提供丰富的素材,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

(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

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6、小组合作学习

7、小组汇报

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9、讨论:

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

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

进些?

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展示数据、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1、第4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六、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钜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画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你对这个统计图的画法有什么建议?

二、探究新知

1、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

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

米?

(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

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

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

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

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

师提问:

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

引出新课:

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2、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B: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

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

引导学生讨论:

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

优点是什么?

  E:

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

师问:

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解决吗?

  B: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

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

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

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

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

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五、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求平均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PPT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

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

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师:

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

 板书:

平均数  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4、师:

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

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

师提问:

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

师提问:

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

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

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

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

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

(生说方法多媒体显示棋子移动过程)

移多补少!

先假设后均分。

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

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五、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4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

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

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

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

怎么解决?

(1)小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

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

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

观察后猜一猜:

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

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

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

7、小结: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A:

(195+212+205+198)÷52=16(元)

B:

(195+212+205+198)÷4=208(元)

①说说你选择B的理由。

②小明从结果16元他就肯定A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③如果选A该怎样提问?

④比较这2个问题的异同点?

3、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红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

……。

4、公司的平均工资。

通过以上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

它提供了数据的什么信息?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掌握。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3、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要求: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年、月、日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46-4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年历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介绍国家大事的年份

①同学们都是新中国的小主人,谁知道,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②(出示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欢庆场面)看到这幅照片,你们想到了什么?

2001年7月13日是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的日子。

因为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③(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照片)你们知道照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

说明: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小结:

像刚才这样,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一年(板书:

年)哪一月(板书:

月)哪一日(板书:

日)。

年、月、日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④请学生拿出2006年的年历,在2006年的年历上找一找,今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006年的7月1日是星期几?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今年的教师节和国庆节各是星期几?

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用彩笔把这些日子圈出来。

2、教学大月、小月。

师:

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

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

小月)

师:

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

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几个小月?

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师:

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

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师说明:

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7个大月心中装,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三、巩固练习

1、P48做一做

2、游戏:

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男生起立,是小月女生起立。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想法?

五、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年、闰年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49-5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年历卡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学生查找今年二月的天数并计算全年有多少天?

追问:

明年二月有28天?

全年有多少天?

二、平年和闰年

1、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师指出:

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根据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

年叫平年(板书:

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

闰年)。

师:

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板书:

闰年366天,平年365天

2、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

①学生寻找规律。

②教师补充小知识: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

365日5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

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

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③师:

按照这样的规律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往前推算,

哪一年是闰年?

师小结: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

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④、学生利用手中的年历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自我验证。

3、认识世纪和季度

①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呢?

世纪季度旬等

②指名说自己对上述时间单位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24时计时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5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

2、使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

  计时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

前一晚通了电话:

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

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激活经验,形成方法

1、介绍钟面,知道一天有24时

①质疑:

钟面上明明只有12个数,这18是从哪来的呢?

和同桌说说看。

②你们想一想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一共是几小时?

③小结:

对呀,一天等于24小时,所以,人们也会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来表示时间,称为24时计时法。

  2、学习24时记时法

①介绍普通计时知识:

为了区分某一时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述一天从0时起到中午12时止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起到晚上12时止这一段时间里的时刻。

②教师拨钟,指名用普通计时法说,再指名用24时计时法说。

其余当评委纠错。

③你转换得真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举例说说看。

④拨钟验证。

拨一拨。

说一说。

(一人说普通计时法,一人说24时计时法)

⑤小结:

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比如:

凌晨4时,时刻不变;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加上12,用24时计时法表示。

  三、加深理解,运用方法。

练1:

观察生活素材,发现时间信息,在四人小组里对两种计时方法进行转换。

练2:

模拟训练——约朋友。

  反馈练习

  

(1)P53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题。

  

(2)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9时

  下午6时晚上10时下午2时

  (3)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6时12时5时30分24时16时18时45分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五、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5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区别,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钟表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换算。

2、动画片是在18:

30分开始,小民应该什么时候去看?

二、计算经过时间

1.下面是电视节目时间表(部分)。

7:

30金色年华17:

20儿童英语

9:

00动画城19:

00新闻联播

10:

00电视剧19:

45阳光剧院

……21:

00晚间新闻

请你回答:

①从《儿童英语》节目开始到《阳光剧院》节目开始经过了多长时间?

②小明下午3:

40放学,路上要花费1小时15分,到家是什么时候?

③星期六,小明7:

10起床,他准备收看《金色年华》节目,最多还有多少时间?

起床后,小明必须完成三件事:

刷牙洗脸(5分)、烧早饭(10分)、听早间新闻(10分),小明能准时收看《金色年华》节目吗?

你能不能替小明想个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时间?

  2、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19时55分到达。

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3、练习十三——2、3、4、5、6、7

四、拓展练习

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如下:

  第一次:

6:

00~10:

00

  第二次:

11:

00~15:

00

  第三次:

19:

00~0:

00

  全天播放时间共()小时。

五、课堂总结

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制作年历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P56-6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见和互相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推算具体日期及制作步骤。

教具、学具准备:

白纸等。

教学流程:

活动一:

1、今年是2006年,明年是(),我们一起来制作2007年的年历,好吗?

2、回忆:

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了什么?

3、介绍不同的年历。

活动二:

1、制作1月月历

下面请同学们用书上第51页表格试做一张2007年1月的月历。

2、反馈、交流

①同学们都制作好了,谁来说说你们的制作过程。

②刚才我们制作了一个月的月历,如果制作一年的年历,你会吗?

③那谁能说说制作2007年一年的年历时应注意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

④你知道哪些节日呢?

3、计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

①这是明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可是少了几个,你们有办法补完整吗?

计算后,在小组中交流、开始。

②小组汇报

4、动手制作年历

①指导学生用尺在16开纸上分割出12个月。

②展示教师制作的年历。

③学生动手写清每个月和每个月第一行写好星期几。

排列:

日————六

一————日

4、交流、并展示。

活动三:

1、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那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2、通过这节课的制作、交流、欣赏,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请你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

口算乘法包括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

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层次上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便于学生掌握。

2、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