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253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docx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

读《影子》教学实录之后……

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学,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前我都要查阅一些资料,或上网、或看书,期望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影子》一课也不例外。

只是这一次,我从福建厦门开元区莲坂小学吕丽勤老师的《影子》教学实录(载于人民教育网)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先摘录吕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一句子时的教学过程:

 

生:

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

 

师: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最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

现在,哪组的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

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

 

师:

说得不错,影子是黑色的。

那么,为什么不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熊呢?

 

生6:

我认为是因为影子的形状像小黑狗。

 

(这时,教师又叫了几个学生起来回答。

从学生们的发言中,教师发现他们还没有理解为什么说影子就像小黑狗。

 

师:

哪位小朋友家曾喂过小狗?

 

(生7举手了,教师请他起来。

 

师:

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

 

生7:

小狗经常跟着我。

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跑前跑后的。

 

师:

你说得真棒。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幅图。

 

(教师利用活动挂图演示给学生看:

只要有太阳照着,小朋友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影子伴随前后左右。

 

师:

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吗?

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明白了。

 

从整个过程粗略地看,吕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一句子是到位的,也是精彩的。

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影子就是小黑狗,不仅设置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熊呢?

”来帮助学生摆脱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

”来推进学生的理解。

这一过程结合生活现象,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但是,我在想,对这么一个简单的句子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解释,值得吗?

或者,为什么那么简单的关联,我们的孩子会理解不到呢?

 

细细去想,学生真的“明白了”吗?

按理,“为什么影子就是小黑狗”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答案就在这句话的前半句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因为影子常和人伴随左右,才像一只小黑狗的。

可学生为什么发现不了呢?

虽然教师作了许多努力,学生还是讲一些不是很本质的理解,如“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因为影子的形状像小黑狗”等,以致于老师动用很多方法去讲析这一句子的意思,教学似乎又返回到繁琐的词句分析上。

 

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还缺少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狗”,而是“影子”。

对狗,孩子们是有足够的经验的。

孩子们轻松地说出:

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跑前跑后的。

狗和大家形影不离孩子们都很熟悉。

对影子,孩子们虽然也有一些经验,但不多,而且零碎,这些经验还不足以形成影子和人(或者物体)形影不离的概念。

所以,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能顺利进行迁移,把影子和狗因为与人形影不离而联系起来。

 

如果孩子对影子的经验很丰富,如果事先让孩子获取一些影子的信息,使得他们熟悉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关系,那么……

 

我的教学思路逐步形成,并进行了有效地实践。

 

我首先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

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

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可能是太少和学生一块活动的有缘故,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随后,我让学生席地而坐,交流玩影子的发现。

下面是我记录的部分孩子的发言:

 

生1:

我发现影子是黑的。

 

生2:

我发现,当太阳在我前面时,影子在我后面;我转个身,太阳在我后面时,影子就在我前面了。

 

生3:

太阳在我左面的时候,影子在我右面;太阳在我右面时,影子就在我的左面了。

 

生4:

我发现影子可以变长变短,当我蹲下时,影子就变短了,当我踮起脚时,影子会有点变长。

 

生5:

我弯腰时,影子也可以变短的。

 

生6:

(侧身对太阳)我这样站时,影子会变细。

 

生7:

我躲在大树后面时,我的影子不见了!

 

生8:

我跑到孙老师的后面时,我的影子也不见了,被孙老师的影子盖住了。

 

生9:

当我和XX在玩的时候,我们俩的影子好象也在一起玩。

 

生10:

你们的影子都是躺在地上的,我可以让我的影子站着,你们信吗?

(边说边跑到墙边,教室里也能看到影子),你们看墙上,我的影子站着呢!

 

我不得不惊讶于孩子们的能力。

只要给他们研究的时间,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有了这样的铺垫,我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阅读体会,以下是一个片段教学实录:

 

师:

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

我知道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后,是因为我们人在动。

 

师:

怎么动?

 

生1:

有时面对着太阳,有时背对着太阳。

 

生2:

我读懂了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因为影子是黑的。

 

生3:

我家的小狗经常要跟着我,赶它也不肯走,影子也是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也到哪里。

 

生4:

我知道影子为什么是黑的,因为太阳照在我们身上,光被挡牢了,后面就有影子了。

 

我发现我的学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竟是那么轻松,那么顺理成章,一点都无须教师引导。

阅读感悟过程那么简洁,又是那么深刻!

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不同?

我虽然心中有数,但为了能充分说明问题,我特意请另一个老师尝试了吕老师的教法(先学习课文再玩影子游戏),结果发现这些学生也是很难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不用说,原因在于我的学生先玩了影子游戏,拥有了关于影子的较为全面的经验,这种经验促进了孩子的阅读理解。

而吕老师的教法,虽然也有玩影子的活动,但学习在前,活动在后,学习感悟时学生缺少较多的影子经验进行支撑。

 

这一探索实践过程使我对“生活经验”有了新的看法。

 

调用生活经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来说确实大有裨益。

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要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

 

但是,当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时,教师就不能盲目地瞎调动。

教师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看能否支持教学,这就是新理念下“备学生”的一个关键。

如果学生经验还不够,教学就不能急于进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在学生有足够经验的时候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感悟就会水到渠成。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不会让学生得到很有效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