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224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docx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

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

高建东

内容摘要:

通过对全县31所中小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以及70份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抽样调查问卷的统计,从创新性方面说明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性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是人们在长期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的教学管理规律,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

落实和完善教学常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措施,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内容与前提。

而创新是事物变革发展的基础,所谓常规不常,创新是根本。

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在本课题中,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通过两个方面来研究。

一、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性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特点。

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离不开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学习模式上,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合作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建立;在评价机制上,提倡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在管理机制上,讲求管理的品位,追求管理的公平、公正和效率。

下表是对我县31所中小学单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文本的统计分析。

表1、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性分析统计表[1]

内容

中学(14所)

小学(17所)

有此内容

百分比

有此内容

百分比

⑴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11

79%

15

88%

⑵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9

64%

9

53%

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模式。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29%

6

35%

⑷综合多元的教学评价管理机制。

体现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学生学习素质评价的综合性。

4

29%

5

29%

⑸科学管理的品位。

讲求制度管理与机制健全,追求管理公平、公正和效率。

2

14%

2

12%

制度创新内容达4项以上

4

29%

4

24%

通过表1可知,全县中小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且百分比都在75%以上;基本树立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百分比都在50%以上;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模式方面,百分比过低,中学29%,小学35%;在建立和完善综合多元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方面做的不够,百分比不足30%;在追求学校管理的品位上,中小学缺乏认识,分别为14%和12%。

另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五项基本内容中,制度创新内容达4项以上的,中学29%,小学24%,各个学校均不达标。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发现,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性不够。

虽然,各个学校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有了基本的认识,强调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指导,学生难于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评价管理机制方面,对教师教学评价一元化现象严重,对学生学习素质评价仍以甄别划级为目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在创新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管理品味、营建学习型管理组织方面,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缺失,对新时期学校发展形势认识严重不足。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效率,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理念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中小学学校的发展。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性,要求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研究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体会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执行课程实施的新标准和操作教育政策法规的新规范,并具体化为学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教学研究的指南、教学实践操作的规范、课堂教学管理的文化、教学管理评价的方略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从而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具有时代精神特征。

[1]16

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

㈠现状分析

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抽样调查问卷(教师卷)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

现状分析,是指对本次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以说明我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性的具体情况,了解研究当前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性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对教学常规的建立、集体备课、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学生评价的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1、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建立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是建立和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保证,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基础。

表2是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建设情况表。

表2、学校教学常规的建立

内容

百分比

(1)来源

A、来自上级行政部门

B、借鉴兄弟学校

C、本校制定

64.3%

11.4%

24.3%

(2)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A、能够适应

B、基本能够适应

C、不能适应

45.7%

51.4%

2.9%

(3)执行教学常规管理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A、常规要求过粗

B、常规要求过细

C、不适应教学实际

30%

44.3%

25.7%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建立主要来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占64.3%。

也就是说,教育局成为了学校教学常规的制定者,教育局领导成为了新课程的实施者。

教育局领导对于新课程的接受与理解直接决定着学校领导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接受与理解。

调查显示,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学常规与新课程能够相适应,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教师没有成为学校教学常规制定的参与者,对教学常规的认识不清,认为常规要求过粗的占30%,认为常规要求过细的占44.3%;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学常规脱离学校实际,认为常规要求不适应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的占25.7%

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上好每一节课,通过多人就某一课题的合作与交流而进行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效果的具体工作。

集体备课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能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可以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共赢的效果;可以促使教师不断以新的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快培养优秀教师群体的速度。

[2]我县中小学集体备课情况如下:

表3、集体备课情况

内容

百分比

(1)集体备课活动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67.1%

32.9%

(2)效果

A、好

B、一般

C、不好

57.1%

42.9%

(3)最大的帮助

A、提供了课程资源的共享

B、教学设计上的相互借鉴与启发

C、教材的深入理解

21.4%

71.4%

7.2%

从表3可知,集体备课活动普遍开展,形成常规的占67.1%,集体备课效果良好。

大多数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对于教师教学设计的帮助很大,占71.4%;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占21.4%;实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占7.25。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我县集体备课情况开展良好。

集体备课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加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层面,而是发展到在教学设计上相互借鉴与启发,集思广益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案。

但是,距离教师广泛合作,实现教师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的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三维教学目标落实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3]下表是我县中小学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情况。

表4、三维教学目标落实情况

内容

百分比

(1)三维教学目标

A、能落实

B、有一定困难

C、不能落实

75.7%

24.3%

从表4可知,认为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能够落实的,占75.7%;认为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占24.3%。

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达成,新课程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还需要我们教师的继续努力。

4、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本次调查,将学生评价情况模块分为“评价次数”、“评价形式”、“分析报告”三个模块,具体数据如下:

 

表5、学生评价情况

内容

百分比

(1)一学期“质量测评”次数

A、期末一次

B、期中、期末两次

C、每个单元完成后

1.4%

8.6%

90%

(2)主要形式

A、书面测评

B、以书面测评为主,兼以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考查

C、以平时考查成绩为主,兼以书面测评

14.3%

48.6%

37.1%

(3)撰写质量分析报告

A、每次

B、偶尔

C、没有

75.7%

22.9%

1.4%

分析表5可知,一学期“质量测评”,90%的教师选择在每个单元完成后进行,重视学生评价的多次评价;评价形式注重考试评价和日常学习行为表现评价相结合,合计85.7%,其中偏书面测评的占48.6%,偏平时考查成绩的占37.1%;教师撰写期末质量分析报告,百分比高达98.6%,注重评价结果的再评价。

㈡问题

通过对我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分析发现,新时期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性不够。

1、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建立的来源,主要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标准,不适应新时期学校建设的新要求,不能适应教师教学的实际。

2、集体备课活动还没形成常规,集体备课走形式、轻实际的状况依然存在,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5],它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三维教学目标大部分学校能够落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指导与培养,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

4、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知识技能评价,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的培养;评价主体一元化问题严重;评价方式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

㈢对策

1、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建立应体现新课程精神,以寻求学校良好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师生,广泛征求意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特点、学生基础,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具体指导意见》,制定本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2、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6]

⑴树立集体备课的观念:

①集体备课要体现“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精神。

②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将求同存异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南。

③将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在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上,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⑵完善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

①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实施管理,一般由年级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②活动过程

Ⅰ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Ⅱ集中研讨—“四备”

讨论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

Ⅲ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备课组长起草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

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

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Ⅳ撰写教案

备课组长撰写教案;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组员根据自身教法和班级学情,修改教案。

Ⅴ信息反馈

根据备课教案实施时反应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交流讨论,供以后借鉴。

Ⅵ评价备课过程

鼓励教师之间,尤其是同一备课小组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

在评级中,多做纵向比较,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3、教师的教学过程要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的最重要评价指标。

⑴明确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①知识与技能:

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⑵掌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

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⑶体现新课程理念:

①三维目标加强了过程性目标(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它是新课程中“三维”教学目标最上层的一维,失去这一层,课改目标的达成就无从谈起。

②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方式和过程是不同的。

知识、技能的东西可以通过讲授获得,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要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去体会、体验,领悟,通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潜在的积累而获得。

③三维目标的落实体现在真正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放在学生人格的完善上。

⑷具体实现方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②继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③创设学生实践平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④利用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⑤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Ⅰ主体参与的有效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Ⅱ情感态度的个性化。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Ⅲ目标任务的多样化。

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

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

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下的学生评价表,如下:

表6、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生评价表

项目

学生评价

评价目的

对存在的问题反思、分析、改进,寻求学生发展(即发展性)

评价标准

要体现课改的三维目标

评价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提倡主体评价,教师、学生、同学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强调平等、互助、理解、合作与交流。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多样化,多元化:

(1)评价目的多元:

重视评价结果对被评价者的反馈,特别是被评价者对这一结果的认同及切实对已发现问题的改进。

(2)评价方式多元:

学习评价-口试、听力测试、笔试、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

教师、学生、同学及家长

评价内容

知识、技能、学习情感、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

评价手段

重视评价手段且有意识地使用多种评价手段,如:

眼神、体态语、语言等。

评价功能

选拔、诊断、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

出发点

整体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参考文献:

[1]赵印奖.《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报告》[R].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版.2010(5)

[2]杜光留.集体备课的理论和实践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

[3]季晓华.浅析新课程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异化[J].内江科技.2007.28(9)

[4]赵亚君.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评价浅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

[5]夏晓华.新课程背景下的集体备课[J].新课程(教研版).2010

(1)

[6]马大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与评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