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158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3、续写故事。

  重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查听写词语

  高尔基、突然、摆弄、准备、胶卷、一辆、杂志社(听写完后课件出示订正)

  2、整体回顾主要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看样子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得还挺扎实的,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师:

同学们说得真棒!

当我们不能很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像今天这样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

  二、学习1-5自然段,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

  1、学习纸团内容

  过渡:

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

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

这秘密呀,就要从这里说起!

(拿出一个纸团),谁来揭开这个秘密?

(请一位学生)请你把内容读一读。

(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读后汇报:

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亲爱的”“您”“请”“立刻”)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

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

指名读,评议?

齐读。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

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自由汇报)

  2、学习1-5自然段

  过渡:

同学们真了不起!

不仅能从文中的一些细节看出小男孩是那么的聪明,还能想到高尔基的内心世界。

下面啊,请大家再读读文章的1-5自然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细节揣摩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教师相机出示文章的几段对话。

(“鞠躬”、“请”、“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3)分角色朗读:

下面请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女同学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他们的年龄和语气哦!

  (4)学习标点符号。

  (教师指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句话,都是引用人物的原话,不知大家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标点的用法并课件出示几道练习)

  三、学习6-11自然段,体会伟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过渡:

高尔基先生当年正好60岁了,而这位少先队员才十岁。

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

”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

”标出来,待会咱们来交流交流。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教师课件出示(分左右两栏对比)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学生自由对比读课件左右两边的文字

  过渡:

在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

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

读完后先在小组内说说,待会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

(尽量放手让学生)

  预设A:

吩咐

  生:

我从“吩咐”看出高尔基很平易近人……

  ①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

(是长辈对晚辈)你能用“吩咐”说一句话吗?

  ②是啊!

课文里面说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这是怎么回事呢?

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③说得真好。

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预设B: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①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

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

(板书:

关怀)

  ②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

(板书:

热爱)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其他预设:

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

(同桌练习,之名分角色读)

  四、拓展续写。

  1、高尔基很喜欢让人拍照吗,请阅读课文后回答。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

(“请转告他,我很忙。

”)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

“请转告他,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2、指导朗读。

  五、课堂作业:

  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

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

小男孩会再来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

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2)教师相机引导

  (3)课后完成续写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

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

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

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

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小精灵儿童网站]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

如:

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

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

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

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

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

找出课文中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朗读边找。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

  3、挑选一组学生朗读,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此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

“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

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

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

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

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

小摄影师。

(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

  2、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继续思考以上问题。

  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3、将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字词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音方面:

“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

“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

“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

“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

“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课堂练习。

  

(1)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贴(tiē)(动作演示,重点读准字音。

  突(tū)然:

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

(提示是“穴”头)

  吩咐(fēn fù)):

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è)过脸:

(动作演示。

举例:

侧过身子、侧面)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3)比一比,再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生词。

.教案示例

15.杏儿熟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会不会拿这份喜悦和别人一起分享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课《杏儿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1)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音。

  ②思考: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

本文主要讲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杏儿,不仅没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奶奶送的杏儿,我从中受到教育,每年杏儿熟后都给乡亲们送杏儿的事。

  2.再读课文

  

(1)要求:

  ①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①表示时间的词语:

每年麦收时节、这一年、每年、今年;

  ②每年麦收时节,我家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给他摘杏儿吃;以后每年杏儿熟时,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给乡亲们送杏儿;今年杏儿熟了,我挑熟透了的杏儿给乡亲们送去。

  小结:

从开始对偷杏儿的孩子们的气愤,到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

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自学提示。

  (l)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

  

(2)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好?

(学生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自由谈)

  指导朗读一至四自然段:

  教师范读:

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自由读、体会;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小结:

正因为杏儿好,杏儿多,不仅引来了那么多人羡慕,还招来了孩子们的“偷”。

  交流第二个问题: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腿,让他们别走。

(引导学生体会奶奶安慰孩子,心肠很好)

  ②为孩子们摘杏儿时挑熟的打,脚站不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理解“颤颤巍巍”:

抖动摇晃,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老年人的样子理解)

  思考:

奶奶身子这么弱,为什么还尽力摘杏儿?

  (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真心让孩子们吃杏儿,心肠好、朴实)

  ③奶奶把杏儿分给孩子们,看见孩子们吃得香甜,脸上露出了微笑。

见我不高兴,教育我说: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否儿熟了,让乡亲们尝尝鲜。

  

  思考:

这件事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的纯朴、善良)课文中对奶奶动作、语言的描写,对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么好处?

(更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纯朴、善良)

  指导朗读五至九自然段。

  教师范读:

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自由读、体会;指名分角色朗读。

(通过“我”和奶奶的态度对比进一步体会奶奶的朴实、善良)

  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这么做呢?

谁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并说出原因:

把自己家结的果子送给别人;请别人和自己一同欣赏自家美丽的花朵;自己考了好成绩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5.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奶奶说的话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提示规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乐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总结)

  我们还学会了以下学习方法:

(扩展)

  1.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2.体会重点句子的方法:

  先联系上下文或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朗读的方法:

  读人物的语言时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了解人物的品质,读叙述性语言时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本课。

  2.预习16课《信箱》。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

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朗读课文为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探究活动

  1.找。

搜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这些趣事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选取记忆最深刻的一件,组织好语言,做好讲给别人听的准备。

  2.说。

全班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大家听。

  3.写。

把你说的编写成文,全班可以出一本作文集,以此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杏儿熟了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

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

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

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

那花苞什么样的?

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

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

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

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

讲了两点:

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

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

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

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

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

语言:

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

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

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

“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

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

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

老爷爷对我说:

“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

”我说:

“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