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149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docx

金融实习调研报告

目录

1、农村信用社贷款需求现状2

2当前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的基本状况2

2.1、农村信用社未能成为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资金的主渠道3

2.2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愿望的满足情况3

2.3农村信用社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3

2.4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突出4

2.5农户对信用社的了解与信任程度不高4

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5

3.1国家政策5

3.1.1十二次管理体制变革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历史原因。

5

3.1.2政策因素导致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坏账”包袱。

5

3.1.3经济金融体制改革5

3.2内部管理5

3.2.1内部管理混乱5

3.2.2贷款管理落后6

3.2.3员工道德有待提高6

3.3外部因素6

3.3.1,地方经济环境不稳定。

6

3.3.2借款人信用意识差。

6

3.3.3产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环境。

6

4、改善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政策建议7

4.1成立资产处置公司消化不良贷款7

4.1.1资产处置公司的设立和职能。

7

4.1.2处置不良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

7

4.1.3资产处置公司的发展前景。

8

4.2严格规范制度,明确责权分工8

4.3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信贷问责制8

4.4实行信贷管理标准化操作8

4.5对集中管理的不良资产清收盘活的方法和措施9

4.6金融调节政策11

4.6.1调整税收政策11

4.6.2放开利率11

4.6.3深化金融改革、转变信用社管理机制11

4.7其他措施11

4.7.1理顺党政关系,完善法律约束机制11

4.7.2建立贷款风险保证金制度12

4.7.3强化信贷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12

4.7.4应当强化日常清收工作13

5、附件:

调查问卷

6、参考文献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分析

——以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农村信用社为例

目前农村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村信贷格局,满足了广大农村的金融需求,但不良贷款依旧存在。

本文分析了农村地区对不良贷款的金融需求,探讨了目前农村信用社存在不良贷款的原因并综合各方面剔除了政策建议。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成立资产处置公司消化不良贷款,严格规范制度,明确责权分工,在一系列金融调节政策的配合下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

Thecurrentruralcreditcooperativesinruralareasformedapattern-basedruralcredit,tomeetthefinancialneedsofrural,butnon-performingloansstillexist.Thispaperanalyzestheruralareasofnon-performingloansofthefinancialneedsofthecurrentexistenceofnon-performingloans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andthereasonsfortheexclusionofallaspectsofcomprehensivepolicyrecommendations.Thepolicyimplicationofthispaperistosetuptheassetdisposalcompanydigestionofnon-performingloans,strictlyregulatethesystem,cleardutydivisionoflabor,inaseriesoffinancialregulationcoordinationofpolicytosolvetheproblemofbadloans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原因对策

Keywords:

reasonsfornon-performingloans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response

1、农村信用社贷款需求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正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业银行正逐步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大量撤并了乡镇服务网点,把业务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不与个体农户发生信贷业务关系;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并不面向农户发放贷款。

因此,就形成了当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村贷款格局。

而近年的研究表明,我国正规金融机构通常受到严格的管制,如低利率、信贷配给和直接的信贷计划。

而普通农户由于贷款额度小、交易成本高,很少有抵押品,没有信用记录等原因,面临较高的金融约束或金融障碍,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

那么,农村信贷市场的实际状况如何,农村信用社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

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次调查以农户为对象,户主年龄以40~59岁年龄段为主(占被调查户的88.8%);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高中为主;家庭年收入在5000~20000之间者居多。

本文利用调查资料来分析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增长。

农村金融布局调整逐步深化以后,农村信用社就成为安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渠道。

目前,安徽省农村信用社遍布全省,共有县联社83个,在每个县城和乡镇都有营业网点。

2当前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的基本状况

我们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借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借贷非常普遍,但从信用社等正规渠道获得的资金来源很少。

大部分农户表示,自己有资金需求,如果手续方便,希望从信用社得到贷款,并且很少会发生拖欠不还等情况。

2.1、农村信用社未能成为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资金的主渠道

当前,农村信用社在工作作风、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不适应农户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15%的农户表示经常借钱,76.4%的农户偶尔借钱,只有5.9%的农户从未借过钱。

在借过钱的农户中,其借款来源统计见表1

调查显示,非正规借贷成为农户借款的最主要的途径,从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占所有贷款农户的不足五分之一。

虽然农村信用社是直接覆盖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但为农户提供的贷款非常有限。

这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农户贷款一般比较分散,而且数量小,交易成本高,风险大,信用社倾向于把款项投放于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信用社在工作作风、服务方式和手段、资金实力等不适应农户的需要。

相对于非正规借贷,信用社贷款在贷款条件、贷款程序、借款人的资信和还款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借款意愿。

而信息的不对称和对信用社的不了解,也使许多农户不敢向信用社贷款。

2.2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愿望的满足情况

为了了解农户真实的贷款愿望及其满足程度,我们对此作了调查。

我们在调查中询问农户,如果不要求抵押和担保,在当前利率水平下,农户是否愿意向信用社贷款。

大部分农户表示,如果自己有资金需求,愿意到农村信用社这样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但是,在询问您认为去信用社能贷到钱吗这个问题时,回收的调查表显示,39.4%的农户认为可以贷到,30.3%的农户认为无法贷到,另有30.3%的农户回答不知道。

可以看出,农户对信用社信心不足。

现实情况也确实表明,当前农户的“贷款难”问题普遍存在,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在对贷款金额的调查中,统计显示,借款金额在300元以下的占4.9%,300~500元占8.9%,500~1000元占20.9%,1000~5000元占41.1%,5000元以上的占24.3%。

由此可以看出,70%以上的农户资金需求在5000元以下,1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尤其受到农户的欢迎。

在对贷款期限的调查中,结果为:

半年以下的为51户,占17.2%;6个月~1年的为97户,占32.8%;1年~3年的为105户,占35.5%;3年~5年的为26户,占8.7%,5年以上的为17户,占5.7%。

可见,农户贷款超过80%的为中短期贷款。

2.3农村信用社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

农户对信用社贷款除了担心“门槛太高”外,不少农户根本不知道如何向信用社申请贷款。

在询问农户不到信用社贷款的原因时,得出以下结果,见表2:

可见,农户存在自己的非正规借款渠道成为农户不向信用社借款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认为自己没有关系,及信用社贷款需要担保或抵押、程序复杂、需支付利息等也成为农户不到信用社贷款的原因。

另外抵押与担保以及信用社对贷款金额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贷款意愿。

另外,在询问您认为信用社对您的帮助有多大这个问题时,结果显示,62.4%的农户认为帮助不大或基本没有帮助,只有37.6%的农户认为有一定的帮助或帮助很大。

这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在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4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突出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的调查,我们主要是询问以下问题:

到信用社贷款是否需要抵押?

使用什么作为抵押;如果没有抵押,是否需要担保;如果没有抵押和担保,贷款到期是否会归还;如果没有归还信用社贷款,信用社会采取什么措施。

结果显示,63.2%的农户认为到信用社贷款需要抵押,农户更倾向于采用的抵押方式为以下(见表3):

倾向于用房屋作抵押的农户占到了最多,约1/3。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信用社一般常接受的抵押方式是存单。

如果没有抵押,86.8%的农户认为需要担保;如果没有抵押和担保,贷款到期时,89.2%的农户会选择归还,可见,农户贷款的风险并不像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高。

如果没有归还贷款,信用社会采取什么措施:

25.2%的农户认为信用社会将抵押物归其所有,32.7%的农户认为信用社会找担保人要,27.3%的人认为信用社会采取法律措施,4.8%的人认为信用社会累积再贷。

2.5农户对信用社的了解与信任程度不高

农户对信用社的政策了解程度有多大?

得到的结果是,33.6%的农户回答比较了解,26%的农户回答一般了解,而约40.4%的农户回答不了解。

另外,大部分的农户认为在信用社有熟人对取得贷款会有帮助,这个比例达到被调查人数的86.6%。

您认为哪些人容易在信用社贷到款?

43.3%的农户认为是信用社内部人或熟人,27.6%的农户认为是乡镇企业,14.5%的农户认为是个体经商者,9.3%的农户认为是村集体,普通农户只占约5.3%。

由此可见,普通农户对到信用社贷款的信心最低,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信用社一般更倾向于向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和条件好的农户发放贷款,而普通农户,由于其贷款金额、抵押、还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从信用社取得贷款,当然,如果是信用社内部人或熟人,则另当别论。

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

3.1国家政策

3.1.1十二次管理体制变革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历史原因。

从1951年至今,农村信用社先后经历了由中国农村合作银行和人民银行管理(1951—1958)、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1958—1959)、由人民银行管理(1959—1962)、由贫下中农管理(1962—1968)、由中国农业银行管理(1978—1996)、由农金体改办管理(1996—1997)、由人民银行管理(1997—1999)、由行业管理(联合会、省联社)、部门管理(1999—2003)、由省级政府授权省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2003年至今),经过十二次的变革累积了许多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3.1.2政策因素导致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坏账”包袱。

因国家政策变化和环保需要,相继关闭了未达到经济规模和污染严重的乡镇“五小”企业.农信社的贷款也就随之变成“坏帐”:

由于企业在改制中“金蝉脱壳”和政府部门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农信社的大量贷款在企业的非规范改制中“化为乌有”。

3.1.3经济金融体制改革

1980年前后.大部分农村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农业生产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发生明显变化,集体的资产全部分给社员,而对农信社的贷款债务却没有相应落实到户,形成农信社的“又呆”贷款。

此外,在农行管理农信社期间,曾将自身承担的“扶贫贴息贷款”到户部分委托给信用社代理发放.由于这部分资金的特殊性,收回率相对较低。

而行、社脱钩时。

农行则直接从农信社的“转存款”中扣收代理扶贫贴息贷款的本息,将政策性贷款的损失转嫁到了农信社。

土地承包及金融行业自身的改革,使农村信用社承担部分改革成本闭。

3.2内部管理

3.2.1内部管理混乱

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导致信贷资产持续恶化,旧的不良贷款无法收回,新的成倍增长。

3.2.2贷款管理落后

当前,农村信用社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其贷款发放缺乏科学合理性,致使大量不良贷款产生。

具体表现:

贷款“垒大户”,造成贷户债务负担严重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措施,使信用社放款的随意性很大:

贷后管理乏力,贷户出现归还风险。

由于信用社缺乏大额、项目贷款的管理经验,导致信用社大额项目贷款存在“先天性”缺陷,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3.2.3员工道德有待提高

由于农信社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加之机构设置层级多、业务代理链条长等,导致县联社管理与监督的机制相对弱化。

如有人为贷户“套取”信用社贷款而大开方便之门;有人为贷户办理不足额而质押、“假质押”。

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恶化了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

扩大了信贷资金的缺口,造成信用环境的恶化和对合作金融机构信誉的冲击。

3.3外部因素

3.3.1,地方经济环境不稳定。

经营政策不明确,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不当的行政干预导致不良贷款增长。

企业管理不善,引发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乡镇企业破产、逃废债务,致使大量不良贷款无法落实收回。

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外部偶然因素,导致农户信用贷款的还款风险无疑加大。

3.3.2借款人信用意识差。

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沉淀”;现行的司法制度不健全,法律手段软弱,也无法保证贷款本息的收回。

当前,受客观原因所限,农信社贷款的对象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

大部分贷款是不具备抵押担保条件的信用贷款。

而在社会信用环境普遍不佳、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的情况下。

农村部分赖债户受“大环境”的影响,拒绝归还贷款,有的党政干部利用权力和人际关系,不还农村信用社贷款,促使农村信用社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3.3.3产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环境。

多年来.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产业政策.使得信用社投资风险过干集中.而这些产业往往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受市场经济影响而走向衰弱;同时.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太.农村工商业不发达、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农民收入不高等.也是造成贷款难以清偿.形成沉淀的原因

4、改善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政策建议

4.1成立资产处置公司消化不良贷款

可借鉴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的做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资产处置公司,试行不良贷款的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

对于问题贷款严重、亏损面较大的农信社,可采取集中处理模式,由省政府出资设立或由省联社管理部门直接经营一个单独机构,来统一处理农信社存在的不良贷款。

这有利于借助政府的财政资源来帮助信用社核销不良贷款,充实农信社资本金。

对于不良贷款尚不十分严重的农信社,可采取多渠道的处理模式,在农信社内部成立专门的资产处置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来处理本辖区内存在的不良贷款。

4.1.1资产处置公司的设立和职能。

把现在单一性质的清非大队变为多功能的资产处置公司,脱离联社,联社将这些人员的档案工资保留,如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都做账务保留处理。

首先,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划段分批定价拍卖(划拨)的方式将现有96年前的不良贷款、已经核销的贷款、央行票据置换的贷款(2002年前的不良贷款第二批)剥离出去。

其次,将来的所有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统一管理,统一建档,统一跟踪,形成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良性的信用环境,在源头上堵住风险。

最后为暂时不能竞聘上岗的员工提供一个就业平台,每位工作人员自己拿一份贷款名单,收回贷款本息提成一定比例,促进不良贷款的清收。

4.1.2处置不良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

首先,将资产处置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扣除相应的统筹费用之后,剩余部分都用来购买不良贷款。

其次,将现在收的工本费统一管理,万元以下不收,万元以上按千分之三收取保险费,用作将来剥离不良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再次,员工收回贷款的提成剩余部分作为处置不良贷款资金的另一来源。

第四,力争多计提呆账准备金。

第五,贷款责任人交一定比例保证金作为资产担保公司的前期费用或者用来处置不良贷款。

通过以上五种途径,再加之央行”票据置换”、财政”保值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取得的这些资金可以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来处置不良资产。

4.1.3资产处置公司的发展前景。

在近期内可以处置现有的不良贷款。

从长远来看,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可以做一些诸如贷款担保、贷款保险、贷款代理之类的中间业务,条件成熟后可以彻底脱离联社,成立公司,独立运作。

4.2严格规范制度,明确责权分工

1、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实行贷款风险量化控制和审批权限的分级控制。

对不同层次的贷款决策人员和贷款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的权利约束;对不同的岗位和职能进行不同的岗位职能约束;对调查、审批、决策、管理过程按责任划分实行不同的责任约束。

2、加强对内授权、对外授信的管理。

联社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信用社的经营规模、经营实力和经济效益,实施不同程度的授权。

对高风险业务上收审批,低风险业务下放管理。

授权、授信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定期调整和期间调整。

制定合理可行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把好贷款审批关。

充分发挥审贷委员会职能,对贷款决策进行集体审批,减少决策失误,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关口”前移。

4、明确业务发展部、信贷营业部、资产处置公司的责任。

制定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责任人首先自己得把不良贷款盘活,完善手续,补救贷款时效,尽最大努力地降低贷款风险。

4.3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信贷问责制

1、明确岗位职责,促使客户经理定期审查自己的贷款,及时了解借款人的业务,密切注视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及相关担保情况,确定有问题的贷款,并向信贷管理部门提出风险分析报告,以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查出并汇报贷款存在问题是客户经理重要责任,并在客户经理(信贷岗)业绩考核中明确承担责任

(另外有一套信贷管理打分制)。

2、本着”权力与责任对等、风险与收人挂钩”的原则,对信贷操作进行责任规范,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自上而下层层分解风险防范责任。

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客户经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权、责、利对等。

将风险防范情况与客户经理的升、降、免结合起来,与客户经理的收人分配结合起来。

对形成的风险贷款要全面清理,划分责任人,责任贷款由责任人负责清收。

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实行个人赔偿制度。

4.4实行信贷管理标准化操作

为防止客户经理道德风险,对贷款调查、借款人资信的评估、贷款审批、发放、管理、清收等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化规定,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信贷操作风险。

结合信贷操作和信贷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量化考核,

主要考察以下九个方面的操作情况:

1、贷款对象。

客户经理发放营业区域内贷款和符合借款条件的贷款,尽最大努力为”三农”服务,杜绝垒大户、冒名贷款。

2、贷款方式。

在万元(含)以下可为信用贷款,必须先为客户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证”。

超过1万元需办理担保,担保人必须具有担保资格。

3、贷款利率执行。

利率执行标准以联社文件为准,准确审核贷款用途、期限。

在收息时,按规定执行合同利率,超期执行罚息。

4、贷款手续。

按照规定签订相关合同,收集相关资料,到规定的部门办理产权登记,章印、贷款文本要素齐全,借款人、担保人到场亲自签字。

5、贷款审批。

按规定上报贷款审批资料,按规定在贷款审批结束后办理贷款手续,客户经理调查报告必须详实,意见必须明确(同意或不同意),责任承担必须明确(承担比例多少都要明确),借款人所提供资料合法有效。

6、贷款展期和催收。

按规定办理展期手续,由借款户提出展期申请,担保人同意继续担保,由联社主任同意后,签订展期协议,在相关部门办理延续登记和有关记录;对包片所有贷款进行催收,发放《到逾期通知书》并要求借款人、担保人签字并人档管理,保证诉讼时效。

7、贷款档案管理。

严格按贷款档案管理办法收集、装订、保管、借阅档案。

8、贷款质量考核。

要求所经办的贷款能按时结息和还本,发现有在到期前没有偿还过一次利息或拒绝签字认可的情况要相应降低对客户经理的业绩评价。

9、信贷纪律执行。

考察客户经理在办理贷款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意为难借款人,或者发放化整为零或多头贷款的行为。

4.5对集中管理的不良资产清收盘活的方法和措施

(一)对地方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自贷、介绍、担保的贷款

应采取行政清收的办法实施盘活清收县联社要借助于全社会目前正在进行的大力倡导和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改善信用状况、优化发展环境这个大氛围,抢抓机遇,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做好汇报,争取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

把集中清理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自贷、担保、介绍的三项贷款作为改善信用状况,树立政府形象的一个载体,由政府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实施盘活清收。

(二)对农村信用社干部自贷、担保、介绍的贷款

采取责任清收的办法实施盘活清收近年来县联社对内部职工三项贷款分别采取了离岗清收、下岗清收等措施进行了盘活清收,但效果仍不明显。

在现有不良贷款中,内部职工三项贷款仍占有较大比例。

原因在于:

基层信用社在落实措施、统计上报数字时打了折扣,或隐瞒贷款责任人,或上报责任贷款数字不实,或只报职工的不报领导的。

有的甚至采取偷粱换柱的办法,更换借据,隐瞒问题等。

联社对不良贷款实施集中管理后,可以从根本上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能够准确界定三项贷款的责任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一是确定监督清收的单位和部门,二是确定监督清收的措施和手段。

(三)对1996年以前发放的农村信用社小额沉欠贷款。

采取拍卖债权的办法实施清收对农村信用社小额沉欠贷款实施债权转让的意义和有利因素:

一是农村信用社的性质是集体合作金融组织,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农村信用社理事会。

农村信用社理事会对其所拥有的集体资产有依法处置的权力。

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小额沉欠贷款债权转让程序合法,简便易行。

二是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额度较小。

在目前情况下,有利于进行债权转让。

进行债权转让的范围应以1996年以前发放的小额贷款为主,且应以具有一定偿还能力的赖偾户、钉子户、难缠户为主要债权转让对象。

由于这部分不良贷款存在着利率较高,加之逾期贷款加罚息部分形成的贷款利息额度较大,其让利部分非常可观,对参

与竟买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是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盘活清收,从而扩大社会影响,给逃债、赖债、拖欠不还的贷款户制造心理压力,迫使他们主动归还信用社贷款,从而影响一批有赖债意识的不良贷款户积极还款,提高社会文明诚信意识,制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四是能够使农村信用社抛开一部分不良贷款的沉重压力,从而集中精力开展对“三农”贷款的发放和管理,提高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使农村信用社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经营道路。

县联社资产管理部对拟确定实施债权转让的信用社不良资产,必须提交农村信用社理事会集体研究,确定转让底价,然后再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实现农村信用社对不良贷款债权的依法转让圆。

(四)对集中管理的集体企业贷款

应先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