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793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已校第54讲陈学明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docx

已校第54讲陈学明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

陈学明

(2011年5月11日)

陈学明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副主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上海证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人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即开始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

长期以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块学术园地中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已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论著、译著近30部。

在把哲学理论研究作为自己第一要务的同时,他主张哲学要走向社会,哲学研究者要有天下关怀、国家关怀、民族关怀。

2001年,他参与筹建了以上海和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为主要方向的民间研究机构——上海证大研究所,并担任常务副所长。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省部级以上10个重点科研项目,并先后获得过省部级以上20多次奖励。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解读当今社会针对生态问题的三种思潮。

一、当今世界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日本近海发生了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海啸继而引发了核泄漏,这一切给人类带来的危险,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并仍处在危险(核泄漏)之中。

人们突然感到,生态危机和自然危机,及二者所引发的人类的灾难,离我们太近了,也让我们更进一步意识到我们生活地球其实很脆弱,它随时有可能毁灭。

有人说:

“人类有可能会步恐龙的后尘,人类有可能走恐龙灭亡的那一步。

”这并不是言过其实。

实际上人类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自然危机的危险并不是近期才开始。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全世界的一批最有智慧的,最有责任心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集聚在罗马这个地方,成立了罗马俱乐部来研究属于全人类的生态和前途问题。

他们写出了很多震撼世界的研究报告。

其中,第一个报告的题目就是《增长的极限》,即有增长就有极限。

之后,生态问题引起了联合国的高度注视,联合国出台一系列的决议,发表一系列的宣言,试图解决生态问题。

其中一个宣言的题目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再往后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地球峰会。

只有最高层次的会议才被称为峰会。

这些最高层次的会议,曾经在巴西、南非、日本京都等地召开,最近的一次是在哥本哈根召开。

而这些已经召开的会议却无一成功,总是在吵吵嚷嚷当中收场。

京都会议形成了《京都决议》,本决议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废气排放做出了限制,但是却没有得到落实。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有罗马俱乐部通过研究得出的报告,尽管有联合国提出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宣言,即使我们召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地球峰会,但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生态危机和自然危机非但没有解除,其危险还日益严重。

二、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难点

(一)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三种不成熟的途径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为什么面对如此深重的生态危机和自然危机?

它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这些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思考。

现在西方有一批研究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家,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研究前途问题,研究生态问题。

他们认为,真正的根源还在于社会制度,严格来说是资本主义制度。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奉行的原则就是资本原则,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世界就主要是在围绕资本主义运行。

而资本主义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其最大的利润,即我们为了利润而生产,为了利润而组织整个社会的生产。

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下,最终要消除生态危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生态危机?

大致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国的文化保守来思考,都是从自我本位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者和中国最近几年复兴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认为人类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方案:

第一,我们人类依靠技术,或者说主要依靠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的进步尽早拜托生态危机。

比如说继续找新能源代替石油、煤等旧能源、发明低碳技术。

我们不否认技术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可能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一些有利条件。

但是人类仅依靠技术和新能源的发现就能够摆脱生态危机吗?

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来摆脱生态危机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

第二种方案是企图建立一门新的生态伦理学,通过改变人们的伦理观念来解决生态危机。

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生态危机的出现,关键在于人们观念、思想和道德出了问题。

我们不能平等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缺乏一种道德水准、一种道德观念。

如果说我们通过教育人民建立起一门新的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从而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不是人定胜天,而是天人合一。

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生态中心主义。

不是把自然当作一个人类欺诈盘剥的对象,而是当作我们人类的一个伙伴。

但如果我们树立起新的观念,生态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吗?

这仍是一种梦想。

仅仅依靠人类观念的变革以及通过道德的教育教化人民。

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能解决生态危机吗?

道德观念的变革,背后是什么呢?

由道德谈道德行吗?

这又是一场梦想。

第三种方案,新自由主义反复提出的,依靠市场。

他们认为现在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市场化还不够导致的。

一些生态资源,包括声音,包括水,甚至包括空气都没有经过市场,仅仅是一种公共产品。

他们假想若把所有的生产资源,都进入市场,都作为可以交换的产品,人们都需要付出代价来使用这些生态资源。

这样让这些资源在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的调动下达到平衡,这不就可以解决生态危机吗?

但这只是市场崇拜者的一场梦。

假如市场能解决生态危机的话,那么西方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就不会存在生态危机了。

市场化,彻底的市场化,按照市场原则主义解决的市场化,把空气,水、生命和土地统统变成可以买卖的商品,只能把人类引向更严重的生态灾难。

假如有一个老板把杭州西湖买下来,作为他的私人财产,我们想去西湖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假想在这种局面下,将是一种什么样悲惨的情境呢?

所以仅仅依靠技术,依靠观念的变革,依靠市场,是不可能解决生态问题的。

生态问题说到底还是社会制度问题。

表面上看,生态问题属于人跟自然的矛盾,人跟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人的矛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上的当代意义和当代价值就体现在在这一点。

所以最终解决生态问题的出路就是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唯一选择,这就是结论。

既然人类把解决生态问题的希望投向东方,投向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承担起解决人类生态灾难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一方面提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另外一方面提出中国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历史使命鲜明的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认准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应有之义。

实际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已经承载起了解决生态危机,把人类引向光明的这样一个历史使命。

那么,我们中国人民究竟该如何来承载这个使命呢?

我们该选择怎么样的战略来建设我们的生态文明呢?

我认为这是严肃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极强的现实感的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现在经常说中国模式,中国道德,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如何建设好生态文明。

(二)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三种错误思潮

那么我们中国究竟选择怎么样的战略呢?

我认为以下三种战略我们都不可取,我们要在否认以下三种的道路基础上,我们要寻找新的道路。

第一种道路是,往后走,退回去。

因为,众所周知,为了现在工业文明,人类付出的重大代价就是生态破坏。

现在向工业文明进军的过程就是生态被破坏的过程。

人类存在一亿五千万年,真正生态的破坏还是在工业文明之后,原始社会不存在生态问题,农业文明阶段也基本上没有生态问题,只是在工业文明阶段存在生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破坏和工业文明具有必然的联系。

而工业文明的过程就是人类寻求现代化的过程。

人类渴求现代文明的生活,我们人类正在大踏步地走向现代文明。

最初的西方国家完成了工业化。

我们东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西方国家为榜样,也要实现现代化。

让现代化降临到我们中国大地上,我们中国人也要过现代生活。

既然现代性、现代文明、工业文明跟生态是冲突的,那么有一种选择就是——回去,回到前工业文明去,前现代化去。

让我们中国停止现代化的脚步,重新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多富有诗意啊,这叫浪漫主义。

西方启蒙时期,像卢梭还有其他思想启蒙家主张人类进入工业文明。

但是,一旦进入工业文明了,卢梭马上感到害怕,觉得工业文明生活并不好,还是回去吧,回到田园去,回到农业文明去,那种生活才是人的生活。

卢梭那一代人,那种浪漫主义思想家向往的是往回走,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在我们中国,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面,都有这种往后走的倾向。

放弃现代化,来确保我们的生态安全。

这种做法,我们中国人能够接纳和采纳吗?

实际上,人类走向现代文明是不可阻挡的脚步。

想一想,让我们马上没有汽车,让我们没有电灯没有光明,让我们重新过原始农业文明的生活,人类能够答应吗?

中国人能够答应吗?

不可能。

中国还是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还是需要现代文明,只能如此向现代文明迈进。

所以,往后走的做法,我们不能采取。

第二种走向,也是我们中国现在主流的形态,主张的是一种现代文明建设战略。

什么战略呢?

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是不可阻挡的。

人类文明往前走的过程当中必然要付出代价。

其中一个代价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文明现代化期间,人类只能选择一个,这样我们人类只能选择牺牲生态。

人类向往工业文明,中国只能是按照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走,因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跟生态破坏是伴随的,它们付出了代价。

西方国家的思路是,现代文明既然成功了,现代化实现了,回过头来再去解决这些代价问题,包括生态问题。

先现代化,先建设,再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遗留问题。

中国也要走这条道路,当前我们中国的主要目标就是搞现代化,要聚精会神地搞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代价是不否定的,让我们承受这些代价吧。

让我们像西方国家一样,建成了现代化,成为现代文明国家以后,再回过头来解决生态问题。

这条道路我们能够走吗?

看来也走不通。

中国是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我们是在西方已经完成现代化,西方文明的示范教育下搞现代化,我们是后发走上现代化道路的。

我们是在西方现代化示范下被迫走向现代化道路的。

在现代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代价太大了,很有可能出现,我们连现代文明的成果没有享受到,我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就已经葬送了我们。

我们不可能先实现向现代化,回过头来再解决生态危机。

这条道路不存在,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道路,它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我们走社会主义国家道路也能走通。

这个层次的道路我们走不通,所以第二条的战略我们也不能选择。

第三条道路,我们也不能走。

那么第三条道路是什么呢?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把现代化建设产生的负面效应和生态问题转移出去,转移到国外去。

我们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等等这些问题,都转移到国外去,这也是有些西方国家所走的道路。

他们有句名言,让第三世界吃下污染。

即污染都让第三世界吞下,它们为什么把这么多的具有污染严重倾向的工业或者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来?

它们为什么把这么多的工业垃圾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来?

它们为什么自己国家的能源不开采,而肆意开采第三世界国家的能源?

是要把生态环境问题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去。

他们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却把现代文明成果相伴随的生态问题转移到其他国家去。

这些西方的大国,资本主义大国走的道路,我们能够走这个道路吗?

这条道路我们也走不通。

首先我们从体量来说,我们的体量太大了,十几亿人口。

从经济学来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没法估算,没有一个国外的空间来容纳我们中国的生态问题,有人说非洲在张开翅膀在迎接我们。

我们把非洲作为我国生态问题的主要转移地,我们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不能这么做。

而且现在第三世界国家已经对这种前景高度的关注。

他们不会为着眼前利益接受这种生态问题转移。

所以这种做法我们也不能使用。

以上三种道路,经过分析我们都走不通。

那我们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在何方?

我们的道路在哪里呢?

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我们要走一条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道路。

在中国这个地方一定要使鱼与熊掌兼得,我们既要建设现代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搞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一定要使经济增长和生态危机脱钩,斩断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中国人这条道路一定要走出来,这是中国的使命,要完成的任务。

其他国家可以缓一缓,但中国一定要迫不及待地走这条道路,这就是中国的模式和道路。

中国是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建设能停下来吗?

不能。

我们工业化能停下来吗?

不行。

在我们城市化和工业化前面加两个字,绿色城市化,绿色工业化,即我们一切现代文明以生态为导向,这条道路是艰难的,前人没有走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上一定要开辟出来,这就是当代中国的一个伟大的使命。

中国的存亡,我们人类的存亡在此一举。

如果这条道路走出来,中华民族将为人类史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如果我们这条道路走不通,等待中国的将是灭亡。

每个中国人都有要这样清醒的意识,知道我们的使命和道路在哪里,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三)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面临的难题

下面我就开始讲这条道路难在哪里?

困难在什么地方?

2、如何对待消费,我们也陷入两难境地。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就是扩大消费。

现在是消费为主流社会,消费拉动生产。

我们在树立的广告,都是把人们领向消费的主流道路,让人们尽情的去消费吧!

每一个人的物质欲望,对物的追求,为了获得高度的刺激,不惜追求高层次的物质生活,包括吃穿住移动。

消费,高消费社会。

没有消费拉动,就可能没有生产动力和GDP高速增长,也没有现代化加快前进的可能性。

因为这种GDP增长,一个是靠的是外交,一个是靠基本的物质,还有一个依靠国情。

但消费和生态环境是冲突的,你消费的东西都需要能源资源来保证的。

你消费的多,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就多,这是成正比的。

从保护能源和保护资源这个角度,我们还是希望我们消费的少一点好,不要肆意挥霍和消费。

但从GDP要增长的角度,我们要消费越多越好。

这就是一个两难情况,这就是我们中国面对的第二个矛盾,第二个难题。

既要扩大消费,又要引导消费,限制消费。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那么这个难题也只能通过在扩大消费和限制消费之间保持一种张力,保持一种平衡,通过这个来解决。

3、如何对待生产?

发展是硬道理,这个蛋糕是做越大越好吗?

无止境地扩大生产?

好像我们社会的主要力量就是扩大生产、增长GDP、发展生产力。

但扩大生产目的是什么呢?

又是为了什么呢?

所谓生产,就是把自然界和我们的那些资源演变为可供我们人类消费的东西。

消耗的资源永远是自然界中的资源,那么这里涉及到一个生产过度问题,我们人类为什么要进行生产?

就我们穿的衣服来说,服装厂老板为什么要造服装?

起初,人类穿着这个衣服,第一是为了避寒,第二是为了美观。

仅仅为了这个目的,我们衣服能不能适用期长一点呢?

我们衣服能不能经久耐用一些呢?

但现在,生产组织者不是这样想的,他希望生产这个东西产品寿命不要太长,他希望这个衣服穿过滞后就时了,我们要接着买新的衣服。

这样推陈出新,这样的一种生产方式,显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不适应的。

如果不这样进行生产,社会怎么发展呢?

蛋糕怎么做大呢?

这个是一个矛盾。

所以第三个矛盾就是发展生产和限制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也扰我们不得安宁。

经济学家和生产家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但作为社会主义家哲学家要思考这一个问题,你不能够一股气地把蛋糕做大。

4、我们如何面对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成果的发展,我们需要技术,需要科学。

英国的培根讲,知识从哪里来?

人们把技术和科学当做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的推动者。

发展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科学技术上,但科学技术是两面性的,它的功能也是两面性的,科学的负面效应在我们面前也暴露无遗。

日本核泄漏就是这个问题,用核代替煤来使用,用核来发电,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核泄漏造成了危害。

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带来了危害,人们都看到了。

所以一百多个科学在开罗开了会议,拒绝再研究科学技术。

他们看到科学技术科学发展给人们带来灾难,说: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是负面的。

”甚至有人预言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将会进入一个黑暗技术的重污染时代,那是很可怕的。

我们就面临一个如何对待科学技术的问题,很有可能人类伟大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最终取决于人类如何面对科学技术。

我们面临这样的难题,我们要坚持发展科学技术,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基本理念。

但同时也要限制科学技术,这又是一个两难的情况。

这就告诉我们如何在科学技术面前保持人类的宗旨。

但是不是科学技术发展到哪里,我们人类就渗透到哪里?

不是的。

所以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面,我们要走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使生态保护、生态文明跟现代化的建设要两个都有,我们都要,我们要鱼和熊掌兼得。

我要有解决一切的信心,战胜这个难题。

其中主要有资本、技术和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这些难题我们要探索,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三、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

(一)探索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下面我要说的是,探索这些难题的过程,是在中国这个大地上,创建出新的人类的生活方式的过程。

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有人说是发展问题。

但其实不然,主要是生活问题。

就是我们人类如何生活下去,我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哲学领域的称谓)?

这是一个怪问题。

有人说在二十世纪的现代我们不是活动的好好的吗?

不,是不是过的好,是不是我们按着现在的方式生活下去,其中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吗?

第二个条件是,即使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很好,我们生活的地球容许我们这样过吗?

第二我们退一步讲,就讲现在的生活方式很好,地球和自然环境不让我们过这样的生活。

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时有个讲话,千万不要叫中国人搞资本主义,不要过美国人的那种生活。

如果你们中国人都想过我们美国人这样的生活,三个地球,四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我们中国使用。

这可能吗?

没有这么多资源。

奥巴马看到这一点,你们中国人千万不要搞资本主义,不要像我们一样活。

这话传到我们复旦后,我们复旦的同事都在讲你美国人可以这样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过?

大家都这样活,我们就一起完蛋。

当下的问题是这种生活方式我们无法建立,建立不起来,我们无法换一种活法。

那么人跟地球的矛盾永远协调不了,不但人和自然的矛盾,人和社人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也解决不了,三个矛盾都解决不了。

人跟自然的矛盾、人跟人的矛盾,人自身内在的矛盾都解决不了。

美国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

两个海啸,一个是日本发生的自然界的海啸,一个是美国的金融海啸。

美国金融海啸发生在美国经济界,两个海啸根源是一样的。

我们谈谈这个金融危机。

管理学家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管理的问题,管理贷款方式出了问题。

经济学家站出来说管理学的问题这个说法太浅薄,应该说经济规律出了问题,金融的硬性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哲学家说不对,是美国人的存在状态出了问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的主流文化干什么呢?

美国的电视广播广告干什么呢?

刺激人的消费,指导需求。

广告就指导需求,你需要不需要什么东西,你有了这个东西如何如何好。

把人的需求都高度引诱出来,让每一个人都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充满了物质欲望的人属于美国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个就是,它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需要资本,需要金钱。

哪里来?

美国的文化,主流文化告诉人们去赌,去赌吧,想方设法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变到自己口袋里,把整个社会建设成投机的社会,风险社会。

但是在赌场上赢家是少数,输家是多数。

所以第一种存在状态就叫做赌。

那么赌是一条道路,除了赌还有什么道路可走。

主流文化,经济学家提出了借,今天用明天的钱,这是一个高招。

至于明天的钱能不能赚到,暂且不论,尽量去借钱。

所以我看到的资料是美国人跟中国人真的有天壤之别。

你看美国老人临死之前回过头来一看,借了这么多钱没有还,活到后来发现我怎么这么多钱没有还。

我们中国人还没有干到这步,很多人人进了天堂,钱还在银行,这种人也很悲哀,美国人也是悲哀。

人们把赌和借就主流社会的主流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不会产生金融海啸吗?

也不会产生自然的海啸吗?

它是经济危机、自然危机的一切根源。

所以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终结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换一种生活方式。

这个历史使命,中国人要承担。

生态危机的解除,有赖于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今天讲的这个问题可能离我们还比较遥远。

(二)提高自身境界,拥有类本位和集体本位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我觉得我们在座的都是文科的学生,我是老师,面对这么多重量级的话,你们现在坐在这里。

等过五年或者十年以后,你们中间会产生一定的分化,有的人能够成大业,成为国家的栋梁;有一大部分人不能有什么作为,少数人被社会淘汰,但也有很多人都在苦苦挣扎,过一种艰苦的生活。

究竟是什么造成我们之间的差距呢?

作为老师来说,我希望你们每个同学都能成大事,成大业,有出息。

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同学、学生要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个人的竞争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你死我活,生存淘汰。

你凭什么本领在社会上做?

这就要考验人的竞争能力,靠技术,铁饭碗?

关键是靠我们的思想。

靠我们的精神,靠我们的思想高度。

在座的你们要考虑,我们平时在想的是什么问题?

我们能不能把生态问题、前途问题和人类前途命运问题思考清楚?

这无疑是在提升自己。

今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们会场上很安静,认真地跟我在这里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说明我们同学也是有素质的。

这些问题在个人本位上不用去考虑,但是我们人考虑问题不仅要以个人本位,还有集体本位和类本位。

你跳出个人本位,达到一个集体本位,人类本位,这是一个不断的进步。

人的精神品质,人的判断力全部来自这一境界。

你站在我们计量学院的上空50米的地方,你能看到什么?

再往上,提升到100米高的地方你能看到什么?

200米你又看到什么?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你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够把握这个世界。

知道我的命运在什么地方,我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我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

人这辈子在世界上干什么来了?

就是要有能耐、有作为。

人类的精神境界,就是有差别的。

我们就要培养这个高度和境界。

人能不能成功有时候就是取决于两种东西。

第一是他们的判断力,第二是他们的意志力。

判断力就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把握,意志力也就是实现自己判断的品质。

如果这两种都具备,这个人就有希望。

所以我们脑子里要装着一点大问题。

我经常在星期六、星期天趁各种机会对大学生多观察。

在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就有明显的差异。

差异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在饭桌上遇到的问题就不一样,在房间里遇到的问题就不一样。

在上海大学,在饭桌上出现一个人的问题,在房间里就是一个人鸡毛蒜皮的事。

在奥巴马捉本拉登的事情上他看不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他不认为这是件大事情。

在复旦,遇到困难的事情就有大问题,所以大学就是一种氛围来提升自己。

图书馆的讲座,能拿到它的题目也是一种提高,听复旦大学的讲座也是一种提高,讲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你这么听了以后这样的题目都很震撼。

经常听这些有深度的讲座,你们就成才了,境界也就提高了。

所以我今天虽然讲的是一种生态问题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但实际上我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它让我一直思考着,大家思考过这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必须要思考如何能够解决,否则,这些问题不在你们脑海里,你们脑海里要想着工作,男孩子找个女朋友,女朋友找个男朋友。

这些问题要浮现在你们脑海里。

一旦这些问题浮现在你们脑海里,你们的境界就提高了。

你现在是谈朋友总是问我老师的意见,我说你不要看身高的高低,你要看境界高低,境界高的话你跟他谈肯定没有错。

他的身高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