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542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二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读考纲】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把脉高考】

1.从内容分布上看,考查的重点有:

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特别要注意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注意模块内的知识综合。

3.2013年备考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力量。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及措施是重要考点。

 

【知识体系构建】

【真题剖析定位】

(2012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2福建卷)3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答案】B

【解析】杜甫是“大地诗人”就在于他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所以,今天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获得了永恒。

B符合题意。

A说法绝对,CD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2天津卷)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012海南卷)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动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

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4分)

(2012福建卷)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

(10分)(要求:

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解析】本题中,考生可能把它看作是语文科中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其实题目要求写内容提纲,重点在于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

如果懂得转换题型,这道题目应该不会太难。

“弘扬雷锋精神”,涉及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点,“促进社会文明”,涉及到文化生活中第四单元“发展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创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知识。

(2012天津卷)1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XX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

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

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8分)

(2012江苏卷)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感动中国人物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材料强调感动中国的100多位人物,走进人们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D项也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榜样的作用,而不是道德评价体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2江苏卷)37.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

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冶)。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

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

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

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

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

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3)端午节即将到来,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

(6分)

(2011·福建文综)“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解析】 “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可见在他们身上,折射出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A项当选。

C、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人人践行”说法片面。

【答案】 A

(2011·新课标全国卷)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

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

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XX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第

(1)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作用的原因。

从材料和题目设问都可以得出妈祖文化对人的作用,所以首先要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妈祖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问,明确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妈祖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原因,分析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保留了基本特征;二是妈祖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第(3)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建议,结合材料信息,我们可以从挖掘妈祖文化的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发挥精神纽带作用等方面回答。

(2010·北京文综)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XX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XX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作用。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归纳材料中的一次次战胜灾难的事件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在战胜灾难中的作用,要运用课本知识并结合材料作一简要分析。

【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和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归纳1】灿烂的中华文化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含义

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历程

萌动——春秋战国、诞生——秦统一

、发展——汉代、强盛——隋唐、扩展——宋元明

表现与见证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文明的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一脉相承的见证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

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又有中华民族的共性。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1)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文化与社会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

2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文化与人

①中华文化能够影响人:

影响人们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能够感染人: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发展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突破归纳】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1)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蔓延和发展的标志。

民族文化在民族成长和壮大中始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的衰落。

(2)从文化的历史使命看:

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近代出现了没落。

要想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的振兴,必先振兴文化,实现文化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自身与现实的关系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

【典题探究】

【例1】【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XX届高三联合竞赛试题】有人说:

“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

能改变吗?

不能。

”这说明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答案】C

【解析】台湾文化是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份子。

是矛盾的特殊性。

中华文化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故ABD项错误。

本题选C项。

【例2】[2011•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故③错误。

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经济的发展,故④错误。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项。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变式精练】

1.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民族性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错误选项。

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消失,也不能消失,③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选C项。

【答案】C

2.[2012•昆明模拟]温总理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文化。

这深刻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核心考点归纳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重要性

①地位:

“三精一魂”

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如何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②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④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⑥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突破归纳】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特征

内涵

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时代性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先进性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典故、诗词、格言。

(1)团结统一:

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爱好和平: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之用,和为贵。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勤劳勇敢: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②业广唯勤。

③天道酬勤。

④不畏强御。

(4)自强不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5)爱国主义: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典题探究】

【例题3】【河北省唐山一中20XX届高三调研考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首千百年来为无数海内外游子所传唱、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心的《游子吟》,牵出了中华游子文化结。

游子文化体现了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B.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

C.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变式精练

3.【吉林省长春二中20XX届高三第三次月考】20XX年1月20日,中国外交部官员称,“国强必霸”有违中华传统文化,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绝不是中国的选择。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这体现出

①中华民族坚持爱好和平的民族

②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

③中华民族注重友好合作,是礼仪之邦

④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

A.①③B.③④C.④④D.②③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体现出中华民族坚持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注重友好合作,①③符合题意。

4.(2012年广东江门二模)2011年9月29日,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了我国人民的“奔月”神话。

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实现()

①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②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③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④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A.①②B.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