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475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GANSUFORESTRYTECHNOLOGICALCOLLEGE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

 

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

虎保成(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项目组副组长:

赵子忠(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何建平(小陇山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文云(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主任讲师)

王淑荣(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姬孝忠(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廖永峰(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赵密蓉(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副教授)

单用祥(威龙集团管理顾问教授)

杜维强(天水市林业局森防站站长高级工程师)

 

本方案围绕机制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和科学发展的目标,在分析当前机遇、筹划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方案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未来两年内,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将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甘肃经济绿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现有专业基础与优势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专业,从2002年开始进行高职教育,经过几年高职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建设与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已培养学生500多人。

1、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林业行业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研究,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提出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

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

第一学期为素质教育阶段,第二、三学期为专业基础单项技能训练阶段,第四五学期为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阶段,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

2、课程改革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岗位任务的特点,在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按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中,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按模块,分方向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每个模块按照“基础、提高、综合”的递进原则构建课程内容。

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以真实工作环境为基础,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实训中,引入行业和企业真实项目,并进行现场技能考核。

建立并实施专业技能强化机制,突出专项技能培养。

3、专业教学团队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8人,硕士5人,双师素质教师12人;聘请兼职教师3人。

2009年由专业带头人组织团队开发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参编高职教材14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4项,市级科研课题3项,院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40篇;有11名教师获得行业资格认证。

4、实训实习基地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实训基地包括3700亩的实习林场,50亩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训室、森林植物实训室等。

与校外10余家林业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近三届毕业生在校外10多家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

5、人才培养质量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思想素质、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

大部分毕业生成为了行业企业技术或管理骨干。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发展目标

针对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对森林资源保护人才需求,积极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洮河林业局、徽县林业局、白龙江林业局、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合作,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校企(局)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成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立足教学,兼顾服务,按照行业工作标准建设功能完善的生产型实训实习基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将该专业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森林资源保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带动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共同发展,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林业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林业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行政执法、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运行机制

以服务甘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将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合作办学单位扩展到10个,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建设,构建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健全良性互动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办学活力;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制度、校企共享的师资培养管理制度、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共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走出一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路。

(二)构建“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林业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林业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操作、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校行(企)合作为基础的“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0+0.5+0.5”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0——前两学年在校进行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能力训练。

0.5——第五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认证,充分利用学院3700亩的实习林场,培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森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在训练中突出职业专向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是“案例实训期”,即由学校和行业或企业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行业现状以及流行的技术方案,总结出一些有样板意义的工程案例,由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有计划的仿真项目实践,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0.5——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进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

这个阶段是“项目实训期”,即学生在林业行业或企业中按照行业或企业管理模式,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企业真实的项目;通过顶岗实习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项目,在真实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职业岗位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有4个主要岗位方向:

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巡视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

每个方向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见表1。

表1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

职业岗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

森林病虫害防治员

林业有害生物的识别

能诊断识别当地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并进行调查

标本制作

能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标本的制作

有害生物检疫

能识别国家规定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熟悉检疫程序

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与防治

能进行当地主要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

掌握化学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掌握防治器械的使用方法

护林员

森林火险天气预报

会常用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

会制作森林火险尺并能操作

林火地面巡护

会操作常用的通讯设备

会地面巡护及火情观察、定位与报警

林火扑救与档案管理

能使用常规扑火设备有效组织林火扑救和管理扑火队伍,会森林火灾调查及火灾档案管理

森林日常巡护、林政法规宣传

能对森林进行日常的巡护管理

自然保护区巡视监测员

林区治安管理

能对林区(旅游景区)治安进行有效管理

野外巡护

能收集野外基本信息,进行野外急救与自救

会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会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审批程序与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

森林保护工程技术人员

森林资源调查

造林

森林抚育

能进行森林资源调查

能进行造林施工

能进行森林抚育施工

2、课程体系构建

以林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把实际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图1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课程建设

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林业行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植物等4门核心课程建设,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林业行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植物4门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

其中,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建成省级精品课,将林业行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建成院级精品课。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编写《林业行政执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自然保护区管理》《林学概论》等4部以核心课程为重点的专业教材,同时制作4门与核心课程对应的多媒体课件。

4、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按照“实景镶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行业和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组织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做”一体化。

5、教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森林资源保护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学生评价等几个方面,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完成森林资源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优秀教案等专业教学文件。

自主开发课件库、试卷库和习题库。

购买或搜集文献资料,校行或校企共同开发体现真实环境的项目库与案例库。

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实训设备等相关仪器资料库、实训项目资料库、技能考核试题库等,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兄弟院校资源共享。

具体建设计划见表2

表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计划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单位:

万元)

2012年

2013年

小计

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10

20

2.课程体系构建

5

5

10

3.课程建设(4门/1门省级)

10

10

20

4.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6

4

10

5.教学资源库

10

10

10

合计

55

55

70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着重培养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1名教师培养成专业带头人,选派到国内大学或行业及企业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承担森林保护工程项目、企业兼职锻炼、参与行业或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等途径提高专业建设能力。

通过培养,成为本区域森林资源保护技术专家。

聘请1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业务培训、学历提升、学术交流、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技术开发等方式,培养4名骨干教师,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其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

通过技能培训、高校进修、主持和参与教研科研项目、职业资格培训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行业或企业锻炼或参与项目研发,丰富企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在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组织教师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通过两年的建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来自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专家和岗位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课程标准制定,参与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参与校内项目教学,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等。

密切与企业合作,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建立2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见表3。

表3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表

师资类别

培养人数

资金预算(单位:

万元)

培养途径

2012年

2013年

小计

专业带头人

2

10

10

20

国内培训、企业锻炼、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学术交流、外聘。

骨干教师

4

15

15

30

国内外培训、企业锻炼、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学术交流。

选派4名教师到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等林业企事业参加工程或项目培训。

双师素质教师

8

10

10

20

企业锻炼、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行业认证、引进。

每年选派4名教师到合作企事业单位锻炼。

兼职教师队伍

10

5

5

10

校企合作培养

合计

24

45

45

80

(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产权联接为纽带,互利共赢为动力;建成10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松散型校外实训基地增加至20个。

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达到能使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

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基地的建成确保专业学生每门专业核心课都能正常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满足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满足相关科研需求;满足社会服务功能;完成20个项目的实训技能考核,开出率100%;开展社会技术服务项目3项。

形成集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多功能的,具有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适应职业岗位技能模块教学和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基地。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在校内建成具备真实环境,集教学、技术服务、工程、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资源保护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开展以完成真实项目为特点的项目实训。

基地直接对周边地区的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开放;与小陇山林业局合作,将实训基地构建成本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推广和服务基地。

对校内现有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扩建,新建化学保护实验室、森林昆虫标本室、植物病理实验室、动植物资源调查实训室等4个校内实训室(见表4、表5),提升实训基地功能,营造企业氛围。

表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一览表

实验实训基地名称

投入资金

资金

来源

支撑实训任务及课程

备注

2012年

2013年

合计

1

化学保护实验室

31.7

31.7

中央财政

森林害虫防治的药效试验、化学农药的观察识别、农药的配制使用、常用药械的使用等实训项目

新建

2

森林昆虫标本室

30.8

30.8

中央财政

昆虫形态识别、昆虫分类及标本制作等实训项目

新建

3

植物病理实验室

35.5

35.5

中央财政

病害识别、真菌分类、病害标本制作等实训项目

新建

4

动植物资源调查实训室

32

32

中央财政

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调查、保护等实训项目

新建

合计

41.2

58.8

130

 

表5森林资源保护实训基地设备明细表

序号

实训基地

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及项目名称

数量

单价(万元)

金额

(万元)

合计

(万元)

完成

时间

1

化学保护实训室

实训室可以承担能够提供社会培训。

实训人数:

该实训室可以同时容纳50人实训。

昆虫培养箱

2

0.6

1.2

31.7

2012年

生化培养箱

2

0.9

1.8

超净工作台

1

8.5

8.5

电子天平

4

0.5

2

虫情测报箱

6

0.5

3

有害生物抑制器

6

0.8

4.8

车载式喷雾机

2

1.5

3

弥雾喷粉机

6

0.3

1.8

烟雾机

6

0.5

3

打孔注药机

6

0.1

0.6

常用各种剂型商品农药

2

2

森林昆虫标本室

实训室可以承担森林资源保护、园林技术及相关应用专业的昆虫形态识别、昆虫分类及标本制作等实训项目,能够提供社会培训。

实训人数:

该实训室可以同时容纳50人实训。

台式电脑

2

0.6

1.2

30.8

 

2012年

数码摄像机

2

2

4

体视显微镜

20

0.8

16

影像分析软件

1

1.8

1.8

各虫态及生活史标本

幼虫标本

50科100瓶

8

成虫标本

100科500盒

生活史标本

100盒

3

植物病理实训室

实训室可以承担森林资源保护、园林技术及相关应用专业的病害识别、真菌分类、病害标本制作等实训项目,能够提供社会培训。

实训人数:

该实训室可以同时容纳50人实训。

台式电脑

2

0.6

1.2

35.5

2013年

数码照相机

2

0.8

1.6

生物显微镜

20

0.7

14

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

1

0.6

0.6

病害标本

200盒

3

冰箱

1

0.8

0.8

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1

5.0

5.0

超净工作台

1

8.5

8.5

生化培养箱

1

0.9

0.9

4

动植物资源调查实训室

实训室可以承担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技术及相关应用专业的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调查、保护等实训项目,能够提供社会培训。

实训人数:

该实训室可以同时容纳50人实训。

显微影像分析系统

1

6.6

6.6

32

2013年

便携式水质分析仪

1

3

3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1

3

3

高速离心机

1

1

1

恒温干燥箱

1

0.6

0.6

培养箱

1

0.6

0.6

班用帐篷

5

0.4

2

优质睡袋

40

0.1

4

气垫床

40

0.01

0.4

手持GPS

20

0.36

7.2

摄像机

1

1

1

照相机

1

0.6

0.6

野外背包

40

0.01

0.4

便携式电脑

1

0.8

0.8

数字声谱仪

1

0.8

0.8

合计

100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等10个校企合作单位基础上,与白龙江林业局、白水江自然保护局以及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等多家林业行业单位或企业合作,发展到30个校外合作企事业单位。

4、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建立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成立联合育人领导小组,制定学生实训质量考核和评价标准,校行(企)合作共同编写指导书、培训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规范和学生实训操作规程,营造专业文化氛围。

(五)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院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及周边地区林业单位开展多工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300人次以上。

扩大校际合作与对口交流每年承担兄弟院校委托培养专业教师2~3名,两年内培训师资4~6名,义务支教2人。

四、专业改革举措

(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办法

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期间,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示范性建设的要求以及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现有的实际情况,将采取以下举措,解决专业现有问题:

1、创新校企合作运行制度

将森林资源保护专业合作办学单位扩展到30个,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建设,构建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健全良性互动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办学活力;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制度、校企共享的师资培养管理制度、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共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走出一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路。

2、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林业行业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实景镶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为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按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课全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整合理论教学课程结构,加大实训实岗教学改革力度,建设4门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4本,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院级精品课程,并确保课程使用教材为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实训和对外开展服务的需要;实训基地规章制度齐备,新建4个校内实训室,校内基地设施达到省内同行先进水平;新建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能使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

5、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行业锻炼、进修培训等形式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专业骨干教师,8名青年教师,85%的专任教师要达到“双师型”素质,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授能力,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生产指导能力;加大兼职教师结构调整力度,使更多企业生产一线人员进入教学团队。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服务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

承担小陇山林业局、祁连山自然保护局、甘肃各市县林业局及相关企业的技术培训,在保证教学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就业培训、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多种服务。

每年培训人数300人次。

(二)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林业工程系主任赵子忠副教授为组长,全体森林资源保护教研室教师位成员的专业建设小组,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精神,充分认识到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建设的顺利实施。

2、制度保障

制定了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专业建设的实施。

3、资金保障

争取申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