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349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山东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8年1月20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工作指导转变,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初步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万亿元,增长14.5%左右,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6%和14.5%。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近三年全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8%,年度之间波幅仅为0.7个百分点。

农业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粮食总产4103.8万吨,增长1.4%;畜牧业生产较快回升,肉类和水产品产量801万吨、775万吨,分别增长5.5%和2.3%。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省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92.2亿元,增长30.6%;对农民承诺的12件实事全部落实,改造农村公路9000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3万户。

工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212.2亿元,增长20.8%,实现利税、利润5300亿元和3350亿元,分别增长25%和28%。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74.5亿元,增长23.5%。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成效。

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旅游休闲等重点产业发展势头看好,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652.1亿元,增长27.5%。

自主创新得到加强,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件数分别增长21.5%、3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71.7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48万吨、炼钢能力370.6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三)内需增长质量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消费需求持续扩大,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0亿元,增长17%,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00亿元,增长24.2%。

资金到位情况较好,累计到位资金13000亿元,增长23%,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2440亿元和1835.5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6%、34%和36%;钢铁、铝行业投资分别下降33%和8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3%。

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90.1%。

省管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达到5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培育资本市场见到新成效,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7家,境内外上市融资300.2亿元,比上年增加175.8亿元。

积极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进出口总值1226亿美元,其中出口752.4亿美元,分别增长28.7%和28.3%;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36.9%,提高5.3个百分点。

预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0亿美元,增长10%。

(五)发展布局有序展开,区域发展趋向协调。

“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发展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半岛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值分别占全省的66%和86%左右。

海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增加值1664亿元,所占比重达到6.4%。

继续实施“双30”工程,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壮大。

突破菏泽成效显著,全省援建的8个工业园区累计入园项目126个,完成投资42.5亿元;菏泽市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5.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3.8%和129.7%;城镇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人数为1457万人和1277.1万人,分别比年初增加89万人和281.1万人。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完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展顺利,省属地方高校招生41.8万人,增加3.1万人。

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改造力度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超过50%。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进度加快,全运会比赛场馆及省博物馆新馆、档案馆新馆建设进展顺利。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65元和4985元,分别增长17%和14.1%。

人口老龄、扶贫减灾、防震防空、对口支援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从总体上看,2007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结构明显优化、活力明显增强、后劲明显提升、民生明显改善等特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全省人民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充分发挥监督支持作用的结果,也是与各级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分不开的。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

一是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畜牧业生产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困难较大。

二是粮食和部分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能源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服务类价格呈结构性上升趋势,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压力较大。

三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工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服务业规模较小和比重偏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四是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高能耗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较高,节能减排的形势相当严峻。

五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压力较大,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从总体上分析,2008年我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宏观环境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世界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保持较快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有大的改变。

跨国投资并购比较活跃,国际贸易会保持稳步增长,这为我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扩大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国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着力加大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这为我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当前,我省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

必须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扭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放松,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做好200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推进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生产总值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0元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均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

(3)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下降4%。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有所提高。

(5)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007年全省平均水平之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述目标中,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目标是预期性的。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目标是约束性的,必须千方百计完成。

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充分体现十七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2008年工作思路和目标,既突出了经济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社会建设,又强化了文化建设,体现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

(2)与省九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2008年的发展目标,是以“十一五”规划为主要依据,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提出的,体现了年度计划和长远目标的紧密结合。

(3)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两防”任务的要求。

2008年经济增长、投资和价格等预期目标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有利于价格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4)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留出空间。

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是在综合我省资源环境、市场需求和供给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积极可行、留有余地的,目的是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来。

(5)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许多矛盾和问题就难以解决,但这个速度必须建立在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的基础上。

2008年计划目标的安排,在强调速度总量规模的同时,对结构质量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三、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做好200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的原则,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落实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1)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稳定粮食、棉花播种面积,开展玉米千斤省和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加快济宁等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抓好41个县的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保证粮食产量800亿斤。

切实搞好粮油的储备、调运和供应。

(2)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强化农业生产装备及技术支撑,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实施好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和重大技术推广补贴,抓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建设。

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支持生猪和奶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实施优势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培植11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0家。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工程,改造农村公路9000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45万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

开工建设10.3万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搞好2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50座大中型水库和800座重点小水库的除险加固。

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

(4)搞好新型农民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科技示范农户15万户。

搞好重点小城镇的综合开发,扶持68个重点贫困乡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

(5)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妥善化解乡村债务。

(二)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山东建设。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推进济南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建设,建成中科院青岛、烟台研究所,组建10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

(2)着力突破关键技术。

建立健全“产学研政金”五位一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省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3%,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8%。

加强节能减排、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重大技术科研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获得一批重要技术标准。

(3)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培植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

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省重点高技术产业项目支持计划,推进100个国家和省重点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济南软件、青岛海洋生物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4)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

完善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积极引进聘用两院院士和海外知名学者,实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技师”等工程,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梯队。

(三)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1)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突出抓好胶济铁路沿线、鲁南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信息化改造。

在冶金、化工、机械、纺织等领域,大力推进生产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实施大型企业信息化助推工程,推广500项信息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支持200个信息技术应用工程。

(2)振兴装备制造业。

出台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支持重点行业和企业发展高技术装备产品和专业设备,力争在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煤化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洋装备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精心策划和申报一批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装备制造业专项规划。

整合提升传统制造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3)提升重化工业的发展水平。

积极推进重点企业的重组整合和技术改造,促进重化工业上技术含量、上节能环保水平、上工艺设备质量、上产品附加值、上市场占有率。

石化行业,重点引进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中央大企业作为战略伙伴,加快对地方石化企业的重组改造,促其做大做强。

钢铁行业,出台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推进济钢、莱钢等企业的重组,组建山东钢铁企业集团,启动日照大型钢铁基地前期工作,促进钢铁工业布局向沿海转移。

煤化工行业,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出台实施煤化工工业发展规划,高起点布局2-3个煤化工重大项目。

(4)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组织好煤电油气运供需衔接,确保重要能源原材料供应不出问题。

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搞好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以培育“三大载体”为重点,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

全面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优化发展布局,突出重点产业,加强绩效考核,强化资金、人才和体制支撑,努力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1)着力抓好载体培育。

建立重点产业协调推进机制,引导服务业向集约化、园区化、网络化发展,提升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服务产品标准化。

集中培植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力争1/3左右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培植50个重点服务园区,抓好规划编制,提高聚集化发展水平;培植100个重点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65个山东知名品牌,走出一条依靠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2)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

提升服务业项目的经济规模与策划水平,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力争服务业投资增幅比全社会投资增幅高5个百分点。

管好用活政府引导资金,安排部分省基建基金,搞好资本市场融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采取银企洽谈、项目推介等方式,吸引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旅游、房地产和商务服务等六大产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落实和完善鼓励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济南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规划建设3-5个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和1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培育一批影响较大、具有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五)强化节能减排和土地集约利用,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节能减排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1)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加快实施节能“三百”工程和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确保千户重点耗能企业比2005年节能1036万吨标准煤。

推进节能发电调度改革,扩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范围。

实施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抓好海阳核电项目建设,推进乳山、荣成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4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重达到1.3%。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2)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

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沿线和省辖淮河流域治污项目,确保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搞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一县至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抓好燃煤电厂重点脱硫工程,确保年底前建成26台脱硫机组。

继续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出台小清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湿地建设和矿区塌陷区治理。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重点污染行业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超标准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3)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完善关停企业的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等政策,关停小火电装机130万千瓦,淘汰立窑水泥85座、熟料产能850万吨,关停5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分解落实第二批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任务,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关停淘汰目标。

(4)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加强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立足于挖潜与开发,着力在盘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步伐,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以上;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60%,部分园区实现“零地增长”;组织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

(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内需发展质量。

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增长。

(1)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八个必须”条件,引导资金投向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投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改造项目,投向农业农村、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特别要加大服务业的投入,提高文化产业的投资比重。

加强对12个高耗能行业投资项目管理,出台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管理办法,坚决控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

(2)搞好重大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组织实施好省政府确定的100个重点项目,争取再筛选储备100至150个重点项目,切实搞好项目投资接续。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争取国家核准4个3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0万千瓦。

煤炭,重点推进巨野矿区开发建设,计划新开工矿井3对,建成投产矿井5对,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11万吨。

交通,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等电气化改造项目,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建设改造铁路1900公里;加快建设新河至辛庄子等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168公里;抓好青岛、日照、烟台港区工程建设,新增港口泊位22个、吞吐能力4500万吨。

水利,加快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调水和东调南下工程建设进度。

(3)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补助、配套等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用好开发银行贷款,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

大力培育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全年境内外上市融资200亿元。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多渠道融通资金。

(4)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扩大城镇消费规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服务消费。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改造扩建1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造标准化“农家店”1万个;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主渠道作用,50个县基本建成连锁经营网络体系。

扩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消费,满足城乡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5)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搞好粮食、肉类和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确保主要农副产品供应不出问题。

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做好应对市场供应和价格异常波动预案。

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高校学生食堂的补贴。

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加强物价政策宣传,稳定市场预期。

严格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启动综合改革试点。

借鉴国家深化改革试点的做法,选择一个市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选择一个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选择一个市开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改革试点,抓紧制定试点方案,争取尽快组织实施,为推动全省的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立足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制定省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意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

研究制定国有资本退出办法,引导新建企业和项目引进战略伙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膨胀规模、提升水平。

(3)推进行政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深化预算制度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