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有误,年龄的称谓:
垂髫:
三四岁八九岁;“始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总角:
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
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
20岁;而立:
30岁;不惑:
40岁;知天命:
50岁;花甲:
60岁;古稀:
70岁;耄耋:
80岁、90岁;期颐:
100岁。
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列应该是:
“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
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B
【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C
【解析】【分析】C.有误。
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
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 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有误,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
锱铢必较:
锱、铢:
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
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锱:
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
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
C“变成沙僧的样子”错。
原著是牛魔王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吃元宵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被称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另一个节日——元宵节。
吃元宵是这一天最重要的内容。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6.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
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 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 《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有误,“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B项有误,正确应是: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C项有误,“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8.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三国志》不是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史书,应该为《三国演义》。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的是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
9.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
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D
【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A
【解析】【分析】A.“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
BCD说法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
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
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
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答案】
(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
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
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略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话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
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语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2)注意突出题干的要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3)注意与“孔子”和“孟子”相关的内容。
(4)注意谈论的重点“合作共赢”。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
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1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B
【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
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4.下面这段邀请词中的画线部分,不是谦辞的一项是( )
值此新春佳节,愚兄特在寒舍略备薄酒,诚邀贤弟把酒畅聊,共叙情谊。
明晚六时,恭候光临。
A. 愚兄 B. 寒舍 C. 薄酒 D. 贤弟
【答案】D
【解析】【分析】ABC都是谦称,D.属于敬辞,贤弟:
敬称自己或别人的弟弟。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词义的能力,题目要求从谦敬方面进行辨析,谦语:
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敬语: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平时学习时要对这两种词语进行积累。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敝、鄙、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陛下”等。
C. 《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创作的一部历史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也安排了大段独白来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D. 即席讲话有时与学习水平高低关系不大,却与能否熟练运用即席讲话的技巧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分析】B.错误,“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尊称。
是敬称,不是谦称。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敬辞的掌握情况。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
常见的敬辞有:
"令"字一族,"拜"字一族,"奉"字一族,"子"字一族,"惠"字一族,"恭"字一族,"垂"字一族,"贵"字一族,"高"字一族,"大"字一族,"敬"字一族,"请"字一族,"屈"字一族,"光"字一族,"俯"字一族,"华"字一族,"老"字一族,"叨"字一族,"雅"字一族,"玉"字一族,"芳"字一族,"贤"字一族等。
16.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 《登飞来峰》《记承天寺夜游》《月夜忆舍弟》的作者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答案】B
【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误。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
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A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7.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B.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连中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C. 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答案】D
【解析】【分析】D.《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18.学校开展主题为“振兴中华传统节日,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活动。
(1)【观点论述】众所周知,关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争论从未停止。
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下人们谈论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
请说说理由。
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写出这个节日,并简要叙述该节日的主要习俗。
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
柳枝袅袅报春意,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
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
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2)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3)杏花团团念祖恩
【解析】【分析】⑴开放性试题,比如:
中国自己的节日够多了,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洋节日流行会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异于斩断了发展的的根基和后劲。
⑵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⑶补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杏花团团”对“柳枝袅袅”,“念祖恩”对“报春意”。
故答案为:
⑴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
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
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⑵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⑶杏花团团念祖恩
【点评】⑴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图画解读和对传统节日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图画是赛龙舟的画面,是端午节的习俗,结合相关知识作答。
⑶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它始终chù立不变,巍峨庄严,是最可靠的支持。
水有德,它恩zé万物,惠及生灵,海纳百川。
智者如水般通透,明察秋毫;仁者若山般静默,慷kǎi豁达。
②诗中有山——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杨万里在山中领悟哲思:
“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
③诗中藏着水——“轻舟短掉西湖好,绿水逶迤”是江南水的婉约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孟浩然眼中洞庭湖水的浩渺壮阔;“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则是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