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175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docx

考研政治经验贴汇总

政治英语160分经验贴

对于政治,我觉得很无奈,我是8月开始学政治的,当时是被一个学长说的吓着了,他说你考的是武大新闻,你看看自习室里都开始学政治了,于是我本来准备9月开始的政治复习提前一个月开始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马原部分刚开始看的时候一目十行,感觉什么都看懂了,又什么都记不住,这是因为我们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缺乏了解。

这充分的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诚然,不少牛人只看红宝书也可以过80,但我认为这种牛人还是比较少的。

我建议暑期大家可以去网上下载任汝芬的视频,往年的就行,因为暑期新大纲估计也没有出来,任汝芬的马原讲的还不错,虽然听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好像只是照本宣科,但之后做题却会发现自己的正确率上去了。

陆象山的史纲和毛概讲的也不错,知识点十分清晰,听过了就知道哪些内容是需要掌握的和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思修可以去听蒋中挺的,他喜欢结合知识点分析题型,讲的还不错,就是闲扯的话题有点多。

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说补习班没有用,很对,我也觉得什么猜题班很不靠谱,我很多同学报的高辅班政治不过刚刚过线。

但是如果大家去对比下每年暑期强化班划出的重点和历年的主观题,你会发现原来强化班的重点绝对是可以覆盖主观题的知识点的,所以强化班的视频还是有必要看看的,但是网上下载真的足矣。

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比较轻松,每天学英语、专业课累了就看看视频,把那些所谓的大师化的重点标记下来,到时候多看看。

看完视频以后就开始做选择题,选择题的作用是熟悉红宝书,我从四六级开始就信奉题海战术,所以市面上的《陈先奎2000题》《序列二》《肖秀荣1000题》《张俊芳2100》题我都做了,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对我的政治分数很无奈——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

陈先奎的哲学部分不用做,过于扣细枝末节,会照成你以为整本书都需要背下来的错觉,张俊芳的题强调的是概念间的辨析,就是说你做她的题对每个概念、定义会有很深刻的理解,但其出题风格和真题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序列二》的题还是可以的,《肖秀荣1000题》的也很不错,我建议大家这两本还是要做的,《序列二》题量比《肖》的大些,有些题目的难度也大些,肖的题基本都是核心知识点,是一定需要掌握的。

这两本书需要反复做,并把知识点标注在红宝书上,这样看书的时候印象会加深,这两本习题集我一直做到1月初,一遍一遍的做,每道题都熟记,政治选择题我得了44分,错了两道单选,两道多选,而且错的都是时政,呵呵,我平时不看新闻,错了也是活该。

到了11月我开始发慌主观题,但也只是发慌,其实一直到考前,我一直没有背诵主观题,只是一遍一遍的看红宝书,后期一遍一遍的看风中Jin草,我建议大家把各个辅导机构化的重要知识点,注意不是猜题知识点,而是强化班时指出的重要知识点多次的反复的而看,大概知道这份知识点的考察范围。

我上考场前是很慌的,毕竟没有系统的背诵过,但是事实证明,把红宝书和风中Jin草加起来看个10多遍,主观题真的没什么好怕了。

选择题才是王道,多做题,做多遍。

【从开始到最后】考研政治79分的复习全过程(全)

图太多,自己上网找。

 

政治89:

谈点经历,算不上经验。

目录

一、自我介绍

二、复习经历

三、个人总结

四、共勉

五、附录

首先我愿意,其次受友人们之托,现将自己考研政治复习经历(谈不上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那些学业上想进步的朋友能有所帮助,写的很主观,还希望朋友们海涵。

一、自我介绍

男,09年毕业于某普通二本院校,理工科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讨厌文科的东西,很尊重文科的朋友。

工作满一年后辞职考研,2011年考研政治89分(客观49+主观40)。

二、复习经历

备注:

文中所涉及书名、人名仅与本人复习经历有关,并不完全代表个人观点。

1.准备阶段

时间:

9月上旬考试大纲出版后的一两天(政治大多数人都是从这个点才开始复习)。

任务:

清楚考研政治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即考试涉及哪些科目,各科目所占比重及相应考试形式。

用书:

考试大纲+大纲解析(红宝书)。

具体经历:

1)考试大纲出版后第一时间我购买了考试大纲和大纲解析(红宝书),恰逢辅导机构到学校解读新大纲,我花了两个小时去听了一堂考研政治导论课。

(1)清楚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主要包括考试涉及科目、各科目所占比重及相应考查形式(如形策只考客观题,当代只考主观题)以及各科目命题的大致题号。

(2)重点标记了新大纲的变化情况(往往大纲变化的地方会是命题的重点)。

(3)对政治的考查目标、命题趋势及重点热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不会公布新大纲所做变化,要想做到精确掌握新大纲变化情况,必须亲自动手找,于是我从网上又下载了份变化的总结,前后做了对比,还真有遗漏的地方。

3)另外,现在网络发达,身边谁都有考过研的师兄师姐,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第一轮

时间:

9月上旬到10月上旬

任务:

对政治考点有个宏观的把握。

用书:

考试大纲+大纲解析(红宝书)+辅导班录音

具体经历:

备注:

关于上辅导班,关于听辅导班录音,对于我们的复习是否会有帮助,我想这个因人而异,有利有弊,有朋友因上辅导班考高分,有朋友远离辅导班比上辅导班的朋友考的还好,我认为关键还是自己的学习态度。

1)正式复习前我把2010年真题客观题部分认真做了一遍,主要是了解下命题人的命题逻辑,然后在复习时会更有针对性(据说有人不复习就可以做30多分,我好像只做了19,说明我的基础并不好)。

2)按照复习计划,对着大纲读红宝书,每天约20面。

(1)会有很多热心的朋友把自己上辅导班的录音上传到网上,很全且很容易获得,我下载了。

(2)看红宝书前我先浏览了一遍目录,把各科的第一个录音听了,总揽了这个学科的框架、特点、重点。

(3)重点还是按自己计划对着大纲看红宝书,我计划一个月内看完第一遍,大概每天花一个多小时零碎时间(饭前饭后睡前或其他科目复习累的时候)看20几面,目录代表这个科目或章节的知识体系,各级目录(各章节及内部标题)一般都是按照某个逻辑(如毛邓三、史纲是按时间历史发展顺序)编排的,我看的很认真,每开始新的一章或结束一章我都会把该章的标题过一遍,红宝书看完第一遍时我就能将红宝书目录回忆个差不多了。

(4)大家看书的习惯可能不一样,有人不愿意在书上画,我看书的时候都是把自己觉地重要的地方用笔画出来了,以后会着重看,复习到最后我就只去看自己画过的地方。

3)看完第一遍红宝书我又把2010年真题客观题部分认真做了一遍,再做的时候就发现很多题还是模棱两可,结果还是做错了不少,人人都会遗忘,这再正常不过。

重要的是我发现做错的几乎都是第一次就做错的(错题很重要,或是遗忘,或是未能理解、或是思维定式所致),甚至自己以前对某些题的理解都是错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题命的好细,当然也有些题就是红宝书原文(据说纯识记题每年都会占20分左右),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巩固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做到每一轮复习都要有所收获。

4)至于红宝书哪地方不需要看,我是全看过,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红宝书上没有)以及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这部分只是为了保证政治学科的整体性,主要是结合时政出主观题,只有个别点重要如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我看的最少,全当课外阅读了。

另外,第一遍看完几乎也没记住什么,要想把红宝书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不看它三四遍是很难做到的。

3.第二轮

时间:

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报名现场确认)

任务:

精读红宝书。

用书:

大纲解析(红宝书)+辅导班录音

具体经历:

1)辅导班的讲义都是照着红宝书编排的,再加上有了第一遍看红宝书的基础,完全可以对着红宝书去听录音。

2)每天早晨、午休前或晚睡前我会拿出个把小时对着红宝书听录音,每天累计听约两个小时,我的MP3比较差没有倒退功能,每次听时理解不好的地方我都会记下时间回宿舍时再打开电脑再重听一遍,听时我会做笔记,直接就做到书上,不过大多数知识点都是红宝书上原文。

3)次日早上我会对着红宝书把昨天听录音复习的内容及所做笔记看一遍,个人认为这一遍很重要,必不可少(对于上辅导班的同学更是如此)。

4)政治里最晦涩难懂的,学好后受益终生的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莫属,如果看书时觉地有困难,不知所云,我强烈推荐你网上找一下张俊芳老研马哲部分授课录音(最好多听几遍),个人认为张俊芳老师考研界的哲学泰斗绝非浪得虚名。

5)不否认辅导班的老师上课有时会自觉不自觉的扯远,我想有一天当考研结束,政治几乎忘的一干二净,更别说老师的名字时,也许老师课堂上扯远的某个故事(如史纲里的一段野史)你却仍然记忆犹新,学好每门课都需要兴趣,而不仅仅是考高分的欲望。

4.第三轮

时间:

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

任务:

通过大量做选择题巩固知识点。

用书:

大纲解析(红宝书)+《张俊芳2100题》客观题部分

具体经历:

1)开始做题前我大概统计了各章节题目的数量,分配了每天的任务计划,计划一个月内做清楚。

2)做题前我都是先把红宝书该章节的内容看一遍,然后盖住答案模拟考试,最后大概统计下准确率,对复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做错的及感觉比较好的题目都会标出来(用五角星、三角星表示重要程度),每个章节做完后会回过头来把标记过的题目再扫一遍。

3)《2100题》中出现的,红宝书上有而且命的不错的题目我都会在红宝书上画出来,红宝书中没有提到过的一律统统咔掉。

4)后期时间确实比较赶,我最终还是坚持做完了《2100题》客观题部分,因为我曾听一个老师说过,只有2000左右道习题才能把所有考点囊括,我确实也没找到其他巩固知识点的好方法,反正我是信了,也认真去做了。

5)原计划《2100题》客观题部分做完要再认真看一遍的,由于时间太紧,就只看了马哲和马经部分(必须多理解)。

5.第四轮

时间:

12月中旬到元旦

任务:

把考点详细背一遍,开始做模拟题。

用书:

大纲解析(红宝书)+《导航最后三套题》+《肖秀荣最后四套题》+《任汝芬序列三》时政部分及知识框架

具体经历:

1)一边背红宝书中自己标记过的知识点,一边做模拟题。

(1)虽然背一遍会花较长时间,而且背了也会忘,但我相信背一遍效果胜过读好几遍,印象会深的多,也没什么好方法,就是对着任三的知识框架,从第一章一直背到最后,但只背自己标记过的知识点。

(2)隔段时间我会做一套模拟题,红宝书没背完前这个阶段我共做了《导三》(主要是热身)和《肖四》前两套(模拟考试),因为政治考场时间充裕,我也只系统模拟过一次,主要还是做客观题,主观题也就想下思路稍微列个纲,做时感觉还好,事实上对完答案我做的并不好,平均分只有30(就是说有的都没做到30)。

(3)插个真实经历,做完《肖四》第二套题时,我感觉很好,没对答案前我甚至认为不会全做对了吧,对完答案我很绝望,只做了25分,这个时候我停止了做题,进行了反思,找了很多原因(例如做的太快,知识点记的不牢固,红宝书还没背完还有马虎等等),也去找一些朋友取经(有朋友劝我去做真题,在2010年最后一天我买了本任汝芬的《例年真题解析》,本想做几套选择题的,后来时间不允许就没做,但用了主观题部分)。

2)开始复习时政。

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三,任汝芬先生总结的时政材料应该算是比较全的,我先当阅读材料认真读了一遍,觉地会出题的地方做了标记,开始做后边的题会不断回归前面的材料,但不会标上答案,反复做了好几遍,直到觉地几乎都能做对的时候才开始标答案,把选错的和热点题目标出来作为后面复习的重点,模拟题中的时政题也都会回归到时政材料(复习时有些点百分百不会出题,可以直接咔掉,复习到后面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政治考试最重要的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能扬我国威体现和谐的点才是重点)。

3)总结模拟题。

(1)模拟题中红宝书上没有的知识点一律咔掉。

(2)模拟题上客观题部分凡是红宝书上能找到的,我都会找到相应考点并将该页上方折个小角,并在小角上用几个字标明考点,时政部分我也会总结到《任三》中。

(3)总结模拟题的同时,红宝书也背完了一遍,这时候已经跃跃欲试,很想再做一套模拟题来证明下自己。

6.第五轮

时间:

元旦节后至1月中旬

任务:

继续做+总结模拟题及背大题。

用书:

大纲解析(红宝书)+模拟题(《导航三套题》+《肖秀荣四套题》+《任汝芬最后四套题》)+《例年真题解析》+《最后20天20题》

具体经历:

1)主动请求和一个文科的朋友一起做了两套模拟题(《肖四》后两套,每套都做了35分),对答案前先讨论彼此选择的依据,文理科朋友的思维可以优势互补,如果能取长补短,收获将很大。

2)对于《任四》大概做了下,差不多每套也能做到35分,继续认真在红宝书上总结模拟题上出现的考点,我总结的很细,会把类似的点也作为重点。

3)这个时间自己心里开始有些紧张,为了缓解紧张的心情,我就在自习室外背模拟题中主观题及20天20题,模拟题中《肖四》当的重点,其他有选择的背的,20天20题全背了,重要的点背了不止一遍,到时你会发现很多材料上的命题点都是重的。

4)总结主观题以及答题方法。

(1)总结了《例年真题解析》中近五年(10年起考研政治有重大调整)主观题考点,发现哲学里有几个点是反复命题的,其他基本上是三年不重题,考题未必就一定是当年的大热点(如09年建国60周年10年考的,11年建党90周年11年考的,当然这些肯定都会是当年复习的重点),但是当年开的X届X中全会必是重点,能出题的重点热点就那些,复习材料上基本上都全了。

(2)关于如何答题,首先必须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主要就是三步走,先答是什么,再把相关理论阐述一遍,再把理论结合材料阐述一遍。

(3)政治答题时间充足,客观题一定要慢下来,千万别马虎,多选一定要选全它,主观题一定要字迹清楚,条理清晰,多多益善,另外答主观题前一定要先总揽一下答题纸,别把题答错地方。

7.最后一轮

时间:

1月中旬至考前

任务:

最后过一遍自己的笔记(红宝书+主观题总结)

用书:

大纲解析(红宝书)+自己总结。

具体经历:

1)把红宝书折角的页中标记过的知识点过最后一遍,再过最后一遍时政,按计划推进考试前完成即可。

2)把自己总结的大题过了一遍,主要也就是些重点热点。

3)最后一轮是在考前那天晚上结束的,此时主要是为了保证复习的完整性,求个心安,避免心慌。

三、个人总结

政治及格容易高分难,红宝书绝对是重中之重(命题参考书),我所认识的朋友没看红宝书的成绩大多集中在70分以下,用红宝书的几乎都是70分以上,政治是考研中最简单而且最容易拿分的,付出回报率绝对最大。

政治复习能立竿见影,无需花太多时间,从开始复习(9月上旬)每天平均2小时足矣,但最后冲刺的20天,多给政治点时间绝对效果最好,且收益最大,没什么捷径,主要就是理解背总结再背。

1.心态

事实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难,难的是你真的就做到了,一路上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关键,可以用目标激励自己前进,但不要老想着目标,相信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考研人需要鼓励,至少你要做自己的拉拉队长,鼓励自己直捣黄龙,一定也要相信自己复习什么必然会考什么。

2.计划

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每月每周每天完成什么,每天每周每月又完成了什么,我是都有记录,清清楚楚,这样能把握复习进度,复习效率也高。

3.方法

没有什么好方法,就是有几个观点很认同,一定要静下心来,否则三更起五更眠也是浮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不要神经一直绷的太紧,那样效率未必就高;多与同学交流,要知道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群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4.答题技巧

可以借鉴别人的(网上很多),但一定要自己总结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用书

红宝书(教材)+张俊芳2100题(2000道左右客观题)+任汝芬序列三(形势与政策)+肖秀荣最后四套题(模拟题)+任汝芬序列四(模拟题)+20天20题(主观题背诵)+例年真题解析。

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就行,完全没必要买这么多书,有些可以复印(我尊重版权更支持盗版,强烈谴责教育部考试中心及高教出版社借垄断抬高书价)。

6.笔

复习时建议多准备几种颜色的笔(我当时有黑、蓝、红、绿四种+铅笔),彩色的笔会更醒目,可以用来区分考点的重要性以及复习轮次等等。

7.知识体系

再强调下目录的重要性,一定要对整个学科有个清楚的知识框架,既能帮助理解整个学科,又能有效提高记忆。

8.网络

考研复习时能远离网络就离远点,因为那会自觉不自觉的消磨你很多时间,当然网上搜集有用信息是必须的,可以隔三差五逛逛考研论坛,但一定不要太频繁,网络能让人浮躁。

9.文理并茂

发挥理科生的优点,学习文科生的长处,一般说来理科生理性,思维缜密,逻辑感强,对数字敏感(每个考点几点一般对应多选几个选项的),文科生感性,想象力丰富,感知能力强,题感好,政治属文科,希望理科生不要以数理化固有逻辑去学习政治,政治是一门相对呆板的学科,更多时候需要去感知而非推敲。

10.关于2011年真题

1)相信复习什么背什么就考什么,事实上也是这样,考场上你会发现你什么都复习到了,失分原因主要就是不扎实。

2)常识,这需要日常积累,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他们和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什么关系。

(如11年客观题6)

3)不要以答案推答案,答案没有规定的,即没有说三个紧挨的题号就一定不能同选A(如11年9、10、11)或AB等,有同学总结说16个单选,4A4B4C4D(基本如此),做完发现自己不符合这个规则,受此唆使去修改选项,一般事倍功半。

4)考点中红宝书上有几点就是几个选项(如11年客观题18、29),所以复习时理清某个知识点包括几个小点很重要,知道了几个选项再去选就容易多了,红宝书上没有提到的一般不是答案。

5)出标准答案前网上热议的客观题6、18、21、26,只有14题我没见过(我只错了这道),红宝书上没有,教材中有,标准答案出来前网上出的答案都是浮云,有的辅导班公布的答案也就才对30几分,考研结束前一定不要手贱去对答案。

四、共勉

Totravelhopefullyisabetterthingthantoarrive,幸福在路上,在奋斗的路上,在拼搏的路上,在成长的路上,更在考研的路上。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只能说自习室熄灯后我也曾在路灯下背政治到过午夜,而后一个人行走在别人的校园,哼唱着汪峰那首《怒放的生命》,驱赶着周围的空寂,享受那别样的幸福。

五、附录(适合所有学科)

以下是我一个同学听一位神经学方面的牛老师讲座时做的笔记附加些个人体会,希望能对朋友们复习有所帮助。

1.14岁以前多是机械记忆,有天才和蠢才之分,14岁以后由机械记忆转变为情景记忆,无天才蠢才之分。

2.好的记忆需要联想记忆,使记忆形成新的神经回路,若此回路与已知的记忆相联系,则更不易被遗忘,记忆犹如一条条道路,条条大道通罗马,便刻骨铭心,信手拈来。

3.动用各种感觉记忆,眼睛、嘴巴、耳朵甚至更多肢体动作(那样不容易走神)并用。

4.把记住的东西讲给别人听,讲的过程中你会清楚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另外学习还要经得起拷问,设想站在三尺讲台台下那么多学生在等着问问题呢,读书求甚解,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5.保证足够的短暂的睡眠,6-7小时最佳,睡眠不仅是为了休息,还是给记忆的储存的时间,这和吃完饭要静下来给胃肠点时间消化一个道理(建议午休)。

6.所学的东西必须在一个月内有效复习一次,两周内温习效果最好,这个也因人而异。

7.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减少紧张焦虑的状态,但应该适当紧张,保证有足够的活跃的脑细胞在线。

8.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9.读书要有朋友,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一但达到瓶颈,就很难突破。

10.好记性不烂笔头,善于把自己总结的知识写下来。

最后祝福所有考研的朋友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详细的政治复习心得分享

考研的过程中,可以说公共课在论坛上真的受益匪浅,政治考了80,就说一说政治吧。

首先是参考书的选择,我买了不少参考书,给大家一点参考。

我用到的(有些书只用了其中部分):

红宝书先买,然后是任一、任二、任三,陈先奎2500题,时事政策随便一本差别不大,最后阶段买了任四、肖四、启航20天20题、考点狂背。

大家都熟悉的那几本就不说了。

陈先奎2500题只有马哲部分比较有价值,那本书题量非常大,考点分布比较细,可以自己酌情做一些也可以不买。

我没有买过肖秀荣的前期复习的参考书,但是从我自己买的肖四以及其他书在论坛上反响来看也是不错的,或许可以取代陈2500。

其他的我认为无功无过的就不列出了。

当然上面列出的书还是算偏多的,我也并非全都做了或者全都看了,有些是挑着做的挑着看的,大家可以自己再精选一下。

其实选择参考书不必很纠结,我当时就是很纠结买了不少,事实上风评不错的那几本都差不多。

复习整个战略思想就是,先拼客观题,把客观题分数尽可能多的拿下,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当时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

单选错2道,多选错2~3道。

主观题争取每题扣3分以内。

可以酌情根据自己报考的学校、分数线等来定个目标。

目标可能定得高了点,但是定得高一点有利于复习,接下来就是向着这些目标努力。

客观题部分:

第一阶段:

理解。

红宝书一发布就买来看,先理解,划重点。

我的速度是每天2章,毛中特有些章节可以3章。

配合做练习题,就做任二或者红宝书有个配套的1500题的那种基本款练习题就行,任一有很少量的题也可以一起做掉。

做题主要是为了不看完一遍什么都不记得,当然,开始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看完了一本书什么也没留下的感觉,很正常,别担心,慢慢一遍一遍往上叠加。

我认为任一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不过毛中特部分确实红宝书看起来很烦的,可以看看任一帮助理解。

任二有一些马哲的提纲框架也可以利用起来。

我采取的是一个前辈给我的建议,风险比较大,就是红宝书毛中特部分可以走马观花,直接以做题帮助理解和记忆。

后来证明他的方法满适合我的,但是有风险。

所有错题都要标记出来,并且我是每一遍的错题都用不同的标记或者颜色,有利于后期复习。

我划分阶段是一个大概,并不是每一个阶段只做一遍题,可能会做不止一遍。

第二阶段:

强化。

平均速度还是每天2章,或者4章也行,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微调。

看第一阶段做出来的错题,遮住答案你会发现不少题目你依然还是会做错。

如果这个阶段有买新的参考书,还是一样看书、做题,但是这个阶段你已经对整个红宝书有了一个清晰地脉络,并且你能知道自己对于不同部分和不同章节的优势弱势在哪里。

像我自己就是毛中特的部分弱一点,这个阶段我就会有重点地去复习。

如果这时候出了任三或者肖秀荣的相关阶段的参考书,也可以买来做,但是不必全做,对于一些对于这一阶段已经显得很低级的题目就可以跳过不看了。

第三阶段:

冲刺。

这一个阶段我在过红宝书和看相应章节的错题的速度一般已经是一天4章了。

你会发现,根据标记不同,这个阶段你做旧的题目,错题量大大下降。

并且随便拿出一道题目你基本上都能知道它的知识点出现在红宝书的什么位置。

当然也有打击人的地方就是,冲刺阶段出的参考书例如任四、肖四之类的,做起来错题一大堆。

没关系不要紧张,我当时考前还能错到25分的客观题,很灰心,其实没必要,因为这些冲刺阶段参考书其实都是难度比较大的,或者是一些大家常错的细节考点。

只要还是保持平常心继续做题,继续记自己的错题就可以了,反正始终记住:

我们的目的是消灭错题,而不是打击信心!

冲刺阶段除了客观题还有主观题。

启航20天20题、考点狂背上比较全,要背;任四、肖四、以及近三年的真题的主观题可以看,学习人家怎么答题。

背诵可以采取一些联想记忆法,论坛上分享度很高的一些材料也是有用处的,尤其是对付毛中特。

之后,就放轻松上考场啦~另外的一些注意点:

1.错题一定要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