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154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docx

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

特载

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

努力开创常山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

——在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县委书记童建中

(2010年8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工业立县”战略和“实干兴县、项目强县”总要求,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为开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同时,审议通过《中共常山县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

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深刻认识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实现量的扩张;另一方面要转型升级,实现质的提升。

前不久,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顺时应势,将推进绿色发展作为我县实现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重大战略选择。

绿色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尊重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实现更高层次、更可持续、更快速度的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

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推进绿色发展是立足常山实际、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的重大决策。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强调要走生态立省之路,提出了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的战略任务。

推进绿色发展,是县委从常山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常山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是全省重要生态屏障,通过推进绿色发展,能够更高层次地做好“绿色”文章,提升生态环境优势,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常山是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仍处于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渡的阶段,通过推进绿色发展,有利于形成加快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总量壮大、经济质量提升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更加关注,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创造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满足全县人民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这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因此,推进绿色发展,与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同时更是立足常山县情实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和深化,是新形势下我县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创新。

(二)推进绿色发展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实现洼地崛起的战略举措。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资源能源短缺和气候环境恶化的形势下,世界主要国家积极推行“绿色新政”,把加快绿色发展作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赢得后危机时期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国内包括浙江在内的部分省区积极调整提升发展思路,把发展绿色经济、增强绿色竞争力提升到重要战略高度,并在环保科技研发和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走在前列、占据了主动。

我县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大任务,面对绿色发展的世界潮流,如果我们仍然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跑龙套”,必将再次丧失机遇、继续落后被动。

我们必须顺应国际新趋势,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怀、扎实的举措,不失时机地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抢占“十二五”发展制高点,全力谋求洼地崛起。

(三)推进绿色发展是克服空间要素制约、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要素资源成为瓶颈,环保成本不断提高,是当前我县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与要素环境紧张形势相矛盾的是,我县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

工业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尚未改变;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不相融合的发展格局尚未改变。

这种粗放式、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走向尽头,因此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也显得更为紧迫。

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发展,才能突破资源要素制约,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我县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四)推进绿色发展是彰显生态优势、提升发展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国以后,大力开展兴修水利、封山育林;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常山”的目标,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进入新世纪,着力推进生态县建设,下大决心开展了矿山、化工企业、毛竹腌塘的专项整治,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已经在省内外形成影响力、产生吸引力。

省委作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将加大生态补偿和生态环保财政转移支持力度,为我县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活力,使我们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发展绿色化,不仅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我县彰显生态优势、提升发展竞争力、打造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性机遇。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举“生态旗”、打好“环境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使生态环境成为常山最具魅力的一块“金字招牌”。

(五)推进绿色发展是以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们对常山科学发展之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2000年,在全市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工业立县”战略,促进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跨越。

2005年,确立和实施了“工业立县、特色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去年,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实干兴县、项目强县”总要求,在凝聚工作合力、激发工作热情、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应。

实践证明,每一次战略思路的提升和创新,都是一次思想观念大解放,都给常山发展带来了新推进、新突破。

现在,县委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我县“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间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加快常山发展所需,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去。

二、牢牢把握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

推进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推进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全面落实“实干兴县、项目强县”总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在转变方式中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中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中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在完善体制机制中加快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协调,走出一条具有常山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开创常山科学跨越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我县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五年翻一番。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高端化水平显著提高,绿色产业比重显著增加,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

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

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出境水常年基本保持Ⅱ类水标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3%以上,森林绿化率和城乡绿化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全省领先,争取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标准。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城乡一体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

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度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

生态文明教育明显加强,生态文化蓬勃发展,绿色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深入人心,努力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

——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比较完善。

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决策机制、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体现绿色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有效实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县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把加快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

绿色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工业。

要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强化工业首位意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壮大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发展的科学跨越。

二是把加强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根本抓手。

扩大项目投资是当前我县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

要提升“项目强县”思路,推进绿色项目化,将绿色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强化挑商选资,积极引进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和高新科技项目。

推进项目绿色化,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效益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努力建设“绿色”工程。

三是把实现生态富民、建设美好家园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理念,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富美乡村,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是把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

绿色发展不等同于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局限于发展绿色经济,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使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五是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市场化要素配置、环境有偿使用、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体制机制,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和举措。

(一)强化绿色发展项目支撑。

我县投资驱动型的发展特征,决定了我们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坚持项目强县不动摇,紧抓项目投资不放松。

加强项目谋划。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高质量谋划编制今后五年推进绿色发展、事关我县科学跨越的重大项目。

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扶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谋划一批符合国家和省里政策要求,能够吸引社会积极投资绿色发展的项目。

顺应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导向,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在产业高端化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立足我县产业基础,谋划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项目、提升产业水平的科技型项目、延伸产业链的配套型项目。

充分发挥地处钱江源头的生态优势,做好生态经济化文章,谋划一批生态环境开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着眼于改善民生,科学谋划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

加强挑商选资。

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挑商选资,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努力在引进大、好、高项目上实现突破,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

积极引进产业配套抱团项目,促进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对于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发挥我县生态优势的大项目、好项目,即使牺牲一点眼前利益,也要想方设法引进。

树立绿色招商理念,科学设定招商项目绿色标准,落实绿色环保节能“一票否决制”,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落户我县。

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对成功引进重大投资项目的企业和中介进行重奖。

重视产业招商,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

重视引进外资,优化投资结构。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与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加强项目建设。

完善项目决策机制,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项目决策,提高项目绿色化水平。

着眼于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运行,健全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审批、用地、用电、用工、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服务和企业问题直报制度,完善重大项目落实推进制度,深化项目进度督查、通报、公示、调度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责任考评制度,严肃追究项目推进不力、进展不明显、管理不善的单位和领导责任,以责任追究“倒逼”项目工作,保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积极利用绿色发展“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努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

编制和实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百亿元产业零的突破。

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统一起来,着眼产业高端化,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重抓好轴承、化工、纺织、钙产品、食品、竹木加工等产业的设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创新。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加快做大提升金属加工产业。

重视提高石灰石、石煤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对产业龙头企业和发展前景看好的成长型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办法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上市融资、扩张之路,引导企业强化合作发展意识,通过嫁接、联合、重组、并购等途径,加速壮大实力。

鼓励企业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力度,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研发和转化先进技术。

落实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引导企业推行现代管理制度,树立“绿色生产经营观”,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打造“绿色企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节能降耗为抓手,加快淘汰建材、碳酸钙等高消耗产业中的落后产能,发展壮大低碳工业。

引导化工产业按照绿色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推广清洁生产。

加强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废弃物、余热等回收和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加快发展绿色现代农业。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富有生态优势和资源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理念和手段,着力抓好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综合区、精品农业园区等规划与开发。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使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榜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园区功能,做好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文章,实现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及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有机协调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鼓励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购销大户、农家乐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肥、节本的绿色高效农业技术,积极推广生态种养结合的生态生产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节能减排。

推进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使农林牧渔产品达到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标准。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树成行”的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产业比重,是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着眼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加快发展与园区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引导发展工业设计、产品包装、信息科技、质量认证、品牌创意等生产配套性服务业。

规范运输车辆管理,切实减少本地车辆挂外地牌照现象。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常山港航道开发,实现铁路、公路、水路之间有机衔接和功能互补,努力打造四省边际物流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顺应居民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加快发展大型超市、著名品牌专卖、专业市场等商贸业态,增强居民消费吸引力。

积极发展星级酒店、高档次休闲娱乐项目,提升城市接待与服务水平,增强“休闲在常山”的品牌影响力。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到常山开设分支机构。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积极挖掘和开发我县宗教、历史和文化资源,努力开辟旅游业发展新路子。

加大开放力度,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借助外力推进三衢山、国家地质公园、狮子口水库休闲度假村及常山胡柚博览园、常山油茶文化博览园等旅游资源开发,尽快形成特色、打响品牌。

(三)打造绿色发展平台。

致力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一体推进,实现园区、城市和新农村平台互动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工业发展平台。

把工业平台建设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超前谋划工业发展空间,优先保障园区用地与资金需求。

加强经济开发区、辉埠新区整合提升,促进产业布局向集群化方向转变。

围绕承接产业转移、资源综合利用加工、发展特色石产业,加快球川、芳村、青石产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步伐。

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抬高准入门槛,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

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实现园区绿色发展。

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统筹城区与经济开发区、辉埠新区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规划,突出做好城东新区分区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和主要节点城市设计,促进老城与新区、城市与园区互动发展。

建立政府、专家、群众相结合的规划论证决策机制,提高规划科学性、权威性。

积极推进旧街区、城中村和城郊村的整体改造,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环境。

有序投放城市地块,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三年拉框架、五年见雏形、十年显规模”要求,加大城东新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快新区主次干道建设,积极推进新建常山大桥工程建设和夺煤车队片区、火车站片区开发,快速拉开新区框架。

有序启动一批引擎式、带动型项目建设,引领资本、产业、人口向新区集聚。

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依托县城独特的山水生态环境条件,精心打造秀水绕城、绿带环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景观,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营造更好的城市秩序和人居环境,努力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

高度重视提升城市化水平,研究制定本地农民与外地人口“进得来、住得下、富得起”的政策举措,千方百计加快城市人口集聚,力争“十二五”期末城市化率达到45%以上。

加快建设“富美乡村”。

按照建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富美乡村”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常山模式”。

优化空间布局。

加快完善县域村镇规划体系。

加强中心镇建设,提升承接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战略节点功能。

加强规划引导,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促进农村人口和村庄布局优化。

依法推进城乡违章建房整治,加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用地整理,为推进绿色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

推进农民增收。

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绿色种养殖业,加强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生态生产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鼓励农民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等项目促进增收。

深化素质培训,提升来料加工,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民到本地企业和城镇创业就业,减轻农村生态压力。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

营造秀美环境。

立足农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优势,积极创建更多的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把农业园区发展与富美乡村建设、农村庭院经济与村庄绿化美化紧密结合起来,让精品农业园区成为村庄的生态绿化美景。

加强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大农村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村庄和谐、服务完备的农村新社区。

(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积极营造“青山、碧水、蓝天”的良好环境,努力构筑绿色生态大屏障,进一步彰显我县生态环境优势。

加快生态屏障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芙蓉水库、千家排水库、常山港等饮用水源和三衢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山区林区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山区库区和生态保护乡镇的开发强度。

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稳定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绿化率和森林生态功能。

重视森林资源开发,积极探索发展碳汇林业。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深入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

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粉尘及各类有毒有害污染物减排工作。

严格落实新建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排污企业监管,突出抓好重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工作。

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抓好服务业领域的污染物减排工作。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以水、大气、垃圾、噪声等污染整治为重点,积极开展“四清行动”。

加强污染耕地场地、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的环境修复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继续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五)促进绿色发展成果共享。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绿色发展的始终,真正做到绿色发展由人民参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培育生态文化,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多形式、多层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促进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各类绿色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鼓励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

加强生态文化设施建设,做好生态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引进重点生态文化项目,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使绿色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坚持教育优先,着眼于满足农村学生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着力扩大城市学校规模。

以打造一流的龙头学校为重点,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品牌学校创建,全力提升办学质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益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提升医疗卫生质量,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重视做好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党史、双拥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工作。

积极做好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和政策完善,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深化平安建设,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强化维稳责任落实,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学校安全工作,及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污染问题,努力减少不稳定因素,提升常山“平安福地”的美誉度。

三、切实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推进绿色发展,是县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实干高效之风,切实把推进绿色发展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切实加强对推进绿色发展的领导。

人大要加强对推进绿色发展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

政府要认真编制相应规划,制定实施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行政执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政协要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团结动员各方力量为推进绿色发展献计出力。

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推进绿色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县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干部建设,增强广大干部推进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大培训力度,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

深入开展“三民工程”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干部推进绿色发展的能力水平。

加快构建推进绿色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