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健告别压力山大.docx
《管健告别压力山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健告别压力山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健告别压力山大
告别压力山大
现在大家都有英文名字,有的学生叫杰克,麦克,marry,玛利亚,有个学生叫“Alexandthegreat”叫压力山大王。
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当中曾经提到过,未来的社会,就是一个高变化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一切都充满短暂性、新奇性,在这样的社会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无形的压力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
有一个学生在教材的扉页上写到“此时打盹,你将做梦,此时学习,你将圆梦”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我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
现在社会是一个高速的社会,压力成为社会的附属品。
如果你翻看1960的报刊杂志,我们很难看到压力这个词汇。
但是现如今压力成为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东西,伴随我们的生活了。
压力的本质
压力的反应
压力阶段模型
压力的来源
压力管理与应对
1、压力的本质
莱恩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爱因斯坦
谈及压力的时候,我们要谈及这样一个人物,在文艺复时代,一位哲学家决定了西方医学的走向,1637年莱恩•笛卡尔,提出了身心二元论,他认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且互相独立的基本存在,身体和心理应该单独是诊断和治疗。
但是之后,爱因斯坦大胆的提出了统一场论,统一场论刚刚提出的时候,确认被很多人认为是荒谬可笑的,但是随后,统一场论就进一步地把科学带入了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一个整体当中,在这样一个场中,我们其实看到在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理也是相互交织的过程。
在提到压力的时候,我们在心理学中称为应激.应激的最初发现者,汉斯赛里,压力也叫应激,应激是机体在对生存环境中多种不利因素进行适应的过程中,由于适应和应付能力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身心紧张状态及其反应。
说怎么还有学生来提问这样的问题,所以把他制止住了,当然汉斯塞里在当时由于,导师认为自己提的问题是幼稚可笑的,没有继续再问下去,但是他却把这个问题,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了,这样看来其实在学校里面教书,你就会发现了,有时候我们面对学生看起来幼稚的问题,看起来可笑的问题,有时候可能会给我们,在科学当中打开另外一扇窗。
所以汉斯塞里一直从大二的时候,就留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之后他跟另外一个导师,在做论文的过程当中,他选择了是选择小老鼠,尤其是雌性小老鼠的雌性激素的问题,他希望去发现出一种新的性激素,所以他就给这个雌性的小白鼠,做了许多的实验,其中包括在一些小白鼠身上,去提取性激素注入到另外一些小白鼠身上。
结果后来他发现了,无论我们给任何的物质注入新的小白鼠身上之后,小白鼠都会产生一些比较一致的症状。
他把这种症状叫做千篇一律式的症状。
而这个症状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当时没有人能够去解释,所以他看到这个的时候,他觉得非常的新奇,他觉得这样一种统一的症状或综合的症群,可能比我们在小白鼠身上要发现另外的一种新的性激素来得更有趣或者是更新奇。
这样子他就决定把自己的论文开始转向了,就继续来研究这样的统一症状,也使得我们在后来能看到压力这个词汇。
那么他也提到了,外界的一些有害的因子被称为应激源。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在压力过程当中,或者在应激过程当中由汉斯塞里提出的一些压力式的反应。
首先我们看到,在应激的过程当中,我们说应激的源头是广泛的,在我们的学校生活当中。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我们的经济的压力学业的压力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压力我们看起来的时候我们觉得压力仿佛是一个坏的东西,是一个不好的东西,我们都希望摆脱压力,或者是消除压力。
但是心理学家会告诉我们,压力只能去控制去管理,我们是没有办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地减低压力的。
因为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发现了压力在我们生活当中如影随形,压力给我们呈现的一个曲线是一个倒U字形的曲线,也就是说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之下个体是不能够很好地去发挥你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压力在一个非常大的已经超过了个人负荷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只有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压力点,这样我们来比喻的话我们就把压力其实看作一个小提琴的琴弦,如果这个琴弦过松的话,我们其实没有办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如果这个小提琴的琴弦过紧的话,你一弹奏它就崩掉了,也没有办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所以在压力过程当中它有一些良性的压力,良性的压力得到了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些实验者,他们所做的一些积极性的后果,看起来是让我们振奋人心的,他们当时用一些小白鼠来做一些测试,他们就发现了当有一些短暂的或者急性的压力状况之下这些小白鼠它能够更好地去提高它的免疫能力,同时它的自我修复能力也会更强,这样我们看到压力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有一些好处,但我们更多的时候看到压力总有一些不良的或是说长期的,
在压力的反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急性的压力、慢性的压力和间歇性的压力。
比如说,今天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突然地停下来去提问,对于有的同学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急性的压力,但是现在你上完课了,然后你一推开教室的门碰到一只老虎,那这个可能也是急性的压力。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是间歇式的压力,比如说有的老师他喜欢半个月就考一次试,那每到半个月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种压力,这是间歇式的压力。
在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并不像我们国家似的每个月我们去领取工资,他们是每周去领取工资,实行周工资制度。
从周一工作到周五,然后星期五晚上的时候你可以去领取你这一周的工资,这样的一个情况,因为在这一个情况,因为在当地人们是非常乐于去享受生活的,所以他们一旦手里面有一些钱,马上去开始了非常happy的一些日子了,这样子他从星期一努力工作到星期五,星期五的时候开始去happy一直到下周三周四的时候基本上身上所剩无几了,但是他可以坚持一两天然后等到周末的时候再去领工资,如果说他采取了月工资的制度的话,他可能前半个月就生活得非常快乐,但是后半个月,就无法再支持下去,所以在这样的一些国家里面他们每到周三周四的时候也成为间歇式的压力,在压力当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一些慢性的压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快节奏的一些生活啦,紧张的一些学习的压力啦,所以心理学我们常常会举一个例子在举这个水煮青蛙的例子的时候,如果在我们的身边有一口锅这个锅里面是热水,我们把青蛙放进去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青蛙的反应,砰的一下就跳走,因为它是急性的压力,它可以有一个自我的调节的功能,但是如果说,我们把青蛙放到一个凉水里面,青蛙在里面游得自由自在的,我们在下面小火慢炖它,青蛙慢慢地会觉得哎,好像比刚才暖和一些了,又暖和一些了,当然最后了,我们就能喝到一锅青蛙汤了,因为它确实蹦不出去了,所以我们其实身陷慢性压力的时候,很多的时候没有办法去解脱了,
另外我们看到压力反应,具有一些非特异性,这就是汉斯•塞里之前看到的,就是在所有的压力反应当中,我们在前期的症状当中,可能都有一些一致性,另外我们就提到了,压力反应的素质的决定性,这跟我们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经常说,在心理学当中我们提到A型人格,A型人格就是一个典型的,是有更强地感受到压力的一个反应,另外我们在心理学当中将人格的时候,我们会知道有这样一个人格类型,叫完美主义人格,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都爱追求完美,但是如果说我们过度地,或过分地追求完美的话,是不是一个好的系统呢,所以心理学家常常会发现,说完美的系统是一个什么系统,完美的系统,我们常常认为是一个即将崩溃的系统,说老师怎么说得这么可怕呢,事实上是有这样的一些例子的,比如说我给你一个气球,我说好了现在你给我吹,吹一个完美的气球,什么是完美的气球,当你把这个气球吹满的时候,他一定要非常地饱满,它应该是非常充盈的一个状态,但是这样子的状态尝尝你不小心,或者是一碰马上就爆炸,所以我们看到了追求完美的系统,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系统,另外我们看到在素质决定论里面,有另外一个人物叫塞利格曼,他是我们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在美国的这些年来的美国心理联合会我们经常所说的,APA的主席当中他是最高票当选的APA主席,他曾经提出过说在我们的个人素质当中,有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偏差,做了839名的患者,从1960年到2000年的过程当中,他们就开始研究发现了,那些有悲观性情绪的和乐观性情绪的,差异的一些个体,他们最后在长寿的指数上,乐观性的个体比悲观性的个体,更长寿达到了19%,那么他就发现,在应激反应当中,在面对同样一个困难的时候,乐观主义的想法是,我觉得这个困难是暂时的,我可以很快去渡过,但是悲观主义的人会认为,这是命运是宿命,我没有办法去挣脱它,整个一生都会受其影响,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在应激反应当中,有素质的决定性,当然我们看到应激在适应过程当中,其实也具有了一定的诱导性,我们可以不断地去适应这样一种,应激的状况,
在了解压力模型的时候,我们要看到,早在1914年的时候,哈佛的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叫做坎农,坎农当时提出了心理学当中,在我们的压力反应过程当中的阶段论,这个阶段论他首先提到了,是我们在第一个阶段当中,就是警戒阶段,警戒阶段他把它叫做战斗或逃跑反应,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面临着一些突如其来的压力的时候,常常会做出这样的战斗性,或逃跑性的反应,不管是单生物(细胞)的个体(生物),还是多生物(细胞)的个体(生物),不管是四条腿的动物还是两条腿的人类,当我们面临着,外在的一些突然性的应激的时候,个体的反应状况是怎样的呢,我们都会调动起,身体里面的应激的系统,然后提高我们的肾上腺素,甚至是支撑我们的交感神经的系统,在所有的系统当中,会出现很多的相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的眼睛,瞳孔在放大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好,那么我们的心脏在跳动过程当中,会速度更快,是我们的血液(更快地)传输到身体的各个方面,我们的血压在升高,我们的血糖也在升高,这样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战斗,或者是逃跑提供一些能量,另外我们的四肢也做好准备,所以我们在做了所有身体性的准备,只为了两条一条就是拼命地逃跑,一条就是拼命地战斗,所以在远古的时期,个体面临这样的情境的时候,常常是我们在森林里面看到一些动物,比如说我一出去的时候看到一条蛇,或者说看见一只老虎,那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应激式的反应,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我们已经不可能说我们一出门的时候,会看到野兽或者是动物了,但是很奇怪的是,在人身体里面保持着这样的一些因素,始终没有改变,所以说你今天没有看到老虎,但是你一出门的时候你看到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找你要作业,你又很长时间没有交这个交作业了,所以老师和老虎之间也具有一个相关性,因为你看到这个老师的时候,你身体里面所激发的,这种压力的荷尔蒙因素,跟你在远古时期看到老虎,实际上是一样的,一模一样的一个反应,所以这样的急性的反应,我们都叫它战斗或逃跑反应,也是在应激的这个警备(戒)阶段,在随后应激的阶段抵抗当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指标,所有身体的一些元素,尽量地趋于平衡状态。
可是,即使这样,我们的血糖指数依然很高。
因为我们为我们将来的下一步的工作在做准备。
可是如果说我们这样的抵抗阶段时间过长了,我们身体的这样的一些指标,调动能力过强了。
可是由于时间很长,个体的生理开始出现了应激的适应和衰竭阶段。
也就是出现了一些慢性的损伤阶段,在这些慢性损伤阶段当中,时间长了,其实就会运作一些压力,使得我们个体在健康当中出现一些危机,所以我们看到不同的阶段里面,其实我们(在生理上)是有一些差异的。
最典型的一个特质,是在应激的警戒阶段当中,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很多因素之外,中国的古人非常地聪明:
我们说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汇来描述,就是说怒发冲冠!
中国的古人很早就看到了,说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他远远地看起来脑袋上面,像戴了一顶帽子一样。
所以心理学其实也进一步地发现了,当个体在突然性的应激状态下,我们头发的体积在变大,但是很难用我们的肉眼去发现。
除非你今天看到说:
哎,今天某一个学生烫了一个钢丝头,但是他可能不一定是压力引起的。
但是的确,在头发的体积当中是有所变化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压力的来源。
既然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压力的来源,在心理学上有没有关于压力来源的一些定义呢?
1967年的时候,又是来自于美国的,但是他们是华盛顿医学院的两位心理学家,托马斯.霍尔姆斯和理查德.瑞鹤。
当时他们根据一些社会再适应的量表创造了生活变故的单位,找了5000多个被试,让每一位被试都来列下来,在这个被试的人生当中,他们认为哪些问题可能是他们的压力来源。
于是他们列了非常多的种类,这样子找出来43种高频的词汇,在43种高频的词汇当中,列举了前十位,前10位就包括我们所说的,像配偶亡故、离婚、分居、被监禁、亲密的家庭成员的亡故、受伤、结婚、被解雇、婚姻调节、退休等等。
这样的一个LCU值,是要求被试考察在一年之内,你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几次,如果发生一次,就乘以1,如果没有发生,就乘以0,他给每一个不同的生活事件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看个体在一年当中的LCU值,如果LCU值达到300分以上的话,他在一年当中80%的可能性就会生病,如果LCU值在150到300分之间的话,有59%的话可能性就会生病,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一些状况我们觉得很好理解。
比如说,配偶的亡故,或者说亲密的家庭成员坐牢,这觉得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但是很多人觉得结婚怎么也是一个重大的生活刺激呢?
而且我们现在很多的学生,还没有去走到这一步,事实上,你看到我们在很多的过程当中,我们说退休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
但是我们听到说,人在退休过程当中有恐惧症,我们经常会听到的是婚前恐惧症。
所以,在结婚之前的时候,实际上个体也是高恐惧的一个状态。
那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或者说一年当中,结婚、离婚、离婚、结婚,我们可能一方面会觉得,你的生活真的非常丰富多彩,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是事实上,我们会觉得他也是一个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的个体。
其实我们看到,在承受生活事件的过程中,退休也是一个典型的特质(事件),有的时候,我们将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常常是由一些专业人士作出的,有的时候你经常会看到,真正的一些智慧,可能真的是在民间的,比如说退休这个案例,我们发现,有一个,我身边的一个朋友,老干部,他从单位退下来之后,他在单位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权利的,可以做很多支配性的活动,每天都要负责整个单位的大事小情,可是退休之后也觉得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人再去关注他了,觉得自己是无意义的,所以每天非常地痛苦。
那压力的初期的反应,压力的中期反应、衰竭式的反应,都开始全部出现了。
后来他的老伴就想到了,说这样不行啊,应该有一些方法更好地处理,所以有一天早上,这个老先生一如既往的坐到书房里边,准备打开《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要看看今天早上的消息。
这个时候,就发现了旁边有一个纸条。
老太太就写到:
某某领导,今天早上吃大饼油条,妥否,请批示,申请人谁谁谁。
然后他觉得:
哎,这个好啊!
重新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开始写:
同意,请照此办理!
但是随后他在家里所有的角落里面也都发现了这样的(纸条)比如说,老太太就会说今天早上九点到十点,我要上街买菜,妥否,请批示。
他也说同意请照此办理。
请多买一些黄瓜,然后他就开始签字,然后他的小孙子也会写一个条,说:
我尊敬的爷爷,我今天早上七点钟要出门去上学,妥否,请批示。
他说,同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你的孙子不给你写这个便条的话,难道他真的就不能上学了吗?
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家庭的治疗当中,他们也是为了缓解他在退休过程当中,产生的这样一些变故。
好了,我们来看压力来源的时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但是心理学家确实做出了一些有趣的实验。
比如说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动物的实验,这个动物的实验在压力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是一个环境的因素,比如说一只羊,它生活得好好的,在一个笼子里面,每天优哉游哉的,可以喝水,可以吃草,在里面每天生活的非常愉快。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不速之客来了,这个不速之客就是实验室的人员就安排了一只老虎住在它旁边,但是这只老虎它是有自己的笼子的,它是安全的,不会对羊造成任何的影响,可是这个老虎偏偏也不太乖,主要是他每天睁开双眼的时候看到羊就对它吼两声,每天对它吼两声,这个羊呢,它的IQ也是很低的,你应该想到,你的这个邻居是不会干扰到你的,我们互相在各自的笼子里面不会受影响。
但是羊不行,塔的智商非常低,所以每天当老虎吼它的时候,它慢慢的就吃不下东西,最后,就变得胃溃疡。
再没过多长时间,这只羊就死去了,实际上,他到临死之前的时候,它也不明白,它是被自己吓死的,不是被老虎吓死的,因为它完全是由自我的压力引起的。
另一个除了环境方面,心理学也发现,我们在动机的过程当中也容易引起压力,心理学常说,我们有双趋式动机,双避式动机,趋避式动机等等,这样一些动机的模式,我们把一只小老鼠放在箱子里面,这个实验室的箱子里面,他的左边是水,右边是食物,在这个箱子的底部是所有的铁质的铁条,这个铁条分三个部分,左边右边,和中间,中间的铁条是不通电的,两边的铁条都是通电的,所以老鼠想要去吃食物的话,就要从中间的这些安全岛过渡到这些通电的铁条,然后再去喝水,再去吃东西。
可是非常不幸的是,实验室来做的这个工作就是说我们的这些铁条是通电的,一天24小时之内大部分时间通电,其他的小部分时间不同电,可是并没有规律,是随机的,实验员相同点就通电,想断电就断电,可是老鼠他不行,它要不断的用它的小爪子去触摸安全岛之外的铁皮上面是不是通电的,一旦发现不通电,就赶紧去喝水,喝完水就回来,要不然就去吃东西,所以在30天之内,老鼠经历的要不然就挨饿,要不然就是吃的饱饱的,要不然就是很焦虑的考虑是不是有电,如果没有电,就抓紧时间去跑,30天就把老鼠折腾成了一直胃溃疡的老鼠,因为它没有办法,他每天处于一种高焦虑的状态之下。
我们在了解压力源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压力的管理和应对了,心理学的功能有描述功能、阐释功能、预测功能和控制功能,在面对因压力的时候,压力本身并不是敌人,当你处理不好的时候,才是敌人,压力的学习也不是本能,如果是本能的话,就根本不用学习,但是压力的学习,它是一个技能,它是需要你去学习的,所以我们提出几点,我们在压力日常的管理和应对当中,可以做的这些事情,比如说,我们来看一下,改变压力的来源,在改变压力来源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会去除一些来源,有的学生告诉我我的压力非常大,然后一问他,他除了修自己的专业之外,他还双修,双修之后他还参加了学校是个社团,而且,在10个社团当中他都担任主要负责人,所以,你这时候会看到,他的压力来源更多的时候是他没有办法来解决他他如此复杂的一个角色丛的问题。
这样,你就需要来改变一些压力,另一方面,可能在一些方面增加一些资源,比如说你的英文成绩并不好,但是老师要求你每个星期交一篇英文的论文,你就会觉得压力很大,所以你会提高你的英文成绩,这是你要增加英文资源,另外一些,就是要你寻找一定的社会支持,在心理学中,我们其实发现,社会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心理学家找了一些特殊的患者,这些患者是86名的晚期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她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医院里面定期的来组织一些治疗小组,这些治疗小组不是医疗方面的,完全是心理方面的,这些心理方面的治疗小组,由患者自己进行组织,每周来进行一次。
大家在这个小组里面一起聊天,一起分享我们的痛苦,一起分享我们的一些喜悦。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考察这部分被试和其他被试之间的对比,发现他们的生活,质量会更高,对自己临终之前的这个生活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毕淑敏写过一本小说,叫做《拯救乳房》,其实也写过这样的一种乳腺癌患者增加一些外在的资源。
另外我们看到在压力的管理当中,有压力的反应,尤其是发展应对的技能,技能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心理学的研当中,面对压力的时候,首先我们不能惧怕,要有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列举一个实验,把我们的被试分成两组:
一组被试给他吃一个小的药丸,有棕色胶囊的一个药丸。
告诉他,这是我们新研制的一种产品,这个产品会让人的感受性提高,你的敏感性提高。
那么,你对外在的事物,你的皮肤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增强。
另外一组被试,我们给他吃的是一种白色的药丸。
这个药丸我们会告诉他,它起到了一定的麻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你的感受性不那么敏锐。
所以两个不同的小组之间,我们同样地来进行测试。
这个测试就是用电击的实验。
结果发现,吃了那种感觉更敏锐。
更敏锐的药丸的这样一群被试,他面对电击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的疼,但是另外一个组他们就会觉得可以适应,因为他们假定自己吃的是一些使自己感觉变迟钝的一些药物。
所以,其实完全的都是心理的作用。
因为给被试吃的都是维C,之不过它不同的包装而已。
这样子我们就看到了,在发展应对技能当中,首先,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要有一个暗示。
然后,另外一个方面是时间管理。
比如说在我们的压力管理当中,有些人觉得压力很大。
有些学生也会说,老师我的压力很大,一直论文也写不完。
但是你仔细观察他一天的安排的话,你就会发现,早上起床、吃了早餐、打开电脑,然后把人人网打开、把QQ打开、把所有微博打开,看了别人的更新,自己再稍微更新一下。
一看中午12点,该吃午餐了。
所以这样子,你就会觉得,他后期压力很大,是因为他在时间管理上面(的问题)。
另外我们也看到发展应对技能,有的时候沟通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也可以帮助他人去缓解压力。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艾森豪威尔的一个例子:
据传说,艾森豪威尔在视察海防线的时候,曾经做了一个这样的工作。
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视察海防线,看看我们的海防线是否安全。
然后,看到一个老兵,这个老兵在那壕沟里面挖沟,看到他的时候,他看到前面几百米、后面几百米都没有一个人。
所以他就走过去,跟这个老兵去聊天,一伸手把这个老兵从壕沟里面拽上来。
这个老兵也不认识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就跟他询问说,工作怎么样啊,然后这个生活如何啊,去了解一下战士的情况。
但是他一问呢,这个老兵就打开话匣子了,因为这个老兵非常地抱怨。
老兵觉得,说我在这儿已经工作了很多很多年了,我从家乡出来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到现在已经年过半百,连一个敌人都没见过。
我这一辈子做的事情是干什么——就是挖沟。
说我早知道在这儿挖沟,我还不如以前我在我家乡去挖沟呢。
我还可以能够跟亲人住得比较近一些,我还可以,确实在家乡挖沟,我还可以种一些土豆啊,种一些马铃薯。
说我在这儿除了挖沟,就是挖沟。
所以他每天觉得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且他满肚子抱怨。
这样艾森豪威尔就问他说,那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愿意做什么。
他跟艾森豪威尔就说,他说我也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但是我看你这个打扮啊,我觉得你可能是一个将领。
说我就是希望当一个将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说我就愿意指挥多少的人去打仗,完成我这一生作为一个男人的一个梦想。
但是艾森豪威尔呢,当时拍拍他的肩膀,给了他一直雪茄烟。
就跟他说,说你看我啊,我就是带兵打仗的。
但是确实有非常多的苦恼,比如说,每天晚上我是睡不着觉的,你一旦一个决策失误,有可能使你所有的部队毁之于尽。
另外也有可能,是你带了很多的士兵上去打仗,你喊了一声冲,大家冲上去了。
下来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大部分人已经战死在疆场了。
可是这个时候,你发现,里面其实有很多你的朋友、你的战友、你最亲密的一些伙伴。
所以每天晚上,我是非常焦虑的。
当艾森豪威尔不断地去解释自己这样一个情况,甚至也找到自己一些抱怨的时候,这个老兵砰地一下,跳到了沟里面去。
然后就对他说,你不要跟我说了,我觉得你那个生活不适合我。
我觉得看不到敌人挺好的,至少我能保存一条命。
然后呢,我这个不打仗也挺好,因为我还可以好好睡觉。
他说,我呀,神经衰弱,我可不能够睡不了觉,所以他就开始认真地挖沟。
这样子我们看到前后2种状况,在没有沟通之前的时候他挖沟是抱怨的,但是在有了很好的沟通之后,两者其实都觉得生活是蛮有意义的。
另外我们看到呢,在压力管理和应对当中,我们经常讲平衡的生活方式,比如说饮食啦、休息啦、锻炼啦、这些我们就不过多强调。
但是我们只介绍一个心理学的实验,生活当中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经常的微笑可以能够保持好的心身状态避免压力,有人觉得这个话好像讲起来非常的耳熟能详但是没有什么新意,那好吧,心理学家会告诉你保持微笑一定要保持微笑。
微笑当中有一种,我们把它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