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930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课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综合实践课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综合实践课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综合实践课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综合实践课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课本.docx

《综合实践课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课本.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课本.docx

综合实践课本

 

民族小学根雕社团教案

 

仲宫镇民族小学

2015.9

 

目录

第一章根雕的起源…………………………4

第二章根雕的发展史………………………6

第三章根雕的分类……………………………26

第四章根雕的加工工具及作用………………29

第五章根雕作品的命名………………………34

第六章根雕艺术作品的保养…………………37

第七章根雕形式美……………………………39

第八章根雕作品价值…………………………56

第九章艺术构思……………………………62

第十章动物制作传神总结……………………70

第十一章树根整形………………………………72

第十二章根雕的上漆和打蜡……………………73

 

风采展示

序言

我校(民族小学)位于历城区仲宫镇并渡口村,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我校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契机,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我校综合活动课程《梦幻根艺》,这可以说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树根在我们这儿遍地都是。

资源十分丰富。

学校领导在此基础上投资开发这一课程。

同时我们把综合课程与校园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使我校呈现出一片生机。

现在我们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初具规模,通过本阶段的开展,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了充实,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

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希望广大同仁共同开发这一

课程,共创学校美好前程,共同探讨和发展这些有利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

我在编写本书时,参考了很多有关资料,本书有待于不断丰富,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错误难免,希望指正,同时,对热心支持和关心这门学科的热心人表示衷心感谢!

2008会聚

 

民族小学韩化刚

2015.3

 

 

第一章根雕的起源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古人很早就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制作各种艺术品,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壁画中,就有用树根制作的几、架等根艺品。

982年,考古工作者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发掘出一

战国时期的根雕《辟邪》,

辟邪

这件根雕构思奇妙,造型生动,富有动势和神韵,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根雕艺术就有相当高的水平。

到了唐代,根雕艺术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诗人韩愈在《题木居士》中写道: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说的就是当时的作者利用树根和树干制作的似人形的根雕作品。

韩愈另一首诗写道: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是说山沟中的朽木枯根,不仅仅只能当柴禾,经过匠人的精心加工,也可成为艺术作品。

历代的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创作了不少根艺精品,被北京故宫、颐和园、上海豫园和苏州园林等单位收藏,至今闪耀着艺术的《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

清时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今。

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剥树皮刘玉帅与同学

 

作业题:

1.简述根雕的起源.

2.说说最早的根雕作品的名称和形状.

 

第二章根雕的发展史

1.原始社会的根艺

根的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

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我国劳动人

集体整树根

民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用木锄松土,古帝少昊时期雕刻木像,商周时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现的同时就开始了。

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

著名史学家常任侠先生曾说过:

这种根制装饰品与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东西相似,

我们民俗端午节小儿佩带苍术根也有原

回头鸟

始的遗风。

可见利用根材制作艺术和实用品,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

根的艺术同其他工艺美术一样,从原始人的劳动中逐渐产生了。

 

红狐

 

作业题:

说说原始社会根艺品的发展趋势

2. 战国时期的根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根艺作品也在人类的劳动中逐渐发展和变化。

现存最早的根艺作品,到目前为止要算战国时代的“辟邪”和“角形器”了。

展翅

  1982年,在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清理江陵县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

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与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0年之间。

它证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根艺作品的事实。

而从“辟邪”虎头龙身,四

团结就是力量

足雕有蛇、雀、蛙、蝉等图案,呈行走之状,富有动势和神韵的特点,可看出古代根艺作品的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的技巧。

再从楚人认为墓中有“辟邪”,可以驱邪驱鬼灭灾,保护墓主的安宁,把它当作一种镇墓兽,可看出古代的根艺家对根艺创作已具有了鲜明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现实的制约。

几年以后,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在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包山墓地的挖掘中,从最大的一座包山二号楚墓里,发现我国战国时代比较精致的根艺作品“角形器”。

椐考证,这件根艺作品的随葬年代大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战国时代。

它保存完整,造型美观,形状的两只盘结而成的小螭,似如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一般。

古代艺术家对这种天然根,互相瞧瞧

依形度势,略在局部地方加以雕刻螭头形象以及腹部的纹理,不仅突出自然之美,而且显示出人工技艺十分精巧,可看出根艺创作的“天人合一”之妙,至少已在战国时期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这种乌色树根制作的根艺作品的发掘,不仅可以得知当时先人们如何才采用天然木根创作工艺品螭的形象,

当作为古代建

我多美

筑物或工艺品上常见的装饰物,反映了先人们的审美意趣和楚文化的水平,而且为我国现代根艺研究和事业的继承发展以及技艺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

 

作业题:

战国时期的根雕作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汉时期的根艺

《曲阜县志》中记载,在西汉时期,孔子的家族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了拐杖。

《汉书·五行字》中记载:

“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

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

哀帝建

地久天长

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柱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髭发……”在《钩沈》小说“玄中记”中叙述,“汉桓帝出游,在河上,忽有一青牛从水中出,直走荡桓帝边,人皆惊走。

太尉何公时为殿中将军,为人勇力,走往逆之。

牛见公往,乃反走还河。

未至河,公及牛,乃以手拔牛左足脱,以右手持斧砍牛头而杀之。

此青牛是万年木精也”。

从孔氏家族的天然拐杖,到汉

奋起

帝时,乡下发现树根如人形及汉桓帝出游,遇河中漂浮着似如青牛般的阴沉木……可看出古代先人们对根木自然美的发现。

在《后汉书·郭伋传》中记载:

“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载竹为马,儿童嬉戏之具。

  

木山

作业题:

简述汉朝时期的根艺品.

志高气扬

4.南北朝时期的根艺

《南齐书》中还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

这个“如意”是个像嫩芽箨包的竹冠,似灵芝或云形,而柄微曲象征吉祥的玩赏物,

它是采用竹根的自然形态,翘首以待

略加人工雕琢而成的。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不少采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见图)等是实用品,以及宫、厅、轩、堂、橱、和家庭中的豪华根艺陈设,甚至发展成为高贵的艺术礼品和吉祥物品等等,特别是利用树根制作的各种家具尤为常见。

  向望

作业题:

南北朝时期的根雕作品有哪些?

5.隋、唐、五代时期的根艺

到了隋、唐时期,我国根艺创作随着美术事业的兴盛而相应得到发展,根艺作品不仅在民间流传,为人民所喜爱,也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珍爱。

在《新唐书·李泌传》中记载:

“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

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老骥伏枥

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的事。

《桂苑丛谈》中记载,唐时候有人发现有一种节茎呈四方形竹子,深秋至简,经岁成竹,质坚韧,可做手杖及观赏用。

而唐人段公路在《北户录·方竹杖》中,对把方竹削圆上漆制作拐杖评为“庸俗不解事之诮”。

可见当时人们对竹子自然形态美的重

海龙

视。

唐代韩愈在《题木居士》中关于“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及“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cuà窜)下余。

朽蠧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的叙述,

问天

也可看出当时根艺的兴起和被人们所珍爱。

韩愈的着两首诗也描述了一件“人物”根艺美术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根如头面干如身”,可看出当时这件作品的作者,将一个带树干的根倒立起来,

创作了一件“似人”的艺术作品形象。

静思

在作者心目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不的一位普通人,而把它视为一尊“神佛”的形象,既称之为“木居士”。

古人认为这一根艺造型,所表达出的形象与思想内容和树根本身所自然形成的“主观意志”有关。

这一“天人和一”的根艺美术品,

人们把它供奉在庙里,像雕刻家书塑造的泥菩学步

萨一样当成神仙求降福于人间。

从这件工艺作品,还可以看出唐代根艺注重根的自然形态,巧用自然腐蚀和虫蛀的效果,把“朽”的非凡能力,视为鬼斧神工,使工匠也感到无能为力。

它形象地为后人展示了根的艺术不是完全人工所致,而是自然形成的艺术。

它“拟人”、“非人”的形象又说明了根的艺术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似是而非”的造型艺术。

  眺望

在五代时期,画家阮郜绘制的《阆苑女仙图卷》中,也出先了天然木榻、凳等根艺器物……

 作业题:

评评隋唐时期的根雕作品

 6.宋、元时期的根艺

到了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发展,同时也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

采用各种树根雕刻佛像,常常与泥塑媲美。

至今在我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中,仍然保存有根雕佛像。

同时还为宫廷和庙宇增添了不少贵重文物和陈设。

在宋代《太平广记》“荆根枕”中详细地记载着利用荆树根创作狮子形木枕赠送庙上的故事。

书中说,古代有一位商人叫张弦,一天他金凤凰

骑着马路过华岳庙前,把马栓在一棵金荆树上便就地睡了起来。

突然马受惊拖走了这棵金荆树。

张弦惊醒后便追到马前,取下这棵树仔细观察,只见根部形状好像一头狮子,头、爪、腿俱在。

张弦将此带到华阴县城,请一位木匠进行雕琢修整,加工成为一个狮子形木枕,献给华岳庙上。

这守庙人如获至宝,将它锁在柜中,精心珍藏起来,

路过此地的人要用百元钱买通守庙人,老者

才得以看到。

这个例子充分地说明了根的艺术在当时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后来随着唐、宋的木、竹雕刻艺术派别的演变和刻技的发展,

根艺美术的创作表现形式也出现猴兮蟾兮

了技艺上的发展局部雕刻的根雕作品层出不穷,使根的艺术形成了根雕形式。

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根艺实用品。

元代名画家王振鹏借用根雕的艺术的自然古雅之美,作为他创作绘画作品的素材,他的《伯牙鼓琴图》中香炉几架就是当时的实用根艺作品。

 

小花兔

作业题:

宋元时期的根艺有什么特点?

 

7. 明、清时期的根艺

到了明代、根艺就更加发达。

从一些文献记载中,可看到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

竹根创作出适合人们欣赏的摆设,光环

而且还雕刻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高级家具以及其他实用品。

尤其当时的跟制拐杖更为出名。

明代传有李东阳《灵寿杖歌》:

“谁采青壁红琅,

见之慕之不容口。

锡以嘉名曰灵寿,凌空

爪之不入行有声,金可同坚石同久。

吾家此物旧所有,神与相扶相守。

”明代谢在杭所著《五杂俎》书中“物部”记载:

“吴中以枯木根作蝉椅,盖本与此。

”在“长物志”中也记道:

“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结曲臃肿,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

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介者为挂,奔跑

近见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

”除了文字记载,明代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画中,也出现了树根椅子。

在上海市豫园中玉华堂内,至今陈列的根制双椅、玉玲珑麒麟和凤凰等实用品及观赏品,也是明代

根艺家们采用榕树根创作出来的

在《陶庵梦亿》书中,对明代人溪澄有这样傲立枝头

的记述:

“貌若无能,而巧夺天工……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行之盘根错节,以不易刀斧为奇,经手胳剖磨之而逆得重价”。

到了清代,根艺创作又有了新的成就,在《胤祯妃行乐图》画中,有呈现出天然树根的床。

当时著名的《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故居山东淄博市陈列的文物中,有他自己用树根创作的纸案艺术品。

据孔府有关记载,衍圣公孔毓圻曾向康熙帝上贡根雕如意、寿杖等物

清代也有用树根拼接的坐椅。

清人顾禄金麒麟

在《桐桥倚桌录·工作》中记载:

“杖,俗称拐杖……大抵琢取山中榔、栗、楂老干为之,亦有方竹、剡藤为之者,光

润可喜。

”又据施鸿保《闽杂记》卷记载:

“佛面竹,长一二杖,粗及把,节甚疏,每节有一佛面,眉目口鼻皆具,可谓手杖。

俗称定光佛杖。

  

独占熬头

作业题:

明清时期的根艺品有什么创新?

8.现代的根艺

  解放前,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根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宁海、浦江的“柴珠人”雕刻,嘉定、福州等地的竹根创作和树根家具生产逐渐衰落。

许多专业艺人改行转业,使这门艺术濒临绝境,后继无人。

  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根的艺术在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从事根艺创作的人越来越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在1983年《根的艺术》记录影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

同时将这门艺术定为“根的艺术”简称“根艺”,

建立了根艺理论学说,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根树

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

全国各地根艺作者和爱好者进行了10年的不懈努力,多次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根艺美术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

现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40多个根艺团体,会员遍布各省、自治区、市。

根艺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制作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目前,中国根艺美术正以新的姿态,沿

比翼双飞

着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走向繁荣和兴旺。

 

我的成果刘传清

 

狐假虎威

作业题:

探讨现代根艺品的发展思路

第三章根雕的分类

根雕艺术家创造出了艺术作品之后,那么人们如何鉴别一件作品的好和差呢?

要进行鉴别,首先应该进行分类,就如我们人,不能拿小孩来跟成人做比较,这是不合理的。

把酒问青天

只有同类的作品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同类的作品就不好进行比较了,有比较才能进行鉴别、品味、欣赏、收藏、交流和提高。

所以,把根雕作品进行分类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分类的方法,也是根据个人不同的习惯进行区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华根雕艺术网的分类则是以下的方式:

    1、根据根雕材料的不同,将根雕分为:

枯根、枯杆、枯枝、树榴、等类。

    2、根据根雕的应用分类可分为:

根雕家具、根雕茶具,根雕文具、根雕字画、根雕艺术品。

    3、根据根雕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狂奔

根雕历史发展顺序可分为:

形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

4、按根雕体积大小可分为:

大型、中型、小型。

    根据以上的分类,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评论,鉴别,

等。

在收藏的时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根雕作品。

我们的“长福”

大鸡大利

横跨

 

作业题:

了解根雕作品的分类

第四章根雕的加工工具及作用

我国根艺加工制作,目前仍以手工为主,很少使用机器。

现阶段人们使用的工具主要用13种,他们是:

一、锯

主要用来截断根料,可视根料大小而选用各种型号的锯。

二、枝剪

主要用于截剪那些较细的根料。

三、斧

主要用于砍断较粗大的根条。

母子情

四、钢刷

主要用于除去根皮外的泥土和污物。

五、木错

分粗细两种,错去斧、锯痕迹,能使其圆滑,过渡自然。

六、砂纸或砂布

主要用于细微的打磨,以便于更好的抛光。

七、雕刀

雕刀的型号有很多,分为园口、平口、大平口、斜口、力口、反口等等,主要用于局部的雕琢。

玉兔

八、凿子

有各种规格的凿子,如“2分凿”“3分凿”、“4分凿”等,主要用于各种根材的雕琢。

九、调刀

主要用于根材调色和调涂料。

一、小铁刨

主要用于根材的去皮,树根的圆滑光润去。

十一、根艺万能机(有条件可以买)

由北京林业大学妙蜂实验林场根艺作者刘春,在根艺创作时利用牙科手术器械改造成的。

此机具有除污、打眼、雕琢、

抛光等多种功能、

回首往事

它是由接头、开光、电机、调节杆、钻头等几部分组成,钻头有多种型号、规格,能完成各种加工,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简便,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器械。

十二、喷砂机和滚砂机(有条件可以买)

喷砂机和滚砂机主要用于根材去皮和抛光,不过现在不够普及。

邯郸学步

十三、吹风机

即理发常用的吹风机。

用于上蜡,可使蜡融化并且均匀的浸入木质,能起到很好的装饰和保护效果。

此外,根艺制作中还必须有以下各种材料:

粘和剂、颜料、核桃油、鞋油、蜡(上光蜡和地板蜡)、清漆等,根艺作者

神气猴

鹤立枝头

 

作业题:

1.了解常用工具

2.实际运用这些工具

第五章根雕作品的命名

根艺品制作成以后,需要命名。

好的命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心旷神怡、不断咀嚼。

根艺品的命名有很多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依形命名

稳如泰山

是指依据根艺品形象直呼其名,

尤其是动物造型。

这种命名法的优点是一目大展宏图

了然,直接了当,但是有时候会浅露无味。

二、依势命名是指依据动物瞬间神态动势起名。

这种方法有时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人直接深人主题。

但是有时候也是回显的浅露无味

长寿根字

三、依意命名

是指按照根艺品的意境命名,有的用动物意境,有的用山水意境,都是很好的命名方法。

让人遐想。

四、取诗句命名

某些根艺品富有诗意,可以用诗人名句来点题。

这种命名方法嚼之有味,高雅内涵,是一种常用的命名方法。

五、依人命名

是指对人物造型作品的命名,求其神似,适当夸张。

也能有不错的效果。

六、依文命名

是指以中外文学故事、神话传说、成语典故、风土人情、地方文化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命名之。

回首

 

开拓

作业题:

对自己的作品再起一个名字,准备交流.

第六章根雕艺术作品的保养

至于根雕艺术保养,是使根雕作品长期流传的措施,必不可少,须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色褪化,表面蜡层熔化,漆膜老化而脱落,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

2、防止根雕作品在过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放,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和病虫害,造成霉变、虫蛀、产生腐烂空洞现象。

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气流通。

3、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根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表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

蝴蝶

4、防止根雕作品在移动过程中磨擦碰撞,或者尖锐物、硬物刻划,以免留下痕迹、斑疤等有损观瞻的现象。

除了做到以上四点外,平时的保养、要经常拭擦灰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吸尘器吸附灰尘,并能经常上蜡抛光,以利保持干净和光洁。

对有些小件根雕作品,不妨经常用双掌摩挲玩,久而远之,其根体滋润沁浸、光滑如玉、典雅高贵志气常在。

静思

 

作业题:

你了解了怎样保护根雕作品了吗?

第七章根雕形式美

著名雕塑家罗丹在论及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时,曾强调指出:

“一个雕塑家要使自己塑造的人物真正成为艺术品,就要让它具有生命,让它活起来。

”又说:

“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

一个雕塑家想要说明快乐、苦痛、某种狂热,如果不首先使自己表现的人物活起来的话,那是不会感动我们的,因为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

一块石头的快

乐和悲哀,对我们有什么相干呢?

”罗丹的作品不仅注重外表形式的真实,而且注意表现精神和生命,从而使他的雕塑艺术呈现出永恒的魅力。

而根的艺术创作正如罗丹所说的,在运用根材有表现力的自然形体的同时,同样要讲求表现精神和生命,要让这块有形体的根材活起来,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我曾在一次根艺作品展中,看到两件表现“牛”的根艺作品,其中一件有头、角、身躯和四肢,细看还有一条腿是拼接上去的,尽管看起来很逼真,甚至连牛蹄子也雕刻出来了,但人们却并不认为它是一件优秀的根艺美术品,而是生活中的一条牛的复制品。

为什么呢?

就在于作者只片面追求外表的逼真,而忽视了如何去表现作品内在的精神和生命。

另一件作品“开拓”恰恰相反,同样是利用树根来表现“牛”的形象,但他并未苛求“牛”在形体上极端逼真,而是着眼于表现“牛”的神态和力量,他让这块干枯的根材变成了活的生命,细看也没有“牛”的四条腿,可是给人的感觉比有四条腿的牛还有

力量,更真实和感人。

红虎

根雕艺术与形式美是中国当代根雕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千人一面的具象作品得到广大创作者及欣赏者的认同。

如何继承传统,又冲出传统,使根雕艺术的技法、风格、审美层次更高更新、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一个困惑着很多艺术家的课题。

有困惑而思索,由思索而探求,由探求而创新,新的根雕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必将在充满艰辛跋涉的苦痛中诞生,这是毫无疑义的必然之路。

挑战

没有创新的艺术形式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永恒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的求新意识。

新和变,源于自然界中无穷无尽的各种自然形式,因此我们说“艺术源于自然”。

任何艺术门类,都不会远离自然的各种形式而存在,它们都在自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

那么,什么是“形式”?

我们知道,点、线、面、体、色彩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形式要素。

这些基本的形式要素,由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意,按美的规律与法则进行组合造型,成为在视觉感受中被多数人认可的美的形式。

这种美的形

寿

式,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美的“形状”和“样式”,这种美也就是“形式美”。

 形式美相对内容而言,内容美的实质是“真”和“善”。

形式美是“纯粹的美”,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什么?

中外许多著名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经过多年研究和交流,现被艺术院校教学及艺术实践中普遍认可的基本理论基础是:

也是艺术创作的尺度和标准,也是人们普遍用来欣赏自然的尺度和标准。

根雕艺术家常挂在嘴上的口语是“自然美”。

实质上,自然之美是自然的形式之美。

自然本身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

开天劈地

只以它自身的方式存在着。

只有当人们去观赏它的时候,才产生美与不美的问题。

当自然的形式要素(如线条、造

熊猫石

型、节奏、韵律、色彩等等)显示出某种对立统一的比例与节奏时,便应和了人们内心与自然形式相感应、亲和的潜在心理机制,从这些美的形式中获得了欣赏的喜悦和满足,于是我们便说这种自然形式是美的。

在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形式中,宇宙天体的和谐运行,山川大地的平衡变化,时序与昼夜的循环变迁,既有均衡与适度的变化,又在变化中显示出节律,这是一切造物之美的母体与本源,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的机体构造与运动规律都是大自然按它自己的规律所造就与安排的。

我们欣赏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的轮廓线,欣赏羽

合作一下

毛、贝壳、蝴蝶、雨花石的纹理,欣赏炊烟、小路、河流流转的S形曲线,就是因为这些自然的形式,具备了比例与节奏等形式之美的规律(但并非是所有的自然存在形式都具有这种规律)。

在根雕艺术的创作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作者认识到,根的自然形式是自然存在的一种形式。

这种自然的形式是启发艺术灵感的母体的本源。

艺术家钟情于用根的各种形状和样式,根(它包括树瘿、枯干、等)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

就是因为这些千奇百态

新作品

的在大自然中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