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980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docx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王一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因素,车祸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颅脑外伤呈上升的趋势。

脑受损者急性期经外科手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生命得以挽救,但仍存在着许多现存的康复问题。

进入康复期常伴有后遗症和各种功能障碍,特别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和直肠功能障碍引起的失禁而导致一系列社会和卫生的问题,也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

因而做好此类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排尿障碍:

有二种类型:

尿失禁、尿频,临床常见尿失禁。

尿失禁概念由于大脑病变使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大脑皮层排尿中枢不能接受和发出排尿信息,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这种情况叫尿失禁。

一、尿失禁的原因:

(1)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使正常的排尿反射被破坏。

(2)腹肌、膈肌和盆腔肌肉的肌力减弱,逼尿肌和尿道扩约肌不协调。

(3)偏瘫早期卧床,排尿姿势的改变,排尿环境的改变。

(4)生物钟的破坏。

(5)运动能力受损。

(6)沟通能力障碍。

二.尿失禁可分为五种类型:

(1)腹压型:

腹部加压时流尿,多由骨盆底部肌肉软弱无力引起;

(2)迫切型:

一旦感到尿意,立即有尿流出来,连去厕所都来不及,自己控制不住膀胱逼尿肌的收缩;(3)混合型:

具有腹压型和迫切型的各种症状;(4)溢流型:

到了厕所,每次仅能排出少量尿液,而充满膀胱的尿却能自行流出来;(5)反射型:

自己不感到有尿意,尿却流了出来。

脑外伤患者的尿失禁多属混合型和迫切型。

三.尿失禁的康复护理及预防

(1)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1.摄取足够的饮料,除非医生有特别的指示,否则每天应该喝六至八杯饮料(约15002019毫升)。

2.给予足够的时间排尿。

3.应该在膀胱充满后才去卫生间。

(2)骨盆肌肉的训练:

1.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

中途有意识地收缩PC肌,使流尿中断。

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多次,使PC肌得到锻炼。

2.患者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把PC肌收缩起来。

在收缩状态下,从1数到10,然后由前到后逐渐放松。

反复操练PC肌;患者仰卧位,以头部和脚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PC肌放下臀部时再放松PC肌。

如此反复锻炼,提高PC肌的力量。

3.国内有人报道用提肛功训练PC肌。

其方法是:

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一次。

锻炼时采用慢收缩快收缩交叉进行,每天清晨锻炼5-6次。

(3)留置导尿管法:

1.定时开放导尿管:

日间视喝水量多少,开始每2小时开放导尿管1次,逐渐延长至每34小时开放1次,以每次放尿450ml为宜。

每次在开放尿管的同时,嘱患者做排尿动作,或协助患者被动增加腹压或用Crede氏手法:

病人半卧位,用手在下腹部向耻骨联合后下方施加压力,使尿从膀胱内排出;睡眠时导尿管持续开放。

2.注意尿意:

向陪护说明有关尿意预兆或信号如脸红、寒战、起鸡皮疙瘩或出冷汗等,如有征兆,应及时放尿。

3.训练排尿肌:

教会患者做收缩肛门括约肌及仰卧位抬起臀部的动作,这些训练有利于重建排尿功能。

(四)正确选用失禁护理用品:

采用聚尿器,较适用男性患者。

如外用尿套法、保鲜袋、使用便器如尿壶、便盆、便器轮椅等。

适用女性患者的有吸水剂的床垫、失禁尿垫、成人一次性纸尿裤等。

(五)重视协助者卫生宣教。

康复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卫生宣教,掌握尿意的预兆和信号以及寻找诱导排尿触发点。

整个康复过程中,需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说明配合训练,膀胱功能可以逐步恢复,取得病人合作,症状稍有好转,应予以鼓励,以增强康复治疗信心。

从而促使家属及陪护自觉地接受和主动参与配合各种膀胱训练和预防尿路的护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尿失禁康复的有效措施之一排便障碍的类型排便障碍有4种:

便秘、便失禁、排便急迫、自动性排便。

临床上以前两种常见。

便失禁:

即患者无意识,不能控制的排便,括约肌呈松驰状态。

在脑外伤初期,深昏迷时可有便失禁。

便秘概念正常人的大便应每日1次。

如果粪便在肠内流滞过久,过于干燥,超过48-72小时不解大便者叫便秘。

一.脑外伤脑卒中患者引起便秘的原因有:

(1)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使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坏;

(2)偏瘫早期,因抗脑水肿治疗,脱水引起便秘;(3)长期卧床,胃肠道蠕动减弱,食量减少或经常只食用细软食物,容易形成便秘;(4)腹肌、膈肌和盆腔肌肉的肌力减弱,排便动力不足而引起便秘;(5)生物钟的破坏,由于偏瘫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长期下去可形成习惯性便秘。

二.便秘的康复护理及预防

(1)常用的饮食疗法有:

合并便秘者,不要长期食用生蒜;应少吃柿子、苹果、橘子;多吃香蕉、广柑、梨、桃、杨梅、菠菜、核桃、黑芝麻;多饮水;多食含食物纤维的食品。

(2)便秘防治操:

1.腹式呼吸:

呼气时腹部收缩,时间可稍长,以增加腹压;2.仰卧,双膝屈曲,双手抱于双膝稍下处,尽可能将膝贴近胸部。

与此同时,抬头使上体上半部离开床面,尽可能使前额贴近膝部;3.仰卧,双手置于腰两侧,双腿伸直,同时举起,停约10秒左右,还原,反复10-20次;4.坐于床上,双手置于身后,与臀部形成三角支撑,上体保持不动,双腿屈膝用力回收,当贴近胸部时,立即伸直小腿,同时双足用力踢出。

开始做时,踢十次,动作熟练后可增加次数。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1.安排适当的排便时间了解患者排便习惯,如姿势、次数、间隔天数等,然后,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排便时间,一般在早餐后最适宜,因这时胃结肠反射最强。

2.采用辅助措施①.口服软便剂,如石蜡油、果导、番泻口十等。

②.使用塞剂,排便前把药物放入直肠内,如甘油栓、开塞露等。

③.对肛门括约肌痉挛型患者做局部按摩。

在饭后30分钟,戴手套把肛门口的大便挖出,手指放在肛门外括约肌做环状肛门轻柔按摩360度),隔15分钟后再挖大便。

用上述方法若无效,则于饭前15~20分钟给予甘油栓剂,饭后30分钟再用指间环状按摩。

④.对肛门括约肌松弛型患者,饭后利用腹部压力使大便排出,若无效则配合环状肛门刺激法或放栓剂后做环状肛门刺激。

对这类患者,局部用药不一定有效,常需戴手套用手指扩张肛门括约肌来刺激直肠以协助排便。

⑤.灌肠法只适用于上述处理而无法排便者,灌肠时需把肛管插入直肠15~20cm才可灌入。

目前比较常用的为辉力灌肠液进行灌肠。

灌入量约100ml,疗效较好。

3.重新建立排便反射注意观察排便时间,多数患者在饭后排便,这样即可在饭后助患者使用便盆。

如无规律可循,则每隔2~3小时,让患者使用一次便盆,此时指导患者试图自己排便,这样有助于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其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使用导泻剂或每日灌肠一次,以帮助他建立排便反射。

4.鼓励患者多运动卧床患者尤其要进行腹部运动,如仰卧起坐、平卧抬腿及抬起臀部等。

自我按摩腹部,可增加肠蠕动:

把大便推向直肠。

按摩的方向:

由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以顺时针方向环行按摩,时间1520分钟,同时增加腹压,以增加肠蠕动,帮助排便。

肌肉活动是极其重要的,能够每日站立和进行训练的病人很少有便秘。

5.注意饮食饮食上要喝足够的水分,应常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类食物,以促使大便之形成及增加肠蠕动。

教导患者对便秘和排便充分认识,以激发其积极动机,取得患者的合作和共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及早地掌握便秘的预防措施和排便技巧。

做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轻松,早日身体得到康复!

脑出血后肢体活动障碍的康复指导与亲情护理什么是亲情?

亲情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1亲情是镇静剂2亲情给病人安全感3亲情是疾病康复的希望分析:

肢体活动障碍的心理:

震惊-否定-抑郁反应32-46%-对抗独立-适应病人的抑郁有几分?

(美国著名心理专家DavidD.Burns博士)1他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3他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他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人?

5他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他是否在做决定时犹疑不决?

7这段时间他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他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兴趣?

9他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他是否以为自己已经衰老或失去魅力?

11他是否感到食欲不振?

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他是否患有失眠症?

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入睡?

13他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他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他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0-没有,1-轻度,2-中度,3严重0-4分:

没有抑郁症5-10:

偶尔有抑郁情绪11-20:

有轻度抑郁症21-30:

有中度抑郁症31-45有严重抑郁症,需要立即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Barthel氏ADL指数1大便:

0=失禁或昏迷;5=偶尔控制(每周1次);10=能控制2小便:

:

0=失禁或昏迷或需他人导尿;5=偶尔控制(每24H1次,每周1次);10=能控制3修饰:

0=需帮助;5=独立洗脸梳头刷牙剃须4用厕:

0=依赖别人;5=需部分帮助;10=自理5吃饭:

0=依赖;5=需部分帮助(切面包抹黄油夹菜盛饭)10=全面自理6转移(床椅转换):

0=完全依赖别人,不能坐;5=需大量帮助(2人),能坐10=需少量帮助(2人)或指导;15=自理7活动:

0=不能动;5=在轮椅上独立行动;10=需1人帮助步行(体力和语言指导);15=独立步行(可用辅助器)8穿衣:

0=依赖;;5=需一半帮助;10=自理9上楼梯(用手杖也算独立):

0=不能10洗澡:

0=依赖;5=自理总分100分,能独立生活;20分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0-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60分生活需要帮助;60分生活基本自理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评定1自理活动:

进食,梳洗修饰,沐浴,穿上衣衣服,穿下衣衣服,,上厕所;2括约肌控制:

膀胱管理,大肠管理;3转移:

床椅轮椅,坐厕,浴盆浴室4行走:

步行/轮椅;上下楼梯5交流:

理解,表达;6社会认知:

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记忆126-完全独立;108-125基本独立;90-107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独立;72-89轻度依赖;54-71中度依赖;36-53重度依赖;19-35极重度依赖;18完全依赖;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肢体偏瘫的康复指导:

卧---坐----立----行一.卧位指导1正确卧位:

患侧健侧仰卧位2肢体被动运动3体位变换:

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主动翻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