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654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1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习重点

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

学习难点

透镜的基本作图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

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自学质疑

(一)自学引导

1、读课本90页图51--1并结合教师发的实验器材回答:

(1)凸透镜:

中间、边缘的透镜

(2)凹透镜:

中间、边缘的透镜

2、阅读课本91页及图5.1-2,弄懂并记住以下概念:

(1)主光轴:

连接的直线。

(2)光心:

透镜的,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教材91页5.1-3中的实验,得出结论: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焦点和焦距:

演示:

课本P91图5.1-5实验,实验结论: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焦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

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画出下图中的光路图(焦距分别为2cm和3cm)。

5、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光心距离,就是焦距。

(二)写出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三、互动释疑与精讲

1讨论课本9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2巩固知识:

1)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

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透镜。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四、反馈延伸

1、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2、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主光轴.

3、完成下列光路图:

 

 

4、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五、反思小结:

第二节生活中透镜

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

照相机的原理。

学习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1、如图甲所示,CC1是透镜的主光轴,根据图中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透镜的情形,在虚线框内画出恰当的透镜并标出其中一个焦点F。

2、在图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完成以上两个光路图。

二、自学质疑

(一)自学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镜。

照相机成的是、、的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镜。

投影仪成的是、、的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镜。

放大镜成的是、、的像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

2、实像和虚像:

实像:

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

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

、。

虚像:

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光屏(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

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镜、镜,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二形成

的像。

(二)写出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三、互动释疑与精讲

1、实像和虚像:

完成实像和虚像实验,认识到:

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光线本身没有到达该处。

提示:

(1)我们前面接触到的小孔成像,照相机,投影仪成的像都是实像;平面镜成的像,光线由一种介质折射入另一种介质折射所成的像,如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都是虚像。

(2)实像可以光屏上承接,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异侧

(3)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出现,只能直接观察得到,虚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2每个小组讨论课本9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四、反馈延伸

1、利用凸透镜不仅可以______光线,而且能成像,这种由______光线会聚而成,能显示在屏上的象叫实象。

2、关于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测绘局为了重新绘制我国的疆域图,派直升飞机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胶片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形成一个(填“实”或“虚”)像。

胶卷上涂上一层的物质,它在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了。

五、反思小结: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学习难点

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可知:

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二、自学质疑

(一)自学引导

1、阅读课本97.98页,认识有关概念:

(1)物距:

物体到的距离,用表示。

(2)像距:

像到的距离,用表示。

(3)焦距:

焦点到的距离,用表示。

(4)2倍焦距:

用2f表示。

2、测量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f=cm。

3、每个小组根据课本中的实验过程完成实验,并把所测数据填入下表中。

注意:

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物像位置

应用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

u

4、分析上表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1)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条件下成实像,在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填“有”或“无”)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

凸透镜所成的像(填“有”或“无”)正立的实像,

(填“有”或“无”)倒立的虚像。

(4)特殊位置:

当u=2f时,v=,成、立的像;当u=f时,不能成像。

(二)写出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三、互动释疑与精讲

【实验探究】:

p97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光具座、、、。

(2)实验过程:

①、、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3)物距和像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作业:

1、小组讨论课本67页中“想想议议”。

2、完成课本6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题。

四、反馈延伸

1、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是() 

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D、像距变大,像变小。

 

2、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 

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2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D、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3、关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的像一定是虚像;B、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 

C、缩小的像一定是实像;D、缩小的像一定是虚像。

 

4、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我们可以知道,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是() 

A、光点;B、焦点;C、二倍焦距点;D、根本没有。

 

5、某同学用了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实验。

将一枝花从离透镜30厘米处逐渐移向20厘米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一直增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要在该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则物距可能值是()

A、30厘米;B、15厘米;C、10厘米;D、5厘米。

7、一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是,若将物体移至距透镜8厘米处,关于它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成放大的实像;B、能成虚像;C、能成缩小的实像;D、能成等大的实像。

五、反思小结: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巩固应用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光具座、、、。

(2)实验过程:

①、、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3)物距和像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

应用

u>2f

透镜两侧

f

u=2f

v=2f

------

f

v>2f

u=f

不成像

u

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像变,物远像像变。

二.典例分析

例1.如图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2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10cmB.8cmC.6cmD.4cm

三.练习:

1.如图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7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21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2、无限远处的太阳光垂直射在凸透镜上,则()

⏹A.成像在2倍焦距处     

⏹B.成像在焦点上

⏹C.成像在焦点内       

⏹D.不成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2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

 

4.如图2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机上。

5.、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6cm   B.10cm   

⏹C.25cm   D.无法确定

6、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7、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A.f<6cm         

⏹B.6cm

⏹C.9cm

⏹D.18cm

8

⏹A.缺少中部         

⏹B.变小

⏹C.性质不变,像变暗     

⏹D.变大

⏹5.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像(选填:

实或虚)。

⏹用照相机拍照时,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A.小于焦距B.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大于2倍焦距D.以上说法都不对

⏹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

四.小结反思: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难点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完成下列光路图

 

 

二、自学质疑

(一)自学引导

1、眼睛

(1)阅读课本100、101页,回答:

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的。

(填“倒立”或“正立”)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及其矫正

回答: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折射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利用的发散作用来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

回答: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折射能力太弱,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可利用的会聚作用来矫正。

(二)写出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三、互动释疑与精讲

1、眼球相当于一架机。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

可以戴镜来矫正。

因为它具有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

可以戴镜来矫正。

因为它具有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完成课本7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四、反馈延伸

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A、与实物等大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虚像

C、缩小的倒立实像D、缩小的正立虚像

2、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3、为了矫正远视眼,应戴远视镜,而远视镜是()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

4、人的眼球相当于镜,视网膜相当于。

近视眼患者应戴镜矫正。

 

5、下图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

五、反思小结: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目标导学】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重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难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和原理

 

教具:

显微镜和望远镜

【自学质疑】

一、复习:

1、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还能成缩小、放大、等大像。

面镜只能成像。

共同特征是:

实像都是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用光屏承接。

实像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则没有真实光线到成像处。

2、照相机成的是、、像,物体放在焦距外,要想照的像大点,物体离镜头应点,镜筒应(“前伸或后缩”)。

照相机的镜头是镜。

3、投影仪(幻灯机)成的是、、像。

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焦距间;要想屏幕上的像大些,投影仪离屏幕应些(选“远或近”),灯片离镜头些。

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那灯片就一定要插。

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

4、放大镜成的是、、像。

物体要放在焦距内。

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要想字大些,放大镜离报纸些。

(选“远或近”)

二、知新:

自学教材,完成以下内容,写出质疑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103、104页: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        ,靠近眼睛的是      ,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相当于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的像(相当于)。

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2、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      和         两组透镜组成。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

视角:

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3、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科学家是。

1846年,科学家根据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后发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

1990年,科学家把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使人类观察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我们的宇宙中拥有上个星系,我们生活的星系叫系,。

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年的时间。

银河系由太阳等很多恒星组成,太阳周围有金星、木星、等行星绕它运行,其中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条轨道上。

(二)写出质疑和提问:

三、互动释疑与精讲

一、组内答疑3分钟二、.全班互动学习,老师点拨

1老师出示显微镜,调节并让学生观察载玻片上的箭头↑通过显微镜后成的像

2.学测同步

  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__________,能成一个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能成一个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的像。

例1:

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师出示望远镜,学生观察其结构,并观察它成的像 

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 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的像。

例2:

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D.以上说法都不对

4.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

 

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决定视角的大小。

物体越,离眼越,视角越大。

 

例3: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       ,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        ,因为平面镜成         的像。

例4:

 小明观察远近不同和高矮不同的两根竹竿,眼睛感到最高的是(   )

A.15m远1.7m高的  B.15m远1.5m高的 

C.10m远1.7m高的  D.10m远1.5m高的

【反馈延伸】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叫做目镜,叫做物镜。

物镜所成的像是、的实像,它离目镜的距离在。

 

2、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

 

3、做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在屏幕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幕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幕的中央,应将透镜向移。

 

4、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 

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 

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 

5、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越近,其视角(   ) 

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

六.课后提高 

6、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7、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8、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_外,以避免_______的干扰。

 

9、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10、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成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中考分析】此节知识是属于增大知识面,了解常识,中考几乎不考。

【作业布置】1.做教辅该节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全章

【目标导学】

1.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知道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