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647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docx

塑性加工力学实验指导书资料

 

实验一、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测定

一、实验目的:

a)掌握万能材料实验机原理及使用方法;

b)掌握建立条件应力应变曲线的方法;

c)领会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间的关系,进而绘制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d)区别不同材料,不同处理状态的应变特征。

二、实验原理: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起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建立是正确分析材料变形特性,计算变形力的重要依据,单向拉伸时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普遍意义,可看作是材料等效应力——应变(

)的关系曲线。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测得拉伸是加载载荷P与试样;拉伸长量△L之间关系,建立P-△L图,及拉伸图。

进而用试棒的原始断面积F0除P;标距l0除以△l得:

σ0=P/F0(1-1)

(1-2)

条件应力σ0与相对伸长量ε作图,即得到条件应力应变曲线(σ0—ε曲线)。

如作图时所用的比例适当,则P—△1图与

图完全重合。

另一方面,由于拉伸过程中,试棒的断面积F是不断改变地、故需用其真实应力S表示之:

即S=P/F(1-3)

(1-4)

由于真实应变的对数表示法有许多优点,故工程应用中大多采用对数应变e,定义为:

(1-5)

至此,就可将条件应力应变曲线σ0—ε换成为真实应力—应变曲线S—e.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在出现缩颈以后,直至试棒断裂时的曲线上,应变是不均匀的,故以上公式均不适用,须用该瞬时细颈处的断面积F与同一瞬时载荷P求得其此时的真实应力(σ真=P/F)与真实应变(e真=ln(F0/F))的曲线对应关系,但测量断面的瞬时值很困难,所以一般只测出现颈缩时与断裂时的数据,中间部分曲线则只能近似作出。

如考虑到“形状硬化”效应,则可用齐别子公式加以修正:

(1-6)

式中:

S—去除形状硬化后的真实应力

S‘—包含形状硬化在内的真实应力

d—细颈处的试样直径

P—细颈处试样的曲率半径。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预先准备好的标准拉伸试棒在实验机上减刑简单拉伸变形,测量载荷P与伸长量△l曲线,具体步骤如下:

a)测量并记录试棒原始尺寸,直径d0,标距l0;

b)检查万能材料实验机空载工作,放好记录纸检查记录系统的工作状态;

c)在夹头上固定试棒,开启油门,缓慢加载至断裂,记录拉伸的最大载荷Pmax,与断裂时的载荷Prup;

d)测量试样拉断后的尺寸;标距l,均匀变形部分直径d,端裂处直径dmin,及曲率半径ρ。

2.将P—△l曲线转换成条件曲线σ0—ε。

3.由σ0—ε曲线回住真实S—e曲线.

4.进行必要的修正,一得到最后的曲线。

四、实验设备及材料

1、30吨WE型液压式万能材料实验机

2、游标卡尺,千分尺,钢尺

3、标准拉伸试样,材料为A3钢,45#钢与纯铝各4个

五、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以下数据到表1-1和P—△l曲线

表1-1实验数据记录表

材料

原始尺寸

断裂尺寸

载荷

屈服值

d0

l0

d

dmin

L

Pmax

Prup

Ps

2、求出下列指标:

3、绘制三个试棒的σ0—ε曲线,比较不同材料的变形特征。

4、绘制两种典型的真实应力应变S—e曲线,一种有明显屈服点,另一种没有,可先极端出下表中各点的数据,再由表1-2数据绘图。

表1-2两种材料的实验数据表

N0

材料一

材料二

σ0

ε

S

e

σ0

ε

S

e

1

2

3

4

5

5、说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与条件应力应曲线的异同。

 

实验二、摩擦因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其原理:

常摩擦力条件假设摩擦力与坯料最大剪应力(屈服应力)的关系如下公式:

(2-1)

式中:

m——摩擦因子

k——屈服应力

本实验采用铅圆环镦粗法,在一定情况下金属流动分界面如图2-1所示;

在压缩时,圆环外径D增大,内径d通常减小,而金属流动分界面处直径的d1的变化是与圆环H、D、m值等因素有关。

因此只有在一定的H、D、m值时,金属流动分界面处的直径恰好等于圆环原始内径。

即d1=di

根据上界法可以推导出m值的公式(推导从略):

式中H、D、d均为试样原始尺寸如图2-2所示,(d=di)

图2-1试样经过5%变形的尺寸图2-2原始试样尺寸

在摩擦条件一定时,如果变形程度小于5%,并采用数种原始尺寸不同的圆环进行压缩,当H、D取某一值后,压缩后d值不变(这时d=d1),把该试样尺

寸代入上式求出m值。

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每组取四块圆环(材质为铅)。

其规格为H=(5,9,12,15)mm,D=38mm,d=20mm。

检查试样表面质量,去掉毛刺,精确测量出H、D、d原始尺寸,填入附表中,将试样放在材料实验机上,用千分表控制于5%的变形程度进行压缩,精确测量压后的H、D、d尺寸,从中选出d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的试样,将其原始尺寸代入A式,求出m值。

三、熟悉实验设备及工具

1.30吨油压万能材料实验机

2.千分表,游标卡尺

四、实验要求

1.计算出m值

2.写出实验报告

3.分析讨论

a)影响中性面位置的各种因素

b)采用这种实验确定的m值可能产生的误差。

 

附表

原始尺寸实验号

D(mm)

H(mm)

d(mm)

m

1

2

3

4

 

实验三、平面变形抗力K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平面变形压缩,确定平面变形抗力K值,并绘制K—ε曲线。

二、实验原理:

图3-1平面变形抗力K值的测定实验装置简图

在塑性成形力能几选过程中,平面变形抗力K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测定装置示意图如下。

取平板试样的长度大于宽度b和厚度h10倍以上。

压头宽度l=2-4hb>5l。

则平面变形时的垂直方向上的压缩应力σz=σ3=K—变形抗力。

即:

(屈服准则)=1.155σs=2k

当压缩时接触面充分润滑,且1/b较小时,可认为是平面变形状态,此时,纵向应力σ1=0,σ3<0,dε1=-dε3,dε2=0则根据屈服准则:

即:

σ3=1.155σs=K

此时测得的平均单位压力

即为平面变形抗力K

实验过程中,如考虑轻微摩擦的影响,可取摩擦系数μ=0.02-0.04对上述K值家以修正。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L=100,b=40mm,h=4mm的铝试样四块,予先进行退火处理。

取压头宽度l=6mm

2、检查试样表面,测量厚度h,涂石墨粉润滑后装入测压装置。

3、分别5%,10%,20%,40%的变形程度在实验机上进行压缩。

测量压缩后的厚度h(mm),记录每次变形终了的载荷P(Kg)和接触面积F(mm2),计算变形程度,填如下表。

四、实验设备与材料

①、30吨油压万能材料实验机

②、平面变形抗力装置

③、千分尺,游标卡尺若干把

④、石墨粉或机油润滑剂

⑤、实验材料:

100×40×4纯铝试样四块

一、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各实验数据中。

填入表中,并进行必要的要求;

②、绘制K—ε关系曲线;

③、分析平面变形抗力值的影响因素;

④、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

 

表3-1实验数据记录表

变形程度

5%

10%

20%

40%

试样

数据

H

h

ε

P

F

K

H

h

ε

P

F

K

H

h

ε

P

F

K

H

h

ε

P

F

K

 

实验四、硬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其原理

硬化曲线是反映金属的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金属及合金在冷变形时变形抗力(屈服极限)与变形程度的关系。

掌握近似硬化曲线与实测硬化曲线的测定方法。

并对两种硬化曲线进行对比和分析,了解近似硬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是十分简便的,并有一定的可靠性。

1)屈服点σ0.2的测定方法。

测定σ0.2值的方法很多,有图解法、返回零点法,用引伸仪直接测量等方法。

本实验采用图解法测定。

如图4-1所示。

图4-1P—△l拉伸曲线图

根据实验机绘出的P—△l拉伸曲线图来确定。

从记录曲线上读出塑性变形0.2%对应载荷P0.2再接按下式计算

F0——试样原始断面面积。

2)细径点断面收缩率φB的计算。

在细径点前的断面收缩率是均匀的,求其细顶点的断面收缩率:

根据拉伸指示曲线测得细颈点延伸率:

再由φB=δB/(1+δB)(由等式(δ+1)(1-φ)=1导出)式计算断面收缩率。

但对于塑性较好的金属及合金,如图4-2,曲线②无法确定细颈点b确切的位置,因此,采用上述方法确定△lB有困难,所以在同一试样上不同计算长度,或采用10倍,5倍两种试样来测得对应的延伸率δ10,δ5。

通过后面推倒的公式计算出φB。

3)采用δ10,δ5计算φB原理如图4-3所示,假如P—△l曲线上B为细颈点,则细颈点前的伸长量为△P,细颈点后的集中伸长量为△l‘’,总伸长量为:

△l=△l’+△l’’

图4-2

图4-3

在均匀伸长时,可以认为伸长量△l’与试样长度l0成正比,即△l=βl0

在集中伸长时,可以为△l’’与试样原始断面积的平方根

成正比,即△l’’=γ

式中:

β、γ均为比例系数

如果取试样的长度分别为m和n,则总伸长量分别为:

△ln=△ln’+△ln’’=βln+γ

△lm=△lm’+△lm’’=βlm+γ

试样总的伸长率为:

因为

,Fn=Fm=F0所以

由上两式得

对于细颈点的均匀伸长率为

所以

当m=2n时,

当m=10,n=5时

故采用δ10,δ5即可求出细颈点的断面缩率φB值。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实测以内规划曲线

将厚度为5~10mm的金属或合金的退火板材切成10组试样,并按变形程度分别为0%,5%,10%,15%,20%,30%,40%,50%,60%,70%,90%进行压延,然后从每组中取10倍拉伸试样5个,通过拉伸实验分别测得σ0.2,然后按照变形程度e把σ0.2填入表4-1,并画出实测硬化曲线。

2、近似硬化曲线测定

从上述退火材料中,分别取10倍试样(l0=10d0)各5个进行拉伸实验,测得强度极限δb,并按10倍和5倍分别计算δ10,δ5

计算式

分别计算出细颈点的断面收缩率φB和真实应力SB,然后,根据SB和φB做出近似硬化曲线,测量和记录如表4-2。

表4-1

ε%

予定值

0

5

10

15

20

30

40

50

70

90

实测值

σ0.2/MPa

表4-2

试样号

l’5

l’10

δ5

δ10

δ0.2

δb

φB

SB

三、实验设备与工具

1、30吨万能材料实验机

2、千分尺,画线器及记录纸

3、试件

四、实验要求

1、绘制ε—σ0.2实测硬化曲线,SB—φB真实应力曲线。

2、试分析可能产生的误差。

3、写出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