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999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docx

最新苏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后附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

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

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

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

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

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先学探究:

谈话:

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

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

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

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

(1)分一分:

(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指导操作。

谈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

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

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谈话:

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

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

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

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出示表格:

(1)表

(2)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5

3

3

1

5

2

4

2

2

6

1

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

(1)

提问: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

分完了吗?

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

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

分完了吗?

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

10÷5=2(人)

提问:

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

(2)

谈话: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

有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

10÷3)可以分给几个人?

分完了吗?

还剩几枝?

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

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

1呢?

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

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

你能把表

(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

10÷4=2(人)……2(枝)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

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

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

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

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

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

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

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

4、第4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

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3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桃子贴图,圆片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出示挂图:

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

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列算式:

()÷()=()

………

()数()数()

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

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2)出示例题:

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还剩几个?

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

怎样列式?

(板书:

12÷5=)等于多少呢?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分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

分的结果怎样?

(放了2盘,还剩2个。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

(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

讲述:

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

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

有别的方法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

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

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

12÷5商是几?

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

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

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商2;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想法三:

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2,所以商2。

想法四:

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提问:

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

“10”表示什么?

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

所以横线下面写几?

这个“2”表示什么?

(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

提问:

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

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第1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2、第2题:

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

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习和区别,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

3、第3题:

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第5题:

25个气球,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7×79×621÷33×424÷812÷2

35÷74×76×948÷818÷2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

怎样列式?

板书:

10÷5=2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

有余数吗?

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提问:

商为什么是2?

有余数吗?

是几?

为什么还是2?

(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

2、完成第1题。

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

(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

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练习一第5题

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5、练习一第6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解题。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4×39×845÷96×932÷824÷4

56÷75×68×536÷635÷74×9

2、口答:

25里面最多有()个6。

48里面最多有()个7。

36里面最多有()个8。

28里面最多有()个6。

3、用竖式计算:

43÷632÷720÷436÷7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

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

(1)出示题目,思考:

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

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

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5、练习一第11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

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6、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填表。

(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3)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

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

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

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

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概况

经过了一学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好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基础薄弱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

2.时分秒4课时

3.认识方向4课时

4.认识万以内的数11课时

5.分米和毫米3课时

6.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

7.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4课时

9.期末复习4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2.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

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

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

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习难点。

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

3.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4.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

1.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不是平面图,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

2.选择的观测点不同,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3.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4.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5.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

6.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

7.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的情形。

8.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9.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10.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

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

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

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优化。

3.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4.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5.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6.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习难点。

7.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8.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

9.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知道角是指一类平面图形。

2.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4.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5.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要注意规范地表达。

6.要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体会认识角的价值。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

1.突出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测量。

3.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有文字、符号、图形和表格。

4.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汇总、分组和排序。

5.分析数据的方法:

极值数据→特定数据→分布情况→整体水平。

6.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

了解你的好朋友(综合与实践)

1.重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通过回顾反思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

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

五、提优补差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