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892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docx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剖析

第六章机器设备寿命估算

[重点内容]2005年前一直有综合题。

1.选择题主要在第三节

2.计算题

包括磨损寿命的计算、疲劳寿命的计算,轴的强度的校核,迈因纳定理和帕利斯公式的应用等。

计算题不难,只是要记住公式。

机器设备的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被淘汰的整个时间过程。

原因:

可能是由于自然磨损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技术进步使得设备功能落后,或经济上不合理处等。

因此,分为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所谓自然寿命,也叫物理寿命、使用寿命,就是设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从投入使用到因为物质损耗而报废所经历的时间。

它受有形磨损的影响,这是自然寿命。

技术寿命是设备从投入使用到因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

第Ⅱ种无形磨损可以缩短设备的技术寿命,而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延长其技术寿命。

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因继续使用不经济而退出使用所经历的时间。

经济寿命受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共同影响。

第一节磨损寿命

这一节重点掌握典型的磨损过程、磨损方程和磨损寿命的计算。

一、磨损的基本概念

这里的磨损是指固体相对运动时,在摩擦的作用下,摩擦面上的物质不断耗损的现象。

主要针对第Ⅰ种有形磨损。

主要就是由于使用而发生的实物形态的磨损,它发生在具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比如:

轴和轴承之间、齿轮牙齿的磨损、机床的导轨。

磨损的原因:

一是相对运动,二是摩擦,其影响后果是破坏了零部件配合尺寸和强度,当磨损量超过允许极限的时候,会导致设备的失效。

二、典型的磨损过程

(一)正常的磨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磨损阶段(第Ⅰ阶段)、正常磨损阶段(第Ⅱ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第Ⅲ阶段)。

图6-1

其中S是轴和孔之间的间隙。

1.初期磨损阶段(第Ⅰ阶段):

(1)这一段是从o1到A,这是初期磨损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磨合期。

刚开始时,轴和孔之间的间隙是oo1,即Smin,到达A点时,成为S0,磨损是S0-Smin,时间是△t1。

(2)特点:

零部件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和微观几何尺寸都发生明显变化,磨损速度很快。

2.正常磨损阶段(第Ⅱ阶段):

(1)这个阶段从A点到B点,对应的时间是△t2。

(2)特点:

磨损进入正常期,磨损速度比以前要缓慢,磨损情况比较稳定,磨损量随时间均匀的增加,二者成为线性关系,或者是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曲线中的AB段是一条斜直线。

3.急剧磨损阶段(第Ⅲ阶段):

(1)就是B点以后的阶段。

(2)特点:

由于零部件已经达到它的使用寿命而继续使用,破坏了正常磨损关系,于是磨损速度大大加快,磨损量急剧上升,造成机器设备的精度、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下降。

由设备磨损规律的分析可知:

1.如果设备使用合理,加强维护,可以延长设备正常使用阶段的期限,保证加工质量并提高经济效益。

2.对设备应该进行定期检查。

为了避免使设备遭到破坏,在进入第三阶段之前就进行修理,不是等到发生急剧磨损后才修理。

3.机器设备在第二阶段的磨损与时间或加工零件的数量成正比,因此设备的磨损可通过试验或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正常条件下的磨损率和使用寿命。

(二)磨损方程

磨损方程把磨损量和时间的关系用函数关系定量的表示出来。

1、第Ⅰ阶段磨损方程。

(1)特点:

时间很短,磨损快。

一般将

曲线简化为直线;

(2)方程:

(8-1)

式中:

S-配合间隙;

Smin-最小配合间隙,也就是初始间隙;

S0——第Ⅰ阶段结束时的配合间隙;△t1-第Ⅰ阶段磨损时间。

2、第Ⅱ阶段磨损方程。

(1)第Ⅱ阶段所对应的磨损曲线AB段基本上为一条直线。

(2)对应的磨损曲线方程式为:

(8-2)

Smax最大磨损极限;

△t2第二阶段磨损时间。

注意:

(1)Smax叫做最大配合间隙更合适一些,就是磨损到正常寿命结束的时候,最大的间隙是多少。

最大磨损极限应该是:

Smax-Smin。

(2)tgα,就是直线的斜率叫做磨损强度,它等于单位时间磨损的厚度,所以磨损强度越大,表明材料耐磨性越差。

零件进入急剧磨损阶段后,就不能正常使用,必须进行修复或者更换,所以没有第三阶段的磨损方程。

3、简化的磨损方程。

方程:

(8-3)

由于第一阶段,也就是初期磨损阶段,这段时间很短,如果将其忽略不计,于是就得到了这个简化的磨损方程。

(三)磨损寿命

1、设备的正常寿命T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时间之和。

T=△t1+△t2(8-4)

2、简化后

(8-5)

式中:

△smax——最大允许磨损量。

(四)磨损率

磨损率是指实际磨损量和极限磨损量之比。

用表示。

(8-6)

式中:

——磨损率;

——实际磨损量。

三、剩余磨损寿命的计算

[例1]已知磨损强度为每年0.5mm,设备运行三年后,磨损率为1/4,计算设备的剩余寿命和极限磨损量。

【答疑编号912080101】

解:

总寿命为:

剩余寿命为:

12–3=9年

实际磨损量为:

3×0.5=1.5mm

极限磨损量为:

12×0.5=6mm

[例2]某起重机卷筒的主要损耗形式是钢丝绳与卷筒摩擦对卷筒的磨损。

该卷筒原始壁厚为20mm,现在壁厚为18.5mm。

根据起重机卷筒的报废标准,筒壁的最大磨损允许极限是原筒壁厚度的20%。

该起重机已运行4年,试估算卷筒的剩余磨损寿命和磨损率。

【答疑编号912080102】

解:

(1)卷筒的极限磨损量

(2)卷筒的实际磨损量

(3)磨损强度

(4)剩余寿命

(5)磨损率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设备磨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6)

A.设备在使用初期,零部件表面的粗糙度比较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磨损而逐渐增大

B.设备的正常磨损寿命是指正常磨损阶段的磨损寿命,即第II阶段的磨损寿命

C.设备在进入急剧磨损阶段后,应开始考虑安排修理

D.材料的磨损强度数值越大,材料的耐磨性越差

【答疑编号912080103】

答案:

D

答案解析:

A,设备在使用初期,零部件表面的粗糙度比较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磨损而逐渐增大,粗糙度应该是随着磨损而逐渐变小的;B,设备的正常磨损寿命应该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和;C,设备应该是在进入急剧磨损阶段前,就要进行修理,以免使设备遭到破坏。

第二节疲劳寿命理论及应用

重点内容,甚至是全书的重点。

一、基本概念

(一)应力,

假设一根粉笔,两端用手一拉,就断了,这说明粉笔中间有力在传递,如果没有力就不会断裂,粉笔内部有力量就叫内力。

这个内力的大小还不足以决定是否是粉笔会发生断裂破坏,但是应力的大小是破坏的主要依据。

1.、内力:

物体的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机械作用。

2、应力:

应力就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σ:

正应力,法向应力,与截面垂直

τ:

切应力,剪应力,与截面平行

正应力和切应力是度量零件强度的两个物理量,常用单位是兆帕(MPa)。

正应力表示零件内部相邻两截面间拉伸和压缩的作用;切应力表示相互错动的作用。

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向量和称为总应力。

(二)应变

1、应变是外力作用引起的形状和尺寸的相对改变。

2、注意:

第一,形状改变比如铆钉受剪切力作用后,截面由圆形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尺寸的改变比如杆受拉后伸长,受压后缩短;

第二,应变和变形不同,变形量是绝对量,如伸长了1毫米,而应变是伸长量与原来长度的比值,没有单位。

3、当外力去掉以后,如果物体的变形能完全消除,物体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是原来的尺寸和形状,那么这就叫做弹性应变;如果只能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那么残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相应的应变就叫塑性应变。

也叫残余变形。

与正应力对应的是线应变,与切应力对应的是角应变。

(三)材料强度

一般地,决定材料的强度,就用这种材料制成一定尺寸、一定粗糙度的光滑的试件,也叫试样、试棒。

然后在相应的材料试验机上做试验。

图8-2所示为低碳钢试棒在受轴向静拉力时,轴向负荷Pp与绝对轴向变形Δl的关系曲线。

1、负荷较小时,材料的轴向变形与负荷成线性关系;负荷超过Pp后,呈非线性关系。

保保持线性关系的最大负荷为比例极限负荷Pp。

与该点相对应的应力称为比例极限,用σp表示,也就是应力与应变为线性关系的最大应力。

图8-2低碳钢的拉伸图

2、负荷小于Pe时,材料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大于Pe时则产生塑性变形,与该点相对应的应力为弹性极限σe。

3、当负荷增大到一定值时,在负荷不增加或减小的情况下,试样还继续伸长,这种现象叫屈服。

屈服阶段的最小负荷是屈服点的负荷Ps,与之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极限,用σs表示。

对没有出现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用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

4、当负荷达到一个最大值Pb,试样的某一截面开始急剧缩小,致使负荷下降,该负荷为强度极限负荷。

与之相对应的应力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用σb表示。

它是材料拉断前的最大应力。

5、当负荷达到PK时,试样断裂。

这个负荷称为断裂负荷。

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是评价材料静强度的重要指标。

6、小结:

(1)比例极限:

是应力和应变、力和变形成线性关系的最大应力,用σP表示;

(2)弹性极限:

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超过它就不再仅仅是弹性变形,还有塑性变形,用σe表示;

(3)屈服极限:

是开始出现屈服现象的应力,所谓屈服,就是负荷不再增加,但试件还在继续伸长的这种现象,有一些材料,比如铸铁,高强度钢,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那我们就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

屈服极限用σs表示;

(4)强度极限:

是指材料拉断前的最大应力,也叫做抗拉强度,用σb表示;

(5)试件断裂处的负荷叫做断裂负荷。

其中最有用的必须掌握的就是屈服极限σs和强度极限σb,这是评价材料静强度的重要指标。

(四)许用应力

1、定义:

许用应力是机械设计中,允许零件或构件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除了考虑屈服极限,而且还要考虑生产的安全性。

2、公式:

(1)对于塑性材料(大多数结构钢、铝合金等),

(2)对于脆性材料(高强度钢、铸铁等),

ns、nb是安全系数。

注意:

第一,最大应力小于许用应力;第二,许用应力,不同的材料公式是不同的;第三,安全系数是大于1的数,不同的行业是不同的,大的可以到10。

ns、nb是不等的。

[例3]45号钢制圆杆承受拉伸载荷

,材料的屈服极限

,安全系数nS=4,试计算该圆杆的直径。

【答疑编号912080104】

可取圆杆的直径为30mm。

注意:

第一,实际是等于29.13×10-3m,即上述答案。

第二是单位的换算

二、疲劳及疲劳寿命

1、静应力:

静应力就是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

(上述讨论的内容)

2、交变应力:

它是指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呈周期性的变化的应力。

如手折铁丝。

3、疲劳寿命:

材料在疲劳破坏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数称为疲劳寿命。

三、疲劳寿命曲线

1、疲劳寿命曲线:

就是S-N曲线

(1)种类:

应力—寿命曲线(σ—N(应力循环数)曲线),应变—寿命曲线(δ—N曲线)。

(2)数学表达式:

(8-7)

式中:

m、C——材料常数。

2、小结:

(1)水平起始点M对应的应力值

叫做疲劳极限。

①疲劳极限:

是可以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会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

②疲劳极限比材料静强度极限要低得多。

(2)疲劳极限的数值不仅和材料有关,还和循环特征有关,对称循环条件下,最容易发生疲劳破坏,相应的疲劳极限值最低,脉动循环好一点,所以,对一种材料的疲劳极限通常用

表示,r这个下标代表循环特征,具体来说,对称循环时,材料的疲劳极限用

表示,而脉动循环时,材料的疲劳极限用

表示,

小于

下面再详细介绍这两个循环。

(3)对应M点的横坐标叫做循环基数,用符号N0来表示,N0一般是107,也就是1000万,但是对于具体的材料、具体的循环特征,N0有所不同。

①N0将S—N曲线分成两部分。

在N0点右边的部分,是无限寿命区,如果承受的应力小于疲劳极限,试件就可以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

②M点左边的区域为有限寿命区,又称为条件疲劳极限,即当材料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大于它的疲劳极限时,只能承受有限次应力循环,而不能是无限次。

越靠近纵坐标,即应力越大,疲劳寿命越短。

③N低于104~105时对应的有限寿命区称为低周疲劳区。

④在有限寿命区,应力和循环次数的关系用方程

来表示。

[例4]某标准试件,已知

=300兆帕,N0=107,m=9。

试计算在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500兆帕和

=260兆帕作用下的疲劳寿命。

【答疑编号912080105】

(1)在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作用下的疲劳寿命。

答:

可以看出,应力大了不到一倍,但疲劳寿命却小了100倍,可见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在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作用下的疲劳寿命。

答:

低于疲劳极限,在无限寿命区,零件的寿命是无限的。

如果计算结果比N0大,肯定是在无限寿命区,计算错。

四、循环应力的特性

1、交变应力的参数:

最大应力

、最小应力

、平均应力、应力幅、循环特征。

2、图示:

r=-1,称之为对称循环

r=0,称之为脉动循环

3、对称循环的特点:

(1)循环特征r等于-1;

(2)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3)平均应力等于0;

4、脉动循环的特点:

(1)循环特征r等于0;

(2)应力幅等于平均应力,都等于二分之一最大应力;

(3)最小应力等于0。

5、静应力特点:

(1)最大应力等于最小应力,等于平均应力;

(2)应力幅等于0;

(3)循环特征。

可以提醒我们两点:

第一,r等于+1,说明是静应力,静应力也是交变应力的一个特例,即循环特征等+1;第二,在静应力中,应力幅等0,表明静应力中没有表示变动的成分,反过来,应力幅表示了交变应力中动的成分。

再来看对称循环,也是最典型的交变应力,也是最危险的,相当于把铁丝来回折断一样,这是最危险的,也是最易发生破坏的。

在对称循环中,平均应力等于0,在静应力中,平均应力等于最大。

如果说,应力幅表明交变应力中变动的成分,那么就可以说,平均应力表示交变应力中静的部分,一般的交变应力指的这里看到的,实际上,既有静的部分σm,也有动的部分σa,两部分之和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交变应力。

6、举例:

(1)

求r。

【答疑编号912080201】

(2)已知平均应力

【答疑编号912080202】

7、疲劳极限曲线

图8-4疲劳极限曲线

(1)A点表示对称循环条件下的疲劳极限;

(2)B点表示

接近于0时的疲劳极限;即强度极限。

(3)C点表示脉动循环的疲劳极限。

在曲线内部是无限寿命区,之外是有限寿命区。

这样的曲线需要大量的试验才能画出,因此为了简化,可以把ACB三点或AB两点连起来的折线来代替曲线,这样虽然计算不精确,但是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试验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更安全。

五、疲劳极限

零件或构件要和试件的材料是相同的,才具有可比性,试件前面已经说过,实际的零件和试件是不同的,其一,尺寸大小不同;其二表面状态不同,零件粗糙度比试件大,这就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微观裂纹等缺陷,因此,对零件的强度不影响;其三,还存在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如有圆角,键槽、螺纹,即破坏是从最薄弱环节开始的,所以设计时要考虑应力集中系数K,尺寸系数ε,表面状态系数β。

考虑零件的应力循环特征、尺寸效应、表面状态应力集中等因素的零件疲劳极限如表8-1所示。

表8-1零件疲劳极限

的计算公式

应力循环情况

弯曲或拉压时的

扭转时的

恒幅对称循环(r=-1)

恒幅脉动循环(r=0)

恒幅不对称循环

注:

为有效应力集中系统;

为尺寸系统;

为表面状态系统;

为不对称循环系统;r为最小应力

与最大应力

的比值。

(一)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是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光滑试件与有应力集中的试件的疲劳极限之比(其确定方法有实验法和计算法两种)。

应力集中是由于构件截面尺寸突然变化而引起应力局部增大的现象。

在等截面构件中,应力是均匀分布的,如下面图所示的一根轴,在截面突然变小的地方就会引起应力集中,如食品塑料袋在缺口处就容易撕开。

(二)尺寸系数ε

尺寸系数是指在相同情况下,尺寸为d的零件的疲劳极限与标准试件的疲劳极限之比。

(三)表面状态系数β

经过某种加工的零件的疲劳极限与标准试件的疲劳极限之比。

表面粗糙度的值高于标准试件时β<1.0;用表面强化方法,如表面热处理和表面冷加工硬化等,可使β大于1.0。

一般的小于1。

(四)不对称循环度系数Ψ

指应力循环特征对疲劳极限的影响系数,Ψσ、Ψτ分别表示弯曲和扭转时的情况。

对于对称循环的情况,即r=-1时,

对于脉动循环的情况,即r=0时,

疲劳强度的安全条件,即交变应力作用下,零件构件强度是什么呢,前面讲过,最大应力小于许用应力,此时,安全系数n必须大于等使用的安全系数[n],而这个安全系数就是零件的疲劳极限σ-1k除以最大应力σmax,注意这个最大应力是交变应力,发生在危险截面。

[例5]某机器中使用的轴,其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曲应力

=80Mpa,最小弯曲应力

=-80Mpa,该截面的尺寸系数

=0.84,表面状态系数β=0.93,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1.88,轴所使用的材料的弯曲疲劳极限σ-1=245Mpa,若规定安全系数[n]=2。

试校核该轴是否安全?

【答疑编号912080203】

即该轴承受对称循环交变弯曲应力。

(2)考虑尺寸系数、表面状态系数以及应力集中系数后,该轴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为:

(3)该轴段的安全系数

结论:

该轴不安全。

六、疲劳损伤积累理论

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认为,当零件所受的应力高于疲劳极限时,每一次应力循环都会对零件造成一定量的损伤,这种损伤是可以积累的;当损伤积累到临界值时,零件将发生疲劳破坏。

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认为,每一次循环载荷所产生的疲劳损伤是相互独立的,总损伤是每一次疲劳损伤的线性累加。

帕姆格伦—迈因纳(Palmgren-Miner)定理。

损伤率达到100%时,发生疲劳损坏。

(8-10)

分子是各种应力的循环次数,分母是疲劳破坏的循环次数。

令N为以循环数表示的疲劳寿命,上式可以改写为:

(8-11)式中

代表应力为σi的循环数在载荷谱的总循环数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从载荷谱中求得;Ni是对应于σi的循环次数,可以从S—N曲线求得。

[例6]某零件承受三种交变载荷P1、P2和P3的作用。

对应的应力幅为σ1、σ2和σ3,出现的频率为10%、60%和30%。

应力σ1、σ2和σ3单独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分别为103、104和106次。

试计算在上述载荷作用下达到疲劳破坏时的总循环次数。

【答疑编号912080204】

即,在上述载荷作用下达到疲劳破坏时的总循环次数为6238次。

七、疲劳寿命理论的应用

在机器设备中,几乎所有机器设备的结构部分都承受疲劳载荷,它们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坏,如起重机的主梁、飞机的机体等的失效。

一般来讲,设备的结构寿命是决定整个设备自然使用寿命的基础,如起重机报废标准中规定:

主梁报废即标志着安全使用寿命的终结,可申请整车报废。

在机器设备评估中,疲劳寿命理论主要用于估算疲劳寿命和疲劳损伤。

1、对于重要设备的评估,我们必须根据设备所承受的实际载荷,使用疲劳寿命理论对设备的实际疲劳损伤程度和剩余寿命进行计算。

其基本步骤如下:

(1)统计计算危险断面各种载荷所对应的名义应力σi及作用次数ni;

(2)根据S—N曲线确定每一载荷所对应的应力水平σi下,达到疲劳破坏的循环次数Ni;

(3)根据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计算每一应力水平σi下的损伤率ni/Ni;

(4)计算总损伤率ni/Ni。

 

P330-332例6-7,例6-8

【例题2·单选题】在静强度设计中,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等于()除以安全系数。

(2005)

A.强度极限B.屈服极限C.比例极限D.弹性极限

【答疑编号912080206】

答案:

A

【例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是评价材料静强度的重要指标。

(2005)

A.比例极限B.弹性极限C.屈服极限

D.强度极限E.断裂极限

【答疑编号912080207】

答案:

CD

【例题4·多选题】下列关于许用应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7)

A.许用应力是机械设计中允许零件或构件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B.只要零件或构件的工作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这个零件或构件在工作中就是安全的,否则就是不安全的。

C.在实际应用中,许用应力值一般由设计单位自己加以规定。

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

D.许用应力等于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经适当修正的材料失效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E.塑性材料以强度极限除以安全系数作为许用应力。

应该是屈服极限

【答疑编号912080208】

答案:

ABD

【例题5·单选题】对于大多数结构钢,其疲劳极限()它的静强度极限。

(2007)

A.略小于B.远远小于C.略大于D.远远大于

【答疑编号912080209】

答案:

B

【例题6·多选题】下列关于疲劳寿命曲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6)

A.应力-寿命曲线和应变-寿命曲线统称为S-N曲线

B.S—N曲线依疲劳试验数据画出,在疲劳试验中都以实际零件作为试件

C.条件疲劳极限大于疲劳极限

D.疲劳寿命N低于106时对应的有限寿命区称为低周疲劳区

E.当N小于循环基数时,根据该区域的疲劳寿命曲线所做的疲劳强度计算称为有限寿命计算

【答疑编号912080210】

答案:

ACE

【例题7·多选题】下列关于疲劳寿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8)

【答疑编号912080211】

答案:

ACD

【例题8·单选题】下列关于疲劳极限曲线(见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08)

A.疲劳极限曲线上各点的疲劳寿命相等

B.疲劳极限曲线与纵轴的交点A表示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

C.疲劳极限曲线与横轴的交点B表示脉动循环的疲劳极限

D.在工程上,常将疲劳极限曲线简化为折线甚至直线,这种简化降低了计算精度,但更趋于安全

【答疑编号912080212】

答案:

C

【例题9·单选题】下列四种应力循环特征中,循环特征()所对应的应力是只有大于零的交变拉应力没有压应力的应力。

(2008)

A.r=-1B.r=0C.r=0.5D.r=+1

【答疑编号912080213】

答案:

C用排除法。

【例题10·多选题】S—N曲线是由疲劳实验获得的,在疲劳实验中所使用的试件与实际零件有差异,所以在使用时应该引入()。

(2007)

A.表面状态系数B.安全系数C.尺寸系数

D.应力集中系数E.材料系数

【答疑编号912080214】

答案:

ACD

[综合题](18分中的11分)对起重机进行评估时,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