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707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8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鸦片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1课鸦片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1课鸦片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1课鸦片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1课鸦片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鸦片战争.docx

《第1课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鸦片战争.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课鸦片战争.docx

第1课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

[课标内容]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

(2)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4)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导入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2、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小结]

回顾鸦片战争的过程,点明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作业]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

不见烟火冲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路小虎跟爸爸去某城市参观,该城市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雕塑(如图所示),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

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

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

请你判断该城市是()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课标内容]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

(2)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听、看、议,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政府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的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制作表格的方法,并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火烧圆明园。

难点:

在于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主要由学生读、看、议、说,来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然后由教师点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关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教师提问:

哪一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学生读和议为主:

读圆明园的宏伟壮观,议“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教师点拨:

除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还有一个趁火打劫的国家得益最多。

过渡到第二部分。

(4)关于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主要通过学生看图来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遣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师讲故事来引导学生认识:

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直接出兵,俄、美积极参与的又一次侵华战争,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军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作业]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企图()

A.增加通商口岸的数量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占领北京城,控制清王朝D.割占更多领土

2.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只有强盗眉开眼笑。

这强盗是()

A.英国殖民者B.英、法殖民者C.法国殖民者D.法、俄殖民者

教学内容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通过评价左宗棠,培养学生辩证唯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通过对收复新疆与甲午战争与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三)通过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四)通过观察《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图和《时局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看图说史能力;通过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和《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培养学生正确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一)感知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血战黄海的史实,积累对近代民族英雄的认识,理解中国近代爱国主义以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为重要内涵,学会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优秀品质以完善人格的方法。

 

(二)感知新疆危机、甲午战争、瓜分狂潮等史实,积累对19世纪晚期时代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会从宏观高度把握时代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新疆危机、甲午战争和瓜分狂潮是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

机。

由此进一步认识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外部根源。

 

(二)制度落后、国力衰弱和投降路线是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失败的内部根源。

由此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提高综合国力的信念。

 (三)认识近代日本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并且十分残忍,增强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警惕性。

 (四)通过左宗棠收复和开发新疆、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的史实,认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学习左宗棠、邓世昌等近代民族英雄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1)左宗棠收复和开发新疆;

(2)邓世昌黄海血战。

 难点:

(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感知历史——探究问题——实践创新”三步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导入新课]

在嘉峪关关城闸门附近,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大古柳——左公柳。

它根深叶茂,浓荫遮地,被人们称为"左公柳"。

关于这棵古柳树还有着一段美妙的传说。

左公柳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是清代晚期著名的儒将,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左公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特殊的偏爱。

  据传,清朝同治年间,他率领的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

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定保护树林的措施,严加执行。

据左公自己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

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师问:

左宗棠领湘军到大西北干什么呢?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板书)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板书)

[感知历史]:

教师指导学生通读本目教材,并使用课件讲

述基本史实。

 [探究问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哪些外国势力侵略新疆?

目的是什么?

1、左宗棠收复新疆(板书)

(2)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的?

为什么他能收复新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新疆各族人民

的支持;三是左宗棠态度坚决,很有谋略。

教师可点拨分析战争结果的办法:

从战争的性质、人民的态度、主观的努力

等角度进行分析。

2

左宗棠开发新疆(板书)

(3)左宗棠为开发新疆做了哪些贡献?

(4)伊犁是哪年收回的?

(5)新疆在哪一年建省?

新疆建省有何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

建省在制度上使新疆与内地统一,有利于巩固新疆主权和促进对当地的开发。

 [实践创新]:

(1)“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的哪些功绩?

教师点拨:

收复新疆,开发新疆。

(2)你怎样评价左宗棠?

教师点拨: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历史地、一分为二地、看主要方面进行评价。

(3)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请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这一点。

 二、黄海大战(板书)

[ 感知历史]:

先指导学生通读本目教材,再用课件讲述本目史实。

[探究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哪年爆发?

为什么称为甲午战争?

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板书)

(2)日本为什么要挑起甲午战争?

师指导学生阅读卡片回答

,然后延伸,归纳以下几点:

明治政府既定国策;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清朝的落后与腐败;

朝鲜发生农民起义等。

2、黄海大战(板书)

(3)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血战的主要事迹。

(4)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结束?

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中国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

[ 实践创新]:

(1)邓世昌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观察《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图,描绘该图反映的战场场景。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沉痛教训?

(4)谈谈你对旅顺大屠杀的看法?

(5)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讲述战争的主要过程。

 三、中日《马关条约》(板书)

[感知历史]:

指导学生通读本目教材,用课件讲述本目基本史实。

[探究问题]:

(1)《马关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清政府派谁签订的?

1

、内容及危害(板书)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相对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2、民族危机的加剧(板书)

(3)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4)租借地、势力范围是什么意思?

(5)“门户开放”的含义是什么?

美国为什么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产生了什么影响?

 [实践创新]:

(1)有人说《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最严重的卖国条约之一,对中国祸害深远,试用史实说明。

(2)观察《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讲述英国是怎样一步一步侵占香港地区的?

香港哪一年回归祖国?

香港的割让

与收回的过程说明了哪些道理

(3)观察《时局图》,谈谈你的感想。

提示:

可以就某一国的侵略特点谈,也可以就整个时局谈;可以感慨当时民族危机的严重,也可以分析危机的原因和教训。

教师引导,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

 [小结]:

 通过提问,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课堂练习]:

1.“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B.赞扬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侵略的条款是()

A.割地B.赔款C.开设工厂D.增加通商口岸

3.分别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和大大加深的两个条约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思维拓展】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清政府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且还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左宗棠收复新疆

2、左宗棠开发新疆

二、黄海大战

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大战

2、民族危机的加剧

1、内容及危害

三、中日《马关条约》

教学反思

在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一目时,应该把下列内容加进去。

1.回忆古代史上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主要列举西汉新疆开始归属新疆、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的史实。

2.联系2009年的新疆7.15事件,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新疆少数民族的叛乱行为伤害了汉族和维吾尔族人民的感情,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都要坚决反对。

参考资料

电影《甲午风云》

教学内容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步步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

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2.通过启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此外,通过学习奉课,还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和识

别历史地图、表演、运用成语坟合作能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扪”·,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悔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概况、讲故事、新旧知识联系和补充课外资料的形式突出重点; 

  《辛丑条约》——引导学生归纳条约内容,用成语比喻深化理解内容,同时结合录像加深感性认识。

 

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一学生

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加深对“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理解;井通过对《辛丑条约》和其他条约的横向比较,结合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生讨论的方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读、讲、议、评”四步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编写不平等条约比较简表。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上课内容,然后教师指出: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列强对中国的新侵略——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伟大抗争——义和团运动。

导入新课

一、八

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读:

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观察《义和团的旗帜》图。

讲:

请学生来讲:

(1)义和团的前身叫什么?

在哪一带活动?

参加者主要是些什么人?

他们是怎样开展活动的?

(2)义和团运动是哪一年在山东兴起的?

旗号是什么?

说一说义和团在山

东兴起时的两件大事。

(3)针对义和团运动兴起,清政府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此后,义和团得到怎样的发展?

议:

(1)19、20世纪之交,为什么会爆发义和团运动?

(2)为什么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

(3)

你怎样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4)清政府为什么对义和团由镇压改为招抚的政策?

评:

(1)分析义和团爆发原因和在山东兴起的原因,要结合已学知识和时代背景去分析,着眼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2)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要采

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3)分析清政府招抚义和团的原因,可以从清政府与义和团和列强的三角关系,来看政策选择的可能性。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读: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

讲:

讲学生

讲一讲:

八国联军是什么时候发动侵华战争的?

参加联军的是哪八个国家?

议:

(1)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参加国中,哪一国对中国侵略时间最长?

哪一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

两国侵略中国的开始时间也比较早?

还有哪两国侵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19世纪末示开始起步,但来势凶猛?

评:

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可以从根本原因的借口两层次进行;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深入趋势和要求来看根本原因,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看侵略的时机和借口。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读:

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及相关图片。

讲:

(1)义和团与清军抗击八国联军有哪三次重大战役?

(2)要求学生依照地图讲述八国联军的入侵路线和大致经过。

(3)你们还了解哪些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将你感触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议:

(1)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2)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说说理由。

(3)义和团运动有哪些功绩和教训?

评:

(1)分析失败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进行,也可以从综合国力的强弱、文明程度的高低、组织战争的水平三个层次着手。

(2)分析教训应从失败原因进一步引申,立意应在怎样才能避免失败,走向成功。

2、八国联军的暴行

读:

要求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讲:

(1)请学生讲讲史海拾贝栏目里的故事。

(2)请学生讲讲八国联军的其它暴行。

议: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何感想?

评:

对八国联军暴行感受,可从三个角度谈:

对其本质的认识、对其影响的认识、对其教训的认识。

三、《辛丑条约》

读: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讲:

(1)《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有哪11个国家强迫中国签订?

(2)为什么这个条约抵消《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赔款叫庚子赔款?

(3)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议:

(1)近代以不定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的有哪些?

哪个条约中的赔款最多

(2)《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探究“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可以和前几次不平等条约相互比较,从条约内容上体会半殖民地程度的深化。

[小结]

根据

板书所列问题,师生互动进行。

(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

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

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三《辛丑条约》

教学反思

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辩论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的口号时,不一定按一个模式把学生分成两大方阵,让学生自由发言。

每班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效果很好。

主要观点有:

不应该扶清的理由:

1、清朝政府太腐朽,即使维持下来也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

2、封建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利益不一致,在赶走侵略者后,清朝统治着依然会反过来镇压人民群众。

应该扶清的理由:

1、义和团如果提出反清灭洋的口号,那么面临更加强大的中外的敌人,因此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扶清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实力。

  2、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农民难以承担统治任务,不如保留清朝政府。

3、中国人民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扶清”的口号有利于发动人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

针对“灭洋”部分,学生观点是一致的,都赞同。

老师要强调

,这里的“灭洋”包含派出一切外来势力,包括外来经济、制度、文化。

在点拨之后,学生很快能找出“灭洋”的局限性。

在讲完本单元后,如果有时间老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反抗史。

请你用所学的史实加以说明。

参考资料

电影《八国联军》

第5课洋务运动

[课标内容]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洋务派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创办。

难点: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对李鸿章的评价。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