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681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 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docx

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辛亥革命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仿效西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A、梁启超

B、谭嗣同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武汉市“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让我们联想到()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西起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主张平均地权

B、都意图削弱清朝统治者的权力

C、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中的清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

从此民国取代帝国,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

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与清帝退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重庆谈判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

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

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

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

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许多城市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

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

材料二: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近几年来,台湾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也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中山先生的精神”。

你支持哪一方?

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上述材料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请你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均表示继承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你认为“继承”的内涵主要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革,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科学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三:

1992年1月20日上午,有一位87岁的老人乘电梯登上50层高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旋转餐厅。

他临窗而坐,观看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高兴地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

材料三中的这位老人是谁?

1980年我国在广东、福建首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三个?

""

如今我国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

""

比较中国近代、现代化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图一条约中破坏我国领土主权的内容是什么?

制造图二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

请再举一例近代西方列强犯下的侵华罪行?

看到图二的画面,回忆这段历史,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请列举出图三所示革命的成果两例?

图四是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

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思想文化的新旧更替,是社会发晨的重要表现,也显示了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材料二: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I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据材料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哪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与材料二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这场运动促进了哪一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据材料三,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动了哪一次武装起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变革,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元老,筹三省(注:

北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评论的是谁?

任举一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由湖南籍人士所创办的“机厂”。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任答两点,可以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一役”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主要爱国活动。

(答两具体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事件为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

为了改变材料二中提到的国人对国事的“漠然”,20世纪早期,中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请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

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

【答案】:

【解析】:

第11题【综合题】

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1843年起,英国对华的输出额大幅上升,1843年输入中国的货值比1842年增加50%;1844年比1842年增加130%;1845年又比1842年增长140%,这些输入到中国来的商品主要是棉纱、棉布、毛织品、铁皮铅块、玻璃器皿等。

推论:

根据《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条款,1843年起,大幅降低关税税率,导致对华商品输出额大幅上升。

判断:

______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但仅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进行了模糊表述。

推论:

日本“窃占”钓鱼岛绝非什么“和平方式”,而是近代日本殖民阴谋的产物。

判断:

______

《辛丑条约》规定: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推论:

《辛丑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判断:

______

民国政府剪辫,在庙会、集市上搭棚设“点儿”,预备饭菜粥茶,见未剪辫的便扭进棚内,强行剪去辫发。

被剪者,有愤然离去的,有一边吃饭一边哭辫子的,还有要求将辫子捡回去,说死后入殓落个“全尸”的。

推论:

激进的革命思想和移风易俗的举措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冲撞,说明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判断:

______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推论: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判断:

______

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

“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取得长征的胜利。

推论:

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判断: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惊醒”与“昏昏睡去”对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的。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