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413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docx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

法制教育教案“走近法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区分法律、纪律、与道德的不同;

2、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教学重难点: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们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导学课程:

(一)自主学习,组内合作

1、社会生活准则的作用是怎样的?

2、社会生活中规矩的含义是什么?

3、生活中的规则有哪几类?

4、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5、P88辨别规则

6、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表现?

7、法律的保护作用有哪些表现?

(二)展示、探究

1、P88对两种不同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2、P88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3、P90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么样?

(三)归纳总结

A、知识结构

B、感悟、启示

反馈与检测

(一)单项选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这就是:

A、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

B、人人都要按自己的规矩办事

C、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D、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都一样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所谓国家强制力指的是:

A、军队、警察 B、干部、警察 C、法庭、监狱  D、检察院、政府

3、据报载,某影星涉嫌偷税而受到了法律制裁,说明:

A、公民的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B、税收具有自愿性的特征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材料分析题新课标第一网

2004年2月,大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事后马残忍地杀害了四位同学,后潜逃到海南岛,最终体能逃脱法律的惩罚,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法制教育教案“法不可违”

张学俊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刑法的含义,犯罪的特征,我国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学习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学习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预习导航】认真研读教学目标,仔细阅读教材,并尝试完成下列练习。

1、阅读课本P91事例。

思考: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2、阅读教材P91-92中的三个情境。

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3、根据三个情境完成教材第93页的表格

【课内探究】

一、头脑风暴

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说一说犯罪具有怎样的特征?

它与其他的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

二、师生探讨

1、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

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思考:

(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2)他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及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

(3)陈正平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2、阅读书本96页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1)开玩笑犯法吗?

(2)如果人们无意之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课后拓展】

1.下列属于法律的是(  )

①《中学生守则》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是(  )

A.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罚金

3.中学生王某不爱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案例说明(  )

A.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

4、作业本

 

法制教育教案《防患于未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能力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学习重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预习导航】认真研读教学目标,仔细阅读教材,并尝试完成下列练习。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怎样?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           ,要在心灵深处               ,行为上                    。

3.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1)我们应自觉树立          ,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        做一个守法的人

(2)加强修养,践行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要从       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4.我国《          》是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5.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                   开始的。

【课内探究】

一、 头脑风暴

有些同学认为:

“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二、师生探讨

1、材料一:

有两名15岁的中学生,平日里学习不专心,一有空就练打弹弓。

他们趁晚上行人稀少的时候,偷偷地用弹弓射路灯,比赛谁射得准。

没用几个晚上,他们俩就打坏了12盏路灯。

公安机关查明是他们所为后,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了警告处罚,并责令其父母赔偿了全部的经济损失。

材料二:

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

如一名15岁初三学生,为了弄钱买武侠小说,连续7次入室盗窃纵火,被判有期徒刑10年。

又如一名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乱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学……而这些年轻的罪犯都是在校的学生。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结合本课知识,提出两个以上恰当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解答。

2、阅读教材(P98)小迪的案例,讨论回答: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课后作业】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处,大叫大闹;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判员。

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日。

对此你认为(  )

A.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B.裁判员吹“黑哨”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为法律伸张正义

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下俗语中与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法制教育教案《防患于未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2、明确法律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3、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并学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2)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明确家庭的责任和未成年人的权利。

 2、学习难点:

四种保护的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一、自主学习

1、凡未年满(         )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了  (                                   )  和   (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4、学校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5、社会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6、司法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二、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家长成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

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以哪部法律为依据?

2、家长对我们的抚养、教育、呵护,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

3、学校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

4、列举出社会上还存在那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三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阅读教材107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五、达标检测

1、现在,一些家长主顾眼前利益,直接让孩子们“弃学从商、从工”,这些家长没有履行好对子女们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

2、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娱乐性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如录像厅、夜总会、网吧等。

这一规定()。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损害了营业性场所的合法权益

D、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

3、下列行为属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学校保护的是()。

A、法律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B、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

C、博物馆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D、家长禁止未成年子女吸烟

4、一营业性网吧因为经常允许未成年人上网,被有关部门查处。

这是因为违反了()。

A、未成年人保护法B、义务教育法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刑法

5、学生王某经常迷恋上网,有时甚至几天都不回家,把学业也荒废了。

老师批评他,他却说:

“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而且在网上还能学习,谁也管不着。

”下面对这一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王某上网是个人私事,老师不应干涉

B.网络传播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不能上网

C.适龄少年、儿童必须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

D.受教育是王某的权利,王某可以放弃,老师不应干涉

1.下列属于法律的是(  )

①《中学生守则》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是(  )

A.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罚金

3.中学生王某不爱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案例说明(  )

A.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

法制教育教案《法律护我成长》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以及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学会善于用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知道什么事诉讼,并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

4、学会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如何运用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如何运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习难点:

怎样增强法律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应具有的智慧。

一、自主学习:

1、生活中可以有哪些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我们怎样运用这些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什么是诉讼?

诉讼通常有那几种类型?

 3、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同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

二、合作研讨:

1、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以及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3、阅读教材112页的情景材料,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辩论。

三、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3、当你放学回家时,看到一个陌生人正在家里盗窃,你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在这种突发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小方和小明放学回家途中路过一家电子游戏厅,小方眼睁睁的看到小明被游戏厅老板拉进去玩游戏。

你认为小方应该怎办办?

这个游戏厅老板触犯了什么法律?

五、达标检测

(一)、放学后你和另外一个同学到河边去玩,不小心你落入水中,这时你()

A.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B.大声喊“救命”

C.冷静观察,保持镇静,寻求脱险

D.如果有人救时就紧紧抓住拯救者

(二)、判断题

1、未成年人只要不犯罪就可以()

2、只要是家长能管住孩子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我们在与歹徒斗争时应该智斗,不应该硬拼()

七年级法制教育测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 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1、未成年人只要不犯罪就可以。

()

2、只要是家长能管住孩子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

3,我们在与歹徒斗争时应该智斗,不应该硬拼。

()

4、网络传播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不能上网。

1、现在,一些家长主顾眼前利益,直接让孩子们“弃学从商、从工”,这些家长没有履行好对子女们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

2、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娱乐性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如录像厅、夜总会、网吧等。

这一规定()。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损害了营业性场所的合法权益

D、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

3、下列行为属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学校保护的是()。

A、法律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B、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

C、博物馆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D、家长禁止未成年子女吸烟

4、一营业性网吧因为经常允许未成年人上网,被有关部门查处。

这是因为违反了()。

A、未成年人保护法B、义务教育法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刑法

5、学生王某经常迷恋上网,有时甚至几天都不回家,把学业也荒废了。

老师批评他,他却说:

“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而且在网上还能学习,谁也管不着。

”下面对这一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王某上网是个人私事,老师不应干涉

B.网络传播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不能上网

C.适龄少年、儿童必须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

D.受教育是王某的权利,王某可以放弃,老师不应干涉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处,大叫大闹;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判员。

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日。

对此你认为(  )

A.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B.裁判员吹“黑哨”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为法律伸张正义

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下俗语中与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1、有些同学认为:

“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2、家长成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

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以哪部法律为依据?

3、家长对我们的抚养、教育、呵护,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

4、学校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

5、生活中可以有哪些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我们怎样运用这些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7、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同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