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966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docx

现代社区环境之配合度理论

第六章配合度理论

6.1配合度提出的背景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公司制”的建立和“单位制”的解体使得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从政府职能中分化出来,还权于更为高效的社会。

作为社会细胞的社区所承担的社会风险大大增加,很多复杂尖锐的新生问题不断呈现。

我国学者根据中国国情,在城市社区发展中提出了“社区治理”这一重要概念,并成为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的社会关系,推动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另外,通过学习和吸收国外一些关于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先进发展理念,学术界和政府纷纷提出建设“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和谐社区”等口号,并引起了对社区共治模式和公众参与问题的探索。

带有燎原之势的业主维权运动掀起了一场现代社区的利益革命,社区内的各种利益矛盾被进一步激化,原本过于倾斜的利益天枰开始努力寻找自己的平衡。

由此,我国社区进入了“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发展”这一发展历程,社区治理模式也必将从由“政府行政单一主导”向包括政府、社会、市场在内的“社区各成员合作共治”发展,最终将实现“共有、共享、共治”这一目标。

笔者在逍遥津社区调研期间发现了一系列社区环境问题大都是公共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分离及经济收入的差异化,使得社会利益分化加剧,不同利益主体增多,利益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私有观念的巨大冲击使人们的视线从国家、社会、他人一下子转移到自身,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普遍比较关心和重视,从而逐渐忽视了一些与自己利益无明显直接关系的公共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结构已由简单的物质需求向多样化的需求转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建设使人们的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参政意识日益增强,在不少情况下对现有城市管理体制带来一定冲击。

这些就导致了一些诸如环境、公共治安、道德、失业、贫富差距、社会福利等问题的出现,而社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就必须得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这就加大了社区工作的难度。

虽然社区管理者们工作很努力,但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原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也已不存在,各相关利益主体在配合方面不可避免要出现问题,以往老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区。

再加上我国关于社区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的理论也都来源于国外,结合国情的研究成果较少,短时间内很难找到解决社区出现的新问题的对策。

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配合度”的概念。

这是在当代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下,在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必须重视的。

社区内各利益主体间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工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效,希望通过完善“配合度理论”可以对社区的工作有所帮助。

6.2配合度的概念

配合度即“配合程度”的概念,即两者适合共存在一起的程度。

“配”强调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互补性,而“合”强调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度”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

两个事物之间若只有两个性质之一的互补性或同一性是不可能有较为紧密的共存关系的,配合度衡量的是两个事物间互补性与同一性的统一,也就是说两个事物间同时具有互补性与同一性才有配合度这一概念。

此外,当把事物看作研究对象时,配合度的研究对象在关系上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

这里的“一”指的可以是一类元素,也可以是一个元素,且两个对象的属性或级别不一定要相同,即可以是类对类、一对一或类对一。

在人类社会的所有人际关系中,从恋人、夫妇到上司职员、朋友等,配合度是决定关系的成功与否以及关系的长度的当中一个主要因素。

在人际关系中配合度意味双方的性格、习惯、兴趣、期望、个人成长速度及方向等是否配合。

但各元素也许不需要全是一样(至少有一种元素是一样或相似的),只要是匹配及彼此互补就是有很高的配合度。

例如,你也许喜欢吃菜茎、他喜欢吃菜叶子,吃菜时就有较少机会有摩擦。

我们知道一个团队中如果单靠个人去完成一件事情可能会很困难,但要是很多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就可能很轻松了,这同样反应在我们的社区工作中。

在社区工作中,配合度又指社区内各利益主体之间的配合程度。

这些利益主体包括政府、社居委和街道、社区常住居民、社区暂住居民、物业公司、业委会等与社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对象。

从表面看,很多人会认为当然是作为被管理者的社区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要积极配合居委会和街道等管理部门的工作了,这种思想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且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从配合度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强调谁该配合谁。

配合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具有平等性,相互性、共建性等特点,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配合方面的问题,则双方都有责任,我们不能偏向于任何一方。

在此,我们还必须要明确:

社区配合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区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通常情况下,政府、社居委和街道、物业公司、业委会属于管理者,社区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属于被管理者。

但随着研究问题的变化,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也可能会成为被管理者。

根据研究对象的自主性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将配合度的研究对象称为配合者和被配合者。

配合者的自主性较差,一般指常住居民和暂住居民;被配合者的自主性较强,可以是政府、社居委和街道、物业公司和业委会。

配合度具体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则往往表现为:

在社居委开展工作时,居民是否积极配合;居民是否热情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公共活动;社居委是否经常与居民进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关系;居委会遇事是否为居民考虑,努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居委会与居民之间有没有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等等。

配合度是衡量一个社区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工作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效。

至此,我们可以对社区中的配合度下一个定义:

配合度是平等的社区主体双方在各自的利益驱使和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社区总体效益最优的目标,双方行为所达到的默契程度。

配合度产生的历史很短,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全面的、标准的理论体系。

它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区的自我建设而逐渐被丰富和完善。

配合度的应用范围很广,对社区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很少有社区通过进行配合度调查来发现和分析问题,以此来改进社区工作,配合度的作用往往没有被发现或被忽视。

如何把配合度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6.3配合度调查的设计

如何把配合度具体化,数据化这是我当前的重要任务,以下为居民对社区工作配合度调查设计及评分操作建议。

6.3.1影响配合度的因素

笔者通过在逍遥津社区的实践调研,发现了一些影响配合度的因素。

另外由于笔者智短才疏,很多其他因素未能考虑到,以下所列的仅供社区参考。

1民主自治类因素(A)

①社区大选居民参选率

②居民大会代表出席率

③居委会对居民建议和意见落实率

④《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居民知晓率

⑤居委会年度工作完成率

⑥居民对居委会工作满意率

⑦群众意见处理率

2社区管理类因素(B)

居民对居委会的一些具体工作的配合问题。

如:

水电费、卫生费、物业管理费等的缴纳;居委会大选的参与度、对社区内一些重大事件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等等。

1居民对物业管理满意率

2对物业费的满意率

3物业费的缴纳率

④社区主要相关数据采集录入率

⑤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居民配合度的自我感受

⑥居民对配合居委会工作程度的自我评价

3社区服务类因素(C)

①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作落实率

②社区应保尽保和应救尽救、困难群众扶助率

③社区“三无”(无法定赡养人、无固定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老人照顾率

④社区低保对象动态保障率

⑤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

⑥社区“零就业”家庭数量

⑦社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率

⑧社区登记失业率

⑨社区人口计划生育率

⑩社区志愿者数量

每年居民主动到居委会办事的户口数

每年居委会到居民家中了解情况的次数

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率

4社区治安类因素(D)

①社区民警每月深入社区了解情况时间

②社区年度重大偷盗事件和刑事案件数量

③民事纠纷调解率

④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

⑤社区居民因问题解决不当越级上访起数

⑥居民对社区综合治理满意率

5社区环境类因素(E)

①社区内违章饲养家禽、家畜起数

②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签约率

③垃圾入桶(箱、袋)率

④社区内卫生较差处数

⑤居民毁绿、侵占绿地次数

⑥环保知识普及率

⑦公共设施完好率

⑧居民对环境满意率

6社区人文类因素(F)

①社区精神文明宣传教育覆盖率

②社区居民参与精神文明教育率

③社区每年开展文明楼幢、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次数

④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活动次数

⑤居民对以上活动的参与率

⑥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⑦社区中邻里纠纷、家庭暴力、虐待活不赡养老人这类事件的起数

⑦社区居民对和谐社区建设满意率

7社区内的其他因素(G)

①党员每年参与社区建设各项活动次数

②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各项活动率

③社区单位文化学习、文体教育、休闲娱乐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率

④社区居民及居委会人员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率

⑤居民的平均居住年数或主人翁意识的强烈度

⑥居委会对自我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效的评价

⑦社居委的年度工作评估得分

⑧居民对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者的满意度

6.3.2配合度的评分操作方法

1.配合度调查时评分因素的选择

由于各个社区的基本情况都不一样,在社区进行配合度调查时,社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计评分因素,但是所涉及的因素必须要全面,例如民主自治类因素、社区管理类因素、社区服务类因素、社区治安类因素、社区环境类因素、社区人文类因素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等都要选择到。

而不能偏于某一方面,这样才能掌握社区的整体情况,在分析问题时,才能找到原因的所在。

2.各个因素的评分方法

所选的因素不同,则具体的评分方法也不同。

社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每个因素进行评估打分,以下为对一些因素的具体操作,仅供参考。

假设民主自治类因素占总计分比例为a%,从民主自治类因素中抽选了以下五个具体的小因素,整个民主类因素的满分为100分,则每个小因素满分为20分,每个具体小因素的得分为:

社区大选居民参选率

得分A1=(回收的选票数/发出的选票数)*20

居民大会代表出席率

得分A2=(代表出席数/总代表数)*20

居委会对居民建议和意见落实率

得分A3=(落实意见数/总意见数)*20

《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居民知晓率

假设考试或问卷总分为100分,受试者得了x分,则:

得分A4=x%*20

居委会年度工作完成率

得分A5=(年度工作完成数量/计划工作数量)*20

则民主自治类因素总得分A=(A1+A2+A3+A4+A5)*a%

3.配合度的具体计算公式

A=A1+A2+······+An···以此类推···N=N1+N2+······+Nn

¥=A*a%+B*b%+C*c%+······+M*m%+N*n%

其中,¥表示配合度;A、B、C······M、N为各个类别评分因素下的得分;A1、A2···An,······N1、N2···Nn为各类评分因素下小的评分因子的得分;a%、b%、c%······m%、n%为各个类别评分因素所占总计分的百分比,可由社区自定。

(a%+b%+c%+······+m%+n%=100%)。

表1配合度调查表(以此表为例)

因素类别

A(a%)

民主自治类因素

B(b%)

社区管理类因素

······

N(n%)

其他类因素

 

各评分因子

 

居民参选率

 

代表出席率

······

 

其他因子

居民对一些工作的配合问题

居民对物业管理满意率

······

 

其他因子

······

 

居委会的自我评价

社居委的年度工作评估得分

······

 

其他因子

各评分因子得分

 

A1

 

A2

·

·····

 

An

 

B1

 

B2

 

······

 

Bn

 

······

 

N1

 

N2

 

······

 

Nn

各类别因素得分

 

A=A1+A2+······+An

 

B=B1+B2+······+Bn

·

 

·····

 

N=N1+N2+······+Nn

配合度

¥=A*a%+B*b%+C*c%+······+M*m%+N*n%

6.3.3配合度的等级划分

为了方便实际操作,笔者将配合度的调查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并把数据结果定为百分制,按得分的高低顺序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配合度

90分以上

75-90分

60-75分

45-60分

45分以下

6.4配合度在实践中的修正过程

对于所选择的各子因素是否与配合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并且与配合度的相关程度到底有多紧密,这是进行配合度调查前必须了解的,只有所选的因子确实对配合度影响很大,配合度调查的结果才有意义。

我们需要舍弃与配合度无关的因子,寻找适合的因子,这样才能对配合度理论进行修正。

下面是笔者提供的一种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方法,仅供参考。

6.4.1各子因素与配合度间的相关关系调查

①采集样本,绘制散点图

在进行相关关系调查前需要选择两个合适的变量。

笔者采用“各子因素的实现值”反映各子因素的现实状况,且用X表示;采用“配合者的平均赞同指数”反映配合度大小,且用Y表示。

利用变量统计数据的散点图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下面仅以社区治安类因素中的“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为例:

首先由被配合者对“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的现实状况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方法是:

X=调解成功次数/调解次数。

我们需要得到同一时期内多个不同社区的X的值或同一社区不同时期内的X的值,一般情况下还是采用前者比较好。

若采用前者,我们将会得到关于X的一组数据X1,X2,X3,······Xi;然后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可以通过被调查人群的打分,了解配合者的赞同指数,这样就会得到对应于每一个X值的配合者的赞同指数Y,我们将会得到关于Y的一组数据Y1,Y2,Y3,······Yi。

我们把得到的样本中的n个数据点(Xi,Yi)(i=1,2,···n)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形成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散点图。

②判断正负相关

散点图中各点散布的位置是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即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有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

散点图中点散布的位置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即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有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

③线性相关强度的检验

n--n-n-½

r=∑(Xi-X)(Yi-Y)/[∑(Xi-X)²·∑(Yi-Y)²]

i=1i=1i=1

n--n-n-½

=[∑XiYi-n·X·Y]/[(∑Xi²-n·X²)(∑Yi²-n·Y²)]

i=1i=1i=1

我们把r叫做Y与X间的相关系数,简称相关系数。

r具以下性质:

|r|≤1,并且|r|越接近1,线性相关程度越强;|r|越接近0,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通常当|r|>0.75时,认为两变量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即此因子与配合度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6.4.2各类相关因素的比例确定

要计算出配合度就需要确定各类相关因素在配合度调查中的比例,而不同的操作方法所确定的比例却是不同的,但对于某一种方法来说,它的操作是公平的,合理的,所得结果也是较为准确的。

下面所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

①在每个子因素与配合度的相关强度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下列操作:

r(A)=r(A1)+r(A2)+……+r(An)…以此类推…r(N)=r(N1)+r(N2)+……r(Nn)

R(A)=r(A)/[r(A)+…+r(N)]…以此类推…R(N)=r(N)/[r(A)+…+r(N)]

其中,r(A)……r(N)表示每类因素与配合度的总相关强度;r(A1)……r(Nn)表示各类因素中各子因素与配合度的相关强度;R(A)……R(N)表示每类因素所占的强度比。

我们可以用强度比R来表示各类因素在配合度调查中的比例。

②在每个子因素与配合度的相关强度不全都确定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操作:

s=s(A)+……+s(N);S(A)=s(A)/s…以此类推…S(N)=s(N)/s。

其中,s(A)……s(N)表示每类因素中所有子因素的数量;s表示所有子因素的总共数量;S(A)……S(N)表示每类因素中子因素数量所占总共子因素数量的比例。

我们可以用S来表示各类因素在配合度调查中的比例。

6.5配合度的应用

6.5.1配合度是公众参与的具体衡量

所谓“公众”很多情况下指社区的居民,居民参与是指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事物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过程,它表现为居民与各利益主体互动中所采取的制度化、合法化的参与方法和策略。

在大众眼里似乎社区的工作都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与社区居民没有什么关系,所以社区出现什么情况,或有什么事情要处理,居民很少会主动去配合或帮助解决,这就导致社区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其实,单靠社区几个工作人员,社区工作是不可能做得非常好的,这就需要居民的认知与配合。

就社区环境而言,只有少数人关心并主动从自我做起,大部分人看到环境问题则只会发牢骚。

要知道社区是每一位居民的家,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居民的责任,单靠少数几个人是不可能解决环境问题的,而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但是多数人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社区要做好环境方面的工作需要居民的认知配和,每个人都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

从整个社区来说,社区工作更是需要广大居民的配合。

配合度可以反映一个社区内居民参与社区事物的总体情况。

配合度较高的社区,居民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会比较亲近,社区内的利益和权力分配相对公平,公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强,居民生活较为和谐。

从配合度还可以看出居民参与的共性与差异性的整体特征。

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各利益主体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优秀领导群体,文化活动的开展这些共性会有效促进居民的参与。

配合度较高的社区,对民生政策的宣传肯定比较到位,社区内各个体和团体间相互信任,社区的领导班子很优秀,开展文化活动比较多,也贴近居民生活。

差异性方面,居民的人际关系相对和谐,人际交往频繁;社区的组织结构可能比较合理,运行效率也较高。

配合度借用数学工具将居民的参与状况以数据和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形象,准确,极具说服力。

通过对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居民参与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因此配合度是居民参与的具体衡量。

6.5.2配合度的适用性

1.对于社区来说:

⑴通过配合度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态度,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激励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其他管理者更加努力地为广大居民服务;

⑵可以通过配合度的调查结果及各项得分来确定居委会等管理部门在日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从而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

⑶为居委会等管理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⑷可以加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监督,从而促使社区工作高效进行;

⑸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有利于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2.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⑴各个社区的配合度的调查结果,可以成为先进社区评选的一个依据;

⑵通过配合度调查,可以增强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⑶有利于形成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6.5.3对配合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假设案例)

假设各类因素所占百分比相等,且各类因素的满分都为100分,我们现在把各类因素的调查结果转化为统计图像,便于由整体到局部分析社区内配合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配合度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就为居委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面给出一组假设的配合度调查结果:

表2配合度调查统计表

民主自治类因素(A)

社区管理类因素(B)

社区服务类因素(C)

社区治安类因素(D)

社区环境类因素(E)

社区人文类因素(F)

社区内的其他因素(G)

85分

68分

77分

62分

56分

51分

64分

图7配合度调查(假设案例)

从图表可以看出,民主自治类因素、社区管理类因素、社区服务类因素、社区治安类因素及社区内其他因素下的配合度较好;而社区环境类因素和社区人文类因素下的配合度较差。

所以,居委会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环境跟人文方面,这样才能提高社区的整体配合度。

第七章解决社区环境问题的对策思考

如何解决社区的环境问题,我们只能建议居委会等管理部门该如何做,而不能要求社区居民该怎样。

因为居民是居委会等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是一群社会人,要改变居民的思想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并且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漫长的,而非一个社区的居委会所能做到的。

再者如果要是能达到改变社区居民的效果,那么也就不存在一些所谓的公共问题,提出配合度又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以下仅是给社区管理部门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提高社区配合度,解决社区环境问题乃至社区内存在的其他问题有所帮助。

7.1社区组织转型

⑴组织人员的构成

一个社区能不能管理的好不在于社区现有的经济条件,也不在于社区各方面环境的优劣,关键是社区里面的人,人才是决定一切事情成败最核心的因素。

社区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组织,就必须要对组织内部人员进行调整。

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等都是直接参与社区事物的管理组织,若其中的管理人员自身存在问题,何谈为公众解决问题。

社区在对管理者选拔、组成成分、管理者要求等方面都需要注意。

社区的管理者应该尽量由本社区的居民担任,管理者在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性格、年龄、性别方面都能够适合社区的工作。

本地居民对社区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都有一个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社区内的其他居民、管理者都比较熟识,交往面广,人际关系较好;再者他代表的是本社区广大居民的利益,申诉的也是居民们的需求与呼声,所以,处理起事情来既容易又快捷。

拥有一定的文化程度,适合社区工作的性格,并且对社区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

社区管理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的人数比例应该要合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都需要,这样才能保持组织的平衡与活力。

⑵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当今世界上的企业,不管采用什么理论进行管理,只分为两类。

一类是等级权利控制型企业,另一类是学习型企业。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社区实行的是行政主导型治理模式,类似于企业的等级权力控制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的治理模式必然向自治型和混合型转变。

社区组织要始终保持先进性,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

我国社区应该努力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社区的建设理论和治理经验,还可以考察国内一些先进社区的正确做法,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及时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

在组织内部经常开展工作经验和成果的交流,相互指正、学习,及时修正过去的不正确、不合理行为,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还有,建设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和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

把学来的东西消化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有所创新,提升自身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始终为组织注入新的能量。

⑶工作方式的调整

管理者的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影响配合度。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首先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以谦恭、热忱的态度对待社区的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